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忠誠保證書法律效力

忠誠保證書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3-23 19:39:06

『壹』 保證書的法律效力

這份保證書沒有法律效力,因為顯示公平。

『貳』 忠誠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所謂「忠誠協議」,就是男女雙方在婚前或婚後,自願制定的有關在婚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恪守婚姻法所倡導的夫妻之間互相忠實的義務,如果違反,過錯方將在經濟上對無過錯方支付違約金、賠償金、放棄部分或全部財產的協議,現實中還有以保證書、「空床費」等形式存在。
《婚姻法》第四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這就是法律對夫妻之間忠誠義務的規定。但這一條規定僅是一項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則,不具有可操作性,且根據《婚姻法解釋一》規定:「當事人僅以婚姻法第四條為依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不過,本案中,被告基於法律規定的夫妻忠誠義務,向原告出具的忠誠保證書具備可操作性,一旦出現保證書中的事實發生,在離婚時就可以依照執行了。
夫妻忠實義務是婚姻關系最本質的要求,是關繫到婚姻關系是否穩定的關鍵。雖然對於違反夫妻忠實義務的行為可能還沒有達到重婚、與人非法同居等嚴重程度,一方如何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也尚未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但法律也未明文禁止當事人雙方自行約定。

『叄』 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保證書相當於承諾書,是否有法律效力,主要看保證書的內容,如對於財產分割的承諾保證就是有法律效力的。但對於忠誠度的保證則是沒有法律效力的

『肆』 2019婚姻法,忠誠保證書書面格式怎麼樣的才會更具有法律效應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
《婚姻法》第4條規定,「夫妻版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權重。」該規定雖是倡導性的規定,但從中可以清晰的知道夫妻之間有相互忠誠的義務!忠誠,不僅受倫理道德約束,而且受現行法律規范。
目前法律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忠誠協議和單方出具保證書的法律效力,但法院大部分的做法是確認忠誠協議或保證書具有法律效力。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伍』 戀人間的忠誠保證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陸』 保證書怎樣才具法律效力

此類保證書類似於忠誠協議。之前本人在其他關於夫妻忠誠協議的知道問題中曾經說過,目前我國對於夫妻忠誠協議沒有法律規定。法律實踐上,部分法院支持,部分法院不予以支持。總體上就是沒有法律強制力。雙方可以訂立,一旦一方違反約定,雙方自願履行,法律也不予以干涉。但是一方不履行,訴之法院,則不一定會得到法院支持。

『柒』 保證書怎樣寫有法律效力

保證書具有法律效力,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保證書是出具人真實的意思表示。

2、保證書的內容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3、保證書的內容沒有違反公序良俗原則。保證書中關於出具人存在過錯行為的記載,可以作為主張或對方存在過錯的直接證據,在訴訟中具有重要的證明效力。

以丈夫起訴離婚獲支持為案例:

小小(化名)與當地男子小強(化名)經人介紹相識後,舉行結婚儀式後共同生活,次年二人補辦了結婚登記手續。

在共同生活期間,小強(化名)於2011年外出打工,小小(化名)在家務農,後雙方因生活瑣事發生矛盾,小小(化名)被接回娘家住。

期間,小小(化名)給小強(化名)及其家人書寫了保證書一份,承諾與小強(化名)好好過日子,遇事和小強(化名)商量後決定,絕不外出,小小(化名)之父同時在保證書上簽名。

孰料,2011年12月下旬的一天,小小(化名)從家裡外出後無音信,經小強(化名)多方尋找未果,遂提起離婚訴訟。

法院審理後認為,小強(化名)與小小(化名)婚姻基礎及婚初夫妻關系一般,婚後因生活瑣事經常發生矛盾致夫妻關系不睦,小小(化名)給小強(化名)及其家人書寫婚姻保證書後致夫妻關系隔閡。

特別是小小(化名)外出多年不履行應盡的義務致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小強(化名)主張離婚的請求應予以支持。故法院判決准予小強(化名)與小小(化名)離婚。

(7)忠誠保證書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像案例一中,小強(化名)出具的保證書是其本人書寫,並無證據證明其在出具該保證書時有被脅迫的情形,所以應當認定保證書的內容是其真實意思表示。

