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院可以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嗎
『壹』 分公司能否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七條
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營業執照應當載明公司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項。
公司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公司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換發營業執照。
第十四條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貳』 分公司法律責任的承擔是怎麼規定的
1、分公司的法律地位及民事責任承擔。
《公司法》第14條第1款:「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這一規定,明確了分公司民事責任的歸屬,即分公司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其一切行為的後果及責任由隸屬公司承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第3款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不足以承擔保證責任的,由企業法人承擔民事責任。該條第4款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提供的保證無效後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由分支機構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企業法人有過錯的,按照擔保法第29條的規定處理。
2、分公司的訴訟地位。
分公司雖然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但依據《民事訴訟法》第49條和《民訴意見》第40條,依法設立的分公司是「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可以作為其他組織成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具有訴訟資格。但訴訟資格不等於民事責任的承擔資格,分公司的民事責任依據法律規定應由設立該分支機構的總公司來承擔。此外,分公司也具有獨立的締約能力。
3、分公司與總公司作為共同被告的情形及例外。
分公司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業務開展過程中出現不能履行債務的情形時,債權人可以要求總公司承擔清償義務。在訴訟中,可以直接把總公司列為共同被告要求承擔責任。在一般情況下,分公司不能作為獨立的被告來承擔責任,司法實踐多是分公司與總公司作為共同被告,判決共同承擔責任。但在執行的時候,一般是先執行分公司財產,不足再執行總公司財產。
作為上述分公司與總公司可作為共同被告的例外情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4條:「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為他人提供保證的,人民法院在審理保證糾紛案件中可以將該企業法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但是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除外。」所以,涉及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承擔民事責任時,只能以該分支機構為被告。但在執行過程中發現分公司的財產不足清償債務的,仍然可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8條的規定,執行總公司的其他財產。
4、企業法人及其分支機構財產的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78條:被執行人為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不能清償債務時,可以裁定企業法人為被執行人。企業法人直接經營管理的財產仍不能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執行該企業法人其他分支機構的財產。
5、總公司對於分公司債務的承擔。
分公司是總公司的分支機構,代表總公司對外從事民事活動,其行為的後果由總公司承擔。
此外,分公司的財產歸屬於總公司,沒有自己獨立的財產,與總公司在經濟上是統一核算的,其在經營活動中的負債由總公司負責清償。其實際佔有和使用的財產是總公司財產的一部分,列入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即使分公司有能力承擔部分或全部責任,實際的和最終的責任承擔者還是總公司。
因此,總公司對分公司的債務,既不是承擔連帶責任,也不是承擔補充責任,而是直接承擔清償責任,債權人無需先向分公司主張,可直接要求總公司償還債務。
6、關於分公司的其他規定。
《公司法》第211條:未依法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而冒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名義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締,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叄』 會計師事務所分所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嗎
《注冊會計師法》第23條第2款規定「合夥設立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責任。合夥人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某些法院以此為由,認定合夥會計師事務所沒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並判決由合夥人個人直接承擔賠償責任。
合夥會計師事務所能否獨立地承擔民事責任,能否獨立地應訴和起訴,要看其是否具備以下幾個獨立民事主體地位的法定條件:
(1)有獨立的名義;
(2)有獨立的意志;
(3)有獨立的財產;
(4)有獨立的目的;
(5)有獨立的責任。
根據《注冊會計師法》關於合夥會計師事務所的有關法律規定,合夥會計師事務所完全具備上述成為獨立民事主體的法定條件,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地位並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地起訴和應訴。
『肆』 分公司是否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公司法》第十四條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民訴法的解釋中規定,分公司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分公司是公司的分支機構,但不能理解為辦事機構或者部門。
『伍』 分公司能獨立作為被告並承擔民事責任嗎
