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類似逃避法律責任的事件
A. 不用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有哪些
1、法律無明文規定的行為,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2、根據中國《行政處罰法》規定,不滿14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未滿14周歲的自然人,在生理、智力上尚未發育成熟,還不具備了解自己行為的性質、意義和後果的能力,也不具備自覺地控制自己行為和對自己行為承擔責任的能力。所以,不滿14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其監護人加以管教。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但應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看管和治療。對於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實施違法行為的,應當給予行政處罰。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3、在我國的法律規定和實踐中,免責的條件和情況
(1)時效免責。即法律規定違法者在其違法行為發生一定期限後不再承擔強制性、懲罰性的法律責任。如刑法中的已過追訴時效(如:死刑20年)和民法中的已過訴訟時效(一般時效兩年,人身傷害時效一年),都屬於時效免責的情況。
(2)不訴免責。即法律規定只要當事人不告,國家就不會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如刑法中規定的「告訴才處理」的犯罪,就屬於不訴免責的情況。刑法中除小部分不告不理之外都是必須追究的。但是,民法是不告不理的。
(3)自首和立功免責。即刑法規定犯罪者在犯罪後有自首和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4)補救免責。即法律規定違法者在造成一定損害後,在有關國家機關追究其法律責任前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可以或應當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其法律責任。如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應當免除或減輕處罰。
(5)協議或議定免責。即雙方當事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經協商同意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責任。這種免責僅適用於民事活動。
4、我國刑事訴訟法確立的具有法定情形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原則。實行這一原則,可以防止和及時糾正對不應追究刑事責任人的錯誤追究,可以節約司法資源,避免無效勞動。 免於刑事處罰 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指根據《刑法》規定,不構成犯罪的。這是罪與非罪的界限,對於不構成犯罪的,當然不能追究刑事責任。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我國《刑法》規定對於刑事犯罪的追訴期限,法定最高刑為不滿 5 年有期徒刑的,經過 5 年;法定最高刑為 5 年以上不滿 10 年有期徒刑 的,經過 10 年;法定最高刑為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 15 年;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 20 年;等等。追訴時效具有法定約束力,超過追訴時 效的,不再追究刑事責任。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據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決定特赦。一經特赦,對罪犯不得再予追究。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我國《刑法》規定了四類案件告訴才處理:第 246 條規定的侮辱、誹謗案(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 的除外);第 257 條第 1 款規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第 260 條第 1 款規定的虐待案和第 270 條規定的侵佔案。這幾種犯罪的追究以被害人等的告訴為必要條件,如果沒有法定人員告訴,或者告訴以後又撤訴的,不得追究刑事責任。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我國刑法實行罪責自負、反對株連的原則,加之刑事訴訟中沒有缺席審判,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追究刑事責任已經沒有意義,因此不予追究。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如果按照刑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其他生效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依據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不予追究。
B. 如果說以前做的事情不違法,但放到現在的法律裡面是違法的,以前的行為還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嗎
你好
不會的,法律上有個原則叫法不溯及既往
法不溯及既往
通俗版地講,就是不能用權今天的規定去約束昨天的行為。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過。法國民法典規定:法律僅僅適用於將來,沒有溯及力。在我國,「法無溯及力」同樣適用於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希望可以幫到你
C. 捲入7億詐騙案風波,馬伊琍道歉!需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明星代言的商家涉嫌詐騙,明星是否要擔責任,現在這個爭議很大!我個人的理解是,明星如果和商家同流合污共同實施詐騙,那麼肯定要擔當責任。但如果明星盡了自己代言以及相應的商家核查、監督等義務,不用擔責任,但有義務協助調查以及協助各方挽回消費者的損失!如果明星沒有使用過產品就對其代言,則會面臨行政處罰。馬伊琍代言的產品是奶茶,沒喝過就代言才會被行政處罰,可能性不大。民事責任的話,需要消費者證明,我就是沖著你馬伊琍的名聲才去喝的奶茶,結果遭到了損失,所以我要你明星賠償。這是合法合理的要求,但是在實務中,很難證明這其中的因果關系,此案由下的勝訴也比較少見。刑事責任的話,是明星深度參與了不法商家的違法犯罪活動,為了代言費,在明知的情況下推薦給公眾,那這就不是代言了,這是共同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D. b站封疆LEX,還將追究法律責任,他是否真的涼了
嗶哩嗶哩封禁UP主LexBurner,還即將追究其法律責任,他是否真的涼了?具體如下:
風口浪尖上,一時半會難以復出B站UP主LexBurner本著幽默詼諧的解說風格為自己贏得了不少的人氣和粉絲,而隨著多年來的積累和沉澱,B站UP主LexBurner也被稱之為漫評天花板,在嗶哩嗶哩有著極高的人氣,但偏偏也正是因為自己的愛說,亂說的特性,UP主LexBurner隨著粉絲越來越多難免會有直播,在直播當中經常口嗨,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處在風口浪尖上的UP主LexBurner一時半會怕是難以復出。
綜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補充討論,歡迎關注提問!
E. 有關法律責任追溯期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回
①法定答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5年。
②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0年。
③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5年。
④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20年。如果20年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後,仍然可以追訴。
F. 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免除刑事處罰,法律責任的減輕與消除,無責任,不負刑事責任,這五者間的關系是什麼
不予追究抄刑事責任 已經觸犯刑律並達到追究程度,但由於某些減免條件存在而不進行追究;
免予刑事處罰 已經觸犯刑律但情節輕微,可不予追究;
法律責任的減輕與消除 第一點里提到「由於某些減免條件存在」中的減免條件就是本條所指的減輕與消除情況。比如說犯罪人未滿法定年齡、甚至14周歲以下等情況。
無責任也就是對案件的後果沒有責任。
以觸犯刑律為名抓捕起訴,但經審理認為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的,不負刑事責任。
「犯罪」指的是觸犯刑律並達到相應規定的程度;
同一案件中的各方、各人在案件中的行為對案件的結果所施加的作用力,這是構成同案人之間對案件責任的前提。責任大小是量刑輕重的重要依據;
處罰是建立在對象違法事實被認定、責任輕重被認定的基礎之上做出的行政或刑事處分決定。
G. 把人打成輕傷想逃避責任在法律上算是哪條
首先,要區分是主觀要件,是故意還是過失。其次,要構成輕傷。
構成輕傷的,一、版如果是故意,打權成輕傷的,則已經構成我國刑法上第234條規定的故意傷害罪,屬於刑事犯罪,報警好了。如果公安或者檢察院不追究刑事責任的,被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但是自訴的話你要自己提供證據,證明是他故意打人,且打成輕傷。
二、如果是過失,你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要求賠償醫葯費之類的。同樣你要提供證據。
不構成輕傷的,只能算治安事件。
H. 十年前,某人殺人後,以夢游病為由逃避法律責任。十年後,此人因 涉嫌教唆他人自殺被起訴。如果想將此人
中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屬或者其他公民,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也有類似規定。同時,對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生效裁判,如果發現確有錯誤,可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加以糾正。
I. 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本故事純屬虛構」是為了逃避什麼法律責任
1、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告訴觀眾,該電視劇的劇情是虛構的,現在中是不存在的.
2、其次,是為了避免觀眾誤認為真實的事件,把劇情中的事件和人物當成真實存在的東西理解,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比如劇情中提到的城市,如故不寫本劇是虛構的,觀眾會認為在這個城市真發生了劇情中的事件,這樣對該城市可能有不良影響;
3、再有,就是為了避免他人對照劇情的人物和事件,猜測劇情反映的是某人某事,導致不必要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