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關於法律知識沒空

關於法律知識沒空

發布時間: 2022-04-02 01:28:16

Ⅰ 關於學習法律知識

看看中央一套的今日說法,中央12套的感興趣的法律節目。學法律不一定內非得從理論書籍開始,還容有就是看一些跟自己緊密相關的民事法律案例書籍,裡面帶有法律學習的東西,另外,可以看些普法想資料,包括帶圖片的,總之,由淺入深,等你感興趣了,去看法律理論書籍,就自然的不頭暈了。祝你成為法律中人!你能行!

Ⅱ 有關法律的知識

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法律和民法相關比較多,另外比較重要的就是工作中涉及的勞動法

如果是非上述原因解除合同,公司必須提供賠償,賠償標准如下: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而女性員工在勞動合同存續期間,還享有三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的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61條規定:"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Ⅲ 關於法律知識的一些問題。

你好,對於你介紹的情況,本人提出以下看法或建議:
1.對你而言,只需如實說出自己的想法或版看法,不用刻意去渲權染,更不要去編造,這就是對你父親最大的支持。
2.理論上,如果要起訴你父親,應該是你媽媽娘家人先報案,公安機關偵察後有充分證據報檢察院起訴,法院不可能聽他們一面之詞就受理的。
3.當然,作為案件,你的介紹還不夠具體,法院傳喚你們的目的究竟是怎麼回事?
4.建議:與你父親一起咨詢當地律師,把事情來龍去脈向律師介紹清楚,以便律師給出合理的意見。

Ⅳ 關於法律的小知識有哪些許

1、 如果未成年抄的孩子將人誤傷,監護人必須承擔醫療費用。
2、 繼承權是男女平等的,嫁出去的女兒別忘了父母遺產有您的一份。
3、 如果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有權向所在單位要求享受工傷待遇。
4、 如果對行政機關的罰款、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行為不服,可申請行政復議。
5、 如果被公安機關傳喚或拘傳,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特殊情況不得超過24小時。

Ⅳ 關於法律的知識

您好:
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 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
您所說的多人非法侵入民宅已經觸犯了上面的條文,可以認定為犯罪,不過這種行為一般比較輕微的話判也不會判多久,警察會直接當做違反治安管理的事情處理的。建議您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報警,因為無論是犯罪還是違反治安,警察都有義務給予處罰。如果他們的情節嚴重比如有毀壞財物,恐嚇等行為,您可以要求警察以犯罪處理,或直接向法院提出刑事訴訟。
希望答案對您有幫助

Ⅵ 關於法律知識

1、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包括會計法、稅法、財政法等等。
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民事關系與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包括物權法、債法、公司法、證券法、知識產權法、親屬繼承法等等。
行政法調整的是行政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簡言之是和政府、行政人員有關系的法律。
國際法是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的法律規范。包括國際公法、國際私法(沖突法)、國際經濟法等等。

