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事故法律責任
❶ 工傷事故主要責任人應當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摘要 工傷認定中不能確認勞動關系,對於勞動關系有爭議的由勞動仲裁委員會仲裁確定,對於確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屬於勞動爭議范圍,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到下列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一)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二)依法設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三)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和企業代表組成。職工代表由工會成員擔任或者由全體職工推舉產生,企業代表由企業負責人指定。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成員或者雙方推舉的人員擔任。
❷ 在工傷過程中造成工傷事故的負責人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無過錯法律責任。一般不需承擔刑事法律責任。
❸ 工傷事故責任劃分
在工傷事故中除交通事故以外,其他事故是不劃分責任的。
依據《社會保險法》
第三十八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一)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
(九)勞動能力鑒定費。
第三十九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四十條 工傷職工符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的,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補足差額。
第四十一條 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
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用人單位償還。用人單位不償還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條 的規定追償。
第四十二條 由於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❹ 認定工傷事故責任方的法律依據
職工被借調期間受到工傷事故傷害的,由原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原用人單位與借調單位可以約定補償辦法。
❺ 工傷事故由誰承擔
在工傷事故中除交通事故以外,其他事故是不劃分責任的。工傷賠償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即使因為職工違反操作規程而發生工傷,用人單位同樣要承擔職工的工傷賠償。
已經認定為工傷事故的,責任主體是企業;賠償主體則是企業跟工傷保險機構。
首先需要確定某一事故是否工傷事故,然後才能要求用人單位根據無過錯責任原則承擔賠償責任。而構成工傷事故要件:
1、職工與用人單位必須存在勞動關系;
2、職工必須有人身損害事實;
3、職工的損害必須是在其履行工作職責的過程中發生;
4、事故與職工受到的損害之間有因果關系;
5、事故不是由於職工自身故意引起的。
【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一條,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 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用人單位償還。用人單位不償還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追償。
❻ 工傷事故算侵權責任么
工傷事故不適用侵權責任法,可以適用民法典關於侵權責任編的內容。侵害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條
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
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❼ 工傷事故的責任認定和法律適用
《工傷保險條例》與《勞動法》是選擇關系,適用了《工傷保險條例》就不能再適用《勞動法》了!
❽ 工傷事故是否有責任劃分
有。在工傷事故中除交通事故以外,其他事故是不劃分責任的。工傷賠償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即因為職工違反操作規程而發生工傷,用人單位同樣要承擔職工的工傷賠償。這是說在工廠有營業執照的情況下。
法律分析
1、直接責任者:其行為與工傷事故發生有必然因果關系的人,如操作者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當班主管、工段長、班長違章指揮或強令冒險作業;維修人員檢修後設備漏電等;輸送、運轉等設備維修人員違反安全操作規程處理安全裝置;生產作業現場的違章操作現場主管、工段長、班長未及時制止等。
2、管理責任:凡受工傷的車間、部門承擔違章操作管理責任,崗位安全培訓責任,轉崗安全培訓責任,事故隱患未及時報告處理導致工傷的管理責任。
3、任何因違章指揮所導致的工傷事故由指揮者承擔責任。
4、重復發生的事故一般追究其車間主管和部門負責人的責任。
5、無章可循所導致的工傷事故分為:
(1)未及時報告或未報告,由操作人員、指揮者承擔責任;
(2)報告給相關部門或負責人,而相關部門或負責人未及時處理或採取措施,由相關負責人或部門承擔責任。
6、機器設備突發性故障、缺陷所導致的工傷事故分為:
(1)因機器設備設計缺陷,材料不符所導致,由設備供應商承擔責任,設備驗收者承擔管理責任。
(2)如因設備操作不當,維護、維修不當導致,由機器的操作者或維修、維修者承擔相關責任。
7、隨意拆除安全裝置或安全裝置調整不當或安全裝置有故障而未及時報告,由於安全裝置拆除,管理者承擔管理責任,未經單位負責人許可,高危、消防危害未經安全主任、保安隊長書面批准,擅自加裝、改裝設置圖示,使用明火,隨意使用易燃易爆物料的作業場所等違章行為,由指揮者、工藝工序確定者承擔管理責任。
8、員工因違反安全常識如:上下樓梯、行走摔傷、關門被門壓手等,由受傷者本人承擔直接責任,但如因路面油污雜亂物品等因素導致,由路面污物雜物帶入者和路面清潔責任人員承擔主要責任,公共部分由單位負責,生產車間內由車間負責人負責。
9、違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所導致工傷事故,由違反規定的操作者及現場當班主管、班長承擔直接責任,其所在部門負責人承擔管理責任。
10、勞動防護用品不符合國家標准所導致工傷事故由采購者及驗收者承擔管理責任。
11、違反規章、程序進行作業或指揮所導致的安全事故,由違章作業或指揮者承擔直接責任。
12、無法明確界定的工傷應由單位進行調查分析確定,或向政府職能部門咨詢。
13、安全事故的界定責任是一項復雜的事項,往往並非某一個部門或人員是責任者。因此,以上的責任界定條款主要是原則性的分析,進行調查時要具體分析,實事求是進行確認,如出現異議,可向高一層管理者提出,由單位安全管理委員會裁決。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四)患職業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❾ 僱主在工傷事故中承擔民事責任需要哪些條款
工傷事故中有下列情況的,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不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給員工繳納工傷保險費用的;以及因僱主不簽勞動合同導致不能申請工傷認定和工傷賠償的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三十九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
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
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並補繳應當繳納的工傷保險費、滯納金後,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支付新發生的費用。
❿ 這起工傷事故該如何追究責任
你所說的這一事故 按工傷條例處理 以上所說的人的是事故責任人 都必須對此事負責 具體事宜這里說不清楚 我建議你最好請律師 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