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偵查協作的法律責任

偵查協作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7 06:33:47

⑴ 偵查協作定義

偵查協作是指公來安機關偵自查部門之間以及偵查部門與其他有關部門之間,在刑事偵查中為發現犯罪,揭露證實犯罪,緝捕犯罪嫌疑人而進行的各種形式的互相協同與配合的專門活動。
就協作的層次而言:一是國內層面的偵查協作,具體包括內地偵查部門之間的偵查協作和區際刑事警務合作(即內地偵查部門與港,澳,台警方之間的協作); 二是國際層面的偵查協作,或者說國際偵查協作。

偵查協作原則:大局原則,及時原則,無償原則。

⑵ 涉外警務—論述國際偵查協作中的跨境追緝

國際偵查協作的概念——國際偵查協作,是指各國的警察機關在跨國犯罪和國際犯罪內偵查領域,為容獲取犯罪證據而進行各種形式的協同和配合。跨境追緝——是指對潛逃國外的犯罪分子,在有關國家警察機關的配合下,按照其越境逃跑方向進行追捕的一項偵查措施。
跨境追緝的實施須具備下列要素——(1)必須在協定授權的條件下進行。(2)事先通報;(3)必須具備法律手續。

⑶ 什麼是刑事偵查協作

刑事偵查協作,主要是指刑事偵查工作中,公安機關的刑事偵查部門之間或刑事偵查部門與版其它部門之間有組織地協權調運作和互相配合的專門活動。我國有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各地公安機關要堅持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的原則,克服地方保護主義思想,統一認識,嚴格執法,加強協作力度。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⑷ 什麼是偵查協作

偵查協作是指各地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中的相互協調和配合。這是《公安機關辦理刑版事案件程序規定權》(以下簡稱《程序規定》)中新增加的內容。能否完整和深入領會《程序規定》關於偵查協作的規定,關繫到公安機關在打擊犯罪的斗爭中能否真正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指導思想,以充分發揮公安機關整體功能的原則性問題。

⑸ 為什麼要經濟偵查

經濟犯罪偵查措施,是指經濟犯罪偵查機關為獲得證明有無犯罪事實、犯罪情節回輕重的有關證答據以及捕獲犯罪嫌疑人所依法採取的專門的調查措施和強制措施的總稱。
經濟犯罪的跨地區、跨行業特點日益突出,涉及面越來越廣,加強經偵協作,建立健全經偵協作機制,已成為經偵工作宏觀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有論者指出今後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展經偵協作:在協作意識上,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在協作體繫上,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互聯的組織網路,全面加強各警種間、各地區間、各相關部門間和國際間的協作;在內容方式上,積極探索豐富多樣、不拘一格、高效靈活的模式。在協作要求上,遵循「依法、及時。無償」『的原則;在協作機制上,按照科學高效的要求進行改革和完善;在發展方向上,努力向高科技看齊。有的論者從經偵部門在偵查辦案中與相關部門的聯系角度、將經偵協作分為外部協作與內部協作;將經偵協作范圍分為大陸各地經偵部門的區域協作,與港澳台警方的區際協作,與世界各國警方的國際偵查協作,並論述了上述五種類型經偵協作途徑的內容和方式。上述研究與經偵協作機制建設實踐頗為契合。在偵查協作方面,公安機關經偵部門進行了積極探索。

⑹ 毒品案件偵查協作規定 是涉密的嗎

刑事案件在偵查過程中,除嫌疑人的辯護人可按規定會見嫌疑人並查閱相關材料以外,其他任何人都無權了解的。毒品一般都在禁毒支隊進行,除了辦案民警和直接上級和檢察院的以外,基本上不會再有別人知道了。

