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案法律責任
① 法律知識關於報案報一部分不真實事情。會承擔什麼責任
報假案可大可小的。
謊報警情,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謊報案情,影響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辦案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② 被騙了,報案要承擔法律責任么
你是怎麼被騙的你沒有說清楚,所以無法給你意見。一般來說,你被騙拿你就是受害者!
③ 報案告錯人了需要承擔什麼樣什麼法律責任
如果追究,可提出名譽損失費、公開道歉等賠償,沒有法律責任
④ 報假案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您好!報假案一般要看報案者是否存在主觀故意。如果是無意的並且沒內有造成嚴重後果,報案容者一般不承擔責任。如果是故意報假案的,公安機關有權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對其處以拘留和罰款。因報假案造成嚴重社會危害性,已經構成刑事犯罪的,則需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條規定,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1,報假案的沒有造成對方一點的損失,一般不會受到什麼處罰,
2,對方沒有報案或者同你打官司,一般也沒有問題。謝謝閱讀!
⑤ 該起訴還是報案證據如何收集報案或起訴有時間限制嗎我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你朋友的行為涉嫌犯罪,根據具體情況可能有的罪名是詐騙罪、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行賄罪等。你應當向公安機關報案。根據每個罪名不同,追訴時效也不同。如你及時報案,不受追訴時效的限制。本案屬於公訴案件,直接起訴法院不予受理,應當先向公安機關報案,盡可能提供所有的你所知道的線索,協助破案。
⑥ 如果報假案、已經立案了。這時報案人再坦白。報案人會受到什麼法律責任
如果報假案已經立案了,這時報案人再坦白。報案人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刑法》
第二十四條 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第二百四十三條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6)報案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⑦ 報案後,自己不追究他人的責任,法律會追究嗎
家人的話法律一般是不追究的(除非家人強烈要求追究除外)。但報案的話,公安可能會把事情查清楚。再有現在盜竊1500元好像有些地區還不到追究刑事的數額起點。報案不必交錢。提供情況就行了
⑧ 誤報案負法律責任嗎
誤報案件和謊報案件是有區別的。
誤報案件是之不知道事情真相,向警方報案,這種情況照成的後果是不需要負法律責任的。
謊報案件是指明明知道事情真相,反而虛構情節向警方謊報案件,並由此造成了不良後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條規定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言、謊報案情,影響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辦案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
(8)報案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謊報警情」與「謊報案情」的區分認定
兩者侵犯的客體不同。「謊報警情」屬於擾亂公共秩序行為,「謊報案情」則屬於妨害社會管理行為。前者侵犯的客體為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所必需的運行秩序。
如車站、港口、公園等公共場所的秩序;後者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對社會事務的統籌管理制度,如公安機關對治安案件的查處、稅務機關對逃稅行為的調查。
兩者行為客觀表現形式不同。「謊報警情」是指在社會上散布虛假的刑事、治安警情或者向110報警台或其他部門報告虛假的信息,一般限於謊報可能導致公眾恐慌、公共秩序嚴重擾亂的案件。
如正在發生的挾持人質、聚眾械鬥、搶劫金融機構、爆炸、投毒等,其謊報的內容具有緊迫性。而「謊報案情」是指向行政執法機關舉報、投訴並不存在的案件事實或者誇大案件事實,影響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辦案。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