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自己的東西砸傷別人法律責任

自己的東西砸傷別人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2-21 20:14:08

1. 我家東西把人家砸傷了需要付法律責任

如果不是拿這東西去故意傷害別人,就不需要負刑事責任,如果只是因為東西放置的地方不當而將別人砸傷,需要負民事賠償責任,也就是說賠人家錢

2. 別人丟的東西砸到人了,要我賠償合法嗎

合法,除非有證據表明當時你不在場,否則就要賠的,《侵權責任法》明確高空拋物責任分擔一直以來高空拋物行為倍受關注
2009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決定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相關的法規。其中,第八十七條: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3. 如果別人要求我去砸他的東西我砸了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建議你要保留對方要求你砸他東西的證據,否則,到時對方不認帳,且達到一定金額,你可能會涉嫌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並且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4. 如果一個人傷了他人,他人砸自己的東西,那個人需要承擔責任嗎

那個人自己砸的東西,不需要承擔責任。但是應該根據具體情況承擔傷害他人的責任。前後責任要分開的。

5. 砸別人家東西在法律上有什麼說道

1. 故意毀壞他人財物,情節輕微的屬於治安違法,會被拘留或罰款,情節嚴重的,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同時要承擔民事侵權責任。
2.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6. 拿東西敲別人砸別人家的門然後對方要追究法律責任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在生氣的時候什麼事都做的出來,等氣消了主動跟別人道歉,該賠別人多少賠給別人,人家應該能理解,相信也會原諒你,因為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能知錯就好。

7. 話說,那些亂砸別人東西的人不用負法律責任么

您好,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可能涉及故意毀壞財物罪或尋釁滋事罪。

故意毀壞財物罪與尋釁滋事罪的界限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97年修訂)

第二百九十三條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第二百七十五條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四十二、將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修改為:「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實施尋釁滋事行為,同時符合尋釁滋事罪和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敲詐勒索罪、搶奪罪、搶劫罪等罪的構成要件的,依照處罰較重的犯罪定罪處罰。

  • 對警車進行打砸、起鬨,擾亂社會秩序的,構成尋釁滋事罪

  • 隨意毆打他人並任意毀壞財物的,可構成尋釁滋事罪

  • 吸毒致幻後故意毀壞財物的行為構成尋釁滋事罪

  • 持刀當街砸車的構成尋釁滋事罪

8. 砸壞別人3000東西要負法律責任嗎

數額不大,刑事的可能不大。
一、如果是故意毀壞財物罪,正常的刑事立案標准最低是5000元以上。
二、如果是尋釁滋事罪,此罪不單純要求財物的數額多少,但必須情節嚴重。
其中有一項: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有公私財物。至於情節是否嚴重,需要根據取得、損毀、佔用的財產數額的多少,強行的程度,任意的程度,行為的次數等作出判斷。本項行為的結果並不限於財產損失。倘若強拿硬要行為造成他人自殺,屬情節嚴重。同樣,在自由市場導致他人被迫放棄在市場經營,或者難以順利在市場經營的,也是情節嚴重。強拿硬要、任意損毀或者佔用公私財產數額較大的,當然屬於情節嚴重。
三、正常情況下,應當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6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的;

9. 被樓上掉下來的東西砸傷,樓上所有住戶共同賠償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被樓上掉下來的東西砸傷,樓上所有住戶共同賠償的法律依據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9)自己的東西砸傷別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高空墜物案例:「高空墜物」責任歸屬,誰是誰非?

日前,安徽蕪湖市鏡湖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高空墜物案。一名騎電動車男子疑似被空中墜落的紅磚砸中後腦勺,當場死亡。案發後,由於一直找不到肇事者,受害人家屬將事發地樓房除一樓以外的32層96戶共計176名房屋所有權人,以及該小區物業公司、開發公司,告上了法庭。受害人訴求判處各被告共同賠償原告各項損失共計526671元。(7月30日《法制晚報》)

《侵權責任法》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在我國,侵權案件中一般遵循過錯責任原則:誰主張,誰舉證,受害人要求法律救濟,就需要先證明對方存在過錯。但是,在一些特殊問題上舉證責任是倒置的,比如高空墜物,法律先推定行為人存在過錯,行為人需要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故而出現了這么多被告。

這聽起來讓人有些強人所難。假設,有的住戶一直在家裡休息或者獨自外出散步了,又怎麼證明自己當時沒有拋物的可能呢?再假設,如果確實有人存在故意或者過失拋物的行為,或者是外來人作案,那麼是否可能因此逃避或者減輕了責任?受害者家屬或許能夠得到及時的補償,但是通過市民社會的自我經濟損害來補償受害者,這不能說是公平的。

在我國行政訴訟中,個人向法院主張行政主體有過錯,則被告需要提供證據自證清白,這是我們常說的「民告官」。因為現實中,個體相比於有權力的行政主體,收集證據更困難;但是在高空拋物案中的被告中有些人和受害者一樣,都是普通老百姓,在身份地位上可以說是平等的,舉證責任的倒置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部分被告的責任,給有些人加上了「莫須有」的罪名,從這一點來看,難免有些苛刻。

但是,沒有一樣東西是十全十美的,法律也是一樣。侵權法如此規定,應是基於司法實踐以及司法效率的考慮。在實際操作中,如果像其他侵權案件一樣處理,就會形成一對多的復雜局面,受害人家屬必須收集將這將近200名被告人的證據,那麼恐怕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後也可能得不到賠償。此外,對於警方來說,現場沒有監控設備,調查工作難度大,如果行為人不自行坦白,可謂是大海撈針。因此,侵權法的規定可以說是基於現實而做出的權宜之計。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我國法治努力的方向。雖然高樓居民相比較於受害者負有更高的注意義務,但是要讓所有住戶自證清白也有些強人所難。要打破這一窘境,筆者認為,首先在立法上可以做出適當調整,其次,高樓的物業、開發商公司可以嘗試在外區安裝攝像監控,解決取證困難,或者也可以為業主提供相關保險,減輕經濟損失;此外,高樓住戶更要提高警覺,規范自己的行為,預防危險發生。

10. 我僱人給別人搬東西工人砸傷自己腳法律上怎麼認定責任了

您好,如果您和工人之間是個人之間的勞務關系,則構成侵權。適用過錯責任,有過錯的,承擔與其過錯相適應的責任;無過錯的,無責任。

法律依據:《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 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
適用《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的條件:①須為個人之間的勞務關系;
②提供勞務的一方因勞務自己遭受損害; 1121

熱點內容
質量責任相關的法律 發布:2025-05-24 22:31:07 瀏覽:448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十四 發布:2025-05-24 22:28:46 瀏覽:689
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發布:2025-05-24 22:26:25 瀏覽:563
山西省抗震設防條例 發布:2025-05-24 22:20:28 瀏覽:188
涪城法院王 發布:2025-05-24 22:14:22 瀏覽:379
重復付款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4 22:08:40 瀏覽:253
公司法集團公司 發布:2025-05-24 21:59:16 瀏覽:873
刑法學簡述題 發布:2025-05-24 21:56:21 瀏覽:659
秦國刑法 發布:2025-05-24 21:31:24 瀏覽:95
2014年新婚姻法 發布:2025-05-24 21:31:14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