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委託是由誰在承擔法律責任
『壹』 什麼是行政委託行政委託應滿足哪些要件
摘要 行政委託是行政主體在其職權職責范圍內,出於管理的需要,依法將其行政職權或行政事項委託給另一行 政主體或其他組織,以及特殊情況下委託給個人,受委託者以委託機關的名義實施管理行為和行使職權, 並由委託機關承擔法律責任。
『貳』 受委託組織行使職能時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由誰承擔
受委託組織行使職能產生的法律責任,由委託機關承擔。在行政授權中,被授權組織在行使法律、法規所授行政職能是是行政主體,具有與行政機關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被授權組織以自己名義行使法律、法規所授職能,並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職能的行為對外承擔法律責任,在非行使行政職能的場合,不享有行政權,不具有行政主體的地位。在行政委託中,受委託組織不是行政主體,它行使一定行政職能必須以委託行政機關的名義,且由委託行政機關對其行為向外部承擔法律責任。
『叄』 行政法中的(委託與受權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的異同(一)共同點:
1、都是非政府組織,是國家機關以外的社會組織;2、都有管理公共事務的職能。
例1:國家圖書館對讀者有公共管理的職能。
例2:學校對於家屬區的管理和大的學校里的紅綠燈等的管理,應該給學校一定的行政管理權。
(二)區別點:
1.法定依據
行政授權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依據,如果沒有法定依據的,視為行政委託;行政委託不強調有明確的法定依據,只要不違背法律精神和目的即可。
2.法定方式
行政授權的方式有兩大類:一是直接授權;二是間接授權,即法律、法規規定某行政機關可以根據需要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將某個特定的行政職權授予某個組織。
行政委託的方式較為靈活,由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以具體的委託決定來進行。
3.法律後果
行政授權的法律後果,或者是使得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組織的職權內容增加,或者使得本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組織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在授權范圍內能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後果。
在行政委託,不發生行政職權和職責的轉移,受委託的組織並不因此而取得行政職權,也不因此而取得行政主體資格。受委託組織根據行政委託行使職權必須以委託的行政主體的名義,而不是以受委託組織自己的名義進行,其行為對外的法律責任也不是由其承擔,而是由委託的行政主體承擔。
『肆』 行政委託需不需要法律作為依據,這里的法律可以是規章或者某種決定之類的規定嗎
《行政處罰法》第18條規定,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規章內的規定,可以在其容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
《行政處罰法》第19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根據《行政處罰法》第19條的規定,受委託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二)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三)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伍』 受委託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後果應當由什麼承擔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許可權內以委託機關的的名義實施處罰,因此受委託組織的行為後果由委託機關承擔。
《行政處罰法》第十八條規定,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5)行政委託是由誰在承擔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受委託組織應接受委託行政機關的監督和指導,如果受委託組織在行使行政權力、辦理行政事務的過程中,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委託行政機關可以按照法律規定先負責賠償,然後行使求償權,責令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受委託組織承擔部分或全部賠償費用。
另外由於受委託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糾紛或者爭議,行政管理相對方向人民法院起訴時,受委託組織不能以被告的身份應訴,只能由委託行政機關作為被告出庭應訴,因而受委託組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陸』 聘用和任命的區別,授權和委託的區別,誰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詳細點
1、聘用合同亦稱聘任合同。是事業單位與職工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政策,在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訂立的關於履行有關工作職責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聘用合同一般適用於招聘有技術業務專長的特定勞動者。
聘用合同是勞動合同的一種,是確立聘用單位與應聘的勞動者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這種協議,是指以招聘或聘請在職和非在職勞動者中有特定技術業務專長者為專職或兼職的技術專業人員或管理人員為目的的一種合同。
聘用合同是按照用人方式不同來劃分,勞動合同可以分為錄用合同、聘用合同和借調合同。
任命指下命令任用。 是上級決定能夠擔任某種職務的決定方式。一般用於行政機關、人大任命官員或公司任命公司員工職務的方式。
2、授權是組織運作的關鍵,它是以人為對象,將完成某項工作所必須的權力授給部屬人員。
即主管將處理用人、用錢、做事、交涉、協調等決策權移轉給部屬,不只授予權力,且還託付完成該項工作的必要責任。
組織中的不同層級有不同的職權,許可權則會在不同的層級間流動,因而產生授權的問題。授權是管理人的重要任務之一。
委託是指委託他人代表自己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委託人在行使權力時需出具委託人的法律文
書。而委託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反悔委託事項。
被委託人如果做出違背國家法律的任何權益,委託人有權終止委託協議,在委託人的委託書上的合法權益內,被委託人行使的全部職責和責任都將由委託人承擔,被委託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3、授權是被授權人承擔法律責任,委託是委託人承擔法律責任。
『柒』 行政委託中被委託人必須以委託人的名義從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委託人承擔。
是對的。如《行政處罰法》第十八條規定,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捌』 行政處罰由誰決定,由誰執行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的決定可以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可以由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授權范圍內實施;或者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實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五條
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六條
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七條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八條
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玖』 受委託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後果應當由誰承擔
「受委託組織」以委託機關的名義向行政相對人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後,如果行政相對人對該行政處罰決定不服而因此提起行政訴訟的,被告則為「委託機關」,也就如同你所說的「後果應當由委託機關承擔。
《行政處罰法》第十八條第二、第三款明確: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拾』 委託執法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八條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受委託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二)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三)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10)行政委託是由誰在承擔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委託執法在現實中早有先例。
如在2014年,頤和園、天壇等11家北京市市屬公園獲得北京市園林綠化執法部門的委託執法,執法人員不必等公安協助,可直接開出最低5元,最高500元的罰款。
委託執法可以增強行政執法的靈活性和應對能力,提高行政執法效率,各地應積極探索實施,使之成為遏制不文明行為和違法行為的利器,有效破解「只能勸不能罰」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