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土地法
㈠ 國土方面的要掌握哪些法律法規
涉及國土方面的法律法規眾多,節選部分如下,所有法律法規可以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官網:
1、中國銀監會 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 ;
3、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不動產權證書和登記證明監制辦法》的通知;
4、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5、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 ;
6、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
7、關於印發《安徽省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綜合審批辦法》的通知;
8、《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
9、閑置土地處置辦法 ;
10、重大土地問題實地核查辦法;
11、土地估價師資格考試管理辦法;
12、全國土地變更調查工作規則(試行);
13、關於印發《兵團重大土地違法違規問題警示約談辦法》的通知;
14、煙台市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試行辦法;
15、石家莊市國土資源局關於印發石家莊市滹沱河生態園項目土地儲備辦法的通知;
16、土地調查條例實施辦法;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8、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
19、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1、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節錄);
22、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
23、土地登記辦法;
24、在京中央國家機關用地土地登記辦法;
25、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變更土地登記的若干規定;
26、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
27、土地登記資料公開查詢辦。
(1)法律知識土地法擴展閱讀
國土管理是對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的組織、協調和監督。運用行政、法律、經濟等手段,組織各種社會力量開發利用國土資源,協調各地區、各部門之間在國土整治活動中的相互關系,監督、限制不合理開發國土資源和危害國土的行為。
有效的國土管理必須有一定的措施保證:
①行政法令措施。運用國家行政權力,成立管理機構,從組織上保證政府各部門之間、國家與地方、企業之間協調一致。制定國土法規,保證國土整治工作順利進行;
②經濟措施。是管好、用好國土資源的一項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制定稅收政策、利息政策,審定資金援助和獎勵辦法:規定財政補貼等;
③技術措施。加強國土資源基本資料的調查研究,將收集到的國土情報用各種裝置進行圖化、數值化和必要的情報數據利用計算機處理和儲存,供有關部門使用。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法律法規
㈡ 土地使用權50年和70年的法律知識是什麼
法律分析:土地使用權50年和70年的法律知識:住宅用地產權為70年,工業、科教文衛體綜合類用地產權為50年,商業、旅遊、娛樂用地產權為40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㈢ 一些土地方面的法律知識,懂土地法律的幫答下!
農村的土地肯定是按戶口來分的。建議你打114查詢法院的電話,或者直接到法院咨詢相關的問題。
㈣ 土地法律知識
舊村改造不是理由,不管為什麼,征地就必須補償。
你們可以說是被騙了,要知道沒有你們的補償到位證明,新的土地使用者就拿不到地,更不能使用。
㈤ 土地使用權的法律知識
可以得到補償,你的房子是土地管理法實施之前的,過去沒有相關規定,具體得到多少要看房屋評估價格,你的問題比較難回答,建議咨詢律師或打電話中國土地礦產法律服務中心咨詢
㈥ 關於土地糾紛的法律知識!
你們應該先向當地政府申請裁決,對裁決不服者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專內,向人民法屬院起訴。
《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㈦ 請有關土地法律知識的朋友回答
你提供的情況不是很清楚,例如你妹妹在當地有沒有房屋、你是否村裡常住人口、你都找過哪些部門、那些部門(特別是村委會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具體意見是什麼等等,有些具體情況不清楚不好回答,本人根據你現提供的情況提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首先給你的建議是:最好不要通過司法途徑解決這個問題。理由如下:
1、你們當地的土地管理系統職權劃分我不太清楚,從大多地區土地管理模式來看,你如果提起行政訴訟,最終訴訟對象可能是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國土資源管理局(土管所一般不是獨立法人無當被告資格,從現實角度考慮不要把村委會當成被告)。你要明確的是,在缺乏明確司法解釋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對土地管理法規的行政解釋意見存在疑問,肯定是向當地土地管理部門咨詢,也就是說,由你的被告解釋行政法規,這一點使你在行政訴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先天弱勢。
2、你如果提出行政訴訟,最終依據法律條文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這一條是關於農村村民住宅用地審批的規定(條文你在網上搜一下,最新土地法是2004年10屆人大常委會修訂的),這其中就涉及到農村村民申請宅基地的幾個主要原則:一戶一宅原則、必須嚴格按照村莊和集鎮規劃實施原則、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原則、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不予批准原則等等。各地的宅基地審批行政實施細則都是根據這幾個基本原則制定的,各級土地主管部門根據各地的細則來具體操作宅基地審批。作為一個行政審批事項,你的宅基地申請可商榷的地方很多,例如你妹妹如果在當地有住宅的話是不是與一戶一宅原則沖突、你在當地的原住宅是怎麼處理的、當地的規劃是怎樣制定的等等,而這其中可能涉及到的問題就更多了,任何一個環節存在問題的話當地土地管理部門都有權拒絕你的宅基地申請。而這些行政審批事項的解釋人民法院是要聽取當地土地管理部門意見的。
所以實際上你提起行政訴訟的話,本人認為敗訴的可能性較大。當然也不是沒有勝訴的可能,但這種訴訟耗時耗力不說,即使勝訴在我看來也不是很合算,理由如下:
如果你勝訴,並不是人民法院直接在村裡給你批一塊宅基地,而仍然是由當地土地管理部門給你審批。你在問題中提到各部門以土地緊張不能辦理為由拒絕你的宅基地申請,實際上這種說法在某種意義上是站得住腳的。在這里你要先明確宅基地的概念,宅基地是指建了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於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備建房用的規劃地三種類型。你在當地沒有房屋(這一點看上去有些奇怪,你在當地原來有房屋嗎?房屋是如何處理的?作為戶主,你在當地是否一直沒有自己的房屋),從你反映的情況看來你申請宅基地,村裡需要要將規劃上的集體建設用地劃給你(建過房的土地一般是有主的,村裡不會批給你;未經土地管理部門審批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宅基地是違反土地法的,村裡不能批給你),而我國實施的是極為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建設用地緊張是全國性問題,如果你自己不是村裡常住人口,在實際操作中村委會確有可能暫不予辦理。而土地管理部門給你審批的先決條件是村委會必須同意,必須蓋村委會公章。如果村委會不同意,那麼你也沒辦法獲得批准。
如果你將村委會作為被告……這個問題就不好從法律角度來分析了,你建房是為了在當地生活吧……反正從現實的角度考慮,個人是絕對不鼓勵作為村民狀告村委會的,不管輸贏代價都很大。
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村委會的態度,如果村委會同意了,接下來的問題就不大。我覺得你一方面應該和村委會加強溝通,一方面向當地土地管理部門多作咨詢,希望你的問題能早日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