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與僱主責任有關的法律

與僱主責任有關的法律

發布時間: 2022-03-11 11:12:48

Ⅰ 什麼是僱主責任

所謂僱主責任是指在僱傭活動中,雇員致人損害或雇員遭受損害時僱主應回承擔的責任。答 我國法律對僱主責任的規定,主要有《民事訴訟法意見》第45條「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合夥組織僱用的人員進行僱傭合同規定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造成他人損害的,僱主是當事人」。《最高法院關於人身損害司法解釋》第9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第11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通過以上的法律規定,我們可以看出,法律對僱主責任承擔規定的是法定的嚴格責任。不管僱主有無過錯,對雇員都應擔責。這種責任是替代責任,也就是說法律明確了僱主對雇員的歸責原則是法定的嚴格責任。

Ⅱ 有關僱主責任的法律問題

就此問題,發表以下拙見,僅供參考:
首先,需弄清楚你的父親與工廠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法律關系?
(1)是否是勞動合同關系?如果是勞動合同關系,最起碼的一點是:工廠應該給你父親發放工資,而不是運費。至於是否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這個影響並不大。
(2)是否是運輸合同關系?《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八條:運輸合同是承運人將旅客或者貨物從起運地點運輸到約定地點,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支付票款或者運輸費用的合同。第三百一十一條: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3)是否是僱傭關系?僱傭關系是指受僱用人在一定或不特定的期間內,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僱用人接受受僱用人提供的勞務並按約定給付報酬的權利義務關系。僱用關系中僱主與雇員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雙方之間具有支配與服從的關系,僱用人必須為受僱人提供合理的勞動條件和安全保障,同時對其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受僱人則需聽從僱用人的安排,按其意志提供勞務。僱傭關系中,僱工所付出的主要是勞動力,當然也包含一定的技術成果,但通常其技術含量比較低,其報酬成分也比較單一,僅僅包括勞動力的價值。僱主享有僱工勞動的一切成果,這種成果不是僱主付酬的直接對象。僱傭關系中僱工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雖然我國民法通則對僱傭關系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對於僱傭關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二款是這樣規定的:「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可見,僱傭關系中所從事的事項范圍比較廣,包括生產經營活動及其他各項勞務活動,活動技術含量比較低,受僱用人付出的主要是勞動力,其報酬成分也單一,僅僅包括勞動力的價值。由於僱主利用了受僱用人的勞動,擴大了其活動范圍,從而享有更大范圍的利益,根據權利與義務一致的原理,並且僱主一般都較受僱用人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為此法律規定了僱主應承擔僱用人在工作中的風險責任,這也是從社會的穩定與安全考慮。為了減少工作中的風險,僱主就必需盡到完善的監督管理責任,其責任的行使更是僱主的一項義務,而不僅僅是權利。

其次,結合你所述的基本事實,通過上述闡述,筆者認為,家父與工廠之間成立的更像是運輸合同關系,家父與工廠是兩給完全平等的民事主體,雙方之間平等地約定運輸事宜。

再次,依你所說,家父一年都給工廠搞運輸,除此之外是否就不承接其他人委託的運輸呢?僱用關系中僱主與雇員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雙方之間具有支配與服從的關系,僱用人必須為受僱人提供合理的勞動條件和安全保障,同時對其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受僱人則需聽從僱用人的安排,按其意志提供勞務。不知家父與工廠之間是否具有上述的支配與服從的關系?雙方之間是一種事實上的勞務關系,勞務關系通過合同來確立雙方的權利義務,而且這種勞務關系必須是有償的。它雖不受《勞動法》的調整,它仍然受到《合同法》的調解,因為雙方的權益都應當受到保護。所以這種勞務關系法律應當予以保護,家父作為一個司機,從事的是高危險性的行業,要求他在行車過程中隨時保持警惕,絕不能出事故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作為一個勞動者,享有《憲法》裡面所規定的勞動者受到平等的保護原則,他作為一個勞動者應當享有這一個權利,不管他是為誰勞動。但另一方面,家父為工廠提供勞動,工廠也是遵守經營活動,按約定的運輸費用給付報酬的,其合法權利也應當得到保護,並且工廠對於家父的交通事故並無過錯(是否存在工廠要求家父超載、超速等過錯事實,你並未提及)。從公平原則上來說,工廠雖然沒有過錯,但他還是應當對家父所受到的損害給予適當適當的補償,以體現法律對合同雙方的權利予以平等保護的原則。

Ⅲ 僱主責任(侵權責任法)

僱主侵權責任的具體法律規定包括:1、若因工作人員執行工作任務,使得他人遭受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2、造成他人損害是由於工作人員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為的,用人單位承擔責任後可以向工作人員追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勞務派遣單位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Ⅳ 僱主責任險保險主要依託的法律依據是如下哪些法律法規

目前來說僱主所依據的法律有:勞動法 工傷管理條例 工傷保險條例等

Ⅳ 僱傭關系和僱主責任的劃分

第一:根據最新的《侵權責任法》,僱主關系已由勞務關系代替,提供勞務者(雇員)在提供勞務過程中遭受損失的,根據雙方過錯成都分攤而非一律由接受勞務者(僱主)承擔全責,本案中雇員自身作為一個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之過錯亦比較明顯; 第二:本案不排除因電力經營者造成雇員死亡的情況,但根據04年的《人身損害賠償解釋》,雇員在提供勞務過程中因第三人遭受損害的,雇員可向僱主主張賠償責任而後再由僱主向電力經營者追償。案件比較特殊,網路回復內容有限,具體可以在工作時間來電本律師

