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講座聽後總結
Ⅰ 如何寫一篇不少於1000字的聽法律知識後的心得體會
法律之道吾人之研究法律,並不是在研究某種不可思議的神秘物事,毋寧乃一項著名的職業。我們在研究吾人之所欲,以便訴諸法官,或向人們提出忠告,著其避訟。為何此乃一項職業,為何人們付與律師報酬為己爭辯或提供咨議,原因即在身處類如我們這樣的社會,就特定的案件而言,法官已然獲得公眾授權行使公共權力,而且,倘若必須,則動用全部國家權力執行其判決與裁定。人們想知道在何種情況及多大程度上,他們乃在冒險犯難對抗較其自身遠為強大者。由此,查明何時應對此種危險心懷怵惕,遂成一業。職是之故,吾人研究之旨,乃在預測(prediction),即對公共權力經由法庭而作出何種反應之預測。 在我國和英國,回溯、綿延六個世紀,如今且按每年數以百計增長的法律報告、法學論著和議會立法,構成了該項研究的原始資料。這些詭譎通靈、預知未來的(sibylline)葉瓣,將立基於展示了斧斤將會落下的案例、已然四散飄零的往昔的預言(prophecies)庋輯成體。此即所謂法的昭諭(the oracles of law)。尤有甚者,最為重要而精妙的是,幾乎法律思想的每一新的努力的全部意義,均在於力使此種法的預言更為精確,並將其歸納、綜合成為一個圓融自恰的體系。此種程序,依承辦案件的律師之見,通常乃一將其顧客的敘述所紛亂雜陳的枝蔓除卻,僅僅保留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從而達致最終的分析與理論法學的抽象概括的過程。為何律師對於其顧客頭戴白帽締結契約,而「辣婆」(Mrs. Quickly)此時卻肯定會喋喋不休於談論鍍金高腳酒杯和海煤爐火( sea-coal fire)隻字不提,原因就在於他已預知不論其顧客戴上什麼帽子,公眾權力將會作出同樣的反應。正是為了使法律預言更為易記易懂,才將往日判決的訓諭變成一般的命題,寫進教科書,或者,以統一的形式通過議會立法。法學所殫思竭慮之基本權利與義務,即僅此預言者。法律理念與道德理念混淆不清──有關於此,容我稍後略陳管見──的諸多負面影響之一,就是理論總是傾向於置車於馬前,將權利或義務當作某種與其違犯後果兩相分離或獨立之物,而違犯總會招致懲罰的。但是,一如我將盡力說明的,所謂的法律義務不過是關於假如某人作為或不作為某些事務,他將會被法庭判決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承受苦果的一種預言──法律權利亦然。 吾人預言的數目一經概括並歸納成一個體系,就並非龐大得無法掌握。它們表現為一組有限的訓誡性質的原理(dogma),人們於一定時間內即可掌握。為日益增長的法律報告所懼亦且一大錯誤。就一代人而論,一個既定的司法轄權內的法律報告構成其全部法律之相當部分,並從當下角度對其重予陳述。倘若一切化為灰燼,吾人仍可據此報告按圖索驥,重塑法律本體。對於早先的法律報告,人們主要是在歷史意義上加以使用的,在結束講演之前,我將就此略予評說。 倘若可能,我願首先就對於我們稱之為法的訓誡性質的原理或體系化的預測的研究,就欲求用之以為其業之利器,而俾對自己所作所為作出預測的人們,提出一些基本原則,並且,與上述研究息息相關,在下願提出吾人法律迄今尚未觸及的一個理想。 因為對此所作的業務性理解的第一事,乃是理解其有限性,所以,我想不妨即刻指出並消除存在於道德與法律間的一個混淆之處,在此,法律有時上升到良知論(conscious theory)的高度,而更為經常和確乎恆定的倒是未臻良知,卻於細節處反致困擾。顯而易見,壞人具有如同好人一般多的理性,希冀避免與公眾權力沖突。區分道德與法律的實際重要性由此可見。一個人對於為其鄰人信守踐履之道德規則不屑一顧,但卻可能謹言慎行以免破財,如若可能,更願避免身陷囹圄。 我舉此例,意在假定在座聽眾沒有人會誤解鄙人所論乃犬儒之言。