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教育學第八章法律責任課件

教育學第八章法律責任課件

發布時間: 2024-03-26 15:56:42

A. 分析和落實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及其法律責任

幼兒教師的合法權利和義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里都有明確說明,本法適用於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

教師享有下列權利:
(一)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
(二)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
(四)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六)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第八條 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第九條 為保障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 門、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提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教育教學設施和設備;
(二)提供必需的圖書、資料及其他教育教學用品;
(三)對教師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中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
(四)支持教師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 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對教師的政治思想、業務水平、工作態度和工作成績進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考核工作進行指導、監督。

第二十三條 考核應當客觀、公正、准確,充分聽取教師本人、其他教師以及學生的意見。
第二十四條 教師考核結果是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的依據。

第六章 待遇
第二十五條 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晉級增薪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六條 中小學教師和職業學校教師享受教齡津貼和其他津貼,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二十七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教師以及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應當予以補貼。

第二十八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城市教師住房的建設、租賃、出售實行優先、優惠。縣、鄉兩級人民政府應當為農村中小學教師解決住房提供方便。

第二十九條 教師的醫療同當地國家公務員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對教師進行身體健康檢查,並因地制宜安排教師進行休養。醫療機構應當對當地教師的醫療提供方便。

第三十條 教師退休或者退職後,享受國家規定的退休或者退職待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適當提高長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小學退休教師的退休金比例。

第三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改善國家補助、集體支付工資的中小學教師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資收入上與國家支付工資的教師同工同酬,具體辦法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規定。

第三十二條 社會力量所辦學校的教師的待遇,由舉辦者自行確定並予以保障。

第七章 獎勵
第三十三條 教師在教育教學、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教學改革、學校建設、社會服務、勤工儉學等方面成績優異的,由所在學校予以表彰、獎勵。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有突出貢獻的教師,應當予以表彰、獎勵。對有重大貢獻的教師,依照國家有關規定授予榮譽稱號。

第三十四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向依法成立的獎勵教師的基金組織捐助資金,對教師進行獎勵。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侮辱、毆打教師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造成損害的,責令賠償損失;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 對依法提出申訴、控告、檢舉的教師進行打擊報復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行政處分。國家工作人員對教師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 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二)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
教師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地方人民政府對違反本法規定,拖欠教師工資或者侵犯教師其他合法權益的,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違反國家財政制度、財務制度,挪用國家財政用於教育的經費,嚴重妨礙教育教學工作,拖欠教師工資,損害教師合法權益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挪用的經費,並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教師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訴的三十日內,作出處理。教師認為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侵犯其根據本法規定享有的權利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作出處理。

B. 教育法律責任承擔的類型有哪些,法律依據是什麼

教育法規定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較多,按不同的標准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一、根據違法行為性質的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為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責任。

1、行政責任:由於教育法就其性質而言,主要是調整教育行政關系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因而具有行政法的屬性,故其所規定的法律責任主要是行政法律責任。

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行政處分,它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隸屬關系對有輕微違法失職行為的國家工作人員所實施的懲罰措施,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另外一種方式是行政處罰,它是享有行政處罰權的主體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但尚不夠刑事處罰的個人或組織所實施的懲罰措施。在教育領域,教育行政處罰的種類主要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違法頒發、印製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及其他學業證書;撤銷違法舉辦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取消頒發學歷、學位和其他學業證書的資格;撤銷教育資格,停考、停止申請認定資格;責令停止招生;吊銷辦學許可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教育行政處罰。

2、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民事違法行為而承擔的法律後果。教育法上的民事責任是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破壞了平等主體之間正常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依法承擔的民事責任,是一種以財產為主要內容的責任。在義務教育方面,應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的行為有:(1)侵佔、破壞學校的場地房屋和設備的;(2)侮辱、毆打教師、學生的;(3)體罰學生的;(4)將學校校舍、場地出租、出讓或者移作他用、妨礙義務教育實施。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3、刑事責任:指行為人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 教育法的刑事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實施的違反教育法的行為,同時觸犯了刑法,達到犯罪的程度時,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有以下6種:(1)侵佔、剋扣、挪用義務教育經費;(2)擾亂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學秩序,情節嚴重的:(3)侵佔或者破壞學校校舍、場地和設備情節嚴重的;(4)侮辱、毆打教師、學生情節嚴重的;(5)體罰學生情節嚴重的;(6)玩忽職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師生傷亡事故情節嚴重的。追究刑事法律責任往往表現為給予行為人以刑事制裁,即人民法院依法對犯罪人運用刑罰。

我國刑法規定的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類。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三種。

二、按照違法主體的不同,教育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又可分為:

