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訴息訪協議書的法律效力
1. 簽了息訪息訴的協議書,我還能上訴嗎
政府行為和司法行為還是有區別的,還可以申訴!
2. 停訪息訴協議可申請司法確認嗎
停訪息訴協議,不能申請司法確認。
因為司法確認,是指對於涉及到的民事權利版義務的糾權紛,經行政機關、人民調解組織、商事調解組織、行業調解組織或者其他具有調解職能的組織調解達成的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的協議,經調解組織和調解員簽字蓋章後, 或雙方當事人簽署協議之後,如果雙方認為有必要,共同到人民法院申請確認其法律效力的制度。
而息訴罷訪協議,就是停止信訪與被信訪單位達成的協議,證明其信訪事項已經獲得妥善處理,如果沒有新情況,不得再信訪。
3. 息訪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保證書如果簽字就應當有法律效力。
4. 息訪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實際上像這樣的承諾書,尤其是第三份,從法律上來講都是無效的,因為承諾書本身是違法的,他侵犯了承諾人自身的政治權利——上訪申訴的權利,另外對於參與不參與分配,不是你承諾就可以的,因為當地肯定有相關的政策規定,什麼樣的人享受什麼樣的福利,僅你一個承諾書也不可能改變整個的政策方針。
補充:實際上只是在不發生大的沖突的情況下約束你一下,給你一種心理上的約束,當然即使是違法的,實際上大多數人還是按照自己的承諾履行了不是。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5. 與法院簽署的息訴罷訪承諾有法律效率嗎
人民法院製作的生效的調解書,與法院的判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方不履專行義務,對方屬當事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判決書,是指法院根據判決寫成的文書。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種應用寫作文體,包括民事判決書、刑事判決書、行政判決書和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而法院調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就民事爭議通過自願協商,達成協議的活動和結案方式。法院調解,是法院審結案件的一種方式。但調解書不能上訴,判決書則可以在十五日內向上一級法院上訴。
6. 息訪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摘要 息訪承諾書,是信訪人承諾不再上訴的保證書,具有法律效力。息訪承諾書是國家信訪中,納入合同治理的嘗試,通過民事糾紛的解決辦法處理信訪糾紛。息訪承諾書能夠證明其信訪事項已經獲得妥善處理,如果沒有新情況,不得再信訪。
7. 簽了息訴息訪協議書後還有其他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是否是否可以起到法院解決
簽訂的此類協議屬於行政部門履行公共管理職能體現。其從形式上看,具有可訴性。但是,對這類「息訴罷訪」協議的合法性,應具體分析。協議書的內容如果不違反現行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等,就可以受到法律保護,再次為同一事由信訪則違背了契約精神,有關機構可以以此拒絕。
法律分析
關於《附條件息訴罷訪協議》的性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協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的規定,行政機關為實現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標,在法定職責范圍內,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屬於行政協議。行政協議兼具「行政性」與「合同性」,是行政機關為管理行政事務,實現公共利益或者管理目標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在形式上,《附條件息訴罷訪協議》系行政主體與相對人之間經協商一致簽訂的協議。在實質上,維護當地社會和諧穩定與處理信訪事宜系政府的法定職責,該協議的簽訂是為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是為了行政管理職能的需要,在政府職責許可權的范圍內,協議內容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的性質。因此,《附條件息訴罷訪協議》系可訴的行政協議的范疇。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協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 因行政協議的訂立、履行、變更、終止等發生糾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原告,以行政機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因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訂立的行政協議發生糾紛的,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協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協議案件,可以依法進行調解。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時,應當遵循自願、合法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第二十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協議案件,應當適用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法沒有規定的,參照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協議案件,可以參照適用民事法律規范關於民事合同的相關規定。
8. 息訪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有沒有法律效力,那也是他們之約你的緊箍咒,一切他們說了算,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9. 息訴罷訪協議書合法嗎
法律分析:當然有效。只要協議內容不違反法律規定,經當事人簽訂確認後,即應當遵守,具有法律效力。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存在兩個以上主體,即締約人必須為兩人以上;締約主體必須具備民法要求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合同就生效,如果有違法合同法原則合同條款就無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10. 息訪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息訪承諾書,是信訪人承諾不再上訴的保證書,具有法律效力。息訪承諾書是國家信訪中,納入合同治理的嘗試,通過民事糾紛的解決辦法處理信訪糾紛。息訪承諾書能夠證明其信訪事項已經獲得妥善處理,如果沒有新情況,不得再信訪。承諾書有法律效力承諾書實際上是合同的一種,當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諾書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當事人真實意願的反映;二、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三、沒有侵犯他人。公證只是為了避免後期糾紛的發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條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