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我國鑒定人的法律責任

我國鑒定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07 06:55:52

1. 在精神病司法鑒定中故意弄虛作假,徇私舞弊 會被追究什麼法律罪名

原則上,司法鑒定機構的司法鑒定是不能夠作假的,因為我國有相應的司法鑒定實行鑒定人負責制度,根據該項制度的規定,司法鑒定作假是要負法律責任的。但是不排除有人違反相關規定,導致司法鑒定的結果不真實。 參考法律條文: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 1、司法鑒定實行鑒定人負責制度。鑒定人應當獨立進行鑒定,對鑒定意見負責並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多人參加的鑒定,對鑒定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應當註明。 2、鑒定人和鑒定機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尊重科學,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3、鑒定人或者鑒定機構有違反本決定規定行為的,由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 鑒定人或者鑒定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從事司法鑒定業務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情節嚴重的,撤銷登記: (1)因嚴重不負責任給當事人合法權益造成重大損失的; (2)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騙取登記的; (3)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拒絕出庭作證的; (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鑒定人故意作虛假鑒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第二十三條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應當對鑒定過程進行實時記錄並簽名。記錄可以採取筆記、錄音、錄像、拍照等方式。記錄的內容應當真實、客觀、准確、完整、清晰,記錄的文本或者音像載體應當妥善保存。 對司法鑒定結果有爭議的,主要有以下情況①原司法鑒定人不具有從事原委託事項鑒定執業資格的②原司法鑒定機構超出登記的業務范圍組織鑒定的 ③原司法鑒定人按規定應當迴避沒有迴避的 ④委託人或者其他訴訟當事人對原鑒定意見有意義,並能提出合法依據和理由的。⑤法律規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需要重新鑒定的其他情形。 首先如果懷疑司法鑒定機構做假鑒定,要有合法依據和理由。委託人一般是法院等,法院審查理由准許了可以做重新鑒定。 如果鑒定機構有違反《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中的規定行為的課給予警告、責令改正的行政處罰,如果有嚴重違法情形的則可以給予在一定期限內停止從業、撤銷登記的處罰。

2. 司法鑒定人的權利有哪些

司法鑒定人的權利問題
司法鑒定人的權利是法律賦予司法鑒定人在執業時為一定行為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經法律規定而成為司法鑒定人執業的權利保障。為保障司法鑒定人司法鑒定工作的正常開展,各國往往通過法律對司法鑒定人的法定權利作出具體規定。從我國立法及司法實踐來考慮,對以下幾項權利要引起特別的關注和重視:
(1)參與訴訟權
司法鑒定人受理鑒定委託後,有權了解案情,查閱與鑒定有關的案卷資料,如勘驗筆錄、檢驗筆錄、審訊筆錄等,詢問與鑒定事項有關的當事人,證人等,經委託機關許可可向被告人了解情況。全面了解案件情況,是科學鑒定的基礎性工作。而我國法律規定,鑒定委託機關僅向「鑒定人送交有關檢材和對比樣本等原始材料,介紹與鑒定有關的情況〔8〕這不僅可能導致司法鑒定人對案件情況了解太少,難以作出最終結論,而且由於司法鑒定人對與鑒定有關案情的了解是通過委託人介紹的,這種介紹難免帶有委託人的主觀烙印而有失客觀,從而為司法鑒定人作出正確結論製造了人為的障礙。尤其是一些重大復雜的刑事案件中,由於司法鑒定人了解案情太少,難以作出排他性的、准確性的鑒定結論。因此,賦予一定的訴訟參與權給司法鑒定人,是科學鑒定的內在要求。
(2)獨立鑒定權
司法鑒定人有權獨立出具自己的鑒定結論,這是在鑒定過程中十分重要的。鑒定結論是司法鑒定人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就案件中涉及的某一專門性問題作出的科學判斷。這種判斷可能左右審判官的判決。所以,必須保證司法鑒定人在作出鑒定結論時的內心獨立性,外界不得干擾。不得受案情、人情、上級或外界壓力的影響而使鑒定結論偏離科學軌道。在鑒定過程中,司法鑒定人或鑒定機構之間,對於不同鑒定的鑒定意見,不能以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的方式來統一鑒定的結論,司法鑒定人之間的意見也不能強求一致。司法鑒定人對自己所作出的鑒定結論負完全責任。在「共同鑒定」的案件中,如果經過充分討論仍不能取得一致的鑒定結論,司法鑒定人有權保留自己的意見,並可分別就不同的意見及其根據寫入鑒定書中。
現在,包括我國和其它國家,如日本、德國、法國、美國等,就司法鑒定人的責任問題開始了從理論到實踐的探索。(本文將在下一個問題中專門就此問題進行探討)。當然,也由於各國司法鑒定人在不同訴訟制度中所處的地位,以及由此反映出來的不同訴訟思想或訴訟觀。對司法鑒定人責任問題的探索也會有不同的結果。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司法鑒定人必須對自己所作出的科學判斷負責。這樣,就要求司法鑒定人必須行使獨立的鑒定權。
(3)司法鑒定人的人身不受侵犯的權利
由於鑒定結論對定案處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司法實踐中,對司法鑒定人的威脅,引誘及打擊報復現象也時有發生。因此,本文許多國家都為司法鑒定人制定了嚴密的人身保護制度,而我國在這些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建立司法鑒定人保護制度對於保障司法鑒定人嚴格依法鑒定,提。高司法鑒定人的出庭作證率,保證鑒定結論的客觀公正及維護鑒定的合法權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國本來修定立法時,也應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起完善的司法鑒定人人身保護制度。

