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樓著火法律責任
『壹』 樓道起火如何認定責任相關法律有哪些
您好:
一、樓道起火如何認定責任
火災鑒定一般都參照消防部門的結論,除非能舉證證明消防鑒定結論存在錯誤。
消防部門對火災的結論一般來說都是客觀公正的,最先起火點和其他燃燒點是不同的,這點消防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因此,一般根據消防鑒定認定。
二、相關法律
根據《民法通則》《物業管理條例》等規定,公共樓道是樓房的公共部位,屬於全體業主共有,業主無權擅自堆放雜物。若因樓道堆放雜物引發火災,應當由直接責任人、擅自堆放雜物者和物業公司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如果擅自佔用消防通道,消防部門還可以對佔用者處以警告或罰款的行政處罰。如果經消防部門通知仍拒不改正,並因擅自佔用消防通道導致其他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還有可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樓道著火如何逃生
1、保持清醒頭腦,撲滅初期火災
火災發生時,一定要冷靜地面對。假如火災初起時就被發現,可趁火勢很小之際,用滅火器、自來水等滅火工具在第一時間去撲救,同時還應呼喊周圍人員出來參與滅火和報警。如有多人滅火,應進行分工,一部分人負責滅火,另一部分人清除火焰周圍的可燃物,防止、減緩火勢蔓延。
2、針對不同火情,尋求逃生良策
逃生開門前應先觸摸門鎖。若門鎖溫度很高,則說明大火或煙霧已封鎖房門出口,此時切不可打開房門。應關閉房內所有門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門縫,並潑水降溫。同時利用手機等通訊工具向外報警。
若門鎖溫度正常或門縫沒有濃煙進來,說明大火離自己尚有一段距離,此時可開門觀察外面通道的情況。開門時要用一隻腳抵住門的下框,以防熱氣浪將門沖開。在確信大火並未對自己構成威脅的情況下,應盡快逃出火場。
3、遇有濃煙濕毛巾捂鼻,彎腰低頭迅速撤離
通過濃煙區時,要盡可能以最低姿勢或匍匐姿勢快速前進,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狹窄的角落退避,如牆角、桌子底下、大衣櫃里等。
逃生勿入電梯,樓梯可以救急。電梯往往容易斷電而造成電梯「卡殼」,人在電梯里隨時會被濃煙毒氣熏嗆而窒息。
天氣的乾燥或者雜物的堆放問題,還有居民亂扔煙頭等易燃物品的不良習慣,這都是樓道起火頻繁的原因。而著手於樓道起火責任認定怎樣進行的問題,法治社會還是按照法治來,一般都交由消防部門判定,涉及到人命的有時候還要公安介入。具體的責任攤到誰頭上還是要看最後認定道是誰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最後再劃分責任及賠償。
『貳』 房屋著火怎麼賠償
如果火災是自然災害造成的,政府對災民會進行相應的賠償,如果火災是人為原因造成的,由責任人對受害人賠償。
相關法律規定
《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辦法》
第十三條 必要時,地方各級財政、民政部門報經同級人民政府同意後,可按規定程序逐級向上申請補助資金。對遭受特大自然災害的地區,省級財政、民政部門可向財政部、民政部申請中央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其中:
災害應急救助和遇難人員家屬撫慰,申請補助資金報告應包括內容:一次災害過程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人數、死亡(失蹤)人數、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安排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情況,並附受災市縣災情數據統計表。
倒塌、損壞住房恢復重建補助,申請補助資金報告應包括內容:一次災害過程造成倒塌和嚴重損壞住房戶數和間數、一般損壞住房戶數和間數、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安排災後住房恢復重建補助資金情況,並附受災市縣災情數據統計表。
過渡性生活救助,申請補助資金報告應包括內容:一次災害過程造成「房屋倒塌或嚴重損壞無房可住、無生活來源、無自救能力」的受災群眾戶數和人數、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安排過渡性生活救助資金情況,並附受災市縣災情數據統計表。
旱災臨時生活困難救助,申請補助資金報告應包括內容:一次災害過程農作物受旱面積、絕收面積,因旱造成群眾基本生活困難需政府救濟人數、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安排臨時生活困難救助資金情況,並附受災市縣災情數據統計表。
冬春臨時生活困難救助,申請補助資金報告應包括內容:因災基本生活困難需政府救濟人數、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安排冬春臨時生活困難救助資金情況,並附受災市縣災情數據統計表。
『叄』 居民樓著火了 怎麼賠償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確定一個侵權人,也就是導致房屋著火的人或單位。
其次內,我們可以確認這屬於容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要承擔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指行為人因自己的過錯,實施非法侵犯他人的權益的行為,對受害人承擔的民事責任。
按照《侵權責任法》規定要以以下方式承擔責任: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肆』 居民樓沒消火栓,滅火器,造成火災,村委應付什麼責任
1、請消防部門出具火災認定書吧,分清責任和原因,這樣就好追究了 2、一般來說,消火栓沒水是物業的責任,物業要承擔一些責任的 3、另一方面,要弄...
