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務員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是

公務員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是

發布時間: 2022-08-10 10:57:03

A. 公務員紀律的違反公務員紀律的責任

(一)承擔紀律責任的條件
公務員承擔違紀責任,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公務員承擔違紀責任的條件是:
1.要有違紀行為
這種行為,既可以是積極的作為,如對抗上級決議和命令的行為;也可以是消極的不作為,如玩忽職守;貽誤工作。不論是作為還是不作為,都必須表現為外在的行動,只有違紀的思想或意識活動,不能構成違紀行為。
2.違紀行為尚未構成犯罪
或雖構成犯罪,但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違反紀律的行為達到一定程度,就構成犯罪。構成犯罪,就必須按照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承擔刑事責任。根據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在兩種情況下,雖構成犯罪,但不追究刑事責任。一是檢察機關在審查案件時,對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雖然構成犯罪,但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可以免予起訴。對於隋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不追究刑事責任,或不起訴。二是人民法院對於雖構成犯罪但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以刑事處分,但可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分。
3.主觀上有過錯
即違紀行為是出於故意或過失。故意就是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引起違紀的後果,並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
一般說來,只要具備上述三個條件,公務員就必須承擔違紀責任。
(二)公務員應當受到懲戒的基本違紀行為
《公務員法》第五十三條規定了公務員應當受到懲戒的行為共16項,這是常見的、基本的違法違紀行為,它主要覆蓋四個方面:一是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規定公務員不得參加旨在反對國家和危害國家安全及社會秩序的各類行為。二是違反工作紀律的行為,明確規定公務員玩忽職守、拒絕命令、壓制批評、弄虛作假、濫用職權、泄露秘密、曠工或請假逾期不歸等行為應當受到處分。三是違反廉政紀律的行為,規定公務員不得貪污、行賄、受賄、利用職權謀取私利,不得違反財經紀律,浪費國家資產。四是違反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的行為,規定公務員不得參與或者支持黃、賭、毒及迷信活動,尤其對公務員參與經營性活動作出了嚴格的規范,規定不得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不得兼任一切營利性組織的職務。
(三)懲戒的基本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
懲戒公務員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公務員確有違紀行為才能給予處分,而不能憑主觀臆斷,想當然地懲戒公務員。處理違紀公務員案件,一定要認真組織力量,開展調查取證工作,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這是懲戒公務員的前提。
2.定性准確原則
將公務員違紀事實查清後,還要根據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具體規定,正確認定公務員違紀行為的性質。例如,究竟是貪污公款還是挪用公款;屬於失職還是瀆職;屬有意泄密還是過失泄密;等等。只有對違紀性質認定準確,才能給予公務員適當的懲戒,防止畸輕畸重。
3.區別對待原則
做到了違紀行為的事實清楚、定性准確後,還應當根據公務員違紀的情節、危害和後果,並參照本人的一貫表現和對錯誤的認識態度,區別對待。因違紀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一定損失的,可分別給予警告、記過處分;因違紀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嚴重損失的,可分別給予記大過、降級處分;因嚴重違紀不適合繼續擔任現職務的,可給予撤職處分;因嚴重違紀不適合在國家行政機關工作的,可給予開除處分。
4.手續完備原則
為做到對違紀公務員處分得當,一定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審批許可權,做到手續完備。例如,縣級以下行政機關給予公務員開除處分,必須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如果未報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就是手續不完備。又如,受處分公務員未在處分決定草案上閱簽意見,也視為手續不完備。
