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有法律效力嗎
『壹』 在微信聊天中達成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受法律保護,這是一種新型合同形式。
法條鏈接:《合同法》第十一條
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 (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 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貳』 微信上的承諾有法律效力嗎
微信上的承諾有法律效力。
微信聊天記錄屬於證據中的電子數據,屬於證據類型的一種。
具體到民間糾紛案件中,作為證明關系存在的電子數據則集中表現為網上聊天記錄(比如通過微信、QQ等軟體)、電子郵件、博客、微博、手機簡訊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第五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
(2)微信聊天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承諾書實際上是合同的一種,當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諾書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是當事人真實意願的反映。承諾書的內容應當是當事人內心真實意思的表達,不能被強迫或威脅或利誘、欺騙等。
2、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承諾書的內容必須合乎法律的規定,不能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否則可能導致承諾書無效。
3、沒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諾人只能基於自己有權處分的物進行處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總而言之,承諾書有無法律效力主要依據承諾書是否具備以上三個條件。當然,在實踐中,只有是當事人真實意願的表達,且沒有違法法律相關規定和沒有侵犯他人利益的承諾書才算有效,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叄』 微信聊天承諾有沒有法律效力
1、凡事沒有絕對,所有不好說有沒有法律效力
2、現在都是實名制了,所以從一方面來講可以證明主體的真實性
3、另外你還需要從側面證實主體的真實性
4、還有內容的真實性、合理性
5、都達到了肯定有法律效力
『肆』 在微信上怎麼樣簽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有的。
《合同法》第十條、第十一條分別規定:
「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等多種形式。」,「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這里的數據電文,包含通訊網路在內的網路條件下,當事人之間為了實現一定目的,通過電子郵件和電子數據交換所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因此,通過微信簽訂合同同樣具備法律效力。
(4)微信聊天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合同的法律特徵
①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②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③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④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劃分為:
計劃合同與普通合同
凡直接根據國家經濟計劃而簽訂的合同,稱為計劃合同。如企業法人根據國家計劃簽訂的購銷合同、建設工程承包合同等。普通合同亦稱非計劃合同,不以國家計劃為合同成立的前提。公民間的合同是典型的非計劃合同。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以來,計劃合同日趨減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計劃合同已被控制在很小范圍之內。
雙務合同與單務合同
雙務合同即締約雙方相互負擔義務,雙方的義務與權利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的合同。如買賣合同、承攬合同等。單務合同指僅由當事人一方負擔義務,而他方只享有權利的合同。如贈與、無息借貸、無償保管等合同為典型的單務合同。
有償合同與無償合同
有償合同為合同當事人一方因取得權利需向對方償付一定代價的合同。無償合同即當事人一方只取得權利而不償付代價的合同,故又稱恩惠合同。前者如買賣、互易合同等,後者如贈與、使用合同等。
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
以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的,為諾成合同。除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須實物給付,合同始能成立,為實踐合同,亦稱要物合同。
『伍』 微信上的聊天記錄截圖,可以作為法律證嗎
可以。
為了統一司法實踐中互聯網電子證據舉證、認定標准,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法院(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出台《互聯網電子數據證據舉證、認證規程》(下稱規程),讓一直困擾法院審理的電子證據認定難題有了新解決路徑。
電子證據類型大幅度擴張,從電話錄音、視頻錄像向互聯網電子數據證據類型擴展,逐步成為主要電子證據類型。據南沙法院統計,電子證據中最主要的證據形式是微信證據。
占所有涉電子證據案件的65%,其次是電子郵件和簡訊,分別佔14%,支付寶和QQ共占約7%。在涉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金融類糾紛中,也出現電子合同這一新的證據類型。
規程參考已經頒布施行的電子簽名法以及尚在審議過程中的「電子商務法」,結合實踐中出現較多的證據類型,將互聯網電子數據證據限定為簡訊、電子郵件、QQ、微信、支付寶或其他具備通訊、支付功能的互聯網軟體所產生的,能夠有形的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信息。
(5)微信聊天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對於微信中的聊天記錄,規程要求,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要素包括幾個方面:
1、使用終端設備登錄本方微信賬戶的過程演示,用於證明其持有微信聊天記錄的合法性和本人身份的真實性。
2、聊天雙方的個人信息界面,藉助微信號不可更改的特點,並結合個人信息界面中顯示的手機號碼、頭像等信息固定雙方當事人的真實身份。
3、完整的聊天記錄,根據微信聊天記錄在使用終端中只能刪除不能添加的特點,根據雙方各自微信客戶端中完整聊天信息進行對比,以驗證相關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法院在採信微信相關的證據時,由於微信並未強制進行實名認證,但根據當事人提供的對方微信號、綁定的手機號碼以及聊天中透露的相關信息內容,法官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綜合相關信息,適用高度蓋然性原則分析認定微信使用者的身份。
對於微信聊天記錄的真實性問題,則可以通過雙方各自所持有的微信聊天記錄,對比分析是否存在刪除篡改關鍵內容的情況,據此作出事實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