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聯合公報法律效力
『壹』 中美雙方在中美聯合公報中達到了什麼共識
中美聯合公報 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表示了中美兩國開始接觸並願意發展兩國關系。兩國為這件事要有一個結果和態度,也就發表了上海公報。
但這是兩國沒有外交關系。要建立外交關系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要有一個過程。其中台灣問題是諸多問題中的核心問題。美國要想與中國建交必須先與台灣斷交。到了1978年,美國把這些事情都處理完了,中美建交沒有障礙了。中美兩國才建交並發表公報,這就有了中美建交公報 上面明確了一個問題 就是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 美國和中國達成了共識
『貳』 《中美聯合公報》按什麼原則處理兩國關系
中美《聯合公報》要點
中美雙方承認,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外交政策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幹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
『叄』 國家間簽訂條約、聯合公報、聲明等的區別
條約,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簽訂的關於權利與義務的各種協議總稱。廣義的條約指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等各種協議,包括公約、協定、議定書、換文、聯合國宣言和憲章等;狹義的條約指重大的政治性的協議,如同盟條約、邊界條約等。
聯合公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政府、政黨就有關重大國際問題、事件的會談進展、經過、達成的協議等所發表的正式文件,是用以表明雙方或多方對同一問題的共同看法的報道,或是經過談判達成的具有承擔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文書。
聯合公報可分為一般聯合公報和條約性公報。前者主要是在國家領導人或政府代表團出訪、來訪中,雙方對某些重大問題進行討論的報道,或者是雙方對一些問題有共同的看法,或者是陳述各自的觀點。它多屬國際關系中禮節性友好往來的正式報道,一般不需要雙方代表簽署,只由雙方協商決定一個報道稿件,以聯合公報的文體在各自國家的重要報刊上發表;後者是在國際事務中雙方或多方對共同關心的某件事經過談判達成一定的協議,並規定了談判各方承擔的權利和義務,經過各自全權代表簽署,以昭信守的條約文件。由這種內容構成的聯合公報,其本身就是條約。
聯合聲明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政府、政黨在舉行會議或會談中,就共同關心的問題表明立場,或說明各方就雙邊或多邊問題所達成的協議以及各自享有的權利和義務而發表的聲明。聯合聲明在法律效力上弱於聯合公報。聯合公報中有些雙方認可、聯合簽署的條文,在概念、定義上都強於聯合聲明。
『肆』 中美《聯合公報》的歷史意義
有關新中國外交的內容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1955年萬隆會議,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地位,1972年尼克松訪華,簽訂中美《聯合公報》,1972年簽訂中日《聯合聲明》22。新經濟政策與羅斯福新政及新中國改革開放方面的題。3、新政的內容1)整頓銀行與金融業(2)調整農業政策(3)復興工業:藍鷹行動(4)社會救濟與公共工程4、羅斯福新政的意義1)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大危機(2)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避免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發生(3)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政府的權力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4)※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對以後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是怎樣形成的1)經濟特區設立:1980年,深圳(第一個經濟特區)、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海南省
(2)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3)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灣地區(4)經濟技術開發區:1988年(5)1990年開發上海浦東,帶動長三角和長江流域經濟,成為90年代改革開放重點和標志有關孔子與蘇格拉底的比較思想核心是「仁」,「禮」。主張蘇格拉底哲學觀:強調知識的作用,無知是一切罪惡的首要根源。把道德和知識合二為一,最高的知識就是對「善」的認識。
『伍』 國際文件的內容並非是關於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否成為條約
我又來了!!
國際文件的內容並非是關於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否成為條約?