法律是吾人道德生活之見證與外部形態,其歷史實即人類的道德演進史。其踐履,盡管這已成為一個流行的笑話,總是在於造就良善公民與好人。當我強調法律與道德的區別時,我是以一個單向的目標,即對法律的領悟和理解為准而言的。為此目的,你必須確切地掌握其特定的標識,也正是為此,我要求你們不妨將他人以及更為廓然博大之存在擯諸腦後,抽暇想像一下你們自身之存在。 我並不是說不存在一個更為廣闊的視角,從此視角,則法律與道德的區別乃屬次要,或無足輕重,恰如所有數學上的差別在無限面前之消隱無形。但是,我確乎要說,此一差別對於吾人刻下考慮的課題──將法律視為一項事業精研細究,而對其有限性卻又明察秋毫,一組容涵於確定界限內的訓誡性質的原理──而言,實乃最為重要。我剛剛揭櫫了如此言說的實際原因。如果你只想知道法律而非其他什麼,你必得將人當作一個只在乎法律知識允其得以預測之物質後果的壞人,而非一個好人,其秉依冥冥中良心制裁的訓諭,懂得自己行為的理由,不論其為法律或非法律的理由。如若閣下推論無誤,則此種區分的理論重要性亦甚彰明。法律中充滿了轉借於道德的語詞,憑借語言之力,除非我們對其各自界域常銘於心,否則,一如我們確切無誤之如此行事時,我們實際乃在毫無意識間,從一個領域轉向另一領域。法律講述權利、義務、惡意、故意和過失等等,我可以說,在論辯的某些階段,較諸從道德感來理解這些語詞或將其斥為謬論,法律推理要困難而特殊得多。例如,當我們從道德意義上說某人的權利時,我們意指對於個人自由的干涉限度之界定,凡此個人自由,我們以為,是由人類良知或吾人之理想來界定的。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許多往日施行的法律,很可能一些現今仍在施行,均受到當日最為超卓明慧之見的譴責,或者,無論如何,它們越過了諸多人類良知所劃定的干涉的界限。因此,顯而易見,對於道德意義上人的權利與憲法或法律意義上的權利乃一般無二的肯認,只會導致思想的混亂。毫無疑問,因為社會必起而抗之,所以,即便尚無成文憲法性禁令,此種立法者憚於施行之不切實際的法律,也必定會導致此類幼稚而極端之例。這便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法律如果不是道德的一部分,也要受到道德的限制這一命題。但是,此種對於(法律)權力的限制,並不同等適用於任何道德體系。就法律的大多數情形而言,其必涵詠並局限於此道德體系之內,僅僅因為法律乃抽象自特定時間之特定民族習慣這一緣由,才在某些情況下,得超逾道德域限。愚曾聞已故阿佳西(Agassiz)教授語,倘若每杯啤酒漲價兩分,則德國人民就會揭竿而起。在此情形下,一項立法必為空言,不是因其有錯,毋寧乃在其無法施行。無人會否認,錯誤的立法能夠而且實際上得到了施行,而我們也不必就哪些立法乃屬錯誤等等全體達成一致。 筆者此刻正予梳理之紊思困惑,不言而喻,亦困擾著諸法律概念。不妨想一想一個基本問題:什麼是法?君將發現,有些論著的作者會告訴你,法乃一種不同於麻省或英國法庭判決之物事,一套理性分析系統,不言而喻的公理或倫理原則的演繹結論,或者,因此公理並未獲得廣泛接受,其與法庭的判決或許一致無悖,或許捍格不鑿。但是,設若我們與吾輩之友,那個壞蛋,英雄所見略同,則吾人將會發現,此君並不在乎公理或演繹的雜什,毋寧,其確乎欲知者不過麻省或英國法庭實際上可能會做什麼。在此,鄙人與那廝甚感心心相印。卑意所謂法律者,即此法庭實際上將會做出什麼之預言也,而絕非什麼矯飾浮誇之辭。 不妨再看一個概念,通常認為,其為法律所涵括之內容最為寬泛者,此即在下前已提及之法律義務(legal ty)概念。我們賦予該詞以全部取自道德的內容。然而,對於一個壞人來說,它意味著什麼呢?主要而且首先意味著一種預言,即倘若他做出某些事情,則必將承擔監禁或強制交納金錢之不悅後果。但是,在他看來,因做某事而被處罰金與課以一定稅金之間,究竟有何區別呢?