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現金什麼法律責任
⑴ 開收據,沒收現金會有什麼法律責任
你這是空收據!先按發票金額按20%比例計算繳納集中款(稅款性質),同時按發票金額採用先入庫後返還的政策,
⑵ 商家拒收現金是否違法
商家拒收現金是違法。
廣東省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陳北元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本條例所稱人民幣,是指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發行的貨幣,包括紙幣和硬幣。」陳北元說,從這條來看,人民幣就是指紙幣和硬幣,通俗來說就是現金,拒收人民幣指的也就是拒收人民幣現金的行為。
(2)不收現金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陳北元說,消費者應當可以在現金、銀行卡、手機或其他設備支付等方式中進行選擇,商家不能也不應該強制用戶僅用銀行卡或手機進行支付。否則,商家替用戶進行支付方式的篩選,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社會快速發展,效率要追求,但畢竟移動支付還是存在門檻,不能在這個過程中忽視了一部分人的需求。」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有關負責人說:「但也要明確,禁止拒收現金並不等於只收現金或拒絕其他支付方式。」
「商家強制移動支付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選擇權,是不公平的。」陳北元說,多種支付方式並存,最大限度照顧到大家的感受,才更能體現公平與效率的兼顧。
⑶ 不收現金該如何維權
1、可以去通過消費者權益保護和該城市的政府熱線以及專項投訴的電話的各種渠道去進行投訴、舉報。人民銀行就會和相關的部分出進行及時的處理。
2、直接向人民銀行去投訴舉報客服電話為12363撥打即可投訴,正當的支付權益一定會受到支付保障。
3、對於那些違反拒收現金的,要聯合工商部門按照人民的銀行法、人民幣的管理條例可進行投訴。
(3)不收現金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近年來,我國數字金融發展迅速,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數字金融服務快速向社會生活滲透,極大地便利了社會交易和支付結算需求。但是,隨著多樣化支付方式的廣泛運用,也出現了少數商戶為圖方便只接受非現金支付、拒收人民幣硬幣甚至紙幣的現象,給部分消費者帶來困擾。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引導各市場主體認真貫徹人民幣現金管理法規,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使用人民幣現金的合法權益。
⑷ 不收現金違反了人民幣什麼法
拒收現金屬於違法的行為,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⑸ 國務院辦公廳通知不得拒收現金,具體還有哪些規定
針對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遇到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解決辦法。其中一項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日常消費不得拒收現金。要改善服務人員的面對面服務,零售、餐飲、商場、公園等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水電氣費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強化支付市場監管,加大對拒收現金、拒絕銀行卡支付等歧視行為的整改整治力度。採用無人銷售方式經營的場所應以適當方式滿足消費者現金支付需求,提供現金支付渠道或轉換手段。
保障居家老年人基本服務需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為有效解決老年人無法使用智能技術獲取線上服務的困難,組織、引導、便利城鄉社區組織、機構和各類社會力量進社區、進家庭,建設改造一批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老年服務站等設施,為居家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空巢、失能、留守等重點群體,提供生活用品代購、餐飲外賣、家政預約、代收代繳、掛號取葯、上門巡診、精神慰藉等服務,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⑹ 央行表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對違反者將如何處置
據央行1月21日消息,2020年四季度,人民銀行依法對16家拒收現金的單位及相關責任人作出經濟處罰,處罰金額從500元至50萬元人民幣不等。被處罰的16家單位主要為公園景區、公共服務機構、停車場、保險公司,涉及到北京、天津、大同、杭州、武漢、銀川等多個地方。
因為拒收現金的現象,對一部分人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例如說一部分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以及小孩。以前也有過相關的報道,但是這一次他們面臨了更高的罰款。我們知道,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帶著手機來進行網上支付。但是就會出現一個矛盾。就是有一些商家嫌麻煩,從而拒收現金。就因為拒收現金,16家單位及相關負責人最高被罰了50萬元。
⑺ 4家公司拒收現金有什麼處罰
12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北京營業管理部發布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銀管罰〔2020〕35號、36號、37號、38號),北京空港興航達客運有限公司、北京鳥巢商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大興分公司、北京樂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及百盛商業發展有限公司4家公司,因拒收現金被處以警告,作出上述行政處罰日期就是12月23日。
據悉,前段時間,湖北宜昌一名老人冒雨交醫保,卻被工作人員拒絕,原因是不收現金,並被告知要麼用手機支付,要麼告訴親戚。此事件引發了網友熱議,並列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
央行也出手,發布了20條規范公告,要求辦事部門必須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其他任何個人也都不得拒收人民幣。如果有任何拒收或者歧視排斥的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予以查處。
(7)不收現金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12月15日,央行就規范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對外發布2020年第18號公告,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保障公眾使用現金的權益,打造和諧現金流通環境。
公告要求大中型商業機構特別是批發和零售業、餐飲和住宿業、居民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經營場所,應設置現金收付通道。鐵路、道路客運、城市公共汽電車、城市軌道交通、港口客運站、輪渡碼頭等經營主體應設置現金收付通道或提供轉換手段。
同時,央行表示,如果公眾或消費者發現拒收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的,應妥善保留相應的證據或線索,通過城市政務熱線、消費者權益保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等各種渠道進行投訴、舉報,央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