保證書中明確約定了若違反夫妻忠誠義務需向對方賠償2萬元,該約定並不違反公序良俗,可視為夫妻雙方對其所有財產的處分。

因此這部分的約定具有法律效力。另外,「打斷一條腿」這樣的約定明顯違反法律規定,自然是無效的。

『捌』 同居保證書,忠誠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聽說過「凈身出戶、同居保證書、忠誠協議」之類的說辭?很多朋友為保障自己的利益或者維持婚姻,在這些協議書上面費勁了心機,但對於這些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絕大部分的朋友都不知道或者想當然認為有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二,本文僅供參考學習。
「同居保證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先看一則案例:
40歲的包工頭蘇某,10年前來到深圳打工,近幾年因承包建築工程腰包漸鼓。2010年5月,蘇某結識了22歲的女子趙某。雖然兩人年齡懸殊十幾多歲,但多次接觸後還是擦出了「愛的火花」。不過,蘇某其實早已結婚並育有一子。(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2015年3月,在趙某的強烈要求下,蘇某寫下一份「同居保證書」:「我保證三個月內與妻子離婚,然後跟趙某結婚,如果做不到,我願意賠償趙某20萬元。特此承諾」。落款處有蘇某的簽名和日期,蘇某還在保證書上摁了手印。之後,蘇某與趙某以夫妻名義生活在一起。2016年2月底,蘇某以二人性格不合為由提出分手,並稱不願意再見到趙某。之後,無論趙某怎麼糾纏,蘇某都不再搭理。
2016年7月,忍無可忍的趙某拿著蘇某所寫的「同居保證書」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判令蘇某支付20萬元違約金。趙某認為「那份保證書其實是我和蘇某之間的協議,蘇某違約了就應該支付違約金,這也是他不講信用應該付出的代價」。
不過,這樣的說法並沒有得到法院的認可,趙某的訴訟請求被駁回。
法務之家總監劉兆波律師,這個保證書違反了婚姻自由的原則,結婚自由離婚也自由,以此作為賠償條件不能得到法律保護,即便起訴法院一般也不會給予支持。
烏市沙區法院法官劉娜,「類似『同居保證』一類的文書都屬無效。」所謂「同居保證」,是指男女雙方在戀愛階段,為了保證同居關系而約定一方支付違約金給另一方,一旦一方違反約定,則應支付另一方違約金。「同居保證」的出現原意是為了維護雙方的同居關系,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約束雙方不能輕易地提出分手。但在現實中,一旦男女雙方感情破裂,「同居保證」往往變成了一方要錢的借口。我國民法通則第七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公共秩序。設置「同居保證」違背了這一原則,應屬無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八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二款作了具體規定,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因此,「同居保證」保證的是法律不予認可的同居關系的穩定性,這種約定違背法律禁止性規定及公序良俗,應屬於無效的民事行為。
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結合法律的規定,「保證書」只有在不涉及夫妻雙方的人身關系,不違反我國《婚姻法》等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則時才能具有法律效力,否則便會因為違反法律基本原則而無效。
「凈身出戶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1、凈身出戶是指離婚時,一方不帶走任何財產。但這種行為,在中國的《婚姻法》里沒有依據。在這個問題上,法律是存在爭議的,目前法律還沒有明文規定這類協議的效力,是否有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就目前的司法實踐而言,一般情況下法律是不支持所謂的附條件的「凈身出戶協議」的,如一方提出離婚,則自願凈身出戶。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公民有婚姻自由的權利,既包括結婚自由又包括離婚自由。以協議的方式限制對方離婚自由,將放棄全部財產作為離婚的條件,本質就是限制了公民的離婚自由,是違法的。所以這種「凈身出戶協議」就是無效的。
2、 同時《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雙方可以約定結婚以前及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屬,例如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也就是說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這樣的約定是有法律效力的。
「婚內忠誠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唐某與余某於2010年8月登記結婚,當天雙方還簽訂一份夫妻忠誠協議,約定:「如任一方有違背夫妻忠誠的婚外情等行為,自願放棄夫妻共有A房屋的一半產權份額。」2016年9月,唐某與王某同居被發現,嗣後余某在不要求離婚的情況下單獨訴請唐某履行夫妻忠誠協議,並承諾若唐某不再「違約」時給予其永久居住權。
然而,法律界對於余某能不能單獨訴請唐某履行夫妻忠誠協議卻產生了分歧。