壞人的看法乃是對於諸法律原則的檢驗這一點,表現為法庭上人們對於此一既定法律責任究為一種刑罰還是稅金這一棘手問題所作的諸多討論。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取決於對於它在法律上之對錯,以及其人究處於強制之下抑或自由狀態之判定。撇開刑法不談,則根據工場條例(mill acts)或議會制定法的授權,動用國家徵用土地之權獲得一塊土地之責任,與無法返還之非法轉移財產之責任,二者的差別何在呢?在此兩種情形下,佔有他人財產的一方,必須根據陪審團的估價,公平償付,不用多付,此外無他。那麼,在法律上指認某一行為為是,另一行為為非,其微言大義何在呢?從已然發生的既定後果,即(當事人)所關注的強制性償付來看,法律對於導致此一後果的行為是表示贊賞還是譴責,法律之意圖究竟旨在禁止抑或准允此一行為,均無關緊要。如果說此事關系重大,依然從那個壞人的視角而言,則必定是因為根據法律,恰恰就在此種情形而非彼種情形下,其行為必須進一步承擔某些損失,或者,至少某些進一步的後果。我所能夠想到的該行為之僅有的其他不利後果,存在於兩個可能即便廢除也不會引發太大震盪的法律原則中。一是「實施法律禁止行為之契約乃為非法」;另一是「如果兩個或更多的共同侵權人中的一人必須負責損害賠償,則其不得從同夥處獲得補償。」此即我所想到的其他不利後果。君當看出,在此,義務這一概念的含混模糊是如何一朝廓清的,而與此同時,一旦我們用審慎懷疑的態度對待這一概念,除去我們的研究客體即法的運作之外的其他一切,義務這一概念又是如何更臻精確的。
Ⅱ 聽《法律講座》的聽後感
來法制講座聽後感自
今天下午,學校里舉行了一場法制講座。 講解員叔叔用幾個鮮活的案子,講述了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的道路的過程。
一個才十三歲的小學生犯罪的事實讓我印象最深刻。那個小學生帶了、把水果刀進了學校,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發生糾紛,竟然拔刀刺向了對方,後果就是同學倒在了他的刀下,當警察問他為什麼會帶到進學校,為什麼把到刺向同學時,他的回答讓人瞠目結舌,他竟然說他只是想試試新買的刀快不快,多麼幼稚的想法啊,聽到這里我思緒萬千,一把小小的水果刀就隨隨便便的奪去了無辜的生命,原來平常生活中的點點小事,你要是不拘小節,不認識事物的危害性,也就是不懂法,結果可想而知,既毀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所以我們要處處以法為中心,不做任何違法的事,提高自己的法律覺悟,因為只有人人講法,學法,守法,我們的社會大家庭才會和諧。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更應該好好維護法律的威嚴性,那樣對我們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在此呼籲小朋友們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Ⅲ 法制教育講座聽後感
法律彷彿是一張無形的網,看似虛若無物,無聲無影,但卻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當一個邪惡的念頭剛剛閃過,法律無形的雙手便悄悄地靠近,當法律有大網在你身後展開,這就說明你觸碰了法律的底線。
