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造謠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造謠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5 18:33:06

㈠ 造謠,傳謠,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根據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版情,在信息網路或其他媒體權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的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利用信息網路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3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293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㈡ 網上造謠不用付法律責任嗎

當然要付責任了。注意取證是關鍵!望採納

㈢ 造謠行為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 侵權行為是不是違法行為

造謠肯定要承擔法律責任,沒造成嚴重後果者,可能侵害他人名譽權,承擔民事責任,造成嚴重後果者,則涉嫌構成侮辱、誹謗罪。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

㈣ 以後造謠也要承擔法律責任

以前、現在、以後,造謠都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根據實際情況,可能會追究治安責任或刑事責任。

㈤ 造謠者和傳謠者分別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假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搜集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許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成心在信息搜集或許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搗亂社會次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許管束;形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假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搜集或其他媒體上傳播,要承當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司法義務。

(5)造謠需不需要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謠言受害者可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首先要看其是否符合精神損害賠償范圍,一般來說,可以請求損害賠償的情況如下:

1、侵害他人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身自由權等人格權,給他人造成精神損害的;

2、侵犯監護身份權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給監護人造成精神損害的;

3、侵害死者人格權或非法利用、侵害遺體、遺骨給死者近親屬造成精神損害的;

4、滅失或毀損他人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損害。

謠言受害一方如果是受到他人通過發布謠言的行為貶損受害人的人格,破壞了受害人的名譽,嚴重的影響了受害人的生活和工作,給受害人的精神上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的話,可以找相關證據要索賠精神損害賠償。

㈥ 誣陷、造謠需要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這屬於侵權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回;
(三)消除危險答;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請參閱:《民法通(總)則)》和《侵權責任法》的相應規定。

㈦ 記者造謠應不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因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㈧ 造謠者需不需要承擔責任呢

造謠者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尤其是給他人帶來傷害的時候。

熱點內容
律師標准收費 發布:2025-05-09 22:06:20 瀏覽:284
冒名注冊郵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9 21:56:36 瀏覽:297
民法中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發布:2025-05-09 21:48:12 瀏覽:51
論述經濟法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發布:2025-05-09 21:48:06 瀏覽:375
商鋪合同法違約賠償 發布:2025-05-09 21:43:54 瀏覽:103
辦公樓物業管理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9 21:23:53 瀏覽:888
勞動法固定一周不能工作超出多長時間 發布:2025-05-09 21:18:47 瀏覽:424
監利司法局長 發布:2025-05-09 21:07:34 瀏覽:14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34 發布:2025-05-09 20:56:56 瀏覽:178
違法行為都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9 20:24:19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