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抵債房的法律效力

抵債房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3-15 09:21:10

❶ 民間借貸中 「以房抵債」的約定是否合法有效

無效。

《擔保法》第四十條規定:

訂立抵押合同時,抵押權人和抵押人在合同中不得約定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時,抵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為債權人所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

當事人以簽訂買賣合同作為民間借貸合同的擔保,借款到期後借款人不能還款,出借人請求履行買賣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審理,並向當事人釋明變更訴訟請求。當事人拒絕變更的,人民法院裁定駁回起訴。

(1)抵債房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民間借貸中 「以房抵債」的法律執行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

按照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審理作出的判決生效後,借款人不履行生效判決確定的金錢債務,出借人可以申請拍賣買賣合同標的物,以償還債務。就拍賣所得的價款與應償還借款本息之間的差額,借款人或者出借人有權主張返還或補償。

《擔保法》第五十三條規定:

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的,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所得的價款受償;協議不成的,抵押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抵押物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後,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❷ 以房抵債的裁定是否有所有權轉移效力

編輯同志: 因姜某欠我現金8萬元不歸還,我訴訟後經法院判處。判決所限償還期限逾期後,姜某還不給付,我根據法律規定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執行裁定書裁定以姜某購置的樓房抵頂。當我到房管局辦理樓房過戶手續時,房管局以裁定書不同於判決書為由,不給我辦理過戶手續。請問,我該怎麼辦? 吉良吉良: 你所反映的問題,法律有明確的規定,即法院的裁定書與判決書具有等同的法律效力。房管局以裁定書不同於判決書為由,不給你辦理房屋過戶手續是無法律依據的。其理由如下:我國法律雖然規定不動產物權轉移以辦理過戶手續為標志,但這是對私法行為而言的,這一規定只是對作為物權變動原因之一的民事法律行為作出的,如買賣、贈與等法律行為而引起的物權變動,法律要求當事人必須履行登記過戶手續,只有這樣才能產生物權變動的法律效力。但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所作的以物抵債的裁定不屬於民事法律行為。而法院以物抵債的裁定是基於公民權利而作出的,代表的是國家司法機關對房產權屬的實質性判斷,因此不受不動產物權轉移登記要件之規定限制。它的物權變動具有事實行為的特殊性,所以物權變動自相關事實行為完成之日起即告成立。同時,最高人民法院也有解釋,即《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五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以物頂債,強制以物頂債的裁定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裁定生效後將抵債物交付申請人。 綜合上述,房管局應該給你辦理房產過戶手續。 (山丹法院趙宏業)

❸ 父母給出租房抵債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兒子出租母親房屋,該抵債租賃合同未經母親追認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但如果承租人對其兒子的無權處分行為不知情的,應當認定為表見代理,該租賃合同有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據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
第四百零三條
以動產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❹ 如何認定以物抵債協議的法律效力

一何為以物抵債抄
以物抵債,簡襲單舉例來說,就是原本欠別人一定數額的金錢,但期限屆滿後無法償還,便約定用某物來抵債,或者在借款時就約定若按期無法償還,將用特定物來抵債。從設立的時間來看,以物抵債有兩種情況:一是債務履行期屆滿前就約定將來若無法如約償還債務就以物抵債,二是債務履行屆滿後雙方再經協商約定以物抵債。
目前直接見於法律規定的以物抵債多發生在執行程序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01條規定:「經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同意,可以不經拍賣、變賣,直接將被執行人的財產作價交申請執行人抵償債務,對剩餘債務,被執行人應當繼續清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第19條第1款規定:「拍賣時無人競買或者競買人的最高應價低於保留價,到場的申請執行人或者其他執行債權人申請或者同意以該次拍賣所定的保留價接受拍賣財產的,應當將該財產交其抵債」。除了上文明確認可的以物抵債,其他情況下以物抵債的效力如何,則取決於其本質所歸屬的法律制度。

❺ 什麼是抵債房,有什麼缺點嗎

(一)所抵的房屋在未辦理過戶登記手續之前,不產生法律上的物權變動的法律效果,即房屋所有權還是原來的戶主。

簡單的說,就是雙方在簽訂「以房抵債協議」之後,還沒有辦理過戶登記時,這個房屋還是原來戶主的,僅僅簽訂協議,並不能改變房屋的戶主。這是因為我國《物權法》第9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房屋屬於不動產物權,如果要對房屋進行戶主變更,則需要到不動產登記中心進行變更登記,否則不產生房屋戶主變更的法律效力。

(二)對「以房抵債協議」進行公證,也不產生法律上的物權變動的法律效果,即房屋所有權還是原來的戶主。

債權人僅依據經過公證的以房抵債協議,而未到房管部門辦理房屋過戶登記的,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權。理由依然是房屋屬於不動產物權,如果要對房屋進行戶主變更,則需要到不動產登記中心進行變更登記,否則不產生房屋戶主變更的法律效力。