1.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上海公報」)(1972年2月28日)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建交公報」)(1979年1月1日)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八.一七公報)(1982年8月17日)
中美關系的正常化以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為基礎。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分別是:中美兩國於1972年2月28日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以下簡稱《上海公報》)、1978年12月12日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以下簡稱《建交公報》)、1982年8月17日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以下簡稱《八?一七公報》)。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構成了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成為指導兩國關系發展的綱領性文件[1]。實踐已經證明,中美關系能否持續、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關鍵在於美國能否切實有效地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但是,長期以來,美國在台灣問題、西藏問題、新疆問題、人權問題、對台武器銷售等問題上不斷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重要原則。美國的上述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權威性,也嚴重違反了國際條約法上「有約必守」的原則,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更嚴重破壞了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從國際法角度分析,美國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重要「借口」是:否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條約性質。因此,從國際法角度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進行深入分析,並積極尋找應對美國錯誤行為的法律對策,就變得非常必要。
一、 中美關於三個聯合公報的條約性質爭議及其後果
(一)中國對三個聯合公報條約性質的認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集》(第19集,1972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集》(第25集,1978年)分別將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報》和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報》收錄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集》一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編輯的、按照年度方式連續出版的、系統刊載自1949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的條約文件的唯一官方出版物,具有高度的官方權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第16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的條約和協定由外交部編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集》。」《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集》開宗明義地表示:「該條約集所收入的是條約和條約性質的文件。」這些都是中國政府認可上述聯合公報條約性質的最權威理由。另一方面,中國法學界的主流觀點均認為,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屬於條約,是國際法上具有條約約束力的法律文件。例如,劉文宗教授等認為:根據1969年《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的規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以"聯合公報"形式發表的,當然具有條約的性質。(參見:李紅.台灣問題與中美關系[J].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2,(11):59.)秦曉程教授認為,「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條約性質的認識,中國一貫認為其構成中美之間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條約。」(參見:秦曉程.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的形式研究[D].北京:北京大學,2003:52. )王慶海和劉爽認為,「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條約,美國應承擔條約的義務。」(參見:王慶海,劉爽.從國際法看中美關系中的台灣問題[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2,(5):24.)周尤認為,「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條約。」(參見:周尤.「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法律問題初探[D].北京:外交學院,2003:11-13. )彭飛認為,「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帶有拘束性質的法律文件,對中美兩國政府都有拘束力。」(參見:彭飛.國際組織決議作為國際法淵源及其法律效力探析[D].上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2010:17.)
綜上所述,中國政府和學界均認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國際法上有拘束力的條約。
(二)美國政府官員及部分學者對三個聯合公報條約性質的否定
自三個聯合公報公布以來,美國的不少政府官員和學者鼓吹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不是條約的言論,不斷地質疑其條約性質。具體來說,美國方面關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不屬於條約的觀點和理由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只是美國反映未來政策的政治聲明,不屬於條約,因此沒有拘束力。早在1972年2月28日《上海公報》發布之時,尼克松在和台灣當局駐美國「大使」沈劍虹談話時就說:「《上海公報》不是一項條約,僅是一項聯合聲明,雙方就各項問題表示本身的立場,並未試圖達成協議。」[2]1982年8月18日,美國助理國務卿約翰?赫德在美國外交事務委員會作證時指出:中美《八?一七公報》只是屬於美國未來的政策,而不屬於條約或協定[3]。此外,在 《八?一七公報》達成以後,美國國務院在給參議院一個小組委員會的信中竟然說,公報「只是總統的一項政策聲明」,美國在向台灣出售武器上所作出的承諾「不是一項行政協定,並不具有國際法所有的約束力的權利或義務。」[4]此後,美國國務院一直對《八?一七公報》的性質持這種看法[3],從而否定其條約性質。
第二,美國的不少政府官員和學者還認為,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只是美國總統締結的協議,不屬於國際條約,因而沒有法律拘束力。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一些議員堅持認為,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的條約由總統締結並需要取得參議院出席議員2/3以上同意,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都沒有經過美國參議院的同意,不符合條約所需要的國內法程序條件。此外,美國一些學者持否定態度的理由還包括: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一直以來未在聯合國秘書處登記;既沒有在美國國會的條約集中公布,也未在美國政府的條約集中公布[5]。
(三)否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條約性質的嚴重後果
