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講解相關的法律知識
A. 有關法律的知識
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法律和民法相關比較多,另外比較重要的就是工作中涉及的勞動法。
如果是非上述原因解除合同,公司必須提供賠償,賠償標准如下: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而女性員工在勞動合同存續期間,還享有三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的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61條規定:"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B. 關於法律的知識
一、內容提要:
1、法的概述
2、民法
二、考試目的和考試要求:
本部分的考試目的是測試應考人員對法律基礎知識,以及民法等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考試基本要求:
1.了解法的概念、淵源和分類;
2.熟悉民法的概念;
3.熟悉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4.了解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
5.熟悉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6.掌握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
7.掌握自然人、法人和合夥;
8。掌握民事法律行為;
9.掌握代理的概念、分類、代理關系關系和代理權、代理行為;
10.熟悉訴訟時效;
11.了解民事責任;
三、內容輔導:
1、本章涉及有關的法律包括:1)《立法法》;2)《民法通則》;3)《物權法》。
2、本章的重點和易考點包括:
第一、有關法的基礎知識我們應熟悉。主要熟悉法的概念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等中國現行法律制度體系構成框架及其內涵、制定主體、規范范圍、相互關系等。
第二、有關民法的內容。一是要掌握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二是民事權利的分類,要掌握掌握兩種分類方法及具體分類內涵及特點,即「根據權利標的的不同性質,民事權利可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和抗辯權」。 如2005年房地產估價師試題中,出了一道有關此內容的單選題:根據權利的作用,以下民事權利中屬於形成權的是( D )。
A.物權
B.知識產權
C.人身權
D.撤銷權
做此題,我們必須熟悉民事權利分類中,形成權的具體范圍。在教材上也是舉小例子出現的,可能我們會忽視,也就是「形成權是指權利主體依自己的行為,使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發生變動的權利,如撤銷權、解除權、追認權、選擇權等」。
三是要分清自然人分類。也就是:根據自然人不同的認知能力,將自然人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3種。我們關鍵要搞清這三類自然人的范圍:①從年齡上分,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18周歲以上的公民以及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②從能否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來分,凡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記住一個是「不能完全辨認」,一個是「不能辨認」。四是關於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的條件和宣告部門要掌握。要分清「公民下落不明滿2年的」,可以宣告失蹤;「公民下落不明滿4年的」,可以宣告死亡。宣告部門都是人民法院。
第一節 法 的 概 述
一、法的概念(了解)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體現國家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人們行為規范的總稱。
例題:根據法的概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B、法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
C、法不體現國家意志
D、法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
答案:C
解析: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體現國家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人們行為規范的總稱。
二、法的淵源(了解)
中國現行法的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行政規章、特別行政區法和國際條約等。
(一)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按照特別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綜合性地規定國家、社會和公民生活根本問題,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二)法律
這里指狹義的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定和調整國家、社會和公民生活中某一方面根本性的社會關系或基本問題的一種法。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而高於其他法。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一是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二是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例題:狹義上的法律,是指由( )依法制定,規定和調整國家、社會和公民生活中某一方面帶根本性的社會關系或基本問題的法的統稱。
A.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B.國務院
C.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D.國務院各部委
答案:A
解析:法律的制定主體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因此A項是正確的。
(三)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依法制定的,有關行政管理和管理行政事項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效力低於憲法、法律,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四)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做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做出變通規定。
例題:下列關於地方性法規,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
B、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
C、地方性法規不得同憲法、法律相抵觸,但行政法規除外
D、地方性法規效力不得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
E、地方性法規是一種規范性文件
答案:BC
解析: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五)行政規章
行政規章是有關行政機關依法制定的事關行政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分為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兩種。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涉及兩個以上國務院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應當提請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制定規章,如《房產測繪管理辦法》(建設部、國家測繪局令第83號)為建設部、國家測繪局聯合制定的部門規章。其地位低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不得與它們相抵觸。