⑺ 公安機關現行體制為什麼即要堅持和完善

【中文摘要】 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促進了人、財、物的大流動。在帶來社會生產力大發展的同時,跨區域犯罪日益嚴重,犯罪的動態化日益突出。為應對犯罪的新形勢、新特點,偵查實踐中,公安機關之間進一步加強了偵查協作,,偵查協作活動日益頻繁,各地公安機關按照依法規范、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高效協同等原則,建立了許多雙邊或多邊的刑事偵查協作機制,犯罪聯系密切的區域建立了長效的偵查協作區。在聯合偵查、犯罪情報信息交流、案件線索協查協辦、犯罪嫌疑人協助羈押、犯罪預防、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諸多方面展開廣泛而深入的協作。偵查協作的豐富實踐推動偵查協作理論的進一步完善。區域性偵查協作制度的研究,是偵查學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具有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特點。本文緊密聯系公安工作實際,採用系統論、歷史的、比較的、社會學等研究方法,從完善我國公安機關區域性偵查協作機制的宗旨出發,在研究偵查協作基本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構建我國公安機關區域性偵查協作制度的基本構想。以期豐富和發展我國偵查協作理論,推動公安機關偵查協作實踐向縱深發展。全文共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闡明了偵查協作的基本問題。有四項內容構成。首先...更多,對現有的偵查協作概念進行評析,界定了偵查協作的概念,並分析了理由。闡明了偵查協作的主體特徵是具有偵查權的偵查機關或偵查部門;偵查協作的目的為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秩序;偵查協作的主體之間關系處於相對平等的地位,其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偵查協作是具體的偵查措施,具有刑事訴訟的性質。在偵查協作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了區域性偵查協作的概念。其次,按照不同標准劃分了偵查協作的類型,並分別進行分析。根據偵查協作的頻率和規范程度分為:臨時性協作和協作組織;根據偵查協作的內容分為:聯合偵查、偵查情報信息交流和協作查緝;根據偵查協作主體的職能分為:刑偵部門與特警、交警、巡警的協作、公安機關各職能的偵查部門之間的協作、偵查的國際合作。再次,闡明了偵查協作的功能。第一,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安機關打擊犯罪的整體合力。第二,可以節約偵查成本,有效整合偵查資源,提高偵查的效益。第三,可以密切偵查部門之間的關系,有效解決警力不足的問題。第四,可以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權。最後,論證了偵查協作的基礎。普遍聯系的觀點和系統論是偵查協作的哲學基礎;法學理論和法律規定是偵查協作的法治基礎;跨區域的流動犯罪急劇上升和當前犯罪的特點、偵查管理體制的現狀是偵查協作的現實基礎。第二部分:考察了我國區域性偵查協作的歷史和現狀,由三項內容構成。首先考察了我國區域性偵查協作的歷史。對區域性協作的歷史進行全面客觀地考察和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其現實狀況,對其未來發展趨向作出理性的預測,並提出科學的建議。按照歷史的發展線索,劃分為我國古代、近代、新中國成立後的偵查協作三個階段,系統進行研究。其次,論述了我國區域性偵查協作的現狀。從偵查協作區,偵查協查、追緝的現狀幾個方面展開論述其運行情況。從現行法律規定的內容方面論述其法律規制情況。最後,指出了當前偵查協作運行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地方保護主義和本位主義嚴重;偵查協作的意識不強,認識不到位;偵查協作的絕對無償性原則阻礙偵查協作的運行;偵查協作的機制不健全;偵查協作責任規定不周全,考核不科學。第三部分:探討了構建我國公安機關區域性偵查協作機制的基本構想,由三項內容構成。在偵查協作系統中,包括偵查體制、協作內容、協作方式、協作機構以及個體對偵查協作的主管意識等諸多要素,其中,機制起著基礎性、根本性的作用。受制於經濟狀況、現行體制、個體的素質等因素,偵查協作機制的構建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本文中,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了基本構想:首先,改革與完善偵查體制,創新偵查協作模式。改革和完善偵查體制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科學、合理的原則,具體作法有:保證偵查機關獨立行使偵查權,規范黨對偵查機關的領導。接著闡明了創新偵查協作模式的作法。充分利用刑偵信息化平台,拓寬偵查協作的渠道;構建服務於偵查破案的大刑偵格局。筆者論述要構建大刑偵格局,必須明確各警種的職責,健全多警協作的機制,加強具有偵查權部門間的整合。其次,論述了強化刑偵基礎業務建設,建立情報主導機制。公安基礎工作是刑偵破案的重要基礎。情報是是偵查工作始終掌握主動權的關鍵。要加強情報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和服務等機制建設。最後,詳細闡明了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區域性偵查協作機制的作法。第一,深化協作認識,培養協作精神。具體包括: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和本位主義,樹立偵查協作全局觀;提高偵查人員素質;加強偵查的物質保障。第二,加強偵查協作機構隊伍建設,完善偵查協作的內容,規范運作程序。加強偵查協作專門機構的建設,確立「聯絡員」制度。第三,建立健全偵查協作的考核體系,完善責任制。這是區域性偵查協作機製得以順利運行的重要保障。實行「網上自動監測」;健全考核體系;建立偵查協作的投訴舉報制度;明確協作雙方的協作責任,確立責任追究制度。

