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確認書無法律效力

確認書無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12-28 14:12:22

A. 確認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法院司法確認書與判決書有同等法律效力。
2、行政確認書具有行政法上的專效力,如果經司屬法審查,發現行政確認書有違法的地方,有權責令行政機關重新作出文書,或認定無效。
3、個人作出的確認書,只有在民事范圍內有個人承擔法律責任

B. 房屋買賣確認書沒有簽約日期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這個日期,指什麼日期呢,如果是簽訂合同的日期,在法律上,合同的成立的條件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達成一致,與哪一天達成一致無關。沒有簽日期,是不會影響雙方的權利義務的有效性的,這個您可以放心的。

如果是,合同履行的日期,根據《合同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當事人必要的准備時間。

當事人之間只要對合同的主要標的達成了一致,一般情況下,法院還是爭取使合同有效的。

C. 確認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確認書只要具有合同的相關條款,具有類似合同的性質,就與合同一樣,具有法律效力。雙方當事人必須按照確認書的約定履行義務。否則的話,就是違約,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合同效力,指依法成立受法律保護的合同,對合同當事人產生的必須履行其合同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確認書只要具有合同的相關條款,就具有法律效力。合同效力具體表現在: 1、合同對當事人的一般拘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2、合同的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合同的效力體現為雙主事人訂立合同的效果意思產生的法律效力,每一個合同的效力都是特定的,各個合同之間的效力都是不相同的。買賣合同不是要式合同,只要有要約和承諾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有發生糾紛的情況,所以一般就要約定詳細點,主要防止糾紛發生的可能。民事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核心要素,而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在該案中,欠款確認書是肖某本人書寫的,且無人脅迫、威脅,是其真實的意思表示,也不違反法律或公共利益,應為有效的意思表示。而依據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該意思表示應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意思表示人應予以遵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八十九條 承諾對要約的內容作出非實質性變更的,除要約人及時表示反對或者要約表明承諾不得對要約的內容作出任何變更外,該承諾有效,合同的內容以承諾的內容為准。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D. 欠款確認書是否具有法律上的證據效力

如果出具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且該欠款確認書為其真實意思表達,則該欠款確認書既具有法律效力,也可以作為其欠款的有力證據。

E. 欠款確認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欠款確認書具有證據效力。能夠證明雙方存在債權債務關系的證據還包括借據、收據等載明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債權憑證,人民法院會結合借貸金額、款項交付、當事人財產變動情況以及證人證言等事實和因素,綜合判斷查證借貸事實是否發生。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F. 請問公司要我簽訂勞動合同續簽確認書(通知書)有無法律效力如果簽訂了,但是到期不與公司續約有無責任

「勞動合同續簽確認書」是對原合同延續效力的確認行為,與公司簽訂則視為續簽了勞動合同或延續了原勞動合同的效力。
勞動合同續簽確認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具有法律約束效力,簽了它則不用另行責任簽合了。

G. 欠款確認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欠款確認書如果經法院查證屬實,具有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則具有證據效力。欠款確認書如果是真實合法的,能證明欠款事實的存在,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四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熱點內容
公司規章制度我沒簽字 發布:2025-07-11 07:00:19 瀏覽:826
德日刑法正犯 發布:2025-07-11 06:34:44 瀏覽:477
刑法第九十三條解釋 發布:2025-07-11 06:34:42 瀏覽:158
房產證偽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1 06:25:41 瀏覽:735
2017年新的道德與法治 發布:2025-07-11 06:24:15 瀏覽:142
婚姻法普法ppt 發布:2025-07-11 05:50:49 瀏覽:423
尼克拉斯盧曼法社會學 發布:2025-07-11 05:48:42 瀏覽:720
司法查流水 發布:2025-07-11 05:35:48 瀏覽:797
行政法院集中管轄 發布:2025-07-11 05:27:41 瀏覽:754
宗教制定法規和規章 發布:2025-07-11 05:27:33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