2、如果在國內就業的話,民商法與經濟法最有錢途,因此最為吃香;如果想做公務員的人一般選擇行政法。國際法比較空泛,而且沒有強制效力,因此學過之後沒有太多用處。

吃香程度由高到低排序:民商法、經濟法、行政法、國際法

Ⅶ 關於法律知識的內容

一、法制教育手抄報內容資料:法制教育是什麼?
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識,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培養人們維護和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目的的宣傳教育活動。這是預防犯罪的重要措施。
法制教育的基礎工作是普及法律常識,也包括遵守法律的習慣養成和評價。
普及法律常識根據不同的對象,進行不同法律常識教育,不搞一刀切。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律常識教育,在內容上應以他們生活、學習有直接關聯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刑法以及交通法規等法律法規為重點,使他們通過耳熟能詳的法律知識的學習,初步樹立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
開展法制教育要規范和科學。要通過准確、通俗的法律知識宣傳和法律行為評價,指導未成年人的行為。要堅持實踐原則,採取多種形式走出課堂、書本,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這當中,正面教育十分重要。法制教育固然要運作案例進行教育,但必須是用分析、批判的立場、觀點,情節介紹要適度,避免案情的消極影響,避免未成年人的模仿和嘗試。
二、法制教育手抄報內容資料:法制教育心得體會
1、法制教育心得體會一
教育對於種子是陽光,對於樹林是水,對於稻田是肥料……而對於我們少年兒童,是走上到的殿堂的梯子.
能讓人該過自新.要是盜賊、人犯,從小接受過法制教育,有著滿心道德,那他們還會成為罪犯嗎?由此說明,法制教育是不可忽視的。所以,我覺得學好法制教育就是學會做人,就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它教會我們遵守守則,小學生要遵守《小學是守則》,員工要遵守公司條例,而每個公民都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正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它教會我們不要迷戀電子游戲機,不吸煙,不喝酒,不打人和小偷小摸。玩電子游戲會讓我們成績下降,也浪費金錢;吸煙喝酒有害身體,打人和小偷小摸是不良行為。它還教我們怎樣防火與自救,城市不能隨便放鞭炮等等。
所以,我們要認真學好法制教育,做個有文化、講文明的國之棟梁。
犯罪,犯法它們是兄弟?不,不是。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語。
2、法制教育心得體會二
犯罪,犯法,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它是我們每個人都做過的一件事。
而犯罪呢!它是一顆長滿刺的玫瑰,美麗誘人,但是會讓我們流血流淚。
不要自以為是地說:「我們是未成年人,犯罪沒有關系。」在此,我要嚴肅地告訴你:「不,你說錯了。18周歲以下的我們是不能犯這5種罪的:殺人、放火、搶劫、投毒、故意傷害造成他人重傷。」
不也不要滿不在乎地說:「我一定不會做這些事情。」因為,就拿我們認為離我們最遙遠的投毒來說吧。
曾經有多少人這么認為過:毒品有什麼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寫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堅強的人。但是,又有多少這么認為過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認為它離我們遙遠,因為它就在我們身邊呀。說不定,在無意中,毒品已經走進你的生活。
3、法制教育心得體會三
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為此,我們對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現狀、特點、成因進行了調查,對如何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面對當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紀律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強,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低齡化趨勢的現狀,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

Ⅷ 關於法律知識:

不清楚他家受傷是什麼傷,打架斗毆屬於治安管理條例管轄范圍之內,頂多處拘留或者罰款,但雙方都有責任,並非一方擔責,但如果他們受傷,他們醫葯費有正規單據並確實是你們造成的理應賠償,但醫護費你可以證明他未在醫院看護,拒絕賠償,你們沒有去看病。。。當然就認為是沒有收到傷害了。。。打架是打架 受傷賠償是受傷賠償的。。。這事其實你爺爺沒有去他們家挖田埂就好了,直接按經濟損失要求他們家賠錢就對了

