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造原始憑證法律責任
Ⅰ 私自印製、偽造、變造發票,非法製造發票防偽專用品,偽造發票監制章的,應當如何處理
私自印製、偽造、變造發票,非法製造發票防偽專用品,偽造發票監制章的,由稅務機關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作案工具和非法物品,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印製發票的企業,可以並處吊銷發票准印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發票是指一切單位和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所開具和收取的業務憑證,是會計核算的原始依據,也是審計機關、稅務機關執法檢查的重要依據。收據才是收付款憑證,發票只能證明業務發生了,不能證明款項是否收付。
發票是指經濟活動中,由出售方向購買方簽發的文本,內容包括向購買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名稱、質量、協議價格。除了預付款以外,發票必須具備的要素是根據議定條件由購買方向出售方付款,必須包含日期和數量,是會計賬務的重要憑證。
中國會計制度規定有效的購買產品或服務的發票稱為稅務發票。政府部門收費、征款的憑證各個時期和不同收費征款項目稱呼不一樣,但多被統稱為行政事業收費收款收據。為內部審計及核數,每一張發票都必須有獨一無二的流水賬號碼,防止發票重復或跳號。
簡單來說,發票就是發生的成本、費用或收入的原始憑證。對於公司來講,發票主要是公司做賬的依據,同時也是繳稅的費用憑證;而對於員工來講,發票主要是用來報銷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零九條 偽造、擅自製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製造的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特別巨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偽造、擅自製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製造的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非法出售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非法出售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的,依照第二款的規定處罰。
Ⅱ 老闆一直暗示要求會計偽造原始憑證,會計憑證,以期能應付上級部門對
你好,會計老鄭·一點通網校 回答這個問題:
你表述的意思屬於授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釋義:第四十五條
第四十五條 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釋義】本條是對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行為的處罰規定。
一、任何人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
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是會計信息的載體,是記錄和反映經濟業務的重要資料,也是國家有關機關實施會計監督、查處會計違法犯罪行為的重要依據和證據。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按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帳簿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不得編制、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不得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更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從事上述行為。所謂授意,是指暗示他人按其意思行事;所謂指使,是指通過明示方式,指示他人按其意思行事;所謂強令,是指明知其命令是違反法律的,而強迫他人執行其命令的行為。對於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應當根據本條的規定,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二、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的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的,應當作為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的共同犯罪,定罪處罰。所謂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應當具備以下條件:(1)幾個犯罪人必須有共同故意,即幾個犯罪人都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仍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同時,幾個犯罪人都認識到自己和其他行為人在共同進行某一犯罪活動。(2)幾個犯罪人必須有共同的犯罪行為。即犯罪人各自的犯罪行為都是在他們的共同故意支配下,圍繞共同的犯罪對象,實現共同的犯罪目的而實施的,各個共同犯罪人所實施的犯罪行為都同危害結果具有因果關系。(3)共同犯罪具有共同的犯罪客體,即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為必須指向同一犯罪客體。因此,對授意、指使、強令他人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的,應當依照《會計法》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和《刑法》的有關規定,根據行為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定罪處罰。
三、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的行政責任。
對有上述違法行為,情節較輕,社會危害不大,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按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予以處罰:
1.罰款。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可以視違法行為的情節輕重,對違法行為人處以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2.行政處分。對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的國家工作人員,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其上級單位或者行政監察部門給予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行政處分。
Ⅲ 老闆一直要求會計自己想辦法偽造會計憑證,偽造原始憑證,以期將自己
你好,會計老鄭·一點通網校 回答這個問題:
偽造會計憑證是違法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規定,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其軟體及其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也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及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條的規定,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金。
Ⅳ 填制、取得原始憑證違反規定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0�2�0�2�0�2�0�2�0�2�0�2�0�2�0�2對不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按照以下規定進行處理: �0�2�0�2�0�2�0�2�0�2�0�2�0�2�0�21.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違法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責令限期改正決定的要求,停止違法行為,糾正錯誤。 �0�2�0�2�0�2�0�2�0�2�0�2�0�2�0�22.罰款。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情節及危害程度,在責令限期改正的同時,可以對單位共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0�2�0�2�0�2�0�2�0�2�0�2�0�2�0�23.給予行政處分。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中的國家工作人員,視情節輕重,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其上級單位或者行政監察部門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留用察看或者開除等行政處分。 �0�2�0�2�0�2�0�2�0�2�0�2�0�2�0�24.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對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會計人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0�2�0�2�0�2�0�2�0�2�0�2�0�2�0�25.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Ⅳ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編制虛假財務報告,尚未構成犯罪的,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編制虛假財務報告,尚未構成犯罪的,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以上五萬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還應由單位給予行政處分;對會計人員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5)偽造原始憑證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十四條 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 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Ⅵ 什麼是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
偽造會計憑證,是指以虛假經濟業務或者資金往來為前提,編制虛假的會計會計憑證的行為。主要表現有:
(1)偽造根本不存在的經濟事項的原始憑證;
(2)以存在的會計經濟事項為基礎,用誇大、縮小或隱匿事實的手法進行偽造原始憑證,如製作假發貨票、假收據、假工資表等假的原始憑證;
(3)由於會計人員審核不嚴或玩忽職守、喪失原則,以偽造的原始憑證為基礎,填制記賬憑證,如根據假發票憑空編制記賬憑證的行為等;
