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關於舉證責任分配的規定

法律關於舉證責任分配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2-28 20:54:51

㈠ 什麼叫做舉證責任的分配規則

一、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法律要件分類說的運用

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分擔的情況比較復雜,由於民事活動中雙方當事人是地位平等的,他們都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條件了解案件事實的真相,在收集證據、調查證據、提供證據等方面,雙方當事人面臨著同樣的機遇。因而,在有的案件中,可能主要由原告負舉證責任,而在有的案件中,可能主要由被告負舉證責任,或者有的案件,原告和被告承擔相等的舉證責任。民事舉證責任包括兩個方面:主觀責任和客觀責任,或稱行為責任和結果責任。②結果又稱舉證責任。行為責任是指在具體的訴訟中,當事人為避免承擔敗訴風險向法院提供證據。這種責任會在雙方當事人之間來回移動,它只有先後之分,並無獨家承擔之果。在實踐中,一般是原告先提供證據,隨後被告提供證據,再接著原告舉證,再接著被告舉證,依次循環下去,直至雙方無證可舉為止。證明責任是指法庭辯論結束後,案件事實仍處於真偽不明狀態,任何一方都未能說服法官時應判誰敗訴的問題。

在古羅馬時代,舉證責任有兩條分配原則:一條是,原告有舉證的義務;另一條是,提出主張的人有證明的義務,否定的人沒有證明的義務。前者是基礎,後者是補充,後者便是「誰主張,誰舉證」這一公式的淵源。③近現代關於舉證責任分配的學說,都可以溯及到古羅馬時代的上述兩條原則。到近代資本主義時期,形成了較有影響的三大學說:待證事實分類說、法律要件分類說和法規分類說。法規分類說認為,任何實體法的條文都有兩個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原則性的規定;一部分是例外規定。凡要求適用原則性規定的人,應就原則性規定所包含的要件事實負舉證責任;凡要求適用例外規定的人,應就例外規定所包含的要件事實負舉證責任。④我國民事訴訟舉證責任的分配是依據羅森貝格的法律要件說而確立的。所以在正常情況下舉證責任應作如下分配:第一,凡主張權利或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只需對產生該權利或法律關系的法律事實負舉證責任,不必對不存在阻礙權利或法律關系發生的事實負舉證責任,存在阻礙權利或者法律關系發生的事實的舉證責任由對方當事人負擔。第二,凡主張原來存在的權利或法律關系已經或者應當變更或消滅的人,只需就存在變更或消滅權利或者法律關系的事實負舉證責任,不必進一步對不存在阻礙變更或者消滅權利或法律關系的事實負舉證責任,這類事實的存在也由對方當事人主張並負舉證責任。

二、舉征責任分配的特殊規則——誠信原則和公平原則的適用

我國民事訴訟舉證責任的分配是建立在近代民法典的法律形式主義基礎上的,而現代民法的價值取向是保護弱者、追求實質正義,因而,在法律對舉證責任分配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當其分配規范違反了現代民法的價值取向時,法官有權在個案依自由裁量權對實體法分配了的舉證責任規定進行修正。這就產生了舉證責任分配的特殊規則——誠信原則和公平原則。

民事訴訟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原於古羅馬的「誠信訴訟」,它賦予法官以誠信和公平正義原則裁判案件的權力。因為成文法國家都會面臨同樣一個尷尬的境況;法律的相對滯後不能對日新月異的社會情況予以全面涵括。⑤這種局限性不僅體現在實體法上,在程序法上亦大量存在,尤其在證據制度上;由於法官無法對舉證責任的分配完全採用法定主義,因此,法官在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應當以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其分配行為的原則。這無疑是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權的依據,對克服成文法局限性有重大的意義。而公平原則顧名思義是公正、平等的准則,法官在舉證責任分配過程中不但要注意分配結果的公平性,還要兼顧分配過程的公平性。公平原則與誠實信用原則的價值體現貫穿於法官分配舉證責任的全過程,無論是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或是舉證責任的倒置,還是特殊情況下的舉證責任負擔都應予以適用。