教育法律責任主體是指承擔教育法律責任對象。根據教育法的規定,根據可能成為教育法律責任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

1、教育行政機關和其他國家行政機關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2、教育行政機關和其他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3、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學校、校長、教師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4、就學學生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5、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6、其他負有遵守教育法義務的公民和法人違法時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其中各主體的不同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體法律責任形式在相關的教育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規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C. 什麼是教育法律責任

教育法律責任是教育法律關系主體因實施了違反教育法的行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當承擔的否定性的法律後果。

法律責任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是同義語,如一般的守法義務、贍養義務等,法學上稱其為「第州義務」。狹義的法律責任是指法律關系主體實施了違法行為而必須承擔的否定性的法律後果。這種否定性的法律後果法學上又稱「第二性義務」,即加於違法的法律關系主體的直接強制性義務,包括受制裁,強制和給予補救。

從法律意義上理解教育法律責任,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教育法的法律責任與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存在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的三種

首先,教育法的法律責任,是針對違反行為,是教育法的法律責任的前提。也就是說,教育法律、法規的行為設立的,是只有在發生了違反教育法的行為之後才會出現的一種法律後果。這些違法行為既包括不履行教育法規的義務,也包括侵犯其他主體由教育法規定的權利。遵守教育法律、法規的行為就不會產生這種法律後果。

其次,法律後果的承擔者,是有遵守教育法律、法規義務的特定教育法律關系主體,它不僅指公民個人和社會團體,還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學校,體現了教育法的一種特殊的強制力。

最後,教育法的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緊密相連,表現為一種否定性的法律後果,是國家對違反教育法律、法規行為的不贊許態度。其實質是統治階級運用法律制裁的方式對規避教育法定義務、超越教育法定權利界限或濫用權利的違法行為所作的法律上的否定性評價和譴責,是國家強制矯正違法者的違法行為,從而補教受到侵害者的合法權益,恢復被破壞的教育法律關系和教育法律秩序的手段

D. 教育法的基本常識

1. 教育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差高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修訂)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學 生 第三章 學 校 第四章 教 師 第五章 教育教學 第六章 經費保障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皮慶銀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第三條 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燃宴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第四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第五條 各級人民 *** 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履行本法規定的各項職責,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

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社會組織和個人應當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六條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 *** 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並採取措施,保障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實施義務教育,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的和殘疾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國家組織和鼓勵經濟發達地區支援經濟欠發達地區實施義務教育。

第七條 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 *** 為主管理的體制。 縣級以上人民 *** 教育行政部門具體負責義務教育實施工作;縣級以上人民 *** 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義務教育實施工作。

第八條 人民 *** 教育督導機構對義務教育工作執行法律法規情況、教育教學質量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等進行督導,督導報告向社會公布。 第九條 任何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有權對違反本法的行為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檢舉或者控告。

發生違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礙義務教育實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負有領導責任的人民 *** 或者人民 *** 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第十條 對在義務教育實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社會組織和個人,各級人民 *** 及其有關部門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學生 第十一條 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周歲。 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申請,由當地鄉鎮人民 *** 或者縣級人民 *** 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第十二條 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 *** 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 *** 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縣級人民 *** 教育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軍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予以保障。 第十三條 縣級人民 *** 教育行政部門和鄉鎮人民 *** 組織和督促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幫助解決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困難,採取措施防止適齡兒童、少年輟學。

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協助 *** 做好工作,督促適齡兒童、少年入學。 第十四條 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批准招收適齡兒童、少年進行文藝、體育等專業訓練的社會組織,應當保證所招收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自行實施義務教育的,應當經縣級人民 *** 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註:這是第一和第二章,全文請看: /f?kz=149828937。
2. 教育基礎知識包括哪些
《教育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教育學基礎知識、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和教育法規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學基礎知識。考試內容主要有:教育學概論、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學校以及教師與學生。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學概論、學習心理、品德心理、教學心理和差異心理的基本知識。

第三部分:教育法規。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3. 教育法基本內容是什麼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第三條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4. 教育基礎知識是指哪些內容
教育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教育學基礎知識、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和教育法規三個部分。考試所佔比例約為:教育學基礎知識40%,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40%,教育法規20%。

第一部分:教育學基礎知識。考試內容主要有:教育學概論、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學校以及教師與學生。

1.教育學概論包括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教育的起源、發展、本質和基本規律,教育勞動的特點及教育思想的歷史演進。

2.教育與人的發展包括人的發展的理論構建基礎、人的身心發展及其規律、人的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3.教育與社會發展包括現代教育的功能、教育優先發展、教育現代化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與教育等。