Ⅸ 關於法律知識的問題

保釋 on l
英美保釋制度之我見
作者:馬耀博 發布時間:2006-03-30 15:49:06
--------------------------------------------------------------------------------
引言:保釋是指在被逮捕的人提供擔保或接受特定條件的情況下將其釋放的制度。在英美法系,保釋制度已較為發達,立法趨於完善,司法實踐經驗也較為豐富。我國的取保候審制度與之在某些做法上相似,但有本質的不同,且實際適用比例並不高,作用有限。而司法領域里的一些突出問題如高羈押率、長期羈押、超期羈押等大大阻礙了中國刑事訴訟的民主化進程,嚴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如何才能既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到法庭審判,又保護其應有的自由權利呢?為尋求解決方法,司法界把目光投向了國外的保釋制度。筆者認為保釋制度中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其中蘊涵的權利觀念及其周密的運作程序,所以本文主要對這些方面作簡單的介紹,以求從中借鑒經驗。
一、保釋制度基本介紹
(一)保釋的含義
根據《朗文法律詞典》的介紹,保釋是指「在被逮捕的人提供擔保或者接受特定條件的情況下將其釋放的制度」。保釋制度發源於英國,大約形成於12-13世紀。波洛克和梅特蘭認為保釋制度直接產生於實際需要,而不是對抽象自由的熱愛。[1]經歷了500年的緩慢發展,英國1826年頒布的《刑事司法法令》才在本質上徹底改造了舊時代的保釋,使之成為一個全新的制度。保釋權的概念開始顯現,並成為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英國《1976年保釋法》第1條規定:(1)在某人被指控或被宣告有罪的程序中或者相關的程序中,可准予保釋。(2)因為某一罪行被逮捕或正在被簽發逮捕證的犯罪人可准予保釋[2]。法律傾向於給予任何被監控者保釋,准予保釋是常態,而不準保釋反而有著十分嚴格的規定。
(二)保釋的一般程序
英美國家要求對於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應盡快由法官或警察決定將其保釋還是羈押,一般來說,保釋的程序分為申請、聽審、裁定以及救濟四個階段。
1、申請。
這一階段一般處於每個訴訟階段結束之後,最為常見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強制到案之後。但是由於英美各國將保釋在一定范圍之內作為一種權利賦予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被告人自己無須提出申請,而由具有保釋決定權的官員依職權批准。根據英國《1994年的刑事司法與公共秩序法》第27條的規定,警察能夠對被告人的保釋附加除了要求被告人居住在保釋旅館之外,他們認為合適的任何條件。
2、聽審與抗辯。
聽審並非保釋程序的必經階段,因為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符合獲準保釋條件的情況下,法官沒有必要舉行聽審,而可以直接決定保釋。美國《1984年聯邦保釋改革法》規定,法官只能在聽審後才能決定羈押被告人,對於暴力性犯罪、重大毒品犯罪和可能判處死刑或終身監禁的案件,應由檢察官提出申請,司法官舉行聽審[3]。在其它案件中,法官一般可以依職權決定聽審。保釋程序中也突出體現了當事人主義的抗辯性原則,當檢察官與辯護律師雙方不能就保釋與否達成一致時,那麼法院將進入一個完全抗辯的模式。在決定是否保釋的過程中,法官必須聆聽被告人的辯解,並且在公開法庭上聽取控訴方和被告方的辯論。所有拒絕給予保釋的決定也是公開作出的。法院必須將拒絕保釋或科加保釋條件的理由作詳細記錄,並且應當盡快地將記錄副本送達被告人。一般來說,保釋決定的作出必須有律師和檢察官的參與。
3、裁定。
不論法官是否同意保釋都必須作出正式裁定,因為這一裁定將成為被告人申請救濟的基礎。若法官准予保釋,則裁定中必須明確被保釋人所應遵守的條件以及違反保釋規定後的處罰;若法官不準許保釋,則其必須明示否決的理由。
4、救濟。
「沒有救濟就沒有權利」。英美各國對保釋的救濟也規定得較為詳細。蘇格蘭《1995年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告人對保釋決定不服也可以通過復審和提出上訴的方式來尋求救濟[4]。此外,英美國家大都規定了有關申請人身保護令的程序,人身保護令[5]是對關押者發出的一種司法命令,其作用是對羈押或監禁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對違法的羈押或監禁加以糾正。
(三)保釋的方式
英國法中,保釋可分為無條件保釋和附條件保釋。無條件保釋先於附條件保釋產生,適用很廣泛。無條件保釋,釋放時不要求提供金錢和證人擔保或其他條件。相比無條件保釋,英國為附條件保釋設置了各種各樣的條件。附條件保釋基本適用於觸犯嚴重罪名的犯罪嫌疑人。最常適用的條件包括在指定的地址居住、不與指定的人員接觸、不去特定地方、實行宵禁、在某一具體的時間向警察署匯報、在一定的限制條件下,法院可以要求提供保證金來確保被告人准時到庭。其它還有時間限制、交出護照、電子技術監控等。[6]
(四)保釋制度的運行保障
在建立保釋制度的國家,支持保釋的社會組織和機構提供的服務為保釋制度創造了良好的運作環境。英格蘭和威爾士國家緩刑部門在提供專家意見資料和協助法院對被告人製作保釋或監禁決定方法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如在法庭上緩刑工作人員的權利包括提供保釋資料服務、有權使用緩刑和保釋旅館、匯報罪犯的情況以協助法院的量刑決定、有權使用社區矯治或提出還押監禁等,在保釋程序中發揮著獨特作用。[7]
保釋旅館於1972年產生於英國,目的在於通過提供有個固定的場所,對被告人進行嚴格的監督,幫助他們服從社會矯治。英國艾塞克郡資深緩刑監護官 Gillian Hurst介紹說,法院可以命令這些被告人住進保釋旅館,該人可能沒有穩定的地址,可能是無家可歸或無穩定居住地的人,法院關注他們是否會在保釋期間再犯罪。該人的經常居住地可能不適合作為確定保釋的地點,例如他們可能會侵害其父母或子女,如果對審判或處罰的罪行不在社會上進行監督就有可能預示著使公眾處於一種危險之中,就有必要指定他住進保釋旅館,這樣有利於對保釋人的監控[8]。
專門保釋支持小組可以了解被告人、嫌疑人的生活背景、心理狀態,並提供幫助,恢復其積極生活的信心,向其解釋出庭的程序意義,確保其出庭等。英國還有值班律師制度,值班律師隨叫隨到,費用由國家支付,能及時地為嫌疑人提供保釋申請服務等。
二、保釋制度的理論基礎
任何一項訴訟制度都是有其相應的理論基礎作支撐的,保釋制度也是如此。筆者認為,英美國家所盛行的保釋制度,其理論基礎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自由理念