變造會計憑證,是指利用塗改、拼接、挖補或者其他方法,改變會計憑證的真實內容的行為。主要表現為:
(1)塗改原始憑證中的日期、數量、單價、金額等內容;
(2)利用計算機、復印機等先進工具,對原始憑證進行二次處理;
(3)由於會計人員審核不嚴或玩忽職守、喪失原則,以變造的原始憑證為基礎,填制記賬憑證,如根據塗改後的發票編制記賬憑證的行為等。
偽造會計賬簿,是指不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根據偽造或者變造的虛假會計憑證填制會計賬簿,或者不按要求記賬,或者對內和對外採用不同的計算口徑、計算方法、計算依據登記會計賬簿的手段,製造虛假的會計賬簿的行為。
變造會計賬簿,是指利用塗改、拼接、挖補或者其他手段改變會計賬簿的真實內容的行為。如改變會計賬簿所記錄的日期、單位名稱、摘要、數量、金額等。
編制虛假財務報告,是指不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不以真實、合法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為基礎,擅自虛構有關數據、資料,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
上述5種行為的共同特徵是,都是故意違法的行為,即當事人在主觀上明知自己的行為是一種違反法律規定的,而為之。這種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報告的行為,是較為嚴重的違法行為,一般都有作弊的目的,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應從重製裁,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Ⅶ 變造憑證 與 偽造憑證 區別
1.偽造會計憑證,是指以虛假經濟業務或者資金往來為前提,編制虛假的會計會計憑證的行為。主要表現有:
(1)偽造根本不存在的經濟事項的原始憑證;
(2)以存在的會計經濟事項為基礎,用誇大、縮小或隱匿事實的手法進行偽造原始憑證,如製作假發貨票、假收據、假工資表等假的原始憑證;
(3)由於會計人員審核不嚴或玩忽職守、喪失原則,以偽造的原始憑證為基礎,填制記帳憑證,如根據假發票憑空編制記帳憑證的行為等;
2.變造會計憑證,是指利用塗改、拼接、挖補或者其他方法,改變會計憑證的真實內容的行為。主要表現為:
(1)塗改原始憑證中的日期、數量、單價、金額等內容;
(2)利用計算機、復印機等先進工具,對原始憑證進行二次處理;
(3)由於會計人員審核不嚴或玩忽職守、喪失原則,以變造的原始憑證為基礎,填制記帳憑證,如根據塗改後的發票編制記帳憑證的行為等。
3.偽造會計帳簿,是指不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根據偽造或者變造的虛假會計憑證填制會計帳簿,或者不按要求記帳,或者對內和對外採用不同的計算口徑、計算方法、計算依據登記會計帳簿的手段,製造虛假的會計帳簿的行為。
4.變造會計帳簿,是指利用塗改、拼接、挖補或者其他手段改變會計帳簿的真實內容的行為。如改變會計帳簿所記錄的日期、單位名稱、摘要、數量、金額等。
5.編制虛假財務報告,是指不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不以真實、合法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為基礎,擅自虛構有關數據、資料,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
上述5種行為的共同特徵是,都是故意違法的行為,即當事人在主觀上明知自己的行為是一種違反法律規定的,而為之。這種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報告的行為,是較為嚴重的違法行為,一般都有作弊的目的,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應從重製裁,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Ⅷ 對於偽造,塗改,或經濟業務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正確的做法是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等原始憑證的,需要負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並未明確將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或者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作為單獨犯罪加以規定,而只是在其已經造成嚴重後果後,按照犯罪情節、手段,分別以偷稅罪、公司提供虛假會計報告罪、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及其他犯罪追究刑事責任。
對於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為犯罪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
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賬簿、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10%以上不滿30%並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l0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
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30%,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述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占應繳稅額的l0%以上並且數額在1萬元的,依照前述規定處罰。
對多次犯有上述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條的規定
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金。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條的規定
承擔資產評估、驗資、驗證、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包括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上述人員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犯本罪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此外,如果行為人為虛報注冊資本、虛假出資、抽逃出資、貪污、挪用公款、侵佔企業財產、私分國有資產、私分罰沒財物,實施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或者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有關規定分別定罪、處罰。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或者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情節較輕,社會危害不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有關規定,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規定予以處罰。具體包括:
1.通報。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採取通報的方式對違法行為人予以批評、公告。通報決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送達被通報人,並通過一定的媒介在一定的范圍內公布。
2.罰款。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對違法行為視情節輕重,在予以通報的同時,可以對單位並處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3.行政處分。
對上述所列違法行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中的國家工作人員,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其上級單位或者行政監察部門給予撤職、留用察看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
4.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對上述所列違法行為中的會計人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
Ⅸ 修改原始憑證有什麼罪
修改原始憑證涉嫌偷稅漏稅行為。
《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對偷稅的定義「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規定
1. 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
2. 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 單位犯罪 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規定處罰。
4. 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規定處罰。
5.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曾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6.稅務、海關、銀行和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與本罪犯罪人相勾結,構成本罪共犯的,應當從重處罰。
7.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曾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9)偽造原始憑證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案例:
深圳市森鑫源公司董事長梁玉森和總經理饒頌華合謀以「兩套賬」偷稅,並授意公司會計饒惠清和賴妹華進行虛假納稅申報,其手法包括在賬簿上少列收入、成本核算不實、掛往來賬不結轉等,在2002年至2003年經營期間共偷稅60多萬元,所偷稅稅款已佔其應納稅款額的3成以上。
深圳地稅局依法對森鑫源公司作出了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132萬元的處理,隨後還於今年初把這起偷稅案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龍崗區法院日前經審理後認定,這4名企業人員的行為已構成了偷稅罪,其中董事長梁玉森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罰款55.6萬元;總經理饒頌華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罰款20萬元;會計饒惠清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罰款5萬元;會計賴妹華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罰款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