5.及時原則
國家行政機關在發現所屬公務員有違紀行為時,應及時立案,及時調查,一般應從發現錯誤之日起半年內給予處分。如果情節復雜,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也不能將處分的時限拖延過長。
6.教育與懲戒結合原則
各級國家行政機關應當認識到,懲戒不是目的,而僅僅是一種教育公務員的手段。當公務員違紀情節輕微,經批評教育後對錯誤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就應該免予處分。當公務員違紀行為較重,只有給予懲戒才能達到教育受處分本人、又使廣大公務員受到教育時,就給予必要的處分。同時要幫助犯錯誤公務員找出犯錯誤的原因,總結教訓,提出今後的改正措施。處分期滿的,要及時解除處分。總之,要把懲戒和教育結合起來,要著眼於「治病求人」,而不是為懲戒而懲戒。
(四)承擔違紀責任的形式
將公務員的紀律通過法律形式規定下來以後,違反紀律的責任就是一種法律責任。法律責任有四種形式: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經濟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很顯然,違紀責任是一種行政法律責任。
行政法律責任有兩種承擔方式: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行政處罰是由特定國家行政機關對一般行政管理對象所實施的行政制裁;行政處分則是國家行政機關對本機關所屬公務員所進行的行政制裁。可見,行政處分是承擔違紀責任的方式。行政處分的種類有6種:主要是:警告,三個月;記過,十二個月;記大過,十八個月;降級、撤職,二十四個月;開除。對公務員的處分,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事實清楚,即公務員違紀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動機、目的、手段、後果以及其他有關情況必須清楚;證據確鑿,即對公務員處分的證據必須能夠充分證明其違紀行為的存在及性質和程度,沒有證據或證據不充分、不確鑿,不能認定違紀,證據充分確鑿,即使犯錯誤本人拒不承認,也可以認定違紀;定性准確,即對違紀人員所犯錯誤事實性質的認定確實無誤;處理恰當,即對違紀行為人的處理輕重適度,不枉不縱;程序合法,即調查處理違紀案件的整個過程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的程序,案件受理、初步核實、立案、調查、審理,都必須符合有關規定;手續完備,即案件查處過程中必須具備的書面材料,要完整、全面和准確。
公務員受處分後的法律後果主要是指:受警告處分的,在處分期間,不得晉升職務和級別,但可晉升工資檔次。受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處分的,在受處分期間,不僅不得晉升職務、級別,而且也不得晉升工資檔次。受撤職處分的,應當降低職務層次重新確定職務,並按新任職務確定相應的級別。
(五)給予公務員行政處分的機關
任免機關就是按照公務員管理許可權,具有任免權的行政機關。任免機關承擔對公務員的管理,自然擁有對公務員的處分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條例》,監察機關對於違反政紀的人員,可按管轄許可權分別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所以,任免機關和監察機關是公務員的處分機關。
開除是最嚴厲的行政懲戒,須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或備案。縣(市)以上國家行政機關開除公務員,即使其任免機關達不到縣一級的政府,也要報縣(市)政府批准,縣(市)以下的行政機關無權開除公務員。各級行政監察機關也有一定的懲戒權,可以直接給予監察范圍內的公務員以「撤職」以下處分。
行政處分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懲戒決定要同本人見面,由本人簽署意見,並由被處分人保存一份,有關材料要立案保存。
(六)行政處分的程序和要求
1.行政處分的程序
懲處國家公務員是一件政策性很強、非常嚴肅的工作,必須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進行。不按法定程序作出的懲處決定無效。公務員行政處分的程序一般是:立案、調查、公布調查結果、提出處理意見、審核、審批機關批准。
(1)立案
行政機關、監察機關發現或者受理檢舉公務員有違法失職行為需要查處時,按公務員管理許可權和案件的管轄范圍,履行立案手續。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行政機關發現公務員有違法行為時,可立案調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條例》,『j監察機關按照其管轄范圍,對於需要查處的事項,應當進行初步審查。認為有違法違紀行為,需要給予行政處分的,應予立案」。
(2)調查
即對公務員違紀的事實進行調查、取證、核實、審查、判斷。調查要堅持實事求是、嚴肅慎重的科學態度,運用合法的手段和方法,全面搜集證據,查清違紀的事實、性質、情節、危害、後果、違紀的原因等。行政機關或監察機關經調查認定違紀事實不存在,或者不需要追究行政責任的,應予撤銷。
(3)公布調查結果
調查工作結束時,應在一定會議上公布調查結果。公布調查結果時,應通知本人到會,允許本人申訴,也允許別人為其辯護。
(4)提出處分意見
行政機關根據調查結果,提出對違紀公務員的處分意見。監察機關認為應給違紀公務員行政處分的,則提出監察建議。
(5)作出處分決定