⑻ 經濟犯罪偵查的協作機制

經濟犯罪的跨地來區、跨行業源特點日益突出,涉及面越來越廣,加強經偵協作,建立健全經偵協作機制,已成為經偵工作宏觀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有論者指出今後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展經偵協作:在協作意識上,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在協作體繫上,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互聯的組織網路,全面加強各警種間、各地區間、各相關部門間和國際間的協作;在內容方式上,積極探索豐富多樣、不拘一格、高效靈活的模式。在協作要求上,遵循「依法、及時。無償」『的原則;在協作機制上,按照科學高效的要求進行改革和完善;在發展方向上,努力向高科技看齊。有的論者從經偵部門在偵查辦案中與相關部門的聯系角度、將經偵協作分為外部協作與內部協作;將經偵協作范圍分為大陸各地經偵部門的區域協作,與港澳台警方的區際協作,與世界各國警方的國際偵查協作,並論述了上述五種類型經偵協作途徑的內容和方式。上述研究與經偵協作機制建設實踐頗為契合。在偵查協作方面,公安機關經偵部門進行了積極探索。

⑼ 不是一個省的派出所能幫助一起破案嗎

近年來,從檢察機關查處的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中,涉及異地取證、異地辦案、異地緝拿逃犯的案件越來越多,而檢察機關的裝備條件根本無法與公安機關相比,這無疑給檢察機關查辦案件增大了難度,另外如發生非典型肺炎這種全國性公共衛生應急的情況等。為此,加強和完善檢察機關偵查協作,建立健全協作機制,對於懲治腐敗分子,依法打擊經濟犯罪活動,確保案件質量,提高辦案效率,縮短辦案周期,節約訴訟成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當前跨區域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的主要特點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人、財、物的流動性增強,使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呈現出跨地域、跨行業、跨部門的動態特點:

1.地域不斷擴大。由於市場經濟的往來,犯罪行為跨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省、市,是當前跨區域犯罪的一個主要特徵。從實踐中看,常有在甲地行使職權,乙地實施貪污賄賂的行為,丙地躲藏的現象,加大了檢察機關偵查取證工作的難度。如本院在查處崑山中行三產廣東順德新連成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庄建明行賄、貪污和挪用公款的案件,其就在崑山和太倉等地對崑山中行的主要領導實施行賄犯罪,再利用崑山中行的授權,在廣東順德實施貪污和挪用等犯罪,案發後躲藏在北京直至抓獲。

2.犯罪的范圍越來越大。一是在本單位內部作案變為與通過外部經濟交往中作案;二是由本地區作案發展到跨地區作案;三是由單獨犯罪發展到群體犯罪;四是從經濟部門向社會各部門,甚至向黨政領導機關、執法部門擴展。如本院在查處崑山中行信貸科長王曄江涉嫌貪污、受賄和挪用公款的案件時,由於異地辦案且相關單位分散在江浙滬三地,給辦案取證工作造成了相當大的難度,使案件期限長達十多月。

3.案件數量逐年增多。雖然我們打擊貪污賄賂犯罪的力度在不斷加大,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交通便利,隱蔽性強,致使許多犯罪嫌疑人作案後畏罪或攜款潛逃的案件越來越多。如本院查辦的崑山中行系列案件中,就有四名涉案罪犯攜款潛逃,其中三名罪犯分別在上海、北京和四川三地被抓獲。

4.作案手段狡猾。國家工作人員大都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因此,犯罪嫌疑人實施貪污賄賂犯罪過程往往手段縝密、巧妙、快捷、不留痕跡,加上現代化的通訊、交通工具,便於作案前後的聯絡、串供和逃匿,給偵破工作帶來諸多的困難。

5.危害嚴重。地區性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數額大,波及范圍廣,因此對經濟秩序和國家財產所造成的危害也較大。檢察機關在偵查此類案件中往往需要付出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對辦案經費本來就緊張的檢察機關可以說是難上加難。如崑山中行的系列案件就給國家造成了近十億元國有資金的損失。

