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有關航班延誤的法律責任歸責原則

有關航班延誤的法律責任歸責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2-24 09:53:09

❶ 航班延誤的法律定義

航班延誤的認定
雖然各國就如何定義「航班延誤」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但航班延誤一旦發生就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事實。所以望文生義,「延誤」即遲延和誤點的意思,應包括航班的晚點起飛和晚點到達。所謂晚點起飛,是指航班實際起飛時間晚於合同約定的離站時間。起飛時間(離站時間)從哪一刻起算?《運輸規則》第一章總則中有明確的解釋:「『離站時間』指旅客登機後,關機門的時間」。晚點到達,是指航班晚於約定的時間到達目的地。

❷ 飛機延誤,導致趕不上下一班飛機,是誰的責任,應該怎麼辦

法律對此並沒有規定,但旅客與航空公司之間成立的是航空客運合同法律關系。航班延誤視為航空公司違約。因天氣原因延誤,則可以作為航空公司的免責事由。


由於機務維護、航班調配、機組等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延誤或取消,航空公司應當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等服務。

由於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以及旅客等非航空公司原因,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延誤或取消,航空公司應協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費用由旅客自理。

航班在經停地延誤或取消,無論何種原因,航空公司均應負責向經停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服務。

(2)有關航班延誤的法律責任歸責原則擴展閱讀: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2015修正)

a,第一百二十六條 旅客、行李或者貨物在航空運輸中因延誤造成的損失,承運人應當承擔責任;但是,承運人證明本人或者其受僱人、代理人為了避免損失的發生,已經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或者不可能採取此種措施的,不承擔責任。

b,第一百三十六條 由幾個航空承運人辦理的連續運輸,接受旅客、行李或者貨物的每一個承運人應當受本法規定的約束,並就其根據合同辦理的運輸區段作為運輸合同的訂約一方。

c,對前款規定的連續運輸,除合同明文約定第一承運人應當對全程運輸承擔責任外,旅客或者其繼承人只能對發生事故或者延誤的運輸區段的承運人提起訴訟。

d,托運行李或者貨物的毀滅、遺失、損壞或者延誤,旅客或者托運人有權對第一承運人提起訴訟,旅客或者收貨人有權對最後承運人提起訴訟,旅客、托運人和收貨人均可以對發生毀滅、遺失、損壞或者延誤的運輸區段的承運人提起訴訟。上述承運人應當對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承擔連帶責任。

2.《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華沙公約)》

a,第十九條 承運人對旅客、行李或貨物在航空運輸過程中因延誤而造成的損失應負責任。

b,第二十條 承運人如果證明自己和他的代理人為了避免損失的發生,已經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或不可能採取這種措施時,就不負責任。

c,在運輸貨物和行李時,如果承運人證明損失的發生是由於駕駛上、航空器的操作上或領航上的過失,而在其他一切方面承運人和他的代理人已經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避免損失時,就不負責任。

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a,第一百一十三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b,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c,第二百九十九條 承運人應當按照客票載明的時間和班次運輸旅客。承運人遲延運輸的,應當根據旅客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

❸ 法律有規定飛機晚點賠償損失的嗎

2004年7月1日,民航總局曾出台《航班延誤經濟補償指導意見》的若干規定:內
這個指導意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容第一,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標准分為兩個,一個是延誤4小時以上、8小時以內;另一個是延誤超過8小時以上,對於這兩種情況,航空公司要對旅客進行經濟補償;補償方式可以通過現金、購票折扣和返還里程等方式予以兌現;在航班延誤的情況下,為了不再造成新的延誤,經濟補償一般不在機場現場進行,航空公司可以採用登記、信函等方式進行;機場應該制止旅客在航班延誤後,採取「罷乘」、「占機」等方式影響航班的正常飛行。
目前上航、海航、川航、南航、東航和國航等六家航空公司已經公布《旅客服務承諾》,但還沒有制定具體的補償辦法。
航空公司也是各有各的招,能不賠就不賠,能少賠就少賠。但根據目前航空公司運作的慣例,延誤十二個小時的話,估計會賠200~400元。不過要看情況,如果是不可抗力原因(如天氣、對方機場下雪關閉等),航空公司是按規定是不賠的。
就此看來,目前我國法律上、慣例上,對於飛機晚點對乘客的損失賠償都是不利的。