政府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按法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亦稱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政府規章除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外,還不得與上級和同級地方性法規相抵觸。
特別行政區的法和中國同外國締結或中國加入並生效的國際條約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法的淵源之一。
中國現行法的淵源知識匯總表
法的淵源 制定主體 地位及法律效力 備注
憲法 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而高於其他法。
行政法規
國務院依法制定 效力低於憲法、法律,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 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
部門規章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 其地位低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不得與它們相抵觸。
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政府 除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外,還不得與上級和同級地方性法規相抵觸。
在法律適用上,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同一機關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的,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例題1.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的效力關系為( )。(2004年試題)
A、部門規章高於地方政府規章
B、部門規章低於地方政府規章
C.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具有同等效力
D.兩者不可比
答案:C
解析:政府規章除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外,還不得與上級和同級地方性法規相抵觸。
例題2:下列關於法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2004年試題)
A、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一般不溯及既往
B.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C.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一般規定
D.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答案:C
解析:同一機關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例題3: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法文件是( )。(2007年房地產估價師考試試題)
A.地方性法規
B.政府規章
C.部門規章
D.自治條例
答案:B
解析: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區域范圍,作為地方司法依據之一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政府規章是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地方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法文件,也稱為地方政府規章。
三、法的分類 (了解)
法有許多分類的方法。
按法所規定的內容不同,分為實體法與程序法。實體法一般是指以規定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或職權、職責關系為主要內容的法,如《城鄉規劃法》、《建築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程序法通常指以保證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得以實現或保證主體的職權和職責得以履行所需程序或手續為主要內容的法,如《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
按照法的效力范圍,分為特殊法和一般法。從空間效力看,適用於特定地區的法為特殊法,適用於全國的法為一般法。從時間效力看,適用於非常時期的法為特殊法,適用於平常時期的法為一般法。從對人的效力看,適用於特定公民的法為特殊法,適用於全國公民的法為一般法。特殊法與一般法的關系為,特殊法優於一般法。
例題:按照法的效力范圍,法分為( )。
A、實體法
B、程序法
C、特殊法
D、一般法
E、國內
答案:C D
解析:按照法的效力范圍,分為特殊法和一般法。
C. 想再詳細請教一下相關的法律知識!謝謝!
如果事故的造成抄廠礦並沒有違反他們襲應盡安全責任義務的話,他們就沒有責任.
這些工人是和你父親簽的勞動合同的話也與廠無關了.
他們如果有獲賠的話,你可以請律師去調查,是不是屬於你們的,如果是的話,那有可能他們是保險詐騙.你可以以此為條件和他們談判.
能不能告廠子還要看廠子在事故和承包里的責任.
D. 我想簡單了解法律上的知識能推薦幾部常用法律嗎
可以買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各種法律的注釋本,紅本的,你可以自行選擇需要看的法律,且書里有注釋每條發條的注釋及關聯法律法規,還算比較通俗易懂。你可以去圖書城去看看,基本都有賣,希望能幫到你。
E. 了解法律的基礎知識
1、《法律基礎知識》是2009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內富君。法律基礎容知識是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試行)》中的《法律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組織專家學者編寫了本教材。 全書共分為緒論、憲法、刑法、行政法、民法、訴訟法和勞動法等章節。突出了能力培養的教學目的,每章一練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書中配有知識庫和小錦囊等,形式新穎,生動活潑,具有實用性和指導性的特點。 本書不僅適合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德育課教學使用,也可以作為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以及關心青少年法制教育人士的參考書。
2、本書嚴格依照教育部2001年2月頒布的《法律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的要求進行編寫,在內容組織上注意麵向中等職業學生的特點,採取案例引入,法條說明和解釋的編寫結構,突出實用性、生動性和思考性。本書可以作為三年制和四年制中等職業學校教材和輔導用書。
3、為了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教學工作,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試行)》。本書是嚴格根據該教學大綱中的《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教學大綱(試行)》編寫而成的。
F. 法律基礎知識講解
最好買本課本。
看懂了再做做題。
然後買本司法考試的練習題。我自己是做劉東根主編和專萬國出版的屬。
其他亂七八糟的題最好別買,很多錯的地方。
司法考試的題目也有很多針對性和綜合性。
弄不懂的知識最好再問下專業人士。
平時上網看看,有很多案例。
如果你是學專業的法律,《今日說法》那類就不用看了,太基礎。
學法律沒什麼捷徑,還是要靠時間的積累。
個人經驗,還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可以私下發短消息給我。
G. 怎樣了解相關法律知識 還有國家的相關政策主要是後者
主要是一種對法律的判斷力和感覺,看問題看實質的老眼,(雖然這點難理解,或內許有些人還會開容罵,但事實如此);長年累月積累的知識,以及對法的敏感度。
律師,法官,檢察官等的法律工作,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一個找法的過程。
要想及時快速的找到適用的法律法規,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系統的學習法律。參加司法考試並積極的復習准備,亦是非常有效的提升方式。同時,多關注普法網上最新的法律法規,用法律角度分析社會發生的問題,多研究案例等。
關於國家的政策,本人也沒有好的建議,多上人民網,當地省市政府工作網站基本上就可以理解。但有些政策是有關部門內部執行標准,辦事時需要前往理解。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