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協議中的保留條款有法律效力

協議中的保留條款有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1-10 08:17:34

A. 什麼是保留條款

怎樣理解標的物所有權保留條款?它有何功能?
標的物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當事人另有約定,則應當依照當事人的約定確定所有權轉移的時間。當事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運用這樣的約定確定相互的權利義務關系,而這種約定是當事人根據合同自願原則確定合同內容的表現,是受法律保護的。
買賣合同中的所有權保留條款,是標的物所有權轉移問題中的重要內容。本合同法規定允許當事人通過約定這樣的條款來明確標的物所有權轉移的時間,而且在合同實務中,尤其是在國際貿易中,這種條款也是很多見的。所有權保留條款是有利於出賣人的條款。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使出賣人躲避不能取得標的物價款的風險。在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出賣人認為重要的義務以前,出賣人仍然享有標的物的所有權。這樣就可以免去在出賣人已交付標的物而買受人不履行其主要義務時,因所有權已轉移可能給自己造成的損害。

保留條款
reservation clause

在國際私法中或稱"公共秩序條款"(public orderclause)、「公共政策條款」(public policy clause)。指在適用外國法將損害內國公共秩序的情況下,對外國法不予適用。包括下列3種情況:

① 按照內國的國際私法規則原應適用的外國法,如果予以適用將與內國關於道德、社會、經濟、文化或意識形態的基本准則相抵觸,或者與內國的公平和正義的觀念或根本的法律制度相抵觸,在這種情況下,保留條款對法律適用起著一種安全閥的作用,其作用是消極的,即不適用原應適用的外國法。例如,按照伊斯蘭法,一個男子可以有 4個妻子。設一個穆斯林已有配偶一人,而擬在甲國再行結婚。按照甲國國際私法,婚姻的實質成立要件適用當事人本國法,但甲國法院將以適用該穆斯林的本國法會損害甲國的公共秩序為理由,不適用該法,從而不準其結婚。但是,如果該穆斯林男子已在其本國與4個女子結婚,都生有子女,而該子女在甲國訟爭其父的遺產時,甲國法院將不引用保留條款,而將適用該穆斯林本國關於婚生子女的繼承權的法律,因為這並不損害甲國的公共秩序。

② 一國民法中的一部分法律規則,由於其屬於公共秩序法的范疇,在該國有絕對效力,從而不適用與之相抵觸的外國法。這里,保留條款肯定內國法的絕對效力。其作用是積極的。例如,聯邦德國民法中關於訂約時一方有脅迫或欺詐的情事時,他方可以撤銷所訂契約的規定(《德國民法典》第123條),該國法院認為是有關該國公共秩序的規定,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將絕對地適用自己的法律,而不顧契約的准據法是否承認這一撤銷的原因。同樣,聯邦德國民法中關於婚姻的見解,父母對子女的地位,特別是關於子女教育和未成年人保護的規定,該國法院也都認為是有關公共秩序的規定。例如,《德國民法典》第1297條關於「任何人不得根據婚約提起結婚之訴;約定於不履行結婚時支付違約金者無效」的規定被認為是有關公共秩序的規定,不得適用與之相反的外國法。

③ 按照內國的國際私法規則原應適用的外國法,如果予以適用,將違反國際法的強行規則、內國所負擔的條約義務或國際社會所一般承認的正義要求時,也根據適用該外國法將違反「世界的公共秩序」為理由,而不予適用。例如,按照1966年《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種族歧視的法律應認為是違反國際法強行規則的法律,從而在外國不能得到適用。

學說 任何國際私法學者都承認保留條款的存在,都主張外國法的適用不是絕對的,而是附有條件的。但是,由於F.K.von薩維尼和P.S.曼奇尼(1817~1888)對於保留條款的見解不同,國際私法學者在這個問題上分為兩派。薩維尼認為任何國家的強行法(jus cogens)都分為兩類:一類是純粹為了保護個人利益而制定的,如根據年齡限制行為能力的法律,關於移轉所有權的方式的法律等;另一類是不僅為了保護個人利益,而且也是根據道德上的理由或者政治上、警察上、國民經濟上的公共幸福而制定的。前一類法律雖然當事人不得以契約排除適用,然而法院可以依據國際私法規則不予適用,而適用與之抵觸的外國法。後一類法律則在制定該法律的國家內絕對適用,而不問外國法怎樣規定。法國的學說後來創造了兩個名詞:「國內公共秩序的法律」和「國際公共秩序的法律」。前者指上述第一類強行法,後者指第二類強行法。

