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單人執法有法律效力嗎
⑴ 環境監察今後可能有獨立執法權嗎
但現階段,我國的環境執法仍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環境監察人員缺少足夠執法權,污染企業阻礙、抗拒執法的現象屢見不鮮。
「環境監察」這一術語,無論是作為一項制度,還是作為一個機構名稱,都未見諸於《環境保護法》。環境執法,急需立法確權,才能挺直腰桿。
許可權不明降低執法效率
部門之間執法許可權劃分不夠清晰,導致有利大家上,無利就推諉
環保法律法規較「軟」,目前我國環境法律、法規體系雖然框架比較完善,但內容過於宏觀,大多是有「要求」或「禁止」規定,卻沒有對應的法律責任條款,導致操作性差,使環境執法機關對違法違規行為追究乏力,甚至束手無策。
不僅如此,一線環境監察人員在執法過程中,還受制於環境監察隊伍執法地位不明確。中央層面,環境監察局屬於環境保護部的內設機構,它與環境保護部的其他內設機構共同行使執法許可權。
然而,在地方層面則有所不同。省級、市級和縣級分別由環保部門內設機構與環保部門授權的環境監察總隊、支隊和大隊分別行使部分執法許可權。
「環境監察」這一術語,無論是作為一項制度,還是作為一個機構名稱,都未見諸於《環境保護法》,只有個別單項法在法律責任部分提及監管職責。而與環境監察制度密切相關的機構許可權、人員編制等問題,僅通過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的文件和環境保護的規章、通知、復函等規范性文件予以規定。
目前,有的省級、地市級、縣級環境監察執法機構編制仍為事業單位,加之地方環保行政機構隸屬於地方政府,使地方環保機構監察執法的獨立性大打折扣,執法地位和權威受到影響。
除了執法地位不明確,環境監察機構與環保局業務部門的職能分工還存在模糊、重合之處。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柳欽分析道:「我國的環境監管體制實際上是從各部門分工監管逐步發展為統一監督與分級、分部門監督管理相結合的體制,在這種變化過程中只注重對新設機構的授權,忽略了撤銷原有機構及其相關職能,由此產生環境監管機構重疊現象。」
在地方環保部門,這些職能交叉的問題同樣存在且更加嚴重。比如,在一些環保事項協調會議中,環境監察機構和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在職能重合部分,「有利大家一哄而上,無利就相互推諉」。
授權執法成軟肋
身份許可權缺乏法律依據,派出機構「轉委託」面臨合法性質疑
地方環境監察機構除了面臨與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相同的困境之外,還面臨著其特有的身份認定問題。
在一般情況下,地方各級環境監察機構在行政序列中並不屬於各級環保門的內設機構,而屬於其下屬事業單位,他們的執法許可權來源於環保部門的委託。
然而,這種「委託執法」在實際中卻可能遭遇合法性危機。例如在行政處罰領域,雖然《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條件的事業單位行使行政處罰權,但通知明確規定「受委託組織……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⑵ 環保處罰前在執法人員辦公室里做的而且是一個執法人員,合法嗎
你的問題說的不清楚。是說只有一個執法人員在辦公室里製作的環保處罰單嗎?合法!
查處環保違法事件,應當兩人或以上人員,並且當面或書面告知被處罰人享有的權利。
但是,至於製作處罰單的人數並未做限定。再比如如果執法人員或者其他公民,利用照相機或攝像機等工具,記錄甚至是偷拍下的環保違法事實,都沒有限定具體人數的要求。
⑶ 請問環保局有現場執法權嗎
環保局的執法人員有和工商局一樣的執法權利去處理非法和違法的企業嗎?比如沒收其財產
⑷ 環保法,執法權
環保部門沒有沒收經營設備這類的強制手段,所以只能進行行政處罰。
環保局執法確實有困難,很多監察都是通過警方進行的。
環保局卡企業最死的一個地方就是環評,所以對於新建企業比較管用,這種建成之後的企業,產生了大量利潤和稅收,政府不敢停也是正常的。
沒有工商營業執照,如果要處罰的話只能處罰自然人,對方不配合的話是很難認定具體應該處罰哪個人的,處罰難度比較大。
一般這種情況應該是工商部門按照《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予以處理,或者由當地政府部門牽頭多部門聯合執法予以取締。
當然如果你堅持繼續投訴並要求書面答復並准備行政訴訟追究責任的話,兩個部門都是必須按規定查處的,只是難度大而已並不是不能處理。
⑸ 環保局有沒有行政執法權
環保局作為政復府職能部門,制當然是有行政執法權的
環保局的最高機關系國家環保部,隸屬於國務院管理,總稱:國家環境保護部。主要負責:擬定國家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定行政規章;指導和協調解決各地方、各部門以及跨地區、跨流域的重大環境問題;負責環境監測、統計、信息工作;制定環境監測制度和規范等等。
主要是:
排污費收取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
建設項目環境設施竣工驗收
辦理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設施關閉拆除許可
辦理污染設施撤除或閑置許可
辦理大氣污染物排放許可證
辦理排污許可證
辦理臨時排污許可證
辦理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保護區通行許可
辦理危險廢物轉移許可
拒絕環保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處罰
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保部門規定的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登記事項的處罰
不按國家規定繳納排污費或者超標准排污費的處罰
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的處罰
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
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的處罰
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的處罰
未經環保部門同意,擅自拆除、閑置防治污染的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准處罰
等等等等,還有幾十條,不一一例舉了
⑹ 收到環保局處罰單但當事人沒簽字這有效嗎
當事人沒有簽字,但有在場見證人簽字的,環保局可以留置送達。
⑺ 環保局的執法權
沒有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的,環保部門可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停止生產,這是有明文規定的。至於無證經營屬於工商部門處理的范疇,環保部門在接到投訴之後,可以將案卷移交工商部門處理,這在案卷移送相關制度裡面已經有明確規定。
⑻ 環保局執法人員不安法律法歸去執行,我應去那裡投訴
我認為環保局執法人員不遵守法律,不按法律規定去執行,如果他們真是這樣的話,可以到本地紀檢部門去投訴他們就可以
⑼ 環保行政處罰決書蓋執法專用蓋有法律效力嗎
執法部門加蓋的執法專用章被法律認可,具有法律效力
⑽ 環保局有哪些執法權利
環保局的執法權利有十種:
審批權;
許可權;
驗收權;
收費權;
檢查權;
調查權;
處罰權;
調節權;
監督權;
限期治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