自由是人權的核心內容之一,斯賓諾莎認為「自由比任何事務都珍貴」。[9]人身自由權是僅次於生命健康權的公民基本人權之一,是公民行使其它權利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因此應盡可能地給予保護而不是剝奪。在刑事程序中,強調對被告人合法自由權利的保護尤為重要。筆者認為作為恢復被告人審前自由的保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對這一要求的滿足。如果說保釋制度中審前非法定理由不受羈押是訴訟參與人享有的消極自由,那麼在訴訟程序中各個階段的保釋申請提出權和保釋請求復審權、上訴權則是訴訟參與人行使積極自由權利的體現。保釋制度中保釋是常態,羈押是例外,不到萬不得已,個人自由不能被犧牲。在刑事訴訟活動中,倘若一面堂皇地宣揚被追訴人的主體地位和種種訴訟權利,一面卻以剝奪被追訴人的人身自由為普遍現象,以審前羈押為常態,這無疑是一個悖論。
(二)無罪推定
無罪推定,指任何人在沒有經過法定的司法程序最終確認為有罪之前,在法律上應把他看作是無罪的人。貝卡利亞說過:「在法官判決之前,一個人是不能被稱為罪犯的。」[11]「只要還不能斷定他已經侵犯了給予他公共保護的契約,社會就不能取消對他的公共保護」,[12]「如果犯罪是不肯定的,就不應折磨一個無辜者,因為在法律看來,他的罪行並沒有得到證實」 。[13]
既然那些等待審判的犯罪嫌疑人在法律上被認為是無罪的,將那些在法律上無罪的人拘禁或羈押在監獄里就需要正當理由。既然審判結果宣告前是無罪的,那麼羈押就是與之相矛盾的,除非完全必要。由此可見保釋制度保證了無罪推定原則在刑事訴訟中的實現,而這一原則又為保釋制度在審前的進一步確立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前提。
(三)控辯平衡
國家掌握著充足的司法資源,國家機關可以採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發現、證實、懲罰犯罪,以實現國家的刑罰權,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但權力具有易腐性、擴張性、破壞性。孟得斯鳩說過「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14]]西方人從不相信國家權力,認為國家權力中潛伏著侵犯個人權利的危機,為消除這種危機,就必須強調個人訴訟能力與國家強制力的均衡,用權利來制約權力。在審前程序中,被逮捕者一旦被懷疑有罪並被限制人身自由後,面對的是強大的國家機器,國家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調取和收集其有罪的證據。而被逮捕者處於明顯的不利地位,其申辯和證明自己無罪比司法當局證明其有罪要困難得多。這是不公平的,就像拳擊比賽,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別的兩名選手是無法相抗衡的。
控辯平衡是糾正權力(利)先天失衡的有效方式。設置相互制衡的刑事訴訟權力(利)既能滿足刑事實體法的要求,又能體現刑事訴訟程序正義的內在需要。在司法理論中,「正三角形結構具有保障司法公正的機能,依賴於訴訟本身的機能並充分發揮其制約作用,能夠使司法獲得公正並增進人們的信任」[15]。筆者認為保釋制度的運轉正是體現了這樣的原則,首先表現為法官裁量原則,其次表現為保釋能為被追訴人帶來明顯的利益。
保釋程序基本遵循著法官裁量原則。英美法系國家的訴訟制度大多遵循法官裁量原則。因為對偵查、起訴機關強制處分權的行使進行必要的約束而又不妨礙其追訴犯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能保證追究犯罪的准確性,同時要保障嫌疑人在遭受超期羈押等不法侵害時能夠獲得及時、有效的程序性救濟,使整個程序體現出正當性,這樣重要的任務只有法官才能勝任,這樣的角色只有中立的司法機關才能扮演。法官的超然和中立具有獨立的內在價值,它使控辯雙方得到了平等的對待,從而使裁判結果更容易得到雙方當事人的尊重與信任。有些英美法系國家將決定保釋的權力不僅賦予了法官,在一定情況下,作為偵查機關的警察也可以決定犯罪嫌疑人能否獲得保釋,英國就存在大量的警察保釋,但這主要是為了提高司法效率,和法官裁量原則並不相悖,因為對警察決定不服的可以向法官尋求救濟,保釋的最終決定權還是在法官那裡。
保釋權是平等武裝、控辯平衡思想的一種反映,它是為了確保某項公平、自然正義的理念不受特殊情況影響而賦予的,是犯罪嫌疑人訴訟地位提高的表現。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審前釋放的權利,對他的利益是顯而易見的:(1)並非每一個被審前羈押的人都受到羈押性的刑罰。美國2000年公布的數據表明,47%被羈押的人受到監禁的刑罰,大約27%被宣告無罪或案件被終止,餘下的部分得到非羈押性處罰。很多情況下羈押是不必要的;[16](2)可以表現為對司法程序的正面影響。被保釋的被告人不需要羈押,這樣就使得被告人在不妨礙刑事訴訟進行的情況下易於尋找證人,發現新證據,有更多的機會與律師商談,為辯護做好准備。
(四)訴訟效益
「沒有正當的理由,人們不能使程序在運作過程中的經濟消耗增大。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任何一位關心公共福利的人都有理由選擇經濟消耗較低的程序」。[17]保釋正體現著這樣的原則。首先,如果行使追訴權的國家機關在追訴過程中都傾向於羈押被追訴人,就要求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勢必造成司法資源緊張。而保釋制度的廣泛應用,可以大大減少羈押場所的壓力,減輕關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費用。國家專門機構便可抽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投入到刑事追訴活動的其它環節,從而合理配置司法資源。其次,由法官綜合多種因素決定是否保釋,何時撤消保釋,可以保證客觀公正性,減少因放縱犯罪、冤枉無辜而導致案件重新審理或予以刑事賠償的機會,這也是訴訟效益的表現。再次,根據保釋法的規定,警察必須在保釋期間收集證據以進行指控,否則只能將嫌疑人釋放,為了打擊犯罪,警察必須加快工作節奏,提高效率,而效率對刑事訴訟又有莫大的意義。貝卡利亞說過:「懲罰犯罪的刑罰越是迅速及時,就越是公正和有益,說它比較公正是因為它減輕了捉摸不定給犯人帶來的無益而殘酷的折磨。」[18]
結語:
我國取保候審制度與保釋制度的差異存在於多方面的,兩者的性質、 運作程序、保證方式、保後的監控措施、決定機關、甚至律師在其中發揮的作用都有很大區別。筆者以為英美保釋制度比我國的取保候審制度要先進得多,無論從理念還是制度的規范化角度來看,兩者差別都很大,而所謂的差別正體現著取保候審的不足。因此借鑒國外的保釋制度模式,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保釋制度,是對取保候審制度改造的最直接可行、簡便有效的辦法。

