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侵犯姓名權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侵犯姓名權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05 01:05:29

① 侵犯姓名權的行為有哪些怎麼賠償

侵犯姓名權的表現方式有:
1、干涉:即干涉公民決定和使用自己的姓名;
2、盜用:即不經本人同意而使用其姓名;
3、假冒:即冒名頂替進行民事經濟活動。
侵犯他人姓名權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賠償姓名權人因此遭受的損失。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條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
第九百九十五條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② 有哪些違法行為侵犯了姓名權

侵犯姓名權的情況有:1、干涉:即干涉公民決定和使用自己的姓名;2、盜用:即不經本人同意而使用其姓名;3、假冒:即冒名頂替進行民事經濟活動。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條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第九百九十五條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第一千零一十二條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一千零一十四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或者名稱權。

③ 侵害姓名權的責任構成要件有哪些

侵害姓名權的責任構成要件包括侵犯姓名權的行為違法,產生了姓名權受到損害事實,侵害事實與侵害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是故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千零一十三條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稱。
第一千零一十四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或者名稱權。

④ 侵犯姓名權的責任構成要件有哪些

每個人都享有姓名權,而且姓名權不容他人侵犯,侵犯姓名權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當然,承擔侵權責任需要了解其構成要件,否則是不用承擔責任的。所以,小編在下文解答一下侵犯姓名權的責任構成要件有哪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侵犯姓名權的責任構成要件有哪些?
1、侵害行為
根據《民法通則》第99條的規定,侵害姓名權的行為一般由作為的方式構成,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見的行為就是干涉、盜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
(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和變更自己的姓名。
(2)盜用他人姓名。
未經權利主體的同意或授權,擅自以權利主體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或從事不利於權利主體、不利於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即是盜用他人姓名的行為。
(3)假冒姓名。
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頂替、冒充他人姓名進行活動。
2、行為人的過錯
侵害姓名權的行為,應以行為人主觀上的故意為要件。行為人故意的情況下,其行為構成侵害他人姓名權,如果行為人因過失而將他人的名字弄錯,不應認定為侵害姓名權。在實踐中,我們一概以故意實施的行為即構成侵犯姓名權,過失則不構成侵害姓名權,在侵害姓名權的訴訟中,原告只要證明被告實施了侵權行為,就可以推定被告有過錯,而被告是否存在過錯,則要由被告自己舉證加以證明。
3、損害後果
侵害行為人只要實施了盜用、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故意不使用他人姓名的行為,就可以認定已經造成了損害後果,受害人列出其他特別的損害事實,即可主張權利。
4、侵害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侵害姓名權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與一般侵權行為民事責任構成要件中的因果關系並無實質差別,但是由於侵害姓名權的違法行為和損害事實合而為一,受害人只要證明其姓名權受到侵害即可,無須證明損害後果的存在。
二、侵犯姓名權的表現
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改變姓名。
2、盜用他人姓名。盜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擅自以他人的名義實施某種活動,以抬高自己身價或謀求不正當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進行活動,以達到某種目的。
盜用和冒用姓名的區別:盜用主要指盜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盜用B的姓名,向C說自己是B的好友,騙取C的信任從而獲得某種利益。冒用則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說自己就是B,進行欺騙從而獲得某種利益。
姓名權屬於具體人格權,指自然人享有的決定、變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權利。姓名包括登記於戶口簿的正式姓名,藝名、筆名等非正式姓名。
姓名權侵害主要表現在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如發現上述情形,權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害等。
侵犯姓名權必須有損害的結果,且存在因果關系,這樣才能認定為侵犯姓名權。當事人發現他人侵犯了自己的姓名權,一定要及時採取法律手段維權。若需要法律幫助,小編建議登錄網站找專業律師服務,這是很有幫助的。
延伸閱讀:
侵害姓名權的形式具體有哪些
干涉姓名權的表現方式有哪些?
使用姓名權的限制有哪些

⑤ 侵犯姓名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⑥ 當姓名權受到侵犯時法律應該如何判決

賠禮道歉、停止侵權、嚴重的話可以賠償損失。
姓名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變更自己的姓名並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種人格權利。
《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冒用。

⑦ 侵害姓名權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侵害公民姓名權的行為有下述三種:

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現實生活中,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主要有三種表現:一是干涉他人決定姓名;二是干涉他人使用姓名;三是干涉他人改變自己的姓名。

盜用他人姓名這是指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就擅自以他人的名義進行某種活動。如有的民辦學校自稱該校的名譽校長是費孝通,而費老根本就不知有這么個學校,更未擔任其名譽校長。盜用他人姓名往往是出於抬高自己身價、聲譽的動機,或為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冒用他人姓名這是指使用他人姓名冒充他人進行活動的行為。如謊稱自己是某人,並以其名義上學、徵婚等。冒用他人姓名與盜用他人姓名不同,盜用他人姓名者並不妄稱自己就是某人,而只是以他人的名義進行活動;冒用他人姓名則是以假充真,直接冒充其身份。

關於侵害姓名權的民事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有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責任形式。當侵害姓名權的行為處於繼續狀態時,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當侵害姓名權的行為致受害人的人格受損,造成不良影響時,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以適當的方式在不良影響所及的范圍內,為其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同時,受害人還可要求侵權人以適當的方式向自己承認錯誤、賠禮道歉。當侵害姓名權的行為給受害人造成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時,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亦即對精神損害予以物質賠償。

⑧ 侵犯他人姓名權怎樣處罰

侵犯他人姓名權的處罰:受害人有權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或者名稱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第十八條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一)未滿十八周歲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二)十八周歲以上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⑨ 侵犯別人的姓名權 要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看對方什麼意思吧,一般是停止使用這以名稱,然後向對方道歉,如果照成經濟損失就需要賠償

熱點內容
道德與術 發布:2025-07-08 03:05:41 瀏覽:673
勞動法之前勞動關系 發布:2025-07-08 03:05:00 瀏覽:225
新電商法朋友 發布:2025-07-08 03:04:18 瀏覽:747
2015年社會與法故事頻道視頻 發布:2025-07-08 02:46:47 瀏覽:265
賈廟法院 發布:2025-07-08 02:20:46 瀏覽:985
法治理念的引導功能 發布:2025-07-08 02:15:05 瀏覽:125
條約在行政法中的適用 發布:2025-07-08 02:15:04 瀏覽:598
丹麥國婚姻法 發布:2025-07-08 02:09:22 瀏覽:475
三方頂賬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8 02:08:41 瀏覽:504
甘肅省第二批法官入額 發布:2025-07-08 01:51:44 瀏覽: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