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邀請又反悔法律責任

邀請又反悔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24 01:10:51

㈠ 發出入職邀請函後又拒絕錄用,會有什麼法律後果

如果候選人主張,企業可能會被判決承擔締約過失責任,賠償候選人的實際損失。

入職邀請函(或稱offer、錄用信、錄取通知等)的法律性質,在《勞動合同法》中並沒有規定。但法律理論界傾向於將其比照統一《合同法》中的「要約」文件處理。並且,這種觀點也已得到目前已有的勞動爭議仲裁或判決的支持。

理論上,如果企業想要撤回入職邀請函,必須在邀請函到達候選人之前,將撤回通知送達候選人。但由於入職邀請函比撤回通知先發出,這一點在實際上很難做到,做到了也很難證明,因此,在實踐中,入職邀請函發出後便已生效,對企業具有法律約束力,而不能撤回。

所以,在實踐中,入職邀請函發出之後,就對企業產生法律約束力,企業就應當與候選人簽署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不能拒絕錄用。否則,便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需要賠償候選人的實際損失。

(1)邀請又反悔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二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1、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2、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4、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5、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勞動合同法

㈡ 公司發了offer又反悔,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作為一名從業十幾年的hr,集合工作經驗和知識試著進行分析。offer是一種邀約,企業offer給應聘者代表了企業聘用這名員工,特別是寫明了職位,薪資,匯報對象,入職條件等,如果這個offer確實是企業發送的,那麼現在不招了,需要賠償,據我的經驗,如果之前因為這offer而辭職的,需要賠償2個月左右的工資;如果之前就是待業的,那麼賠償半個月左右。

從應聘者角度來說,原單位已經辦理了離職手續,新單位又取消了崗位,吃虧之處就是offer只是一個口頭錄取意向,並無紙質約定,如果申請勞動仲裁的話,缺乏法律層次的證據,得到補償的可能要微乎其微。這個時間段就算原單位未離職,由於疫情延遲開工的,基本上也就發底薪,還是近段時間關注招聘信息,及時就業吧。

㈢ 要約邀請人沒有撤回其邀請並對善意相對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時,要約邀請人該 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應該是相應 的經濟補償責任吧。建議 找律師 去分析這種現象與行為,譬如登陸:【法律咨詢吧】快速訪問與咨詢法律者!!

㈣ 承諾後反悔,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1贈與合同

2因為贈與合同是諾成性不要式合同,所以無須書面協議即可成立.

3合同法明文規定,具有道義救災性質贈與合同不可撤消,必須履行承諾.

㈤ 和律師簽訂了委託書如果反悔了,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和律師簽訂委託代理合同生效後,委託人與律師協商一致的,可以解除委託合同。但委託人不得擅自解除,如果擅自解除的,要承擔違約責任

㈥ 談好了入職又反悔了犯法嗎

一、談好了入職又反悔了犯法嗎?
如果員工與用人單位談好了入職又反悔了是不犯法的,但在道德層面上來講對於公司是一種不守約的行為。如果offer簽署協議上沒有特殊說明,則不會有法律問題;如果應聘者簽署的入職邀請函中有明確規定則有可能,這需要雙方友好的協商。
二、相關法律依據
根據目前的法律理論界的一般理解及司法實踐,入職邀請函的法律性質屬於要約的性質,可以比照統一《合同法》中對要約的規定處理。按照統一《合同法》的規定,只要要約中的條款明確清晰,可以履行,承諾到達要約人時便生效,承諾生效時合同便成立。既然入職邀請函是要約,則簽署入職邀請函的行為便屬於承諾的性質。
因此,一旦員工簽署入職邀請函,並且簽署件送達企業,其承諾便生效了。此時,只要入職邀請函中規定的條款清晰、可以執行,則構成了一個勞動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入職後簽署的合同則屬於合同的補充、更換行為。
清晰、可執行的要約和承諾應當履行,是誠實信用原則的根本要求。《勞動合同法》第3條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不僅對企業有約束力,對求職者同樣有約束力。
因此,如果入職邀請函中具備「承諾後不入職的賠償條款」,則企業完全可以主張損失賠償。
三、其他注意事項
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並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一般員工與用人單位談好入職或者接受了入職offer之後如果由於一些原因反悔,是不違反法律的。但是如果入職offer中有明確規定不能反悔、規定時間內入職否則將會進行一定的懲罰,在這種情況下是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因此在簽訂文件時一定要慎重。
延伸閱讀:
入職不滿一月五險一金怎麼交
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系能否入職新單位
入職前需要提供工資條嗎?

㈦ 協議簽了想反悔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簽協議也就是為自己設定的行為不自由、
所以如果你想要反悔 這也是你意專志自由的一種表現、只是你必須承屬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如果你們簽約時約定了違約的責任、那就按協議來。當然這都決定於你們的意思自由、你們完全可以協商不遵守協議後該如何解決~這也是最經濟的辦法。
否則從法律上、違約責任,對方可以要求強制履行、採取其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違約金、如果事先有約定的話。)

㈧ 何種情況下撤回或撤銷要約邀請,邀請人會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民法原理,要約邀請只有意思表示而沒有效果意思,因此不會產生民事法律關系,沒有權利和義務內容,自然不會有民事責任承擔的問題.

你該不是要問撤回或者撤消要約的情況吧?

㈨ 簽訂合同後反悔負什麼法律責任

依據《民法典》的規定,簽訂協議後反悔的,反悔或有過錯的一方當事人要負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在違約方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熱點內容
哪能找到2016監理概論與法規真題 發布:2025-05-09 13:16:57 瀏覽:403
法院檢察院歸誰管 發布:2025-05-09 13:13:56 瀏覽:938
法官調查取證程序 發布:2025-05-09 13:12:32 瀏覽:250
婚姻法中無效婚姻指哪些 發布:2025-05-09 13:12:27 瀏覽:966
山東萬航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9 13:01:08 瀏覽:276
秦代司法大權 發布:2025-05-09 12:40:56 瀏覽:562
獨立婚姻法 發布:2025-05-09 12:36:30 瀏覽:830
道路停車法規 發布:2025-05-09 12:11:39 瀏覽:352
陝西維恩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9 12:11:36 瀏覽:169
凈月法院地址 發布:2025-05-09 12:06:10 瀏覽: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