在我們小學生六年級到初中是最會犯錯誤的年齡階段,所以,認識法律、學習法律、懂得法律是非常有必要的。《法律教育》講座的一開始,陳老師就跟我們介紹,法律的判刑分為很多種:拘留、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可想而知,死刑是犯罪十惡不郝的終極刑法。陳老師的表情極其嚴肅,莊重地講訴法律的重要性:「年輕人是最容易沖動的,而往往就因為這一時的沖動而犯下不可彌補、後悔的錯誤。」陳老師給我們講了很多青少年因為一時的沖動導致家庭破碎的案件。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關於一個女孩孫平的事。她是一個殘疾女孩,也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孫平的同班同學楊某喜歡開玩笑,給她取了個外號,孫平極其自卑便懷恨在心,把楊某約到樹林,趁楊某不備,進行報復。孫平在楊某的腹部連桶幾刀,楊某因流血過多導致死亡。不平把揚某埋後,拍拍土若無其事走了。後來,孫平犯下殺人罪被捕,判有期徒刑十幾年。
聽完這一系列的案件,我目瞪口呆。只因一時的怨恨,一時的沖動,便失去了理智,蒙蔽了是非,導致原本一個完美幸福的家庭,落得家破人亡;原本天真快樂的童年,變成在監獄中的囚犯;原本才華四溢的人生旅途,卻要走向昏天暗地的犯罪道路。這可見,遵紀守法是多麼重要啊。我在想,這世界有多少青少年因為一次小小的沖突,一次小小的口角,而毀了自己美好的前途,不僅讓自己後悔莫及,還使家人悲痛萬分。在這個社會上,有多少學生因沉迷於網吧,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他們想到過老師付出的艱辛與汗水嗎?有多少學生鬼迷心竅,黑白不分,混入黑道,他們想到過父母一生的心血,無私的栽培嗎?有多少人因受人惠感,吸食毒品,他們想到過去法律的制裁嗎?我想到了在報紙上,在新聞上,在網路上,刊登過無數的犯罪照片,報道過無數的犯罪案例,放映過無數的犯罪手段,難道還不夠嗎?邪不勝正,法律決人會讓一個犯罰者逍遙法外,犯罪者的下場只有被逮捕,所以,我們從小就該懂法知法,遵法守法,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法律能讓壞念頭退縮,能將犯罪者伏法。如果每個人都能遵紀守法,這個世界會充滿和睦平安吧。
Ⅳ 法律講座聽後感
我在網上幫你找了一篇
你可以參考一下!!
同學們在學校的安排下,聆聽了法制的工作人員的法制宣傳講座。時間雖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但我的感想卻頗多。 在我們身邊,一些同學老是犯錯誤,法律紀律觀念淡薄,屢教不改。認為:只要自己不去殺人放火就行了,犯點小錯誤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這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不僅僅是給你個人的形象抹黑,而且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漸漸地,就會使你經常情不自禁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雖然我們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但也時常受到侵害。現在盡管有老師、家長的保護,但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呵護著我們,況且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父母,離開學校,踏入社會,獨立生活的。所以,自我保護也就成了我們中學生防止自身受到傷害的必要措施了。中學生大多時間都在學校,所以往往我們受到傷害都是因為同學之間的沖突造成的。 這次法制講座給同學們上了一堂很好的「政治」課,使同學們深深感悟到遵守校規校紀的重要性。同學們,為了我們能夠健康成長,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嚴於律己,改掉不良習慣,做一個合格的當代中學生吧!