❹ 航班延誤可分為哪幾種類型應如何處置

飛機延誤一般就是分為天氣原因流量控制,機械原因這三大類吧,如果遇到航班延誤,那麼可以要求全額退款或者是免費改期。

❺ 航班延誤有什麼法律責任

航班延誤的法律規制,
一方面應明確航空公司的責任范圍
,
另一方面
應依法界定賠償額度及方法
,
以平衡雙方利益
,
構建攻守兼備的法律機制。

一、引言

近年

,
隨著中國航空運輸業的飛速發展
,
航班延誤問題成為國內的熱點問題之一。承運人和旅客
的糾紛頻頻發生
,
導致航空公司聲譽受損、效益損失嚴重。

民航方面
,
對於航班延誤的解釋
往往只有四個字
,
譬如天氣原因、航空管制、機械故障、飛機調配。借口簡單精煉
,
但也反映
背景復雜
,
客觀上存在航空信息傳遞不暢
,
延誤情況不明晰。民航方面長期以來也認為向旅客
作解釋無此必要
,
而且延誤後對旅客的服務缺乏細致入微。旅客方面
,
對於大多數旅客來說選
擇飛機出行
,
圖得是便捷和舒適。倘若碰上航班延誤
,
這種願望無疑會大打折扣。此時延誤的
信息再無從得知
,
時間一推再推
,
旅客當然會無法接受
,
糾紛自然產生。

其實
,
航班延誤是個
世界性問題。
2010
年寒假筆者前往英國交流時
,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轉機時就遭遇了班機
延誤的狀況。令人欣慰的是
,
荷蘭皇家航空給每位旅客
50
歐元的賠償券
,
用於機上消費
,
這樣
的做法得到了旅客的歡迎。然而
,
我國航空延誤對旅客的賠償機制還不成熟
,
本文旨在探討航
班延誤的法律責任
,
並對航班延誤問題的立法提出建議。

二、
航班延誤的法源及其聯系


國關於航班延誤問題的法源主要有《合同法》

《民用航空法》及民航主管部門的有關規章
參加的
1929
年《華沙公約》
。在這里
,
筆者不對其中具體條文予以贅述
,
而就各法源之間的聯
系進行分析。

由於《民航法》是《合同法》的特別法
,
在處理航班延誤的問題上
,
特別法應
優先。將兩法的規定對比不難發現
,
《民航法》上對《合同法》關於遲延履行責任的規定有繼
承也有發展。
具體而言
:
從歸責原則角度看
,
《民航法》

126
條確定了推定過錯原則
,
即只要
承運人能證明為了避免損失的發生採取了一切必要措施或者不可能採取這種措施的不承擔責
任。
《合同法》

299
條並不要求過錯
,
只要承運人遲延運輸的
,
就應當根據旅客的要求安排改
乘或者退票。從責任形式角度看
,

126
條明確了損失賠償責任
,
而《合同法》第
299
條只規
定了安排改乘和退票
,
未提及損害賠償。但根據總則第
107
條規定
,
當事人履行合同義務不符
合約定的
,
應當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因此
,
遲延運輸若造成旅客的實際損

,
旅客可以要求承運人賠償。兩法在此處的規定並不矛盾。

另外
,
《民航法》第
126
條的
隱含意義在於對航班延誤原因的區分。換言之
,
如果航班延誤的原因是不可抗力的話
,
承運人
不承擔責任。這樣的規定也與《合同法》一致
,
盡管第
299
條未提及承運人的免責事由
,
但總
則第
117
條可以適用。
可見
,
分析遲延履行原因十分必要
,
筆者將在下文做具體分析。

