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書發生法律效力
您好:
二審判決書到底何時發生法律效力,看起來是個技術問題,但在司法實踐中莫衷一是,各地法院的執行標准也不一致。
准確無爭議地確定二審判決書的生效時間對於審判和執行工作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具體如下:
1、可以確定申請執行期間;
2、可以確定再審申請期間;
現經常出現各執一詞,自說自話的情形。為此,筆者翻閱檢索了各大資料庫,以規范性的文件作支撐,試圖給大家一個可以參考適用的答案和標准。
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理論爭鳴
1作出生效說
依據該學說,二審判決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
2宣判生效說
依據該學說,二審判決一經宣判即發生法律效力。
3送達生效說
3.1最先送達生效說
依據該學說,二審判決一經送達一方當事人即發生法律效力,乙學校已經收到二審判決,該判決自然就發生法律效力。
3.2最後送達生效說
依據該學說,只有當事人同時收到二審判決時,判決才發生法律效力,且發生法律效力的時間是最後一個當事人收到判決書的日期。
3.3分別送達分別生效說
依據該學說,二審判決僅對收到的一方當事人發生法律效力,換句話說,二審判決對未收到的當事人不發生法律效力。
最高法院權威指引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二審判決維持原判的案件在二審期間債務利息如何計算問題的復函
1998年8月5日 [1996]經終字第199號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關於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案件賠償金應自何時計算的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上訴權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權利,當事人依法享有;你院作出的(1995)高經初字第8號民事判決系一審判決,應於我院(1996)經終字第199號民事判決書送達後生效。因此,二審期間對原審被告陝西銅川汽車運輸公司所欠車款及其他費用本金應計收利息,而不應加收罰息,利率以中國人民銀行同期流動資金貸款利率計付,起止日期從1996年4月27日起至二審確定的給付之日止。
最高法院法官的觀點
一審法律文書的生效時間應是二審法律文書送達之日,而不應追溯到一審判決送達之時,因為一審的內容是在二審判決生效(送達)之日才具有確定性效力的。
——《<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實用解析》黃金龍著
廣東省法院的操作指引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關於出具裁判文書生效證明的暫行規定
發文機關: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發布日期:2006.11.21
生效日期:2007.01.01
時 效 性:現行有效
文號:粵高法辦發〔2005〕12號
第四條確認裁判文書生效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一審裁判的,法律文書全部送達,且上訴期限、抗訴期限已屆滿,沒有上訴或抗訴的情形;
(二)二審裁判的,法律文書全部送達。
浙江省法院的操作指引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關於印發《關於出具裁判文書生效證明的規定(試行)》的通知
發文機關: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發布日期:2011.09.26
生效日期:2011.09.26
時效性:現行有效
文號:浙高法〔2011〕253號
第四條具備以下條件的,確認裁判文書生效:
(一)一審裁判的,裁判文書已全部送達,且上訴期限已屆滿,沒有上訴的情形;
(二)二審裁判的,已公開宣判或裁判文書已全部送達;
(三)調解結案的,調解書已全部送達或者雙方當事人同意在調解協議上簽名或者蓋章後生效,且已簽名或者蓋章。
B. 一審判決法律文書發生法律效力之日是
如果判決書的話,在法院判決書送達之日的第二日起算,15日之內不上訴的話就生效回了。調解的答話,調解協議雙方簽字之時。不能上訴的民事裁定書,送達之時就生效;可以上訴的民事裁定十日內不上訴生效。刑事判決十日,裁定五日。行政判決十五日,裁定十日。期限的最後一日為法定假日或休息日的,該期限順延至法定假日或休息日結束後的次日。
C. 司法文書與法律文書的區別
1、、司法文書是指偵查、檢察、審判、公證等司法機關在處理各類案件的各個環節、步驟上形成與使用的專用文書。主要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如判決書、裁定書等;也包括不直接發生法律效力,但對執行法律有切實保證作用的文書,如訴狀等。
2、法律文書要比司法文書的外延大的多,只要是有法律意義的文書都可以稱為法律文書。如:行政機關的處罰決定書。
D. 什麼是生效法律文書
生效法律文書是指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以及依法不準上訴或者超過上訴期沒有上訴的判決、裁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以及依法不準上訴或者超過上訴期沒有上訴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第二百零七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一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第二百五十八條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四十九條調解書需經當事人簽收後才發生法律效力的,應當以最後收到調解書的當事人簽收的日期為調解書生效日期。
從以上規定我們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以及依法不準上訴或者超過上訴期沒有上訴的判決、裁定。一審判決在上訴期沒有上訴的,則判決生效,二審判決、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
E. 判決書是發生還是產生法律效力
判決來書生效是發生法律效力源,也可以用產生法律效力。
下列判決和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
(一)已過法定期限沒有上訴、抗訴的判決和裁定;
(二)終審的判決和裁定;
(三)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的判決和高級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判決。
F. 法院講的判決發生法律效力是指什麼時候
法院的裁判文書存在兩個效力,一個是法律效力,一個是執行效力。
法院作出的專裁判文書一經生效(一審判決屬在超過上訴期後沒有上訴的判決以及二審終審的判決,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除非被依法撤銷。
裁判文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如果義務人拒不履行裁判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權利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權利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申請,否則,就喪失了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限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G. 哪些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可不經申請而直接由審判庭移送執行
一、移送執行
人民法院在作出裁判後,因為情況特殊而認為有必要時,不待當事人的申請,由審判庭直接交執行機關執行。
二、移送執行案件的范圍:
1、法院民事制裁決定書,包括對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罰款決定書和民事制裁決定書。
2、人民法院製作的具有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內容的生效法律文書。
3、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等法律文書。這類案件中,有的沒有執行權利人,如刑事判決中的沒收財產、罰金、追繳財產上交國庫;即使有執行權利人,也不宜由其申請執行。對這類案件的移送執行,既是人民法院的職權,又是人民法院的職責。
4、公益訴訟裁判。
H. 在法律文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啥意思
法院的判決書是法律文書之一,下達後有個上訴期限,過了上訴期限不上訴,法院的判決書正式生效。
I. 法院制定的法律文書錯誤是否產生法律效力
雖然不符合法律規定,但最為法律文書對銀行具有法律效力,銀行或被查封人有異議可依程序向法院提出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