Ⅹ 關於法律的知識,

首先,如果他們沒有辦離婚證,那麼在法律上還是夫妻,那麼所有的東西都是夫妻共有財產。
其次,她老公開車撞了人,是在他們未辦理離婚時發生的,那麼就是夫妻共同債務了。
第三,雖然他們有約定房子歸女方所有,但是也沒有過戶,那麼房子還是原來的戶主的。另外提一點,即使他們過戶了,但是他們是在婚內的辦理的,這樣房子還是屬於夫妻共有財產,他們之間的協議,雖然有效,但是不能對抗第三人,也就是說,除非有證據證明案件的其他人是知道他們夫妻之間的這個協議,不然對其他人是沒有效力的。
對方受害人如果起訴,男方沒有辦法支付那些人身賠償費用的話,對方可以申請執行,那麼在夫妻存續期間的債務,雙方都是有責任的,那麼男方和女方,都是要負責的。在雙方都沒有可以執行的財產的情況下,法律規定,保證女方有居住地的情況下,可以對房子進行查封等行為,之後可以申請拍賣等。
總體說來,即使現在離婚,法院也會認定這個是逃避債務的行為,不會支持的。最後還是一樣要被執行。

熱點內容
2018法律碩士考試筆記 發布:2025-05-04 18:31:47 瀏覽:22
商品房備案價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4 18:29:21 瀏覽:126
湘雅司法所 發布:2025-05-04 18:26:20 瀏覽:605
2017年和2016年國際經濟法司考真題 發布:2025-05-04 18:25:27 瀏覽:102
勞動社會保障法作業1 發布:2025-05-04 18:08:41 瀏覽:627
瓦房店法院法官 發布:2025-05-04 18:08:41 瀏覽:746
法治社會手抄報 發布:2025-05-04 17:58:46 瀏覽:347
為明確法律責任劃分現將告知 發布:2025-05-04 17:41:35 瀏覽:518
勞動法服裝費 發布:2025-05-04 17:37:07 瀏覽:590
授權函具備法律效力么 發布:2025-05-04 17:34:50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