二、加強和完善檢察偵查協作的現實意義

1.有利於各級檢察機關協同作戰。黨的「十六大」明確懲治腐敗是黨和國家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作為懲治腐敗第一線的檢察機關,更應明確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加強和完善檢察偵查協作機制,不僅滿足了全國各地檢察機關調查案件的某些需要,而且可以個案協查為媒介,加強各地辦案的經驗交流,取長補短,拓寬反貪瀆檢合作的領域,從而提高整體作戰的功能。

2.有利於提高辦案效率,加大打擊的力度。辦案方因種種條件的限制,對需到外地緝捕人犯或取證工作,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從而影響了打擊力度,現實中常常有一些罪犯負案在逃和由於異地取證結果不理想,從而放縱了犯罪。加強和完善檢察機關偵查協作關系,就可以及時偵破或偵結一批重大案件或擒獲犯罪分子,從而有力地震懾犯罪,促使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或坦白認罪。

3.有利於緩解警力、經費不足的矛盾。自偵案件因工作面寬、量大,有時為了向外地調取某單位的證據,或核實某一情況,派員去,受經費、人力限制而有困難,不派員去,又可能影響案件的質量。加強和完善檢察機關偵查協作關系,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

4.有利於提高辦案人員的積極性。由於檢察機關的辦案經費不足且受財務制度的限制,辦案人員異地辦案、異地取證都或多或少的要自掏腰包,這就造成辦案人員對去異地辦案積極性不高。加強和完善檢察機關偵查協作關系,就可以充分提高辦案人員的積極性。

5.有利於扼制地方保護主義。在執法過程中,有的地方為了保護本地與本地相關方面的利益,對要求協作的外地檢察機關借故推諉,不予配合,致使法律得不到公正實施。加強和完善檢察機關協作關系,可以增強檢察機關工作透明度,減少內部不必要內耗,從而維護法律的尊嚴。

6.有利於提高辦案的社會效果。各地檢察機關在執法中,難免在掌握政策的尺度上會出現差異,極易導致認定罪與非罪的混亂,給檢察機關造成執法不平衡的不良影響。加強和完善檢察機關偵查協作關系,在全國形成統一的執法認識,把打擊犯罪與懲治腐敗推向深入。

三、對加強和完善偵查協作的幾點建議

1.從立法上制定一部具有強制力、約束力的法規性文件,來完善偵查協作機制。高檢院分別於1986年10月、1988年12月、1990年12月和1992年9月12日,就檢察機關之間在辦理貪污、賄賂、「侵權」、瀆職等案件中加強偵查協作、密切配合的問題發出了通知及規定,但局限性很大,缺乏足夠的權威性,已不適應當前新形勢的要求。高檢院應對1990年和1992年制定下發的《關於檢察機關辦理貪污賄賂、侵權等案件時相互配合、協調工作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檢察官關於重申檢察機關赴外地辦案的幾項規定》進行修改、補充,從偵查協作的內容、程序、期限等方面予以明確的規定,切實地把偵查協作工作落到實處。具體內容應包括如下:

(1)建立偵查協作機構——偵查協作指揮中心,該中心設在地級以上檢察院。中心工作職責為接待外地檢察院協助辦案的來人、來函,審核相關手續後轉至具體協作的檢察院,督促協作完成情況,做好協作登記台帳,建立備案檢察監督制度,

(2)明確規定協作范圍:

①協作緝捕在逃犯和協助羈押犯罪嫌疑人;

②協助調查取證,收集證據;

③協助搜查犯罪嫌疑人的住處及辦公地點,凍結銀行存款、扣押電報、信件;

④協助檢察機關之間的來函、來人調查取證;

⑤協助扣押保管贓款贓物;

⑥協助案件移送,製作法律文書;

⑦協助收集信息、資料;

⑧協助對某種書證、物證進行鑒別或鑒定;

⑨協助對單項證據資料進行核對;

(3)協作的必經程序。本省、市、自治區內需協作的,辦案方應持地級市院介紹信,與協作方「偵查協作指揮中心」聯系,並提供相應的材料,由「偵查協作指揮中心」辦理轉辦手續;跨省、市、自治區的案件需協作的,辦案方應持省級檢察院的介紹信,與協作方省院聯系,由省級「偵查協作指揮中心」備案,簽署意見和辦理有關手續,轉至相關的地級市院「偵查協作指揮中心」處理。