曼奇尼及其學派則主張將公共秩序的法律的絕對效力作為國際私法的一個原則,而不作為原則的例外。該派主張一國的公共秩序的法律既拘束內國人,也拘束外國人,所以屬於這類法律范疇的事項根本不適用外國法。該學派列舉這類法律如下:憲法、財政法、行政法刑法、警察和安全法、物權法、強制執行法、道德法、秩序法。

立法 各國關於國際私法的立法中都明文規定保留條款,這些規定雖然措詞不盡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例如:1804年《法國民法典》第3條第1項:「警察和安全的法律拘束居住於境內的一切人。」1896年德國《民法典施行法》第30條:「外國法的適用,如違反善良風俗或德國法律的目的者,不適用之。」1898年日本《法例》第30條:「應依外國法時,如其規定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不適用之。」1942年《義大利民法典》總則編第2章第28條:「刑法、 警察和公共安全法拘束在義大利領土上的一切人。」同法第31條:「不顧以上各條的規定,外國的法律和行為、一個組織或法人的章程和行為、以及私人的契約如果違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在義大利領土上無效。」1963年捷克斯洛伐克《國際私法和國際民事訴訟法》第36條:「適用外國法的結果,同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及法律原則相抵觸時,不予適用。」1964年《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568條:「外國法與蘇維埃制度的基礎相抵觸時不得適用。」1965年波蘭《關於國際私法的法律》第 6條:「外國法違反波蘭人民共和國法律的基本原則時不得適用」。1975年《阿爾及利亞民法典》第24條:「外國法根據以上各條的適用如果違反阿爾及利亞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應予排除。」1978年奧地利《關於國際私法的聯邦法》第6條:「外國法規定的適用如將導致與奧地利法律的基本價值不相容的結果,不得適用。必要時應以奧地利的相應法律代替適用。」

根據保留條款不適用外國法時應適用的法律存在著兩個觀點:①應適用法院地法,這個觀點為法、意兩國的大多數學者和瑞士的一部分學者所採取。②被排除適用的外國法是一個原則的例外規定時,可以適用該原則規定,以代替被排除適用的例外規定。德國最高法院1922年12月19日的一個判決採取了這個解決方案。

B. 在貿易合同中約定「物權保留」條款有何好處

答:物權的保留就是買賣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在貨物交付後,賣方保留貨物的所有權直到買方付款。由於許多國家的法律規定不動產交付轉移所有權,採用物權保留的方式,可以防止賣方在交付貨物後,既喪失了貨物的所有權,又得不到付款。一般在物權保留的情況下,善意第三方從債務人(買方)處買入貨物後,賣方將失去物權保留權,然而在債務人破產時,物權保留具有積極意義,物權保留的貨物不屬於破產財產,債權人可以依法行使取回權,從而使其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C. 中國加入《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所提出的保留是 A.國際私法規則導致的適用條款與合同無須以書面

1我國在加入《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時作了以下幾項保留( AD )。
A.合同形式的專保留 B.互惠保留 C.商事屬保留 D.國際私法規則導致適用的保留 E.限制保留
2中國在簽字和批准時提出了兩項保留聲明有: 該公約第1條第1款(b)項 ,即如果貨物銷售合同的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營業地在一個非締約國境內, 而根據該國的國際私法規則,合同應適用某一締約國的法律,那麼該合同也應受公約的支配。 該公約第11條,即銷售合同無需以書面訂立或書面證明,在形式方面也不受任何其他條件的限制。銷 售合同可以用包括人證在內的任何方法證明。

