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非法放貸法律責任

非法放貸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03 23:25:14

『壹』 非法放貸罪立案標准

法律分析:

根據我國法律,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涉嫌「違法發放貸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八十六條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關系人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有關金融法規確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

第四十二條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違法發放貸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

『貳』 非法放貸罪的立案標准

非法放貸罪立案標準是:個人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單位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造成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金;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金。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第三十四條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1、個人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2、單位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叄』 非法放貸罪立案標準是什麼

法律分析:非法放貸罪立案標準是: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規定,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1、個人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2、單位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關系人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有關金融法規確定。

『肆』 非法放貸金額多少構成犯罪

如果非法放貸金額在一百萬元以上,或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會構成犯罪。上述行為可構成違法發放貸款罪,該罪的主體是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四十二條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違法發放貸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
第四十三條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

『伍』 非法放貸的量刑標准

法律分析:非法放貸的量刑標准視情況而定。非法放貸認定的標準是年利率超過36%,非法放貸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按非法經營罪追究刑事責任。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八十六條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關系人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有關金融法規確定。

『陸』 個人非法放貸罪立案標准

法律分析:個人非法放貸罪立案標准如下:1.個人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按照《刑法》規定,犯本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關系人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有關金融法規確定。

『柒』 怎樣認定非法放貸罪罪名

刑法未規定個人非法放貸罪,但規定了高利轉貸罪。如果行為人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且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可認定為構成該罪。一般對行為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的,則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
以轉貸牟利為目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捌』 非法放貸的處罰標準是什麼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根據《刑法》第186條第2款、第3款規定,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造成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金;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玖』 非法放貸構成什麼罪

法律分析:非法放貸構成違法發放貸款罪,個人在有非法放貸行為的時候,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了50萬元以上的才會被認定構成此罪。但如果是單位有非法放貸行為的話,此時的數額要求是在100萬元以上才構成此罪。非法放貸指一些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辦理存儲業務,發放貸款的便利,收受儲戶存款,開出存單,資金卻不入帳,挪作個人用於進行經營活動,或者以銀行名義為單位之間非法拆借巨額資金做擔保,或者高息吸存後私自放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八十六條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關系人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有關金融法規確定。

『拾』 非法放貸罪立案標准有哪些

法律分析:非法放貸罪立案標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犯罪的主體是銀行或者是奇特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

2、要違反國家規定,如果是正常的發放貸款多少都無所謂、

3、需要注意的是適格主體如果是向關系人發放的,要從重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熱點內容
法律援助一定是律師嗎 發布:2025-05-03 07:07:04 瀏覽:210
婚姻法實施40年宣傳總結 發布:2025-05-03 07:07:00 瀏覽:238
港版國安立法美國 發布:2025-05-03 07:05:49 瀏覽:681
法院考寫作 發布:2025-05-03 07:03:18 瀏覽:663
招標代理商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3 06:55:10 瀏覽:65
法院復工h 發布:2025-05-03 06:47:32 瀏覽:49
滕州寧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3 06:43:15 瀏覽:71
法官入額後怎麼定級 發布:2025-05-03 06:19:02 瀏覽:492
辦法和條例的區別 發布:2025-05-03 06:19:01 瀏覽:841
鳳縣人民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3 06:14:47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