4.教育目的包括我國和國外的教育目的。

5.教育內容包括我國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內容的科學規范。 6.教育途徑包括教學過程、教學環境、綜合實踐活動等八方面內容。

7.學校包括學校的教育制度。

8.教師與學生包括教師的職業、角色、特點、心理品質、威信、基本素質,教師職業專業化,教師教育,學生和班主任。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學概論、學習心理、品德心理、教學心理和差異心理的基本知識。

1.心理學概論包括心理學與教育的結合、教育心理學的任務與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學發展簡況。

2.學習心理包括學習概論、學習動機、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等八方面內容。

3.品德心理包括品德形成的心理學理論、品德形成過程的心理成分、學生品德培養的心理分析、優秀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育、品德不良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矯正五方面內容。

4.教學心理包括課堂教學概述、課堂教學的人際交往。 5.差異心理包括智力差異、人格差異。

第三部分:教育法規。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教育法概論包括教育法及教育法的基本涵義、教育法的體系和教育法律的規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5. 教育法的基本原則有什麼
就是實施素質教育 有一篇論文,你可以參看一下 題目:淺析素質教育 關鍵詞: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 全面發展 要知道什麼是素質教育,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素質。

素質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素質概念是生理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即「遺傳素質」。

《辭海》寫道:「素質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

①這是關於狹義素質的典型解釋。廣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後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

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②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指的是廣義素質。

關於素質教育的含義,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從根本上說具有一致性。全面發展教育就是要促進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就是要促進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興趣、特長的和諧統一的發展。

同時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情操的發展。素質教育同樣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這兩種教育觀所達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素質教育是對全面發展教育的完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根本對立的兩個教育觀。

所謂「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客觀存在的偏離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③它們的對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教育目的不同。

「應試教育」著眼於分數和選拔,以考取高分獲得升學資格為目地,屬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而素質教育則受教育者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國民素質,追求教育的長遠利益與目標。2、教育對象不同。

「應試教育」重視高分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和差生。而重視高分學生,更確切說,是重視高分。

這就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宗旨,違背了「教育機會人人均等」的原則。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它是一種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教育,每個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都在他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充分發展。

素質教育也是差異性教育。素質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正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即素質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個學生。

3、教育內容不同。「應試教育」緊緊圍繞考試和升學需要,考什麼就教什麼,所實施的是片面內容的知識教學。

只教應試內容,忽視了非應試能力的培養,如語文、外語學科忽視聽說能力的訓練,學生無法充分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在數理化學科中忽視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及動手操作,以致學生在實際問題面前束手無策。而素質教育立足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教以適合學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

4、教育方法不同。「應試教育」採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題海戰術,猜題押題、加班加點、死記硬背、「填鴨式」等,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使學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養。

素質教育則要求開發學生的潛能與優勢,重視啟發誘導,因材施教,使學生學會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5、教育評價標准不同。

「應試教育」要求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著備考這個中心而展開,要求學生積累與考試有關的知識、形式、應試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師將分數作為教學的唯一追求,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和老師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質教育則立足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多種形式全面衡量學生素質和教師的水平。6、教育結果不同。

在「應試教育」下,多數學生受到忽視,產生厭學情緒,片面發展,個性受到壓抑,缺乏繼續發展的能力。在素質教育下,全體學生的潛能達到充分發揮,獲得素質的全面提高,個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為今後繼續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發展的需要。1、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迎接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

21世紀已經到來。我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

我們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們要在21世紀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在實現現代化這一宏偉實踐當中,在完成新的社會轉型的過程當中,我們面臨著資金、技術、和物質資源不足的問題,而最大的問題是素質和人才問題。

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國家,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的優勢,是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這正如十五大報告所指出:「我國。
6. 教育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就是實施素質教育 有一篇論文,你可以參看一下 題 目:淺析素質教育 摘 要:本文就什麼是素質、為什麼要實施素質教育、怎樣實施素質教育三方面對素質教育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 全面發展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迎接21世紀挑戰,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本文將從什麼是素質教育,為什麼要實施素質教育,怎樣實施素質教育三方面對素質教育做簡要的分析。

一、什麼是素質教育 要知道什麼是素質教育,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素質。素質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素質概念是生理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即「遺傳素質」。《辭海》寫道:「素質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

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①這是關於狹義素質的典型解釋。

廣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後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

②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指的是廣義素質。 關於素質教育的含義,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從根本上說具有一致性。

全面發展教育就是要促進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就是要促進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興趣、特長的和諧統一的發展。同時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情操的發展。

素質教育同樣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這兩種教育觀所達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素質教育是對全面發展教育的完善。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根本對立的兩個教育觀。所謂「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客觀存在的偏離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