D. 如何規范工程咨詢合同條款,保留追究責任的權利

如何改革和完善現行的土地使用制度在中國農村
介紹

所謂的土地使用權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按照國家的法律或集體土地所有權,森林,草原,荒地,灘塗和佔有,使用,收益等自然資源,是用益權是一個全面的,無所不包的權利。
(一)土地使用權固守傳統觀念體系,缺乏理論開拓
(二)對建立土地使用權過分強調利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來規范農村土地使用
1.農業土地有經營的主要承包商地位限制的權利。
2.農地承包經營制度存在土地分割零散,小規模經營,調整頻繁收縮缺陷。
土地權利登記和流通

1.登記的土地權利立法,以改善視力

由於多年來的「一大二公」和「左」的思想,也強調「三平衡」的產權制度不完善,造成國有和集體組織之間,對自己和集體組織和個人之間的存在的現象,組織之間的財產集體所有制不清,頻繁的糾紛產權包括土地使用權的爭議是最明顯的。它在這里,有學者認為,物權法應建立一套規則,以確認所有權,明確產權從根本上消除沖突。並建立了確認財產,特別是土地權利確認的規則,我們認為,產權歸屬的法律和各種用益物權體系的唯一的規定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不動產登記制度,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建立和完善不動產登記制度,也是世界上,物權立法的發展趨勢。登記制度的目的是公開的,它是維護經濟秩序,保障交易安全的重要法律手段。具體而言,存在的主要問題登記制度的作用:(1)確定產權歸屬,解決財產權利沖突; (2)為保護交易安全,維護交易秩序; (3)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4)實現宏觀經濟調控和房地產交易的控制權國家。資產配置

土地權利在合同的形式流通,轉移過程中必須堅持契約自由的原則,以確保根據自己的土地利用變化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土地權利將和市場規律。在這方面,除了我們目前的法律規定,「農村土地承包法」中的農地承包經營權的規定轉讓土地流轉沒有其他明確的規定,而更多的自主權與准民事的原則外作了法律行為的意思,讓自己協商的土地權,合同的內容傳輸各方。

E. 保留對條款進行及時更改的最終解釋權

最終解釋權到底是不是一種權利,其性質該如何認定,我們可以從合同解釋理論以及我國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這兩個角度加以分析。

(一)從合同解釋理論上看,對合同的理解不等於對合同的解釋,更不等於對合同享有解釋權。

合同的解釋是合同法中一個重要而又相當復雜的問題。合同的解釋是指根據有關的事實,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對合同的內容所作的說明。它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合同解釋,是指所有的合同關系人基於不同的目的對合同所作的解釋,也就是筆者所界定的「對合同的理解」;較狹義的合同解釋,是指按照通常的理解對合同條款所作的解釋,也就是我國合同法第四十一條所規定的「解釋」的含義。當採用此種含義時,對於同一項合同條款可能有兩個以上解釋(因為對同一合同條款可能存在兩種以上的通常理解);最狹義的合同解釋,是指在解決合同爭議過程中,法院對合同所作的解釋,也就是司法機關行使對合同的解釋權的結果。當採用此種含義時,對同一項合同條款的解釋只能是惟一的。把合同解釋限於最狹義范圍,是各國合同解釋立法的通例,也是學術理論界的傾向性主張。筆者亦是從這個意義上論及合同解釋的。

由此可見,無論是某甲還是商場,他們所提供的「解釋」實質上只是當事人對合同的理解,而非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因為對合同享有解釋權,在合同法中領域是指在對合同的理解當事人產生分歧或者合同存在漏洞的場合,以法院認定的公平正義去解釋合同,填補漏洞。這樣既能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實現平均合同正義,又符合社會的公平正義;既能適用於雙方當事人本應約定而未約定的合同條款場合,又能適用於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合同條款違反強制性規范、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標准。本案中商場通過合同為自己設定的「最終解釋權」,在權利內容上相當於司法機關對合同的解釋權。根據合同解釋的原理,這項權利只能由司法機關依法享有,而不能由當事人約定產生。