第一,美國極力否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條約性質,將《與台灣關系法》凌駕於其之上,並頻頻以此為由違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與台灣關系法》是美國國會於1979年3月中旬通過,並於1979年 4月10日由總統簽字批准通過的。美國認為,《與台灣關系法》是美國國會正式批準的,屬於有效的美國法律,其效力要高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這也成為了美國頻頻違反三個聯合公報的借口。例如,美國在《八?一七公報》中明確承諾,限制乃至最終取消對台武器銷售。但事實上,美國政府不但沒有限制對台武器銷售,而且不斷提高對台武器銷售的數量和性能。美國顯然違反了《與台灣關系法》中的承諾,並以近年來兩岸軍力不對等為由,對中方的抗議不予理睬。
第二,美國否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條約性質,嚴重削弱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權威性,導致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許多重要內容無法落實。如果說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僅僅是表達了中美之間的某種政治態度,那麼這種政治態度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或情事的變化而改變。特別是已經過去30多年了,美國完全可以找到改變這種政治態度的理由,而且美國僅需為不履行這種政治態度而承擔政治道義的責任。但如果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條約,根據國際條約法上的「有約必守原則」,國際條約法上的「有約必守原則」是指:一個合法締結的條約,當事方有依約善意履行的義務。善意履行條約也就是誠實地和正直地履行條約,從而要求不僅按照條約的文字,而且也按照條約的精神履行條約,要求不僅不以任何行為破壞條約的宗旨和目的,而且予以不折不扣的履行。(參見:李浩培.條約法概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72.)違約方就需承擔國際法上的責任,並且在國際社會中承受極大的壓力。美國極力否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條約性質,其用意就是促使其滑入政治態度的軌道,其結果是不僅導致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權威性大受貶損,而且還導致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的許多重要內容如「台灣地位問題」、「對台武器銷售問題」、「不幹涉內政原則」等,均無法有效落實。
(一)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完全具備條約的基本特徵
1.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了中美兩國的權利義務2.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體現了中美雙方一致的意思表示3.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完全以國際法為準的 以國際法為准也是條約的基本特徵之一。
『陸』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分別是什麼都確立了什麼原則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1、1972年2月28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上海公報》)
2、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中美建交公報》)
3、1982年8月17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八一七公報》)
美國在三個聯合公報中均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是中美兩國關於兩國關系以及我國台灣問題的重要歷史文件。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是中美關系健康發展的政治基礎。
(6)中美聯合公報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中美三個公報內容:
1、1972年2月28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上海公報》)
美國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國確認從台灣撒走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雙方同意擴大兩國人民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各自承諾對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文化、體育和新聞方面的聯系和交流以及逐步發展兩國的貿易提供方便,促進兩國關系正常化。
2、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中美建交公報》)
兩國自1979年1月1日起相互承認並建立外交關系,並於3月1日互派大使。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台灣地區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系。美國政府將於1月1日結束與台灣當局的外交關系;
3、1982年8月17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八一七公報》)
美國再次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美方承諾售台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不超過建交以來近幾年的水平。美國逐步減少對台灣的武器出售問題,並經過一段時間最終解決。
『柒』 中美聯合公報和中英聯合聲明都是歷史文件,因此都不具有現實意義嗎
這兩個是不同的。中美聯合公報是闡明中美兩國未來關系的聲明,是一直具有指導意義的文件是兩國發展外交關系的基礎。中英聯合聲明只是共同宣布,英國向中國交回香港,中國恢復行使主權。事情完結了,聲明就完成使命了,就不具有現實意義了。
『捌』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內容是什麼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1972年2月28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上.海公報》)、1978年12月15日中美兩國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和1⑨82年8月17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八一七公報》)。
《上.海公報》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應中.國總.理周.恩.來的邀請訪華。中美兩國政.府於2月27日在上.海簽署《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並於28日發表。《聯合公報》的發表,標志著中美兩國政.府經過20多年的對抗,開始向關系正常化方向發展,為兩國建交奠定了基礎。《聯合公報》的全文如下:
中.國方面聲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國.家不分大小,應該一律平等,大國不應欺負小國,強國不應欺負弱國。中.國決不做超級大國,並且反.對任何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國方面表示:堅決支持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爭取自.由、解.放的斗.爭;各國人.民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本國的社.會制.度,有權維護本國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外來侵略、干涉、控.制和顛.覆。一切外國軍.隊都應撤回本國去。中.國方面表示:堅決支持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人.民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作的努力,堅決支持越南南方共.和臨時革.命政.府的七點建議以及在今年二月對其中兩個關鍵問題的說明和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級會.議聯合聲明;堅決支持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二日提出的朝.鮮和平統.一的八點方案和取消「聯合國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的主張;堅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和對外擴張,堅決支持日本人.民要求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和中立的日本的願望;堅決主張印度和巴基斯坦按照聯合國關系印巴問題的決議,立即把自己的軍.隊全部撤回到本國境內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停火線的各自一方,堅決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維護獨.立、主.權的斗.爭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人.民爭取自決權的斗.爭。