總之
,
《民航法》與《合同法》的規定整體是一脈相承的
,
在歸責原則方面又有所損益。原因在於
:
第一
,
《合同法》原則上采無過錯原則
,

299
條並不例外。該條規定的責任形式是安排改乘
和退票
,
而承運人最主要的義務就是把旅客運至約定地點
,
無論遲延履行的原因是何
,
承運人
都應該積極地安排改乘和退票。而《民航法》第
126
條側重於說明承運人的損害賠償責任。
責任形式不同歸責原則就有所差異。
第二
,
從立法目的看
,
航班延遲是現實生活中的敏感問題
,
一方面要充分保護旅客的個體權益
,
另一方面也要顧全航空公司的效益。做這樣的權衡
,
是由
於航空運輸業的特殊性、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於是
,
為了保護旅客權益采推定過錯
,
舉證責
任在承運方
;
又考慮到不可抗力的出現
,
一味要求承運人賠償
,
將造成其巨大的經濟損失
,
因此
給了承運人免責的機會。第三
,

126
條也與國際條約相一致。
《華沙公約》
《蒙特利爾公約》
均採用推定過錯原則
,
我國作為
《華沙公約》
的締約國有義務通過制定相應的國內法與之保持
一致。這也是推定過錯原則確定的重要因素。在釐清了《合同法》和《民航法》的關系之後
,
再針對《民航法》的具體規定加以闡釋。

三、航班延誤的法定涵義及其訴因
(

)
航班延
誤的定義航班延誤的定義主要在
《民航法》

126

,
《民用航空法釋義》
進一步解釋為承運
人未能按照運輸合同約定的時間或合理的期間將旅客運抵目的地點。而合同約定的時間一般
指承運人機票上或班機時刻表上載明的旅客抵達目的地的時間。如果合同沒有明確約定具體
的運送時間
,
就應根據完成該運輸所需要的合理時間來判斷是否構成延誤。

❻ 航班延誤的違約責任

法律分析:賠償損失責任的歸責原則採取的是過錯推定的原則,即由承運人證明自己已經採取了一切必要措施或者不可能採取此種措施,但最終仍造成了旅客的損失,對此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根據國際慣例,航班延誤賠償的內容只是實際經濟損失,賠償的范圍一般包括:旅客在等候另一航班過程中所支出的特殊費用;旅客耽誤乘坐下一經停地點航班的損失;旅客購買另一航空公司機票而額外支出的票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採取補救措施主要是針對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或者避免損失的發生。在航班延誤中,採取補救措施主要是及時安排班次滿足旅客盡快成行的要求,盡全力採取措施避免延誤損失的發生,具體內容與上述"繼續履行"的內容重合。

❼ 關於航班延誤的法律問題是國際法方面的嗎

你好
國際法這面的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際公法中的國際航空法,主要包括:運載權、貨運、劫持飛行器等方面的公法型規定。另一方面是國際私法中關於侵權違約的規定,一般是國內法的指向性規定。
1929年在華沙簽訂的《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第十九條規定:「承運人對旅客、行李或貨物在航空運輸過程中因延遲而造成的損失應負責任。 」也屬於國際法范疇。但是賠償具體依據和標准還要看是否存在雙邊條約、管轄權和適用法的具體規定。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❽ 航班延誤女子和工作人員談判,有關航班延誤的賠償標准你都了解多少

航班延誤在機場是經常發生的一件事,在陝西西安的一個機場里,因為航班延誤導致很多乘客都沒有辦法按時出發,大晚上的只能臨時下機,而機場工作人員給這些乘客的解決方案,是乘客做加班機離開,如果真正安排了比較好的加班機,那麼乘客肯定也是滿心同意的,但問題就在於機場給出的加班機條件非常惡劣,而且機場人員對於乘客的態度也讓乘客非常生氣,這件事情導致乘客們議論紛紛,而在機場和乘客互僵持的過程中,有一名頭發黃顏色的女性乘客出來代表所有的乘客,希望和能做決定的人員進行談判。