(三)簽訂「以房抵債協議」之後,債權人並不享有物權及優先受償權。

債權人簽訂「以房抵債協議」之後,對所抵房屋不享有物權及優先受償權。舉個例,張三和李四就自己西城區的房屋簽訂「以房抵債協議」之後,又把西城區的房子抵押給銀行,後面張三還不起銀行的貸款,銀行要拍賣西城區的房子。就拍賣的房子獲得的房款,李四能不能先分的問題,就是法律上優先權的問題,因為李四沒有優先權,拍賣所得的房款就先償還銀行的貸款,而不是給李四。

(四)簽訂「以房抵債協議」之後,未辦理房屋變更登記的,清償債務的行為未成立。

債務清償期屆滿後,當事人達成以房抵債協議,在尚未辦理物權轉移手續前,債務人反悔不履行抵債協議,債權人要求繼續履行抵債協議或要求確認所抵之房屋所有權歸自己的,法院應駁回其訴請。但經釋明,當事人要求繼續履行原債權債務合同的,法院應繼續審理。

(五)房屋所有權,自以房屋抵債裁定送達承受人時轉移。

以房抵債所抵房屋的權屬,在法院向承受人送達以房抵債裁定時轉移至承受人名下。如已被生效裁判確定為權利主體但未及時在登記機構對其物權予以登記,並不能由此否定物權變動效果。相應的法律條文如下:

第一,根據《物權法》第28條規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於依法規范人民法院執行和國土資源局房地產管理部門協助執行若干問題的通知》(法發〔2004〕5號)第27條規定:「人民法院製作的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轉移裁定送達權利受讓人時即發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應當明確告知權利受讓人及時到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申請土地、房屋權屬變更、轉移登記。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依據生效法律文書進行權屬登記時,當事人的土地、房屋權利應當追溯到相關法律文書生效之時。」

第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法釋〔2004〕16號)第29條規定:「動產拍賣成交或者抵債後,其所有權自該動產交付時起轉移給買受人或者承受人。不動產、有登記的特定動產或者其他財產權拍賣成交或者抵債後,該不動產、特定動產的所有權、其他財產權自拍賣成交或者抵債裁定送達買受人或者承受人時起轉移。」

第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新疆石河子地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轉移給石河子八一棉紡織廠的財產不應列入承德市針織二廠破產財產問題的復函》(〔1997〕經他字第23號)規定,不動產自抵債裁定送達承受人時轉移。

(六)以房抵債協議未實際履行的,債權人可主張原債權。

❻ 借條寫著以房屋抵債有法律效力嗎

建議你直接去房管局辦理一個抵押登記,這樣你的保障性就具備了。到時不還錢,你可以憑此保障自己的利益。

❼ 請問抵債房可以買嗎,有什麼風險呢

購買抵債房是有很大風險的。由於開發商和抵債商的關系破裂,購房人不能取得房子或產權的案例有很多;也有的時候,不誠信的開發商過後會以各種名義讓購房人補交差價的部分;也有存在一房多賣的現象。

抵債所取得的房子是否可以買,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1、如果在抵債後已經辦理產權過戶手續,將房屋產權過戶給了債權人的,產權就歸債權人所有,債權人可以出賣,當然也就可以買的。
2、如果該抵債的房屋沒有土地或產權登記,或尚沒有過戶過債權人的,如果買此房屋會有很大的法律風險(如可能會出現第三方對該房屋主張權利、農村宅基地房屋按法律規定不能買賣等),應盡量不去購買。

❽ 當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時,債務人與債權人簽訂"以房抵債"協議的法律效力如何.

只要是真實意思表示,協議有效,但不能產生物權變動效力。

❾ 以房抵債的買賣合同是否有效

依照民法和合同法的規定,只要是符合雙方意思表示,遵循意思自治的原則,該合同即合法有效。以房抵債的合同也是有效的,一方可以依據該合同主張欠款已抵消,另一方也有權要求辦理過戶或者產權登記等手續。只要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背法律,合同即有效。

熱點內容
單位違反勞動法找哪個部門告狀 發布:2025-05-14 23:06:59 瀏覽:825
民法典編纂見義勇為 發布:2025-05-14 23:03:18 瀏覽:535
我國刑法對未遂犯 發布:2025-05-14 22:58:35 瀏覽:945
關於婚姻法的法律條文 發布:2025-05-14 22:57:38 瀏覽:505
溫州司法廳 發布:2025-05-14 22:57:22 瀏覽:706
實習學生工作薪酬待遇的勞動法要求 發布:2025-05-14 22:56:40 瀏覽:625
新加坡公司股份代持的法律風險 發布:2025-05-14 22:40:41 瀏覽:256
同性婚姻法可能通過嗎 發布:2025-05-14 22:36:13 瀏覽:977
黨不是司法機關 發布:2025-05-14 22:34:07 瀏覽:536
新婚姻法的一夫一妻制 發布:2025-05-14 22:15:20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