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吵架後自殺的法律責任

吵架後自殺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19 04:05:33

⑴ 兩個人吵架後其中一人想不開自殺了。這樣另一個人會負法律責任

如果是小事,一般情況因這種事是不會自殺的,而這個人自殺了,那麼是不負責任的。
如果由於你的嚴重辱罵、損毀他人名譽,導致自殺,那麼只負一定的民事責任,並不構成犯罪。

⑵ 可能由於吵架引起的自殺要負法律責任嗎謝謝!

這種情況多半是嚇唬你的,不像是要自殺。話說回來,真是自殺了,與你也沒有多少關系,畢竟是他自己的行為,你無過錯又無能為力。

⑶ 和別人吵嘴到第二天別人自殺了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和別人吵嘴,第二天別人自殺了,這個是不會承擔法律責任,因為在爭吵之中,雖然會有一些過激的言語,可是並不會造成對方身體上的傷害。

⑷ 和人吵架,造成別人自殺,我要負法律責任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公民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行為人致人自殺。既由於行為人先前所實施的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結果的發生。對此,應區別三種情況分別處理:

1、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是正當的或只是一般錯誤、一般違法行為,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自殺者本人的心胸過於狹窄,這時不存在犯罪問題;

2、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違法行為,結果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情節考慮,將先前嚴重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處理。如當眾辱罵他人,致其當即自殺的,可對辱罵者以侮辱罪論處;

3、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引起被害人自殺的,只要行為人對這種自殺結果沒有故意,應按其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而將自殺結果作為量刑時考慮的一個從重或選擇較重法定刑處罰的情節。

(4)吵架後自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

第二十六條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第二十七條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第二十八條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十九條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十條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第三十一條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⑸ 吵架引起自殺負法律責任嗎

要負法律責任。情況嚴重可屬於間接故意殺人罪。

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所謂放任,是指行為人對於危害結果的發生,雖然沒有希望、積極地追求,但也沒有阻止、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任憑、同意它的發生。

間接故意包括三種情況:

1、為了追求一個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發生;

2、為了追求一個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

3、在突發性案件中不計後果,動輒捅刀子的情形。

(5)吵架後自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區別

(1)認識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兩種情況,間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種情形;

(2)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明顯不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結果發生或明知道必然發生的情況下放任結果發生。

(3)特定危害結果發生與否,對兩種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為定罪的意義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觀惡性大於間接故意。 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姦情、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⑹ 兩人吵架之後,一人自殺,另一個承擔法律責任嗎

1、不負刑事責任。理論上講,只要沒有犯罪行為導致他人自殺的,比如強奸,侮辱,誹謗,前提是構成犯罪啊,就不需負法律責任。
2、不過如果家屬提出民事賠償,應該有責任。具體賠償比例應要根據與他人吵架對他人心理造成的傷害有多大、他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吵架他是否也在過錯等來確定,如果協商不成的,可以起訴到法院,由法官根據情況來確定賠償比例。。

⑺ 2人吵架後,一方自殺,請問另一方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但是要賠錢,付民事責任,因為你是間接導致他人自殺,當然付的責任很小,賠點錢了事 不過,在道德上,你是說不過去的

⑻ 如果一個人跟別人有過爭吵後自殺了,那個人要付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行為人致人自殺。既由於行為人先前所實施的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結果的發生。對此,應區別三種情況分別處理:
(1)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是正當的或只是一般錯誤、一般違法行為,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自殺者本人的心胸過於狹窄,這時不存在犯罪問題;
(2)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違法行為,結果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情節考慮,將先前嚴重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處理。如當眾辱罵他人,致其當即自殺的,可對辱罵者以侮辱罪論處;
(3)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引起被害人自殺的,只要行為人對這種自殺結果沒有故意,應按其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而將自殺結果作為量刑時考慮的一個從重或選擇較重法定刑處罰的情節。

⑼ 夫妻雙方吵架一方自殺的另一方有法律責任嗎

不需要負法律責任,自殺是主觀意識行為,行為人在清醒,並且知道自己行為的情形下所做出的主觀行為。個人主觀行為的後果及責任都只追究行為人。

民法通則》第9條規定:

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 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民法通則》第11條規定:

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行為能力,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9)吵架後自殺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自殺的干預主要在預防,預防自殺可分為三級,即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一級預防主要是指預防個體自殺傾向的發展。一級預防的主要措施有管理好農葯、毒葯、危險葯品和其它危險物品,監控有自殺可能的高危人群,積極治療自殺高危人群的精神疾病或軀體疾病,廣泛宣傳心理衛生知識,提高人群應付困難的技巧。

二級預防:二級預防主要是指對處於自殺邊緣的個體進行危機干預。通過心理熱線咨詢或面對面咨詢服務幫助有輕生念頭的人擺脫困境,打消自殺念頭。

三級預防:三級預防主要是指採取措施預防曾經有過自殺未遂的人再次發生自殺。

熱點內容
司法鑒定火災鑒定 發布:2025-09-17 21:22:12 瀏覽:135
刑法的不足 發布:2025-09-17 21:16:29 瀏覽:315
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2014年 發布:2025-09-17 21:16:25 瀏覽:253
豐鎮市法院法官名字 發布:2025-09-17 20:50:04 瀏覽:2
爐石傳說貧民法 發布:2025-09-17 20:45:39 瀏覽:292
民法典法律意識 發布:2025-09-17 20:40:28 瀏覽:798
濟南沈濤律師 發布:2025-09-17 20:37:55 瀏覽:493
合同法無效合同真題 發布:2025-09-17 20:27:11 瀏覽:456
條例口號 發布:2025-09-17 20:22:52 瀏覽:285
勞動法中關於罰款 發布:2025-09-17 20:14:04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