為了使我們廣大學生樹立起更高的法律意識,學校特意安排了一場全校師生法律講座,以前,不明確「法」為何物的我聽了這次的講座,對「法」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法」不僅僅只意為遵紀守法,它還包含了人生的理想觀和價值觀,並不是只要依法辦事人生就活得有意義、有價值。當然,要走正人生之路,遵法講法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青少年的犯罪率正在逐年攀升,誘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但致命的是現在的青少年缺乏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淡薄甚至沒有法律意識,更有甚者,以了解法律皮毛加以炫耀以國家的保護措施予以應該的或必須的來理解,以身試法,最終走上不歸路。
人生的關鍵在於要走目標,有理想,有追求,但是這些都是建立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上的,要樹立好正確的法制理念,不要抱著一絲絲僥幸的心理置法於不顧,違背道德和法律的准則,要懂得生活,有抱負,有追求,同時也要做到有法必依。
這次法律講座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心靈,原本單純的以為「法」是可以很簡單的解釋,只要不違背法律里的各項條款,那這就是懂法了,出忽意料之外的是,法的博大精深,法的真正內涵並不單純的指守法,不違法亂紀,而是飽含了太多的人生哲理,這次法律講座使我受益匪淺,促使我成為一個合格守法的社會公民
報告會開始後,一位勞教學員上台做了演講。他講的是他走上歧路的過程,為的是讓我們不再走他們這樣的道路。他講的很認真,態度也很誠懇,所以打動了我們,讓我們的內心感到起伏不定。第二個勞教學員又做了自我批評,他認為別人比他好是故意跟他過不去,造成了一種愛慕虛榮的心理,現在,他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過錯。
其中,最讓我觸動的就是第二個勞教學員所說的「虛榮心」。雖然說我平時不太愛慕虛榮,但我們班也有幾位「虛榮心」強的人,見到別人考得比他好就覺得那人跟他過不去,視別人為「下流」;可一但自己考了第一名,就得意得不得了,把自己捧上了天,自以為踩在別人肩膀上,還一再地嘲笑別人,你說這不正是「愛慕虛榮」的表現嗎?也許,就是這種強烈的「虛榮心」,會使一個原來活潑、開朗的人變得冷酷無情,也許會使他的前程由光明變為黑暗。
一個人如果想不犯法,就必須要知法。只有知道法律,才能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合理。也許有許多人犯法是在無形中的,並非自己所想,但在法律面前,你只能低頭。所以說,在知法的同時,還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防止不幸的事情發生。這是我聽這次講座最大的感受,你覺得呢?
法律無所不在。就讓我們學會守法,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吧!
Ⅳ 法律講座心得體會
是哪種類型的,青少年犯罪的話到可以提供一篇。
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當你正處於十字路 口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做出如何決 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 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己後悔一生,當然尤 其是我們青少年。由於這方面的原因,學 校特意為我們組織了一節法制教育課.對 於我們來說真可謂是意義重大。 這堂法制教育課裡面講了很多青少年走上 違法犯罪道路的真實案例,圍繞導致青少 年犯罪的各方面原因展開論述,使同學們 更好地認識青少年的犯罪心理。
家,是青少年第一個影響最深的地方,有 的父母忙於工作,疏忽了對子女的照顧。 因此,他們胡亂結識朋友,到處留連,自 甘墮落;甚至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 父母能關心自己,不惜一切,又偷又搶, 壞事做盡……
學校,是第二個影響青少年的地方。例如 ,一些青少年因為和同學一時慪氣,就影 響了彼此之間的友誼,還很容易導致心靈 或肉體上受傷。又例如某某同學被老師批 評了一頓,如果接受不了,就會懷恨在心 ,便處心積累想謀害老師。罪惡,往往是 在不知不覺中,一些不經意的事情中造成 的,缺少了胸襟,那麼,你就會成為罪惡 的「獵物」。
第三,便是自身原因。俗話說得好:「小 時偷針,大時偷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 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 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 人,甚至偷竊等壞事,就會漸漸腐蝕你的 心靈。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 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 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 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 人生自由的監獄了。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社會中的每一個人 ,做任何事都要按規則去做。國家制定相 關的法律,目的就是為了公民能更好的實 現自己的權利與自由,同時也對破壞和妨 礙他人權利與自由的人也起懲治作用。在 法制社會里,每個人時時處處都離不開法 律。作為一個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 遵守法紀。 如果我們不小心違反觸犯了法律,應該勇 於承擔責任按照規定進行補救,千萬不要 耍小聰明,結果反而會害了自己。我們不 但要遵守有明文規定的法紀,做一個合格 的小公民,還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導致違法 的不良誘惑。
總之,作為一名中學生,要讓犯罪遠離我 們,要付出的努力還很多,很多。要與法 律作朋友,與犯罪作斗爭。我們要知法、 懂法、用法,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來武裝自 己,保護自己,才能讓自己健康成長,走 好人生的每一步!