司法實踐中,違反誠信原則 和公平原則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舉證妨礙,指的是一方當事人負有舉證責任,但由於相對方因故意或過失將訴訟中存在的惟一證據滅失或者無法提出,以至於無法證明自己的主張,導致事實處於真偽不明的狀態這一特殊的訴訟現象,⑥如原告徐某的兒子張某(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車禍受傷,於2002年4月7日被送至被告某醫院住院治療。2002年4月16日晨,張某被發現倒在被告病工內的花園旁,經被告搶救無效死亡。原告起訴被告,要求被告對於張某的死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法院查明事實後認為:(1)張某因車禍入院後,經治療,病情好轉,行動也恢復了正常。後來張某的死亡在於其腹腔臟器損傷導致失血性休剋死亡。這與入院時的病狀明顯不同,因此可認定被告在4月15日前對張某的醫療措施是正確有效的,與張某的死沒有因果關系。(2)4月16日意外發生後,被告採取了相應的搶救措施,原告也沒有異議,也排除了搶救行為與被告死亡間存在因果關系。(3)醫院走廊圍欄很高,若非故意爬上,是不可能摔出圍欄的。現有證據表明張某系從高處墜落,這排除醫院設施產生安全事故的可能。(4)張某作為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在病區內行動的自由,原告僅以其離開病房發生意外事件來認定被告護理上負有責任,過分誇大了被告的責任,依據明顯不足。(5)對於張某死亡的原因是否為墜樓或其他意外的願意,由於原告在事發後反對報警屍檢,導致不能查明死因的責任在於原告。原告事後要求被告承擔該方面的舉證義務(證明張某死亡的真正原因),顯然有違誠實信用原則及公平原則,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我們認為,被告要獲取證明自己的醫療行為和死者的死亡之間無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的證據,又得不到原告的配合協助,如果仍然以《證據規定》第四條為依據要求被告繼續舉證,這對被告來說是不公平的;而對原告來說,他們不同意報警進行必要的屍檢,現在又認為是被告的損害,顯然違反誠實信用的原則。所以說,對原告沒有正當理由拒不對被告的舉證行為予以配合的行為,應該認定為舉證妨礙,讓其承擔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實施了舉證妨礙行為的當事人要為自己阻礙訴訟的順利進行承擔一定的懲罰後果,法律要求其多承擔些訴訟中的敗訴風險是程序正當性原則的本質要求。同時,建立舉證妨礙的配套證據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對以下兩種舉證妨礙實行舉證責任轉換:其一,故意毀滅證據或偽造證據、阻止他人作證或指使他人作偽證的;其二,因故意或嚴重過失行為造成訴訟的惟一證據滅失。

㈡ 原告承擔舉證責任的法律依據有哪

民事訴訟的舉證制度是:「 誰主張 誰舉證 」。即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內,有責任提供證據。容如果原告提出請求的,原告應當舉證;如果被告反訴的,被告也應當舉證。

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誰主張 誰舉證」的制度

1、《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1款規定: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

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第4款規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條規定: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以上法律法規闡明了我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誰主張誰舉證」的制度,同時也確立了法官在審判中對舉證責任進行分配的權利。

㈢ 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是什麼

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是誰主張誰舉證。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第4款規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該規定第7條又規定:「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特殊情況:

雖然舉證責任是當事人應盡的義務,但我國《民事訴訟法》同時又規定,在某些情形下,對某些證據,人民法院應當強調收集。這些情形主要包括:

一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證據。

二是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

三是人民法院認為需要鑒定、勘驗的證據。

四是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互相有矛盾,無法認定的證據。

除了以上四種情形由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外,其餘情形都應由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調查收集。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法院網-淺談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分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誰主張誰舉證

㈣ 民事訴訟法舉證責任分配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你好!

一、一般規定:誰主張,誰舉證。

1、根據《證據規定》的一般規則回,誰主張相應的答事實,誰就應當對該事實加以證明,在該事實真偽不明時,沒有能夠證明這一事實的一方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1)合同糾紛案件

《證據規定》第5條,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對代理權發生爭議的,由主張有代理權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㈤ 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

誰主張誰舉證,但是一些特殊的侵權問題是舉證責任倒置的,請看下列主要的特殊情形
另外,合同違約是舉證責任倒置的,也就是你主張對方違約,對方要證明自己沒有違約才不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四條 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條 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對代理權發生爭議的,由主張有代理權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第六條 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第七條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第八條 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但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除外。

㈥ 三大訴訟法對舉證責任在當事人之間的分配規定屬於民事訴訟法的是

你好,這個問題太過籠統,就你所述,民法的舉證往往是由當事人根據自己的主張進行舉證的,也就是「誰主張、誰舉證」。當然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4條,也有特殊的舉證責任倒置的里里外情況,並且該司法解釋就此做出了規定。即:「在下列侵權訴訟中,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1)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6)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
縱橫法律網-山東勝券律師事務所-田樹森律師

熱點內容
印發法律顧問團管理辦法 發布:2025-05-21 22:06:18 瀏覽:858
司法的主動性 發布:2025-05-21 22:06:11 瀏覽:622
司法局部長 發布:2025-05-21 21:57:54 瀏覽:278
城管打架處罰條例 發布:2025-05-21 21:47:35 瀏覽:418
檢查院法官 發布:2025-05-21 21:47:30 瀏覽:954
明法典婚姻法1042條 發布:2025-05-21 21:37:23 瀏覽:763
酒店財務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1 21:25:56 瀏覽:937
2013新婚姻法房產 發布:2025-05-21 21:24:27 瀏覽:189
法律知識大全內容 發布:2025-05-21 21:18:22 瀏覽:544
武漢司法局陳 發布:2025-05-21 21:15:02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