公證處公證後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❶ 公證處主要的職責是什麼,對於雙方簽訂的協議可以去公證么公證後會具有法律效益么
其主要功能是為老百姓日常的行為進行一個可以讓大家都認為比較合法、合理的認定。
公證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縱橫法律網-山東天矩律師事務所-張亮律師
❷ 以下沒有經過公證處公證過的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受法律保護嗎(協議書有雙方簽名和蓋了雙方指紋印)
答:
1、「如果本人A和B離婚,以後絕不會再娶其他女子為妻(包含合法妻子的意思)」,這個約定是無效的。
2、「本人如有違背此協議書,定將本人A以後所有財產及本人名下以後所有的物業全部轉移到B名下。」這個約定如有效,前提是協議書內容是有效的,但現在因為1所述的協議內容無效,從而導致本協議書無效。
3、你現在是否有他已經離婚?如果已離婚,並且通過協議方式離婚,肯定有離婚協議,離婚協議里就有約定你們關於財產的處置情況,那這個離婚協議就可以替代你們之前的本「協議書」。哪怕本「協議書」有效,也會被新的離婚協議所替代,進而導致本「協議書」無效。
4、如果你們還沒離婚,你也願意離婚,你可以和他協商財產的分配方案。如果協商不成功,那就讓他起訴到法院離婚,如你方無過錯而對方存在過錯情形,法院在財產分配上會多照顧你方。
綜上,你方這個協議書是無效的,如果有離婚,還請咨詢當地律師。(以上回答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❸ 沒有經過公證處公證的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有效
協議強調意抄識自治,只要你們襲倆都是同意的,沒有誰強迫誰,並且內容沒有法律不允許你們私下約定的,都是有效的
公正一下只是效力更高一些
打個比方,你提出分手
沒有公正,拿這個協議只算個借條一樣,他不願意給,你要到法院告他,告贏了才能由法院執行如果公正了,可以直接讓法院申請執行
❹ 房產交易協議經過公證處公證後能有法律作用嗎
經過公證的房產公證書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公證法》第三十六條
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項公證的除外。
(4)公證處公證後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房產屬於不動產,房產公證一般應當由房產所在地的公證處管轄;涉外及涉港澳台的房產公證由司法部批準的辦理涉外公證業務的公證處管轄;涉港澳台房產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區司法廳(局)指定的公證處管轄。
《關於房產登記管理中加強公證的聯合通知》是司法部門與建設部於1991年8月31日聯合下發的辦理房產公證的重要法律文件。《通知》規定:
1、繼承、贈與房產,當事人應當先辦理繼承、贈與公證,然後持公證書和有關契證到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房產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
2、遺囑人為處分房產而設立的遺囑,應當辦理公證。
3、涉外及涉港澳台的房產所有權轉移行為,必須辦理公證,然後由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房產登記等行政手續;
4、各地房地產管理機關與司法公證機關可以根據本地情況,制定本地其他房產事項必須公證的規定;
5、有關辦理公證和房產登記的程序事宜。
❺ 去公證處公證,有法律效力嗎
有法律效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五章可知。
第五章 公證效力
第三十六條
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項公證的除外。
第三十七條
對經公證的以給付為內容並載明債務人願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債務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適當的,債權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前款規定的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並將裁定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和公證機構。
第三十八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未經公證的事項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十九條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認為公證書有錯誤的,可以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證機構提出復查。公證書的內容違法或者與事實不符的,公證機構應當撤銷該公證書並予以公告,該公證書自始無效;公證書有其他錯誤的,公證機構應當予以更正。
第四十條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對公證書的內容有爭議的,可以就該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5)公證處公證後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申辦公證須知
公民、法人申請公證,應向公證處提出,並填寫公證申請表,申請人應向公證處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證明(身份證、戶口本、護照通行證、回鄉證等)法人資格證明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明(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社團法人登記證書)。
二、代理人代為申請的代理人須提交委託人的授權委託書證書,其他代理人須提交有代理權資格的證明(如監護人證明)。
三、需公證的文書(合同、章程、聲明書、畢業證書等)。
四、與公證事項有關財產所有權證明(房產證、土地使用權證、發票等)。
五、與公證事項有關的其它證明材料 。
參考資料:中國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
❻ 法律上不認可(不受法律保護)的民間協議或合同 在公證處公正後具有法律效力么
如果是不合法的不受保護的協議,公證處不應該給公證,即使給公證了也照樣也照樣不合法、不受保護。
❼ 公證處公證,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是的,具有法律效力,一切公證行為都產生證據上的效力。
具體分析如下:
1、證據效力。
證據效力,是指公證書是一種可靠的證據,具有證明公證對象真實、合法的證明力,可直接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明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七條規定:
人民法院就數個證據對同一事實的證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則認定:
(一)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依職權製作的公文書證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
(二)物證、檔案、鑒定結論、勘驗筆錄或者經過公證、登記的書證,其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
(三)原始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傳來證據;
(四)直接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間接證據;
(五)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於其他證人證言。
法律之所以作出這樣的規定,是因為公證機關是國家的司法證明機關。公證員在公證過程中,要依法對公證對象進行認真全面的調查、核實,之後出具的公證書具有無可爭議的法律證明力,可以直接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供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直接使用,是一種調整經濟、民事法律關系的可靠法律憑證。
2、強制執行效力。
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在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時,債權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不必再經過訴訟程序。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八條規定:「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公證債權文書有錯誤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並將裁定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和公證機關。」
公證的這種強制執行效力,不僅有利於迅速解決債務人不履行義務的難題,還可以避免因訴訟、仲裁帶來的時間上的浪費和人力、物力的損耗。
3、法律行為成立的要件效力。
公證的法律行為成立要件效力,是指依照法律法規規定或國際慣例以及當事人的約定,特定的法律行為只有經過公證證明才能成立並產生法律效力。反之,則不具有法律效力。
如我國《收養法》第15條第4款規定:「收養關系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辦理收養公證。」
第21條規定:「外國人依照本法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收養關系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到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認定的具有辦理涉外公證資格的公證機構辦理收養公證。」
除法律規定外,根據國際慣例或當事人約定必須採用公證形式的,當事人要使其行為受到法律保護,也必須辦理公證。如經濟合同的當事人約定該合同經公證後生效,則這份合同不經公證機關公證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7)公證處公證後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公證書效力分三種:
(1)證據上的效力。一切公證書都有法律上的證據效力。因為公證是對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文書或事實的真實性與合法性予以確認證明,一旦糾紛發生,公證書就成為特殊的書證,證明力較強。
人民法院對經過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應當確認其效力。
在審判人員認為沒有疑義的情況下,即可將公證書作為證明事實的證據。
(2)執行上的效力。我國公證暫行條例規定,對於追償一定數額的金錢或物品的債權文書,經審查該項債權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明確,當事人雙方對債權本身無爭議,債務人應履行、能履行而不履行時,公證機關可以給予有強制執行效力的證明。
這種證明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債權人可據此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執行。
(3)法律上的效力。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必須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是該項法律行為生效的條件之一,如沒有履行公證,該項法律行為則沒有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