任免機關或者行政監察機關對處分意見進行審核,作出處分決定;任免機關對監察機關的監察建議應當採納;監察機關根據調查結果,可直接作出監察決定,給違紀公務員以行政處分。公務員如對處分不服,可在接到處分決定後一定時間內向任免機關申請復議,也可以直接向任免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行政監察機關提出申訴。但在復議和申訴期間,不停止對公務員處分的執行。
為了防止官僚主義的工作作風,保證行政工作的效率,依法保護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必須對辦案時限加以必要跟定。一般說,國家行政機關或行政監察機關對違紀公務員的處理,應在立案後6個月內結案,因特殊原因需延長辦案期限的,至遲不得超過1年。
2.審理違紀案件的要求
(1)事實清楚
違紀事實是定案的基礎,只有查清違紀事實,才能正確地運用紀律手段,懲處違紀公務員。在查處違紀案件時,必須對公務員違紀的時間、地點、情節、後果、本人應負的責任以及產生錯誤的主客觀原因等,進行實事求是的調查,查證清楚。
(2)證據確鑿
證據是判斷事實的依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在調查案件時,應全面搜集證據,聽取犯錯誤人的陳述和辯解。只有犯錯誤人的陳述,沒有證據,不能定案;證據充分確鑿即便犯錯誤人拒不承認,也可定案。
(3)定性准確
在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基礎上,按照法律規定,對具體案件作具體分析,確定問題的性質。對一時難以確定的案件,可以採取寫實的辦法作出結論。
(4)處理恰當
對違紀公務員的處理,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根據其錯誤性質、情節輕重、危害程度、責任大小,參照本人一貫表現及對錯誤的認識程度,區別對待。對於違反紀律、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一定損失的公務員,可分別給予警告、記過處分;對於違反紀律,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嚴重損失的公務員,可分別給予記大過、降級處分;對於嚴重違反紀律,不適合繼續擔任現職務的公務員,可給予撤職處分;對於嚴重違反紀律,不適合繼續在國家行政機關工作的公務員,可給予開除處分。
(5)手續完備
違紀公務員行政處分,必須嚴格按規定的手續辦事。報送案件,材料要齊全。
(七)解除處分
解除處分是指公務員在受開除以外的處分後,在處分期間有悔改表現,經過法定時間的考驗後,原處分機關解除其所受處分的一種行政行為。解除處分問題,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受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行政處分的,才可能解除處分
受開除行政處分的,不存在解除處分問題。
2.解除降級、撤職處分時不恢復原級別、原職務
而是根據公務員自身的素質、實際表現和職位空缺情況,按照任用程序重新任命新職務和確定新級別。
3.解除處分有兩個前提條件
一是公務員在處分期間有悔改表現,二是法定的考驗期限屆滿。所謂有悔改表現,是指公務員在受處分期間對所犯錯誤有深刻認識,從中吸取了教訓,沒有重犯過去的錯誤,只有這樣才可以解除處分,否則,不能解除處分。所謂法定的考驗期限,是指法律規定可以解除處分的時間界限,它因處分種類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說來,受警告處分的,半年後可以解除處分;受記過、記大過、降級處分的,經過一年可以解除處分;受撤職處分的,經過兩年可以解除處分。
4.公務員在處分期間有特殊貢獻的,可以提前解除處分
所謂特殊貢獻,是指公務員做出了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傑出行為,比如有重大發明創造,挽救或防止重大事故有功,同嚴重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等。規定提前解除處分,有利於調動受處分公務員悔過自新的積極性,既堅持了原則性,又體現了靈活性。
5.公務員解除行政處分後
其晉升職務、級別和工資檔次等,不再受原行政處分的影響。
6.解除處分要做到程序合法、手續完備
先由公務員本人寫出解除處分的書面申請,再經所在機關通過,報原處分機關批准,並將解除處分的決定以書面形式通知本人,存入本人檔案。
在《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頒布之前,我國公務員懲戒法規中沒有解除處分的規定。1954年2月14日政務院《關於撤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政處分暫行辦法》第二條規定:撤職以下行政處分的工作人員有下列條件之一者,應予撤銷處分:受行政處分後,在工作中有顯著成績者;受警告、記過或記大過行政處分後,經過半年至一年工作或學習的考驗,證明確已改正錯誤者;受降職或撤職行政處分後;經過一年至兩年工作或學習的考驗,證明確已改正錯誤者。這個規定的基本精神是好的,但「撤銷處分」的提法不準確,如果處分是正確的,就不存在撤銷的問題;如果處分是錯誤的,就應該糾正。正因為「撤銷處分」容易引起誤解,所以1957年的規定取消了「撤銷處分」的條文。《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和《公務員法》總結過去的經驗,同時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作出了解除處分的規定。這對於完善懲戒制度,維護被懲戒公務員的權益,意義重大。