(4)協作的期限。請求協作的案件,各級「偵查協作指揮中心」應在當日辦理轉辦手續,具體協作的檢察院一般應在5日內完成,案情復雜,至遲不得超過15日。如無法完成的,應及時告知辦案單位,並說明不能完成的理由。

2.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偵查協作指揮中心由分管自偵的副檢察長任組長,反貪局長任副職,並配備兩名專職人員負責此項工作。有些地級市已成立了職務犯罪偵查指揮中心,偵查協作指揮中心就可以合並,職權統一行使。除中心工作職責外,還要填寫由高檢院統一印發協作報表,逐級上報,以便上級檢察機關及時了解監督各地協作工作情況。各地之間要加強聯系,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交流工作經驗,並把此項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內容,使此項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

3.建立跨區域偵查協作的網路。為加強跨區域偵查協作機制,提高檢察機關的整體效能,全國檢察機關應建立相應跨區域偵查協作的機構。在高檢院的統一領導下,建立逐級協作網路,高檢院組成全國性的核心協作網,負責指揮協調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檢察機關的整體和跨國司法協作關系;以省(直轄市、自治區)、專門檢察院為紐帶,建立「金字塔「型的協作指揮中心,負責指揮省內各檢察機關縱向協查,橫向協調省外和其他執法機關的關系;各市、分、州院以各縣(區)院為基礎建立協作網點,共同遵守由高檢制定統一的工作制度和聯系制度。

4.提高認識,密切配合。辦案和協作雙方不僅要嚴格執行「兩法「,還要嚴格執行高檢院關於偵查協作的有關規定,密切配合,相互支持。(1)協作方對協助的案件,應作為自己承辦的案件來認真對待,不能敷衍馬虎,不負責任。(2)在偵查協作中,協作方只有程序上的審查權,而無實體上的審查權,只要辦案方持有合法的手續,協作方就應積極地派出足夠的力量協助到底,不能以對案件性質有不同看法為理由拒絕或停止協查。(3)辦案方對於協作方的合理化建議,應虛心接受,盡可能少碰壁、少走彎路;協作方應根據本地區的特點、本案的實際情況,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和方法,竭盡全力把工作做好。

5.要區分案情輕重緩急,搞好協作工作。對案件性質嚴重,案情緊急復雜的,且必須去外地取證的,辦案方應及時派員趕赴外地,到達目的地後,應主動向協作方出示工作證、介紹信,明確告知此行的目的,並將基本案情、查處的有關情況,需要協查的具體問題通報給協作方,需採取強制措施的,應主動出示相關法律手續,讓協作方心中有數,爭取獲得有力的支持和配合,協作方應積極派員參加協查。對案情簡單不緊迫,不必外出取證的,辦案方可通過函調的形式請求對方協助,但協查函應將主要案情、需查明的問題、需收集的證據以及應注意的事項等寫清楚,以獲得對方有針對性的協作,協作方要盡快派員按照來函要求進行協查,並及時將結果以書面形式告知對方。

6.建立檢察機關內部網路偵查協作的專門平台。按照高檢院「先進、適用、配套、普及「的原則,加強物質裝備建設,利用高科技手段為偵查協作工作服務,現在部分省市已相繼建成檢察院內部網路系統,實現語言通訊、密碼傳真、計算機數據網、專用電話等系統功能,利用檢察機關內部網路,建立偵查協作的專門平台,不斷提高各地檢察機關之間偵查協作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⑽ 公檢法三部門在打擊盜竊犯罪過程中怎樣做到彼此銜接相互合作

發生盜竊案件的,應由案發地的公安機關立案處理。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應將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移交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應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七條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第一百零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第一百六十條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同時將案件移送情況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律師

第一百七十二條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有關調崗的規定 發布:2025-05-15 13:24:25 瀏覽:609
深圳市計生條例 發布:2025-05-15 13:02:04 瀏覽:617
2017婚姻法房產新規定 發布:2025-05-15 12:57:18 瀏覽:613
台東地方法院 發布:2025-05-15 12:55:15 瀏覽:455
員工獎懲制度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15 12:33:20 瀏覽:600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啟動儀式方案 發布:2025-05-15 12:22:35 瀏覽:993
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 發布:2025-05-15 12:15:14 瀏覽:750
人民法院行政賠償判決書 發布:2025-05-15 12:15:14 瀏覽:218
民法通則第207條 發布:2025-05-15 11:51:04 瀏覽:699
司法所豎排 發布:2025-05-15 11:49:47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