③它們的對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教育目的不同。「應試教育」著眼於分數和選拔,以考取高分獲得升學資格為目地,屬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而素質教育則受教育者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國民素質,追求教育的長遠利益與目標。

2、教育對象不同。「應試教育」重視高分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和差生。

而重視高分學生,更確切說,是重視高分。這就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宗旨,違背了「教育機會人人均等」的原則。

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它是一種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教育,每個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都在他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充分發展。素質教育也是差異性教育。

素質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正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即素質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個學生。 3、教育內容不同。

「應試教育」緊緊圍繞考試和升學需要,考什麼就教什麼,所實施的是片面內容的知識教學。只教應試內容,忽視了非應試能力的培養,如語文、外語學科忽視聽說能力的訓練,學生無法充分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在數理化學科中忽視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及動手操作,以致學生在實際問題面前束手無策。

而素質教育立足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教以適合學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 4、教育方法不同。

「應試教育」採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題海戰術,猜題押題、加班加點、死記硬背、「填鴨式」等,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也使學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養。素質教育則要求開發學生的潛能與優勢,重視啟發誘導,因材施教,使學生學會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

5、教育評價標准不同。「應試教育」要求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著備考這個中心而展開,要求學生積累與考試有關的知識、形式、應試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師將分數作為教學的唯一追求,以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和老師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質教育則立足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多種形式全面衡量學生素質和教師的水平。

6、教育結果不同。在「應試教育」下,多數學生受到忽視,產生厭學情緒,片面發展,個性受到壓抑,缺乏繼續發展的能力。

在素質教育下,全體學生的潛能達到充分發揮,獲得素質的全面提高,個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為今後繼續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二、為什麼要實施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1、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迎接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 21世紀已經到來。

我國的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我們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們要在21世。

E. 教育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

祝我的大朋友們節日快樂,永葆童心~

好了,開始我們今天的教師招聘沖刺

今天要復習的內容是教育法律責任

考點1:歸責要件

所謂歸責,是指法律責任的歸結。它要解決的是法律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的問題。

教育法律關系主體只有具備以下四個教育法律責任的歸責要件,才被認定為教育法律責任主體,才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1.有損害事實

這是指行為人有侵害教育管理、教學秩序及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客觀事實存在。這是構成教育法律責任的前提條件。

2.有違法行為

這是指行為人實施了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假若行為人的行為沒有違法,他就不承擔法律責任。

3.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所謂過錯,是指行為人在實施行為時,具有主觀上的故意或過失的心理狀態。

4.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這是指違法行為是導致損害事實發生的原因,損害事實是違法行為造成的必然結果,二者之間存在著內在的必然的聯系。前者決定後者的發生,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

考點2:歸責原則

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指確認和承擔法律責任時必須依照的標准和准則。學校教育活動是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侵權導致的民事法律責任,根據我國《民法通則》,這種民事法律責任的追究,主要適用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四項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以過錯作為歸責的最終構成要件,同時,以過錯作為確定行為人責任范圍的重要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2.過錯推定原則

推定,是指根據已知的事實所進行的推斷和確定。過錯推定,也稱為過失推定,是指如果原告能證明其所受的損害是由被告所致,而被告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則應推定被告有過錯並應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

3.公平責任原則

公平責任,是指當事人雙方在造成損害時均沒有過錯的情況下,由人民法院根據公平的原則,來判定當事人對受害人的財產損失給予適當的補償。我國《民法通則》第132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這一規定是公平責任原則的重要法律依據。此外,我國《民法通則》在多個條文中都規定了公平責任,從而使公平責任上升為一項歸責原則。

4.無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也稱為無過失責任,是指當損害發生後,當事人無過錯也要承擔責任的一種法定責任形式,其目的在於補償受害人所受到的損失。

考點3:侵權責任★★★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此時教育機構承擔過錯推定責任。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此時教育機構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 END ——

熱點內容
實質主義商法 發布:2024-05-19 13:42:13 瀏覽:211
新聞導火線中的行政法 發布:2024-05-19 12:26:12 瀏覽:436
倫理提供道德 發布:2024-05-19 10:39:50 瀏覽:586
新勞動法社保 發布:2024-05-19 10:26:25 瀏覽:245
降薪是否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4-05-19 09:54:12 瀏覽:518
法院判決書和裁定書 發布:2024-05-19 09:25:36 瀏覽:944
省司法廳馬 發布:2024-05-19 09:08:13 瀏覽:799
貴陽白雲區律師事務所排名 發布:2024-05-19 04:16:28 瀏覽:833
日本書法學校 發布:2024-05-19 03:50:37 瀏覽:511
公司法47 發布:2024-05-19 03:40:58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