B. 最為嚴厲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最嚴厲的就是 判處死刑 立即執行!

C. 公務員有哪些法律責任

公務員所從事的行政管理工作與法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

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行政法通過規定行政權力的范圍、行使方式及法律責任等內容,可以達到有效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違法或濫用的目的。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政行為的監督權,行政權力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公務員與法的關系有兩種:一是公務員是法的執行者;二是法對公務員有著特定的要求與規范。

行政機關是執行法律的機關,公務員是執行法律者,公務員的這種執法者身份暗含著他本身更要嚴格地遵守法的規范。法律對公務員更加嚴格規范與要求,其目的就在於使公務員做到更公正有效地執行法律。公務員與法律的這兩種關系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公務員職業的法律屬性決定了公務員必須承擔特定的法律責任。

對法律負責意味著公共行政組織和公務員行為都要在法律的管制范圍內進行。當然,基本的法律責任是擁護憲法和遵守與憲法相一致的相關的部門法等。

在我國,規定公共行政法律責任主要有行政法和以國家公務員制度為核心的行政法規,這些法律法規都是我國公務員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

行政合法,意味著政府和公務員的一切行政行為和行政程序都必須符合行政法的規定和要求,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行使權力,避免行政權力越位、錯位和缺位等現象。

D. 國家公務員在執行職務過程中,因違法失職所承擔的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對的,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也是最嚴格的。一般的違法行為,只承擔民事責任,因為是公務員執行公務過程中,可能需要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只有嚴重到構成犯罪,才能直接追究刑事責任。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E. 公務員的紀律處分有哪幾種

公務員處分的種類有六種:

1、警告(6月)

2、記過(12月)

3、記大過(18月)

4、降級(24月)

5、撤職(24月)

6、開除。

受處分的期間為:警告,六個月;記過,十二個月;記大過,十八個月;降級、撤職,二十四個月。

處分期不得晉升職務級別,不得漲工資(警告除外)。撤職應降低級別待遇,已經退休被撤職的只減待遇。解除處分後晉升工資、級別、職務不再受影響,但解除降級、撤職不得恢復原級別職務。

公務員處分是指具有法定許可權的機關對違法違紀應當承擔紀律責任的公務員實施的一種制裁措施。

(5)公務員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是擴展閱讀

被處分的行為:

1、拒不承擔贍養、撫養、扶養義務的;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包養情人的;參與賭博;經營娛樂場所的、參與經營小煤窯。

2、同時,行政機關公務員依法被判處刑罰的,給予開除處分。而且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也不得錄用為公務員。

3、有貪污、索賄、受賄、行賄、介紹賄賂、挪用公款、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如公車私用專機接送)、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等違反廉政紀律行為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4、參與迷信活動,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組織迷信活動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F. 公務員最嚴重的行政處分是什麼

根據《公務員來法》規定:(1)警告自。對違反行政紀律的行為主體提出告誡,使之認識應負的行政責任,以便加以警惕,使其注意並改正錯誤,不再犯此類錯誤。這種處分適用於違反行政紀律行為輕微的人員。
(2)記過。記載或者登記過錯,以示懲處之意。這種處分,適用於違反行政紀律行為比較輕微的人員。
(3)記大過。記載或登記較大或較嚴重的過錯,以示嚴重懲處的意思。這種處分,適用於違反行政紀律行為比較嚴重,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一定損失的人員。
(4)降級。降低其工資等級。這種處分,適用於違反行政紀律,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受一定損失,但仍然可以繼續擔任現任職務的人員。
(5)撤職。撤銷現任職務。這種處分適用於違反行政紀律行為嚴重,已不適宜擔任現任職務的人員。
(6)開除。取消其公職。這種處分適用於犯有嚴重錯誤已喪失國家工作人員基本條件的人員。
公務員受行政處分,有處分期限的規定:(一)警告,6個月;
(二)記過,12個月;
(三)記大過,18個月;
(四)降級、撤職,24個月。
公務員受處分期間不得晉職、晉級;受警告以外行政處分的,並不得晉升工資檔次;受開除處分的,不得被行政機關重新錄用或聘用。