一種意見認為,我國原則上實行夫妻共同財產制,若承認夫妻忠誠協議的單獨可訴性,無異於將夫妻共同財產「從左口袋放到右口袋」,徒增司法成本。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婚姻法解釋(一)第二十九條、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只有協議離婚後或者訴訟離婚時才能提起損害賠償訴訟,離婚是損害賠償的前置程序,違反夫妻忠誠協議當然屬於損害賠償,亦應以離婚為前提。
另一種意見認為,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不應成為不受理即剝奪訴權的理由。首次違反夫妻忠誠義務的一方具有較大改過自新的可能,承認夫妻忠誠協議的單獨可訴性,可懲罰警醒過錯方,挽救陷入危機的婚姻,不能因離婚損害賠償請求須以解除婚姻關系為前提而否認夫妻忠誠協議的單獨可訴性。
對於這個問題,從事法律實務的人士表示同意第二種意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夫妻忠誠協議是指夫妻雙方在婚前或者婚後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違反夫妻忠實義務時,過錯方按照約定給付對方若干財產或履行約定的協議。夫妻忠誠協議具有如下特點:
1.符合民事法律行為構成要素。夫妻忠誠協議符合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的生效要件,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
2.符合婚姻法立法精神。婚姻法第四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無論該條規定的夫妻忠實義務是道德義務還是法律義務,均不可否認法律對「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等違反夫妻忠實義務行為的規制。實現夫妻忠誠協議的內容只是手段,目的在於通過處罰過錯方挽救婚姻。
3.本質屬於附條件的協議。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可見,我國婚姻法認可夫妻分別財產制。夫妻財產協議約定的財產給付內容以身份關系為前提,本不適用合同法的違約條款,但約定條件成就後的財產給付內容便轉化為債權債務關系。
綜上,夫妻忠誠財產協議意在通過簽訂協議、互相約束、設定責任等私力手段,在夫妻原有感情的基礎上進一步增進信任、互敬互愛並在約定條件成就時自願接受懲罰。將財產「從左口袋放到右口袋」是夫妻約定財產制的延伸,在不起訴離婚時要求對方按照約定給付財產內容符合私法自治原則,亦可以達到提示、警醒過錯方,修復夫妻感情的目的。而民事訴權是國家賦予人民司法救濟的請求權,訴權是連接民事糾紛與訴訟程序的「橋梁」,目的在於使權利得到有效救濟,行使訴權的方式即行使起訴權。單獨訴請履行夫妻忠誠協議內容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起訴條件。而且,本案中的夫妻忠誠協議是雙方自願簽訂,無脅迫、欺詐等可撤銷或無效情形,亦不違背善良風俗,是婚姻法第四條「夫妻應當互相忠實」規定的具體化。
由此可見,夫妻忠誠協議的特點與民事訴權的適用對象決定了夫妻忠誠協議可以單獨訴訟。否則:一方面,忽視感化對方、挽救婚姻功能。余某不訴請離婚而僅要求履行夫妻忠誠協議,可見余某對婚姻並未徹底失去信心,與唐某夫妻感情尚未徹底破裂。而給予唐某房屋永久居住權,未對唐某的生活造成實質性影響,以財產給付作為代價對過錯方唐某的不軌行為予以懲戒只是手段,其訴訟目的在於讓唐某認識錯誤、感化對方,更重要的是以此修復首次受損的婚姻關系、維系多年的夫妻感情。另一方面,侵犯無過錯方的離婚自由。在當事人未訴請離婚的情況下,若強制性將離婚作為承擔夫妻忠誠協議約定義務的前置條件,勢必導致當事人為解氣,無奈下違心地訴諸離婚以懲罰對方,使得原本可以恢復的夫妻感情得不到應有的救濟,導致權利救濟與「違約」懲罰倒掛。否認其單獨可訴性,無異於放任、縱容婚姻不忠行為,可能導致人們失去對婚姻的信心、對法律的信任。

『玖』 婚姻保證書或忠誠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您好!
《婚姻法抄》第4條規定,「夫襲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該規定雖是倡導性的規定,但從中可以清晰的知道夫妻之間有相互忠誠的義務!忠誠,不僅受倫理道德約束,而且受現行法律規范。
目前法律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忠誠協議和單方出具保證書的法律效力,但法院大部分的做法是確認忠誠協議或保證書具有法律效力。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熱點內容
山東萬航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9 13:01:08 瀏覽:276
秦代司法大權 發布:2025-05-09 12:40:56 瀏覽:562
獨立婚姻法 發布:2025-05-09 12:36:30 瀏覽:830
道路停車法規 發布:2025-05-09 12:11:39 瀏覽:352
陝西維恩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9 12:11:36 瀏覽:169
凈月法院地址 發布:2025-05-09 12:06:10 瀏覽:361
2016法律碩士報名時間 發布:2025-05-09 11:52:34 瀏覽:727
上海復旦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09 11:45:59 瀏覽:558
論合同法根本違約 發布:2025-05-09 11:24:33 瀏覽:260
退休法官錯案 發布:2025-05-09 11:23:51 瀏覽: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