Ⅵ 承攬關系給對方買了僱主責任險,要承擔什麼法律光系

即使建議您首先要看一下你買的保險所有的存款和保障的范圍,其實你是僱主,你的員工內在你的手容下工作出現了什麼工作上的問題,都應該屬於是工傷吧?想想日後的賠償和工傷的技師工資都應該要算的。
如果你買了保險,相信保險公司會承擔相應的責任范圍的的,另外的也應該去考慮是否有多少責任在。

Ⅶ 以下哪些屬於法律層面的僱主責任

來【第九條】 雇員自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Ⅷ 僱主責任與第三人侵權責任可以一並處理嗎

您好,當第三人侵權責任與僱主責任存在競合時,二者之間的關系究竟該如何處理,實踐中也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第三人侵權責任與僱主責任是兩個分別獨立的請求權,二者內容相同,雇員只能擇其一而起訴;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盡管第三人侵權責任與僱主責任是兩個分別獨立的請求權,但二者給付內容並不完全一致,如第三人未能全部滿足雇員的賠償請求時,雇員仍可要求僱主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有學者贊同第二種觀點。一方面,從民法學理論角度來看,第三人侵權責任與僱主責任系基於不同的法律關系而產生的不真正連帶責任,雇員對第三人和僱主分別享有獨立的請求權,但因雇員本身過錯程度的大小不一,導致第三人侵權責任與僱主責任的給付內容並不完全相同,尤其是當第三人侵權責任的賠償范圍小於僱主責任時,雇員並不因對第三人侵權責任的滿足從而便喪失對僱主的請求權。第一種觀點系對不真正連帶責任的特徵理解偏頗所致,因為在雇員本身有過錯的情形下,第三人所負侵權之債與僱主基於勞動合同所負之債的給付內容並不一致,因此不完全符合「因其中一個請求權的滿足而使其餘的請求權均告滅失」這一特徵。
另一方面,從訴訟程序的角度來看,雇員可以在承擔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僱主與第三人之間選擇賠償主體,但為了簡化司法程序和節約司法資源,一般提倡雇員應先向作為終極責任人的侵權第三人直接求償,在第三人不能滿足其全部請求、不能承擔賠償責任或終極責任無法確認甚至第三人不能歸案時,可再轉向僱主提出請求。此時,因雇員難以完全實現債權,其依法可以就未補償完全的債權部分再向僱主提起訴訟,該訴訟與向第三人提起的侵權之訴並非屬於同一訴因,故應當能夠得到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支持。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Ⅸ 為什麼企業需要僱主責任險之法律依據

沒有法律依據,只有政策要求。

Ⅹ 法律上的僱傭關系

您好,
一、僱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僱傭關系的相關司法解釋
第九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僱傭活動",是指從事僱主授權或者指示範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僱傭活動"。
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屬於《工傷保險條例》調整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
第十二條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
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僱傭關系是指受僱人向僱用人提供勞務,僱用人支付相應報酬形成權利義務關系。 僱傭關系是僱主和受僱人達成契約的基礎上成立的,僱傭合同可以是口頭也可以是書面的。僱傭合同在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大陸法系各國一般都對僱傭合同設有規定,例如《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 廣義上的僱傭關系包含「勞動關系」,對二者的區別,台灣著名學者史尚寬先生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勞動契約的受僱人與雇傭人間存在「特殊的從屬關系」,受僱人的勞動須「在於高度服從雇方之情形下行之」;二是勞動者系提供其職業上之勞動力。
二、僱傭關系的法律特徵
1、它的主體雙方具有平等性,沒有隸屬性。僱傭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是平等的法律關系,不管是僱傭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以及履行,均是平等的,沒有管理與被管理的隸屬關系。
2、它具有當事人意思為主導的特徵。作為僱傭法律關系,它的產生、變更和消滅,以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為標志。體現了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國家意志基本不幹預。
3、它主要是在流通領域發生的關系,而不是在社會勞動過程中所發生的關系。
以上就是關於僱傭關系的法律規定的一些基本信息,僱傭關系雙方互相平等,僱主要對雇員承擔各項賠償責任以及其他責任。僱傭關系主體之間是平等的法律關系,並沒有管理與被管理的隸屬關系。

熱點內容
法治立國小說 發布:2025-05-16 13:25:05 瀏覽:174
社區矯正司法行政 發布:2025-05-16 13:22:43 瀏覽:205
2016年新勞動法關於病假工資規定 發布:2025-05-16 13:12:08 瀏覽:355
民法典裡面的婚姻法 發布:2025-05-16 13:10:29 瀏覽:315
中國婚姻法2017第24條 發布:2025-05-16 13:09:34 瀏覽:727
重慶永川區的法律援助中心在哪裡 發布:2025-05-16 13:04:15 瀏覽:860
冒名開網銀櫃員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6 12:57:38 瀏覽:898
電子銀行安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6 12:56:47 瀏覽:469
寫五條刑法 發布:2025-05-16 12:55:16 瀏覽:342
勞動合同法宣傳欄 發布:2025-05-16 12:53:08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