G. 公務人員違紀違法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根據責任引起的原因,分為行政違法責任、行政不當責任、行政侵權責任。
行政違法責任是行政公務人員違法行政所應承擔的責任。依據行為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將行政違法劃分為實體行政違法和程序行政違法。實體行政違法是指行政公務人員的行政行為不符合法律規范要求的實質要件,表現為行政失職、越權行使職權、濫用職權、行政行為的內容違背法律規定等。程序行政違法是指行政公務人員的行政行為不符合法律規范要求的形式要件,表現為行政行為的作出和實施違反法律規定的步驟和時限,以及表現形式不符合法律規范等。 行政不當責任是行政公務人員不當行政所應承擔的責任。行政不當或行政失當,是指行政公務人員作出的自由裁量行為雖然合法但不合理。如果說行政違法的確定標準是客觀的法律規范,那麼,行政不當的確定標准則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一般來講,判斷行政公務人員的行政行為是否合理,應當考慮以下因素:一是行政行為的作出是否符合行政目的;二是行政行為是否符合法律價值、客觀規律和生活常理;三是是否考慮了正當的因素。行政不當與行政違法有著明顯的區別。前者侵犯的是行政關系的合理性,後者侵犯的是行政關系的合法性。行政公務人員的行政行為違法,必須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而行政不當並不必然導致法律責任。也就是說,只有在法律規定的條件下,行政公務人員才承擔因行政不當而引起的法律責任,而且一般是補救性法律責任。
行政侵權責任是行政公務人員因其違法失職行為侵犯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造成行政相對人人身、財產或精神上的損害所應承擔的責任。其責任形式主要是損害賠償,其他責任形式還有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禮道歉、恢復名譽等。行政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行政公務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侵犯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行政侵權行為;行政相對人在人身、財產或精神方面受到損害的事實;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需要指出的是,行政侵權責任雖然以違法為前提,但它不同於一般的行政違法責任。二者的最大區別在於:行政違法責任的主要構成是行為違法,至於該行為是否對行政相對人造成損害並不影響責任的成立;而行政侵權責任的主要構成是侵權,不僅要有違法行為,還要有損害結果。如果沒有損害結果的發生或者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行政侵權責任就不能成立。
法律責任包括行政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和違憲法律責任。在不同的法律責任中,其歸責原則和承擔責任的具體形式都不相同。
行政法律責任是指行政公務人員由於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義務,損害行政法保護的個人、組織的合法權益或國家社會公益所應承擔的否定性法律後果。行政公務人員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方式主要是行政處分,其具體形式有三類:一是精神處分,包括通報批評、警告、嚴重警告、訓誡、記過、記大過等;二是職務處分,包括停職、降職、免職、撤職、調離、強制退休、開除或解僱等;三是薪俸處分,包括減薪、停薪、罰薪、停發補貼、減少退休金等。
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政公務人員因實施民事違法行為而依照民法應承擔的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民法通則》第121條明確規定,「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
刑事法律責任是行政公務人員因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是國家根據刑事法律對其犯罪行為的否定性評價和譴責。承擔刑事法律責任的基本方式是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的種類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種類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除刑罰之外,其輔助方式還有訓誡、責令具結悔過、保安處分等不同形式。
違憲法律責任是指行政公務人員因其行為與憲法的原則或內容相抵觸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其規范分為兩大類:一類規范明確、具體,可以直接約束有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另一類規范則具有原則性、概括性,只對國家機關、公民、法人具有間接約束力。也就是說,後一種憲法規范一般不能直接適用,需要將其精神具體化為部門法的法律規范,依據具體法律進行處理。在現實生活中,行政公務人員的違憲法律責任與行政法律責任多是在責任競合的情況下出現的,大都可以依據部門法進行追究和懲戒。
根據引起責任的法律事實與責任人的關系,分為直接責任、間接責任、連帶責任。 直接責任,是指行政公務人員對自己實施的違法或不當行為以及所造成的後果承擔責任的責任形態。其最大特點是自己對自己實施的行為承擔責任。因此,直接責任就是行政公務人員「自己的責任」,是責任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H. 公務員的撤職與開除有什麼區別