『伍』 房子著火了誰來管
所有的火災都是由小火引發的,消防的關鍵在於自房自救,自房自救的關鍵是第專一時間滅掉屬小火,火變大時立刻報警。
消防隊滅火是免費的。
房子著火了,要分清責任,如果是自家造成的,自己負責,如果傷害到鄰居,還要進行賠償。如果是別人的責任,應該及時理賠。
自房自救滅火法
1.戴好自房自救呼吸器(6秒/10分鍾)。
2.切斷電源。
3.馬上滅火。
4.閉門關窗。
5.清理火源附近易燃品。
6.火變大時,立即報警。
所有火災都是由小火引發的,消防的關鍵在於滅掉小火,自房自救呼吸器助你滅掉小火。
『陸』 居民樓因為一戶人家著火把整棟樓燒塌了責任怎麼算
居民樓因為一戶人家著火把整棟樓燒塌了責任得由這個業主承擔的
所以說最好找律師來判的
『柒』 武漢一居民樓起火,樓道中的消防栓卻沒有水,形同虛設,物業對此有何回應
武漢一居民樓突然起火,樓道里的消防栓卻沒有水的痕跡,就好像是形同虛設,但是物業對於這件事情卻有著很令人驚訝的回復,還要追究業主損害公物。相信這樣的物業真的是很可怕的,現在有不少小區物業收費特別的昂貴,但是服務真的很差勁。每小區的安全還是一定要做到位的,這是自己的職責。本身在這個社會上水火無情,一旦著火之後沒有立即消滅,還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公共設施
對此小區的物業還表示要追究這位男子的責任,物業也表示,因為他們是因個人的情況才導致消防栓沒水,同時在緊急情況下才不可以使用。事情到底是誰的不對,相信大家都會有自己的判斷。業主進入到小區從來沒有拖欠物業費用,但是物業的工作還是要做好應盡的職責,才能共建這美好的小區,才能保證大家的安全。
『捌』 居民樓著火了誰負責
居民樓著火了是肇事者負責。
居民樓著火首先找到或確定肇事人,其次還要有能力賠,否則就無法挽回損失。如果有購買保險,保險公司會賠償。如果沒有保險可以等待政府救助,但政府救助僅限於生活必需品和臨時居住地。房管或物業會對房屋進行修繕,需要業主承擔一定費用。如果因居民樓其他住戶發生火災而導致自己的家裡被燒毀,之後也應該要積極的想辦法去維權。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因同一侵權行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數額確定死亡賠償金。
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組織,該組織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權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費用,但是侵權人已經支付該費用的除外。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一十五條 【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玖』 如果居民樓起火,整幢樓都燒毀了,那麼居民該向誰索賠還能有房住嗎
要向事故責任方索賠
『拾』 當居民樓發生火災時怎麼辦
您好!
1、初始發生火災時,應藉助應急燈和逃生標志尋找安全出口離開燃燒區,切忌在過道上你推我嚷,互相擠壓,堵塞通道。
2、火災中產生的煙霧含有多種有毒氣體,是火災死亡的頭號殺手,在被煙霧圍困時,可用濕毛巾或濕衣服蒙住鼻孔,減少因呼吸遭受煙毒的危害。
3、沖過火場,為避免衣服、頭發被燒著,要設法用水淋濕衣服和頭發。
4、衣服著火時,千萬不要狂奔亂跑,在無人幫助時,應把衣服脫掉或撕下扔掉;來不及時可邊脫邊躺在地上打滾,把火苗壓熄;或跳到水塘、水池、水龍頭等有水的地方滅火。如有人相助,可用濕麻袋、濕毯子包裹起來,或用水澆向著火者。切忌用滅火器直接向人噴射。
5、被困在樓上時,如火勢不大,可用濕棉被、濕毯子等披在身上從火中沖出;如火勢猛烈或樓梯被燒斷,可利用窗口、陽台、落水管、竹竿、軟繩等逃生。
6、如各種逃生之路被切斷時,應退回房間內,關閉門窗,有條件時向門窗上澆水,以延緩火勢的漫延;同時,向屋外面投擲物件,或撥打電話以及其它求救信號求救。
7、當火勢逼近,生命受到威脅時,可用布類、繩類、鐵線或封箱膠帶編成繩索,固定在門窗柱上,然後沿著繩索下滑落到安全地帶。
8、在被逼跳樓時,應先向地面拋下厚軟物品,增加緩沖,然後手扶門窗下滑,以縮小跳落高度,並保證雙腳先落地。
9、非專業救火人員,一旦離開火場,不管火勢情形如何,絕不可再回到火場,以免影響救火工作。
如有疑問,歡迎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