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國有企業財產損失法律責任

國有企業財產損失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4-04 21:28:50

1. 在工作中由於疏忽而使公司財產受到巨大損失叫什麼罪量刑如何

第三百九十七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依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據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一百六十七條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被詐騙,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是其他疏忽過時,不成立犯罪,是民事賠償責任。

2. 國有資產流失金額多大,涉及犯罪

國有資產流失,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構成經濟犯罪。數額較大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刑法第169條第十五條規定: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徇私舞弊,將國有資產低價折股或者低價出售,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2、致使國有公司、企業停產或者破產的;

3、造成惡劣影響的。

(2)國有企業財產損失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公司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國有企業改建為股份有限公司時,嚴禁將國有資產低價折股、低價出售或者無償分給個人。」

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將國有資產低價折股、低價出售或者無償分給個人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徇私舞弊,將國有資產低價折股或者低價出售,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 國有控股因缺失監管造成債權人財產損失需要負責嗎

既然國有控股因缺失監管,造成在前能財產損失,當然是需要負責任的,他要負責任賠償。

4. 國有企業資產損失認定工作規則的資產損失認定

第五十四條無形資產損失是指某項無形資產已經被其他新技術所代替或已經超過了法律保護的期限,已經喪失了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不能給企業再帶來經濟利益,而使該無形資產成為無效資產,其賬面尚未攤銷的余額,形成無形資產損失。
第五十五條企業清查出的無形資產損失,依據有關技術部門提供的鑒定材料,或者已經超過了法律保護的期限證明文件,將尚未攤銷的無形資產賬面余額,認定為損失。
第五十六條企業或有負債(包括擔保、抵押、委託貸款等行為造成的損失)成為事實負債後,對無法追回的債權,分別按有關資產損失認定要求,進行損失認定。
(一)對外提供擔保損失。被擔保人由於不能按期償還債務,本企業承擔了擔保連帶還款責任,經清查和追索,被擔保人無償還能力,對無法追回的,比照本規則壞賬損失的認定要求,進行損失認定。
(二)抵押損失。由於企業沒能按期贖回抵押資產,使抵押資產被拍賣或變賣,其賬面價值與拍賣或變賣價值的差額部分,依據拍賣或變賣證明,認定為損失。
(三)委託貸款損失。企業委託金融機構向其他單位貸出的款項,對貸款單位不能按期償還的,比照本規則投資損失的認定要求,進行損失認定。
第五十七條國家特准儲備物資發生損失的,按有關規定的審批程序另行報批。

5. 國有企業失職罪如何構成

國有企業人員失職罪由下列要件構成:
1、客體是國有企業財產權益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2、客觀上表現為國有企業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造成國有公司、企業破產或嚴重虧損,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3、主體為國有企業的工作人員;
4、主觀方面是間接故意與過失。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條
國有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造成國有公司、企業破產或者嚴重損失,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有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有前款行為,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兩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6. 監管不力導致下屬企業資金損失會被追究刑責嗎

《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不按規定任免或者建議任免所出資企業的企業負責人,或者違法干預所出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侵犯其合法權益,造成企業國有資產損失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對監管不力的領導沒有做出規定。如果有的話,估計現在的領導至少有九成被罷官了。
如果是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生產法》對責任領導有刑事處罰。

7. 央企發生重大資產損失責任人怎麼處理

《辦法》指出,對中央企業經營管理有關人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國有資產監管規章制度和企業內部管理規定等,未履行或未正確履行職責,在經營投資中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或其他嚴重不良後果的,要依法依規嚴肅問責;責任追究工作要貫徹落實「三個區分開來」重要要求,既考慮量的標准也考慮質的不同,恰當公正地處理相關責任人。

8. 財產損害的有關法律法規

財產損害賠償判決適用法律條款有:1、《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二款: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
2、《侵權責任法》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 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3、《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對具體法律問題的有關司法解釋也可以作為法律規定直接在判決時予以引用。

9. 國有企業資產損失認定工作規則的證據

第六條在清產核資工作中,企業需要申報認定的各項資產損失,均應提供合法證據,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社會中介機構的經濟鑒證證明和特定事項的企業內部證據。
第七條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證據,是指企業收集到的司法機關、公安機關、行政部門、專業技術鑒定部門等依法出具的與本企業資產損失相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文件,主要包括:
(一)司法機關的判決或者裁定;
(二)公安機關的立案結案證明、回復;
(三)工商管理部門出具的注銷、吊銷及停業證明;
(四)企業的破產清算公告及清償文件;
(五)政府部門的公文及明令禁止的文件;
(六)國家及授權專業技術鑒定部門的鑒定報告;
(七)保險公司對投保資產出具的出險調查單,理賠計算單等;
(八)符合法律條件的其他證據。
第八條社會中介機構的經濟鑒證證明,是指社會中介機構按照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在充分調查研究、論證和分析計算基礎上,進行職業推斷和客觀評判,對企業的某項經濟事項發表的專項經濟鑒證證明或鑒證意見書,包括: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專業鑒定機構等出具的經濟鑒證證明或鑒證意見書。
第九條特定事項的企業內部證據,是指本企業在財產清查過程中,對涉及財產盤盈、盤虧或者實物資產報廢、毀損及相關資金掛賬等情況的內部證明和內部鑒定意見書等,主要包括:
(一)會計核算有關資料和原始憑證;
(二)資產盤點表;
(三)相關經濟行為的業務合同;
(四)企業內部技術鑒定小組或內部專業技術部門的鑒定文件或資料(數額較大、影響較大的資產損失項目,應當聘請行業內專家參加技術鑒定和論證);
(五)企業的內部核批文件及有關情況說明;
(六)由於經營管理責任造成的損失,要有對責任人的責任認定及賠償情況說明。
第十條對作為資產損失的所有證據,企業都應當根據內部控制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進行逐級審核,認真把關;承擔企業清產核資專項財務審計業務的中介機構應根據獨立審計准則規定做好相關證據的復核、甄別工作,逐項予以核實和確認。

熱點內容
電商法最字 發布:2025-05-02 00:27:31 瀏覽:734
我國法律立法原則 發布:2025-05-02 00:08:37 瀏覽:602
合同法要約和承諾案例 發布:2025-05-01 23:52:23 瀏覽:88
學校法律顧問聘書 發布:2025-05-01 23:43:30 瀏覽:466
群租房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01 23:26:10 瀏覽:134
人力資源部怎麼規避勞動法 發布:2025-05-01 23:19:53 瀏覽:590
萬州最好律師 發布:2025-05-01 23:09:07 瀏覽:618
公司入伙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1 23:05:49 瀏覽:437
相應法律責任很重 發布:2025-05-01 22:57:48 瀏覽:123
深圳司法中院 發布:2025-05-01 22:57:47 瀏覽: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