3. 司法鑒定法律責任民法的規定是怎樣的

司法鑒定機構的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經登記,從事已納入本辦法調整范圍司法鑒定業務的,省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責令其停止司法鑒定活動,並處以違法所得一至三倍的罰款,罰款總額最高不得超過三萬元。

第三十九條 司法鑒定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級司法行政機關依法給予警告,並責令其改正:

(一)超出登記的司法鑒定業務范圍開展司法鑒定活動的;

(二)未經依法登記擅自設立分支機構的;

(三)未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的;

(四)出借《司法鑒定許可證》的;

(五)組織未取得《司法鑒定人執業證》的人員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

(六)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司法鑒定委託的;

(七)違反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的;

(八)支付回扣、介紹費,進行虛假宣傳等不正當行為的;

(九)拒絕接受司法行政機關監督、檢查或者向其提供虛假材料的;

(十)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條 司法鑒定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級司法行政機關依法給予停止從事司法鑒定業務三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情節嚴重的,撤銷登記:

(一)因嚴重不負責任給當事人合法權益造成重大損失的;

(二)具有本辦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情形之一,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或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騙取登記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條 司法鑒定機構在開展司法鑒定活動中因違法和過錯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按照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二條 司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司法鑒定機構對司法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有異議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

4. 司法鑒定機構弄虛作假,付法律責任嗎

司法鑒定的鑒定意見作為很重要的一項證據,如果弄虛作假當然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零七條 【妨害作證罪;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六條 偵查機關應當將用作證據的鑒定意見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公安機關鑒定規則》第三十九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事)件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辦案人可以向辦理案(事)件部門申請重新鑒定:(一)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因此,你方必須在提出具體意見的情況下才能要求重新鑒定。

5. 司法鑒定人與司法鑒定機構的法律責任有何不同

下面那位回答的挺好,可惜最重要的沒說,司法鑒定是鑒定人負責制也是鑒定人中心制,就是說鑒定是司法鑒定人說了算,鑒定機構只是提供一個執業資格以及場地,還有就是提供一些辦公設備,就像是律師

6. 司法鑒定人員違反法律規定應承擔哪些法律後果

對司法鑒定人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第(三)、(四)、(五)、(七)項規定的行政處罰的,由執業證書頒發機關根據法律、法規及規章實施。
司法鑒定人違法執業或因過錯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的司法鑒定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司法鑒定機構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的司法鑒定人追償。
未取得司法鑒定人職業資格和執業證書的人員,為牟取經濟利益從事司法鑒定活動的,由鑒定活動所在地縣(市、區)司法行政機關責令其停止非法執業;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得超過人民幣3萬元。
司法鑒定人在鑒定活動中有犯罪行為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鑒定人的法律責任是指司法鑒定人在執法活動中,因為故意或過失,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鑒定人的執業紀律,損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擾亂了正常的司法秩序,影響了司法鑒定職業的形象,導致司法鑒定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的後果。
目前對鑒定人法律責任的確立方式是以機構責任為主,鑒定人(自然人)責任為輔。我國現行司法鑒定機構大多數是行政機構或機關事業單位舉辦的機構,主要確立的是刑事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也有一些民事責任的規定。
在司法實踐中,錯鑒的責任可分為責任錯鑒與技術錯鑒兩類,責任錯鑒是指因鑒定人工作責任心不強,違反有關規定而造成在事實、證據、定性、結論等方面的差錯。如隨意破壞送檢的文書資料或檢材;對原始資料隨意取捨或檢查、檢驗不全面而影響檢驗、鑒定結論准確性的;弄虛作假,偽造結果而得不出准確結論的等等。

熱點內容
員工獎懲制度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15 12:33:20 瀏覽:600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啟動儀式方案 發布:2025-05-15 12:22:35 瀏覽:993
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 發布:2025-05-15 12:15:14 瀏覽:750
人民法院行政賠償判決書 發布:2025-05-15 12:15:14 瀏覽:218
民法通則第207條 發布:2025-05-15 11:51:04 瀏覽:699
司法所豎排 發布:2025-05-15 11:49:47 瀏覽:219
談談你對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認識 發布:2025-05-15 11:45:54 瀏覽:5
勞動法試題百度 發布:2025-05-15 11:41:27 瀏覽:282
法社會學與生活的論文 發布:2025-05-15 11:38:09 瀏覽:324
荔浦律師電話 發布:2025-05-15 11:36:12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