美國方面聲明:為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需要對緩和當前的緊張局勢和消除沖.突的基本原因作出努力。美國將致力於建立公.正而穩定的和平。這種和平是公.正的,因為它滿足各國人.民和各國爭取自.由和進步的願望。這種和平是穩定的,因為它消除外來侵略的危險。美國支持全世界各國人.民在沒有外來壓力和干預的情況下取得個人自.由和社.會進步。美國相信,改善具有不同意識形態的國與國之間的聯.系,以便減少由於事.故、錯誤估計或誤會而引起的對峙的危險,有助於緩和緊張局勢的努力。各國應該互相尊重並願進行和平競賽,讓行動作出最後判斷。任何國.家都不應自稱一貫正確,各國都要准備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檢.查自己的態度。美國強調:應該允許印度支.那各國人.民在不受外來干涉的情況下決定自己的命運;美國一貫的首要目標是談判解決;越南共.和國和美國在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七日提出的八點建議提.供了實現這個目標的基礎;在談判得不到解決時,美國預計在符合印度支.那每個國.家自決這一目標的情況下從這個地區最終撤出所有美國軍.隊。美國將保持其與大韓民國的密切聯.系和對它的支持;美國將支持大韓民國為謀求在朝.鮮半島緩和緊張局勢和增加聯.系的努力。美國最高度地珍視同日本的友好關系,並將繼續發展現存的緊密紐帶。按照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決議,美國贊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停火繼續下去,並把全部軍事力量撤至本國境內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停火線的各自一方;美國支持南亞各國人.民和平地、不受軍事威脅地建設自己的未來的權.利,而不使這個地區成為大國競爭的目標。
《中美建交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系。
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重申上.海公報中雙方一致同意的各項原則,並再次強調:
──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沖.突的危險。
──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準備代.表任何第三方進行談判,也不準備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議或諒解。
──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雙方認為,中美關系正常化不僅符合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事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將於一九七九年三月一日互派大使並建立大使館。
《八一七公報》
《八一七公報》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七日,簡稱《中美聯合公報》),全文如下:
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發表的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中,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此范圍內,雙方同意,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繼續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系。在此基礎上,中美兩國關系實現了正常化。
二、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的問題在兩國談判建交的過程中沒有得到解決。雙方的立場不一致,中方聲明在正常化以後將再次提出這個問題。雙方認識到這一問題將會嚴重妨礙中美關系的發展,因而在趙紫.陽總.理與羅納德·里根總統以及黃.華副總.理兼外長與亞歷山大·黑格國務卿於一九八一年十月會見時以及在此以後,雙方進一步就此進行了討論。
三、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是指導中美關系的根本原則。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的上.海公報確認了這些原則。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生效的建交公報又重申了這些原則。雙方強調聲明,這些原則仍是指導雙方關系所有方面的原則。
四、中.國政.府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國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宣布了爭取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中.國提出的九點方針是按照這一大政方針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進一步重大努力。
五、美國政.府非常重視它與中.國的關系,並重申,它無意侵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干涉中.國的內政,也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政.策。美國政.府理解並欣賞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國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和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中.國提出的九點方針中所表明的中.國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台.灣問題上出現的新形勢也為解決中美兩國在美國售台武.器問題上的分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六、考慮到雙方的上述聲明,美國政.府聲明,它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它准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在作這樣的聲明時,美國承認中.國關於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的一貫立場。
七、為了使美國售台武.器這個歷.史遺留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最終得到解決,兩國政.府將盡一切努力,採取措施,創造條件,以利於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八、中美關系的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也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穩定。雙方決心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加強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聯.系,為繼續發展中美兩國政.府和人.民之間的關系共同作出重大努力。
九、為了使中美關系健康發展和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兩國政.府重申上.海公報和建交公報中雙方一致同意的各項原則。雙方將就共同關心的雙邊問題和國際問題保持接.觸並進行適當的磋商。
『玖』 《中美聯合公報》依據公報內容,影響中美關系最為核心的問題是什麼
親根問題!看奧巴馬來華演講.
『拾』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屬於條約嗎
不是的,一般中國與他國開會都要發個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