Ⅵ 法律知識講座感悟400
人生如一張白紙,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在白紙上添上色彩!有的色彩繽紛也;有的灰暗一片;更有的在還沒有添滿色彩但這張紙就早已不在了! 能夠使白紙變成色彩繽紛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啊!首先這個人必需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這樣才能踏上人生里美好的第一步!由於這方面的原因,學校為我們組織了一節法制教育講座.這對於我們來說真可畏意義重大.
當天下午,在學校不大的操場內,容納了全學校的同學聽講。講座上講述了關於青少年,犯罪,和犯罪的動機以及青少年犯罪的過程,按例有盜竊、殺人其中講述性犯罪極為嚴重,也是重點的講述,對於這些等等,都是不良行為,也是長發生在花季少年身上,其中有講到青少年上網,以及一些學生犯罪的親身經歷,講述他們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以及如今是多麼後悔。現在,他們離開了學校,離開了同學和父母,走上了與社會所期望的截然相反的路。正值風華年少的他們,卻失去了自由,變成了囚犯。
我認真地聽完了這次報告會的內容,給我的感觸很深. 他們用自己犯的過錯來警示我們——這些正處於美好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們,這些正享受著生活的美好與自由的可貴的我們,告訴我們要從小樹立省法律意識.遵紀守法,要學法、懂法、守法,做一個社會上的好公民.同時還告訴我們要慎重交友並無論處於何時何地都不忘父母對我們的恩情.這是一個處於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發自內心的悔恨和領悟.他想把這些道理傳達給擁有自由的我們.這對於我們來說是有很大的啟發,甚至可以產生心靈的震撼.
聽完這次講座,我想這對於我以後的人生道路起著巨大的作用.它給了我許多真理和啟發,告訴我要想成才必先學會做人,我會一直受用!
網上裁下來的,,希望對你也有幫助噢!.
Ⅶ 法律法規知識安全講座觀後感
學法律知識 做守法中學生
——《法律知識講座》聽後感
人生如同一張白紙,我們成長的過程就是在給這張白紙著色的過程,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會留在這張人生的紙上。 有的人留下的是一張色彩斑斕的紙,上面滿是絢麗的圖案;有的人留下的則是灰暗一片;更有的是還沒來得及在這張紙上添滿色彩,這張紙就早早飄零!
法律彷彿是一張無形的網,看似虛若無物,無聲無影,但卻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當一個邪惡的念頭剛剛閃過,法律無形的雙手便悄悄地靠近,當法律有大網在你身後展開,這就說明你觸碰了法律的底線。
為了幫助我們增強法制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我們聽了王警官帶來的法制教育講座。
這次的演講主題是:增強法制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王警官那生動的演講,引起了我的思考,更讓我感到震撼的是…...
現在,青少年的犯罪情況越來越多,現在中國一年就有兩萬多個。聽到這兒,我不禁感嘆了,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呀!如果青少年就不把「法」看在眼裡,那中國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少年強則中國強啊!更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青少年犯罪年齡越來越低,初中生較多,這是為什麼?因為初中生一般是住讀,沒有了家長的監督,老師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看著你,所以,自覺性就鬆懈了,再加上有的壞學生還影響了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學生,所以,犯罪的可能性更大了,其次,初中生的壓力沒有高中生大,有時間玩,有時間上網吧,網路也有些不健康的東西,好奇心使勁促使自己去看,可換來的,卻是犯罪之路。更讓人心寒的是青少年犯罪的手段越來越殘忍,從小偷小摸,到拿刀恐嚇,最後還殺人放火!這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80%與網路游戲有關!是啊,現在的游戲大多是打打殺殺,一不留神,就會沉入「泥潭」之中。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老師要求大家遠離「網游」的原因吧。
在我們的身邊,一些同學老是犯錯誤,法律紀律觀念淡薄,屢教不改。他們認為只要自己不去殺人放火就行了,犯點小錯誤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罵人,打人,甚至偷竊等壞事,不僅僅是給你個人的形象抹黑,而且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漸漸地,就會使你經常情不自禁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待在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才乾的時期,可塑性很強。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意志脆弱,自控力不強,很容易受就到外界的影響,一步步走上了不軌之路。有的後來竟發展到了結伙搶劫!最後被公安機關抓獲,受到了應有的制裁。這不是又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鍾嗎?我們正處在花樣的年華,詩樣的年齡,誰願意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地方度過本該非常美好的日子呢?
