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內部刊物法律責任
『壹』 一個作者在單位內部發表的作品屬於職務作品嗎
樓上純粹胡說。樓主的作品並非職務作品。
什麼叫職務作品?職務作品是指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1)單位作品:由單位主持、代表單位意志創作並由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
(2)一般職務作品:除單位作品外,公民為完成單位工作任務而又未主要利用單位物質技術條件創作的作品。
(3)特殊職務作品: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製作,並由法人或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
從樓主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樓主的作品只是自己寫的論文,在單位內部的刊物上發表而已,這些論文並非在完成單位的工作任務,也未主要利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單位也不付文責。所以,樓主的作品不是職務作品,著作權歸樓主所有,無須單位同意。
『貳』 公司內部刊物問題!!!
操作建議:
1調查,看看公司員工對刊物有什麼意見或建議!
2作為年終獎金或分紅,或其他員工福利的評比條件!
(或發稿XX份,被公司採納後,可以得到帶薪休息一天等)
3將跟員工息息相關的事宜,放入其中。(表揚,公司給與的獎勵,或符合企業文化的個人事跡)
4也有可能是員工以前寫的文章,部分沒發表,你戳傷積極性了!補上一條,提交公司就發20元獎金
5獎金要當眾發下去,或開會的時候,讓大家看著發下去。你還要提出表揚,特別提出,不是錢的問題,是員工工作積極,吧企業當成家。。。等等!在鼓勵大家再次發稿!
我現在公司的內刊,很不錯的,也不知您是哪個行業,希望有機會合作!
祝:XX總,工作順利!發財!
『叄』 內部參閱的刊物、資料引起的名譽權糾紛,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視情況而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 條規定,有關機關和組織編印的僅供領導部門內部參閱的刊物、資料等刊登的來信或者文章,當事人以其內容侵害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機關、社會團體、學術機構、企事業單位分發本單位、本系統或者其他一定范圍內的內部刊物和內部資料,所載內容引起名譽權糾紛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肆』 國家對單位內部刊物有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
誰說沒有法律規定的?
請看國務院1997年公布的<出版管理條例>和2003新聞出版總署修訂的<出版市場管理規定>
單位內部刊物不屬於合法的出版物,不得公開發行和出售。
『伍』 內部刊物轉載文章是否是侵權
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內部刊物轉載文章是侵權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屬於著作權侵權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竊他人作品的。
『陸』 期刊主辦單位對期刊具有什麼責任
隨著資本對媒體產業的滲透,加之國內媒體市場的不開放,使得期刊本身和期刊的主辦/主管單位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微妙和復雜。根據現有的規定,期刊社或編輯部均為出版單位。主辦單位是指出版單位的上級領導部門。主辦單位所辦的期刊的專業分工范圍與主辦單位的業務范圍應與主辦單位的業務范圍相一致。主辦單位所辦的期刊社的(編輯部)辦公場所應與主辦單位在同一行政區域。未經批准不得異地辦刊。但仍有一些期刊社對期刊主辦單位的規定等具體問題存有各種疑問。為此權威專家給予解答。
答:期刊社根據工作需要而設置的社委會、編委會、管委會、理事會等機構,均是期刊社的內部管理機構,不能作為期刊的主辦單位或主管單位。
答;主辦單位與期刊社之間必須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而不能是掛靠與被掛靠的關系。期刊社的主要負責人應是主辦單位所屬的在職人員。即:主辦單位對所辦期刊社的監督和許可權。以保證期刊的編輯、出版、印刷、發行工作正常進行。
答:期刊的主辦單位應對期刊的創辦、出版內容的把關、經營活動的監管、期刊主編的任務及期刊停辦後的善後工作等承擔直接的責任。具體有下列幾項: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期刊社的設立提供必要的資金和設備,並創造其他必要條件,依法取得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資格。領導、監督期刊社遵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有關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辦刊宗旨、專業范圍,作好期刊出版的各項工作,審核批准期刊社的重要宣傳,報道及重要稿件的發表決定期刊的發行與否。主辦單位對期刊在內容方面發生的嚴重錯誤和其他重大問題承擔直接領導責任。依照國家的有關規定,決定期刊社經營管理國有資產的責任制形式,遵循國家有關規定和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保證期刊社的經營自主權,並對期刊社的各種經營活動切實擔負監督職責,監督期刊社嚴格執行國家財政,稅收和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定期進行審計,確保期刊社財產的保值。期刊社為實現社會效益目標而形成的政策性虧損,主辦單位應與相應的補貼或其他方式的補償。負責審核期刊社的內部機構的設置,考核並提出期刊社的主要負責人的任免建議,報請主管單位審核。承擔期刊停辦後的清算,人員安置及其他善後工作。主辦單位負責向主管單位匯報期刊社的工作情況,並貫徹落實主管單位的有關決定和意見。國家規定和上級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職責。
主辦單位各種原因,決定不在履行其職責時應及時上報主管單位和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由主管單位在60天內決定期刊是否停辦或另行指定新的主辦單位。愈期未辦的,由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對該刊注銷登記。期刊社因嚴重虧損,無力清償到期債務,主辦單位又不代替清償的,主管單位應決定其停辦,由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對該刊注銷登記,並依法進行清算。
『柒』 請問:單位公章和單位內部部門章具有同等法律效應嗎
單位內部部門公章,因為內部部門不是獨立的法人,不具備法人資格版,顯然是不可能有同權等的法律效力的。
如果與某個企業簽署合同,加蓋在合同上就說明簽署的人是屬於或者受到企業內部部門授權,而不是獲得企業法人授權,而合同是需要得到企業法人授權的人來簽署的,所以合同不生效,需要獲得企業法人追認之後才能生效。
參見《合同法》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捌』 在內部刊物中發表過的文章,是否可以再給公開發行的刊物投稿
首先你是否是該作品的作者.如果是那麼就要看你作品是否是職務作品,如果是作品很抱歉,你有可能不能發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十六條規定: 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體、地圖等職務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的職務作品。
看看你的作品是否符合職務作品的條件,順便你可以看看<檢查風雲>2006年第7期上面有與你類似的案件
『玖』 內部刊物轉載文章是侵權嗎
是侵權。根據《最高院解釋》的規定,網站間相互有轉載、摘編的權利,對於網站內各篇文章的轉載權,仍歸原作者,只要轉載、摘編的網站註明文章出處、支付作者稿費,就合法獲得轉載權。禁止網站轉載自己作品的權利在著作權人,因此,"版權所有,未經許可,嚴禁轉載""的告示一般來說是無效的,除非網站得到了作者的授權委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