河南中豫律師事務所劉成宏律師 筆者的朋友和深圳市某公司河南分公司發生合同糾紛,在鄭州某法院以深圳市某公司河南分公司為被告提起訴訟,立案庭順利立案,但在開庭時被告知訴訟主體錯誤並被要求撤回起訴,筆者的朋友害怕駁回起訴並主動申請撤回起訴,給我的朋友造成較大的損失。後朋友求助於筆者,筆者審查後認為,分公司獨立作為被告並承擔民事責任並無程序上或實體上的法律問題,對當事人實體權利也無影響。經了解,對該問題的認識存在誤區法院還不是一家兩家,他們認為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而不能獨立作為被告參加訴訟並承擔民事責任,而對分公司作為原告獨立參加訴訟則無此限制.下面筆者從程序上、實體上對分公司不但能而且應當獨立參加訴訟並承擔民事責任分析如下: 一、在程序法上,分公司作為被告參加民事訴訟具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0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 (5)法人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意見》第41條又規定:「法人非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或者雖依法設立,但沒有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以設立該分支機構的法人為當事人」。從上述法律規定中可以看出,有無領取營業執照是法人設立的分支機構能否以自己的名義參加訴訟的基礎。許多大型公司的業務分布於全國各地甚至許多國家,直接從事這些業務的是公司所設置的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這些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就是所謂的分公司。分公司雖然沒有獨立的財產權,公司授權其經營管理的資產是公司法人資產的一部分。但分公司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對外開展經營活動,有完備組織機構和固定的辦公場所,有經公司授權經營管理的資產,最為重要的公公司在當地工商管理機關領有營業執照,符合《民事訴訟法》關於當事人的規定。因此,分公司獨立作為被告並承擔民事責任是沒有法律阻礙的。它方便當事人訴訟,提高司法效率,體現了立法和司法解釋的應有之義,是我們司法實踐中所應當提倡的。現行司法解釋對企業分支機構因擔保而引發的糾紛有特殊規定,《擔保法解釋一》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為他人提供保證的,人民法院在審理保證糾紛案件中可以將該企業法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而且是「可以」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不是「應當「參加訴訟。如果原告在起訴時把企業法人作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作為共同訴訟來審理,如果原告起訴時沒有把企業法人作為共同被告來起訴,則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通知企業法人參加訴訟。無論是單獨起訴分支機構或是把法人和分支機構一並起訴,法律都是承認合法成立的分支機構有獨立的訴訟主體地位的。 二、在實體法上,分公司獨立作為被告並承擔民事責任並不違反公司法的規定。 《公司法》第十四條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我們認為公司法的上述規定只是對分公司的性質及財產歸屬的最終界定,分公司獨立作為被告並承擔民事責任與該條並不矛盾。分公司在涉訴案件中直接以自己管理、經營的財產承擔責任,因為分公司的財產也是法人財產的一部分,分公司承擔責任後造成資產減少的法律後果最終還是由法人來承擔。這也是「分公司民事責任由法人承擔」的具體方式之一。因此,實踐中不論分公司作為單獨被告,還是與公司一並為共同被告,均可先以分公司相對獨立的財產支付,不足部分再以公司財產清償。這不但方便人民法院的執行,提高執行效率,而且可以節約雙方訴訟當事人的訴訟成本。 三、分公司獨立作為被告承擔民事責任並不影響債權人民事權利的最終實現。有人這時就發問了,分公司的資產肯定沒有作為法人的總公司的資產多,如果只起訴分公司,法院也只判決分公司承擔民事責任,分公司的資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怎麼辦?分公司的資產不方便變現怎麼辦?出現這種情況是不是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就無法得到實現?實際上這些問題均不是問題了,法律上已經有明確的規定。根據《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78條第1款規定:被執行人為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不能清償債務時,可以裁定企業法人為被執行人。企業法人經營管理的財產仍不能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執行該企業法人其他分支機構的財產。人民法院在執行工作中如果發現分公司的資產不足以清倉債務或不方便執行,可以依職權裁定追加被執行主體,把作為法人的公司甚至公司的其它分公司追加為被執行人。因此,分公司單獨作為被告並承擔責任並不影響債權人權利的實現,反而能盡快實現債權人權利。
『陸』 分公司可以承擔法律責任嗎
分公司依法承擔民事責任。與子公司相對應,我國公司法規定,分公司是指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設立的從事經營活動的機構。分公司不具有獨立的企業法人資格
就我國公司法而言,子公司一般是指母公司出資設立的被母公司控股的公司。一般來說母公司在子公司都擁有相當一部分股權,有很強的控制力,但是子公司本身具有獨立的企業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6)分院可以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由於分公司與子公司的法律地位不同,其作為民事活動主體參加民事活動的法律意義也大相徑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設立方式不同:
子公司一般由兩個以上股東發起設立,是獨立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在其自身經營范圍內獨立開展各種業務活動;分公司由設立公司在其住所地之外向當地工商部門申請設立,屬於設立公司的分支機構,雖然也可以獨立開展業務活動,但都是在公司授權范圍內進行。
一般而言,這種授權以申請設立分公司的方式為表現。也就是說,在工商部門申請設立分公司,就視為公司授權分公司開展公司經營范圍以內的活動。
2、工商登記方式和名稱不同:
子公司在工商部門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分公司則領取《營業執照》。企業的名稱上,也有很大不同。子公司的名稱最後都是xxx有限責任公司或xxx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的名稱最後都是xxx有限公司xxx分公司。因此,我們業務活動中只要注意一下對方的執照就能弄清其法律地位。
3、訴訟中的法律效果不同:
我國法人制度的基本精神是法人僅以其自身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也就是說,子公司的資產狀況決定了其清償能力;但就分公司而言,除了其自身資產外,其設立公司的全部資產也可以承擔清償責任。
子公司由於是獨立法人,只能就其自身資產追究民事責任,除出資人(即子公司的各股東)出資不實或出資後抽逃資金的情況之外,不能清償的部分也不能向出資人追償;而分公司不是獨立法人,業務開展過程中出現不能履行債務的情形時,債權人可以要求設立公司承擔清償義務。在訴訟中,可以直接把設立公司列為共同被告要求承擔責任。
『柒』 分公司具有獨立的法律責任人嗎
分公司一般沒有獨立的責任能力。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但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可以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四條
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
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五條
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通過子公司向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供借款。
『捌』 請問分公司是否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可以申請嗎
分公司不具有獨立性。
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