法律是冷酷無情的,它決不會因為你後悔了,或者是你不知道這樣做是犯法的而不懲罰你,誰觸犯了法律誰就必須要接受處罰。所以說要使人生走得輝煌燦爛就必須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不要為一時的沖動而做出犯法的事情令自己悔恨終生!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學好法律知識,做一名知法、守法的中學生吧!
Ⅷ 聽了法制講座後,寫一篇關於法制內容的感想500字內
法制、法治社會的基礎:政治上人人權利平等不存在壓迫;經濟上按勞分配不存在剝削。
法制、法治社會的標志:不存在人民群眾最不要的黑社會、娼妓、毒品、貧民窟和高犯罪率。
所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封建社會帝皇制都絕對不可能做到法制、法治社會。
我們社會主義時期的法制、法律以「有益於人民的是好、有害於人民的是壞」標准作為基礎理念建設的。
也就是以「有益於人民的是好、有害於人民的是壞」作為標准來衡量一切、評判一切,裁定任何事、任何人。
但現在不是社會主義而是資本主義了,所以改革開放的法制、法律以「有益於官僚資產階級的是好、有害於官僚資產階級的是壞」標准作為基礎理念建設了。
法律本來是保護和保障每個人的權益的,但損害別人權益的投機倒把、爾虞我詐行為卻會被資本主義社會捧為榜樣楷模。比如現在的資本主義社會,十元錢的東西如果能設法賣出二十元、三十元、四十元、……,或者搞個小公司使用欺騙手段吞掉了大公司,也都不屬於詐騙,反而會被人們交口稱贊,且更是會被媒體大肆炒作為成功人士、當代英雄。
而且資本主義社會更怪異的是,一邊自稱是言論自由的社會環境,一邊卻不管是什麼話也不管這是大家都同樣在說的話,只要是有人要找茬告你,就能以你說了這個話而開庭把你當被告。因此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有很多靠告人出名、靠告人生存的人,甚至還有純粹基於自己的覺得好玩而經常抓住別人的一言半語來告人玩興趣。典型例子,台灣李敖告了許許多多的人,連他自己都記不得告過哪些人了。
社會性質和制度:
封建社會帝皇制:整個國家的資源和財富由一個大家族霸佔,唯獨皇帝有權把生產資料分封給親屬私有或臣僚私有,大多數人沒有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料,要活著就得去為少數人(地主階級)服務、勞動受壓迫剝削。
資本主義私有制:整個國家的資源和財富由少數人霸佔,大多數人沒有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料,要活著就得去為少數人(資產階級)服務、勞動受壓迫剝削。
社會主義公有制:整個國家的資源和財富由整個國家的人民共同擁有、共同生產、共同享受,任何私人不佔有生產資料,使得沒有任何人可以騎到任何人頭上剝削壓迫。
目前我們人類所用的經濟衡量指標:一、人民的醫療、教育、就業、住房、養老社會福利保障狀況。二、物價穩定狀況、失業率狀況、財政收支狀況。(此標准用於任何國家或時期,不以此標准衡量的一律無效!)
目前我們人類所用的衡量社會或時代好壞的指標:一、人民群眾最不要的黑社會、娼妓、毒品、貧民窟和高犯罪率的狀況。二、人民群眾最需要的醫療、教育、就業、住房、養老社會福利保障和安寧的社會環境狀況。(此標准用於任何社會或時代,不以此標准衡量的一律無效!)
目前我們人類所用的衡量事物好壞的標准即是:有益於人民的是好;有害於人民的是壞。
目前我們人類所用的衡量人好壞的標准即是:言行有益於人民的是好人;言行有害於人民的是壞人。
用這些標准去衡量任何人與事都能立即清清楚楚、分明無誤(但僅限於人類,而畜52生不會也不懂得使用這些標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