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條例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5-07-22 20:17:02
1. 森林防火條例全文 原文
《森林防火條例》於2008年11月19日經國務院第36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共計6章56條,以下為條例全文:
- 目的依據:為有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制定本條例。
- 適用范圍:適用於中國境內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城市市區除外)。
- 工作方針:實行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
- 責任主體:國家、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及森林經營單位和個人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各負其責,涉及多行政區域的建立聯防機制。同時,政府將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規劃、經費納入預算,支持科研,鼓勵保險,表彰獎勵有功單位和個人。
- 區劃與規劃: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確定火險區劃等級,國務院和地方林業主管部門分別編制全國和地方森林防火規劃。
- 設施與預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航空護林協作機制;國務院和地方林業主管部門分別編制重大、特別重大和一般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縣級組織制定應急處置辦法並開展演練。
- 用火與檢查:森林防火期內,嚴格限制野外用火,特殊情況需批准並採取防火措施;相關單位和個人承擔防火責任,設置警示標志,接受檢查,消除隱患。
- 報告與啟動:地方政府公布火警電話,建立值班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火災應立即報告,相關部門核實情況並採取撲救措施,按規定上報。發生特定森林火災,省級指揮機構應報告國家指揮機構。
- 撲救原則與力量:啟動應急預案後,指揮機構合理確定撲救方案;撲救應以人為本、科學撲救,以專業隊伍為主要力量,避免動員不適宜人員。
- 部門配合:氣象、交通、通信、民政、公安、商務、衛生等部門各司其職,共同做好撲救和保障工作;指揮機構可採取應急措施,徵用物資並給予補償。
- 火災分類:按受害森林面積和傷亡人數,分為一般、較大、重大和特別重大森林火災。
- 調查與統計: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調查評估火災情況,政府確定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並依法處理;做好統計和信息發布工作。
- 人員撫恤與費用:對因撲救火災傷亡人員給予醫療、撫恤;撲救費用按規定由肇事單位、個人或政府支付。
- 植被恢復:經營單位和個人及時採取更新造林措施恢復植被。
- 政府及部門責任:相關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履行職責的,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
- 經營單位和個人責任:未履行防火責任等行為的,責令改正並罰款;造成火災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除處罰外可責令補種樹木。
- 車輛規定:森林消防專用車輛應噴塗標志圖案,安裝警報器、標志燈具。
- 邊境火災:邊境地區森林火災按協定或協商辦理。
- 施行日期:本條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2. 森林失火行政處罰標准
法律分析:根據違法行為的嚴重性,對違反《森林防火條例》的行為人實施罰款或警告的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森林防火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違反以下行為之一的責任人員,將受到十元至五十元不等的罰款或警告:
1. 森林防火期內,在野外吸煙、隨意用火但未造成損失的;
2. 違反條例規定,擅自進入林區的;
3. 違反條例規定,使用機動車輛和機械設備的;
4. 存在森林火災隱患,接到森林防火指揮部或相關部門通知後未採取措施消除的;
同時,對於以下行為的責任人員,將受到五十元至一百元不等的罰款或警告:
5. 不服從撲火指揮機構的指揮或者延誤撲火時機,影響撲火救災的;
而對於過失引起森林火災,尚未造成重大損失的責任人員,將責令限期更新造林,賠償損失,並可並處五十元至五百元罰款。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失職行為的責任人員,也將根據情節和危害後果,由所在單位或主管機關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