  • 航班延誤賠償標准

大部分人對於航班延誤賠償標準是不了解的,其實只要是航空公司自身原因,機械故障,航空公司運力不足,空勤人員的原因導致的航班延誤問題,航空公司都必須要負責任,而且如果航班延誤,四個小時以上航空公司要對乘客進行賠償,但是如果由於天氣原因所導致的航班延誤,那麼航空公司只需要安排乘客的住宿,餐飲,交通。

❾ 航班延誤賠償有哪些

因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有補償標准:飛機延誤4-8小時(含8小時),航空公司需向旅客提供價值300元的購票折扣、里程或其他方式的等值補償,或是人民幣200元;飛機延誤8小時以上,航空公司需向旅客提供價值450元的購票折扣、里程或其他方式的等值補償,或是人民幣300元。
【法律依據】
《民用航空法》第九十五條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應當以保證飛行安全和航班正常,提供良好服務為准則,採取有效措施,提高運輸服務質量。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應當教育和要求本企業職工嚴格履行職責,以文明禮貌、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認真做好旅客和貨物運輸的各項服務工作。旅客運輸航班延誤的,應當在機場內及時通告有關情況。

❿ 國內航班延誤的有關補償規定

國內航班延誤的有關補償規定是由各個航空公司具體制定。

中國民航總局在《航旅指南-航班不正常時旅客權利》中規定:

航班延誤時,旅客享有:

知情權(有權獲取信息);

選擇權(可選擇換乘同一航空公司的其他航班,也可選擇換乘其他航空公司的航班,還可以選擇退票);

索賠權(航空公司按照延誤責任進行一定補償,包括住宿、餐飲、交通等)。

旅客、行李或者貨物在航空運輸中因延誤造成的損失,航空公司應當承擔責任;但是,航空公司證明本人或者其受僱人、代理人為了避免損失的發生,已經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或者不可能採取此種措施的,不承擔責任。

遇到航班延誤有些旅客不理解,認為航空公司沒有盡力或不願意作為,從而產生抵觸情緒。建議雙方加強溝通,增進理解。

航班延誤航空公司和旅客都要承擔很大損失。有時航班延誤原因比較復雜,即使是航空公司原因,也不能完全控制和迅速解決,甚至連發布准確信息都比較困難。

航班延誤時,我們希望您與航空公司同心協力,盡可能縮短延誤時間,以減少雙方的損失。

當航班延誤時,您應以合理合法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利。一些旅客採取了罷機、占機和毀壞機場、飛機設施、毆打工作人員等不正當行為,不僅自己不能順利成行,也影響了其他旅客的旅行,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的,機場公安會嚴肅處理。

(10)有關航班延誤的法律責任歸責原則擴展閱讀

為推進《航班正常管理規定》實施,建立航班延誤、取消原因確認機制,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民航局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印發《航班延誤取消原因確認工作程序》。2017年1月1日起,旅客將可以向民航局申請對航班延誤、取消原因進行確認。

程序施行後,旅客可登陸中國民用航空局消費者事務中心網站自行填寫《航班延誤、取消原因確認申請單》,向民航局申請確認所乘航班的延誤或取消原因。程序規定,申請應自客票載明乘機日期之日起一年之內,由旅客本人或其授權人提出,並提供旅客訂座或乘機憑證(包括電子憑證)。

熱點內容
初級會計經濟法練習題 發布:2025-05-23 16:25:29 瀏覽:250
農業部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發布:2025-05-23 16:03:07 瀏覽:783
被起祈後還了欠款還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3 15:54:33 瀏覽:871
中原法院傳票 發布:2025-05-23 15:28:50 瀏覽:142
下班時間開會有沒有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05-23 15:14:49 瀏覽:655
勞動法里試用期社保繳納規定嗎 發布:2025-05-23 15:14:16 瀏覽:765
李建偉民法下 發布:2025-05-23 15:09:24 瀏覽:579
廣東湖北行政法學年會 發布:2025-05-23 14:49:41 瀏覽:273
勞動法代課教齡 發布:2025-05-23 14:49:31 瀏覽:275
高校基層工作條例 發布:2025-05-23 14:40:06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