公務員的撤職是指行政人事上的安排,取消某人的某個職務。(可能另有其他職務分配。)開除一般就是指開除公職了,辭退就相當於解僱,比如機構精簡,或是試用期不合格被辭退。相對來說,開除比撤職要嚴重得多。

公務員處分是指具有法定許可權的機關對違法違紀應當承擔紀律責任的公務員實施的一種制裁措施。公務員的處分具有以下特點:

(1)公務員處分是由法定許可權的機關作出的行為,是一種內部行為。

(2)公務員處分的對象是違反公務員義務和紀律的公務員,是公務員因違法違紀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3)公務員處分是一種制裁,是國家對有違反公務員義務和紀律行為的公務員實施的物質或者精神上的懲罰,目的是對公務員進行教育、監督、約束。

(4)公務員處分具有特定的形式,即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和開除六種。

(5)公務員處分必須按照法定程序作出。

拓展資料:公務員處分的條件

1.實施了違紀行為,作為或不作為。《公務員法》第53規定了公務員必須遵守的16條紀律。公務員實施了違紀行為,是指公務員出於故意或過失違反了公務員16條紀律規定的某項條款的行為。

2.違紀行為尚未達到追究刑事責任的嚴重程度。公務員違反紀律的行為是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或者雖然構成了犯罪,但尚為達到追究刑事責任的嚴重程度。如果公務員的行為構成犯罪並依法達到了追究刑事責任的嚴重程度,就構成了犯罪。構成犯罪的,就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存在主觀過錯,故意或過失。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引起違紀的後果,並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主觀心理狀態。過失就是因為疏忽大意或行為不慎,以致發生了違紀行為。

I. 公務員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公務員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一百零一條 對有下列違反本法規定情形的,由縣級以上領導機關或者公務員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區別不同情況,分別予以責令糾正或者宣布無效;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根據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編制限額、職數或者任職資格條件進行公務員錄用、調任、轉任、聘任和晉升的;
(二)不按規定條件進行公務員獎懲、迴避和辦理退休的;
(三)不按規定程序進行公務員錄用、調任、轉任、聘任、晉升、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以及考核、獎懲的;
(四)違反國家規定,更改公務員工資、福利、保險待遇標準的;
(五)在錄用、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中發生泄露試題、違反考場紀律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開、公正的;
(六)不按規定受理和處理公務員申訴、控告的;
(七)違反本法規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一百零二條 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的,原系領導成員的公務員在離職三年內,其他公務員在離職兩年內,不得到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任職,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後有違反前款規定行為的,由其原所在機關的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該人員從業期間的違法所得,責令接收單位將該人員予以清退,並根據情節輕重,對接收單位處以被處罰人員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一百零三條 機關因錯誤的具體人事處理對公務員造成名譽損害的,應當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賠償。
第一百零四條 公務員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處分。
希望幫到你!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J. 法律責任最嚴厲的 民事 行政 刑事還是 違憲

刑事責任必須最嚴,限制人生自由甚至剝奪人的生命,連生命都不存在了別的還能專咋的。
民事責任屬主要是經濟賠償,這個是最輕的
行政責任一般是權力機關承擔的,普通個人不適用
違憲責任法理上說是最不能容許的,可是中國沒有違憲審查機制,所以、、、

熱點內容
省內條例 發布:2024-05-08 05:00:26 瀏覽:952
公司法定代表人行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08 04:40:35 瀏覽:814
美國最高法院有票 發布:2024-05-08 04:33:45 瀏覽:278
民法典與人們的生活 發布:2024-05-08 03:21:31 瀏覽:420
有哪些地方規章舉例 發布:2024-05-08 01:32:18 瀏覽:452
法院消費十大 發布:2024-05-08 01:30:42 瀏覽:706
王超法院 發布:2024-05-07 18:04:29 瀏覽:416
廣州司法職業 發布:2024-05-07 17:47:17 瀏覽:860
法治進行著 發布:2024-05-07 15:18:19 瀏覽:228
2019年4月合同法自考00230答案 發布:2024-05-07 14:48:51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