由此可見,根據合同解釋的相關理論,商場不應享有對合同的最終解釋權。

(二)從我國合同法規定上看,商場的「最終解釋權」條款違反了法律強制性規定,屬於無效條款。

首先,我們須對某甲與商場簽訂的合同的全部條款的性質進行分析。該合同由議定條款和格式條款兩部分構成。買賣照相器材這一部分的內容為議定條款,並且決定了該合同的性質為買賣合同;而商場的促銷活動這一部分內容為格式條款,附加於買賣合同之中,使該合同成為格式合同。

我國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根據合同法理論,包含有格式條款的合同被稱為格式合同。格式合同又稱為標准合同、定式合同。典型的格式合同存在於郵電、鐵路、銀行、航空、城市用電、城市用水、醫院等壟斷性行業。在不存在壟斷性的行業,如商業零售業,為了簡化交易,節約時間,某些情況下也會使用格式條款,附加於議定合同之中,使得議定合同也具有了格式合同的性質。

無論是典型的格式合同,還是附有格式條款的合同,都存在因締約雙方經濟地位不平等而導致合同內容喪失公平性的可能,因為格式條款是由具有強勢地位的當事人單方擬定出來的。因此,如何在意思自治的體制下,維護合同正義,使經濟上的強者,不能憑借合同自由之名,壓榨弱者,是現代法律所面臨的艱巨任務。 各國法律對於是否承認訂入合同的格式條款的效力,一般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考察。就積極方面而言,要求格式條款的使用人必須合理地提請消費者對該格式條款加以注意;就消極方面而言,要求格式條款不能是不尋常條款或異常條款。

我國合同法對於格式條款的使用也有相應規定。合同法第三十九至四十一條規定了格式條款的概念、格式條款的訂立須遵循公平原則、提供格式條款一方負有合理提請對方注意的義務、無效格式條款的認定以及爭議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其中,對於本案的認定具有意義的是最後兩方面的規定。

根據我國合同法相關規定,具有下列情形的格式條款無效:(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6)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7)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8)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我們之所以認定商場的「最終解釋權」條款為無效條款,是因為它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具體來說,它違反了合同法第四十一條關於爭議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的強制性規定。

我國合同法第四十一條明確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如果承認商場單方提供的規定由商場享有合同的最終解釋權的格式條款有效,則意味著一旦雙方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應以商場單方的解釋為准。這明顯違反了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的強制性規定,因此應認定該格式條款無效。

綜上,對於合同的條款,只有司法部門依法享有解釋的權利,其解釋具有法律效力,而當事人只能對合同作出自己的單方理解,其「解釋」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因此,從法律意義上而言,商場不享有對其促銷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F. 在買賣合同中設有所有全保留條款時,一方破產,另一方是否可以行使取回權

不安抗辯權 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表明另一方喪失履行債務能力時,在對方沒有履行或者沒有提供擔保之前,有權中止合同履行的權利。規定不安抗辯權是為了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借合同進行欺詐,促使對方履行義務。同時履行抗辯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66條之規定,同時履行抗辯權: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先履行抗辯權 先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債的本旨,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合同法》第67條)。在傳統民法上,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的理論,卻無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中國合同法首次明確規定了這一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發生於有先後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基本上適用於先履行一方違約的場合,這些都是它不同於同時履行抗辯權之處。 先履行抗辯權 是"後者"的拒絕,不安抗辯權 是「前者」的拒絕 先訴抗辯權一般不放在一起比較 而是和同時履行抗辯權他們三個一起. 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同時履行抗辯權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先履行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先訴抗辯權是指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清償債務前,對債權人可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但《合同法》同時規定了: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先訴抗辯權。

G. 什麼是國際條約的保留條款

通俗點頭說,就是國家在簽署某個國際條約時,對某個條款有意見,不同意.所以提出回保留.那麼這個條款就答可以不適用在這個國家.而其他沒提出保留的國家就得適用這一條款.我國在簽署WTO協議時,國際貿易公約時都有保留條款.

H. 簽訂合同時單方出具的合同條款保留意見有效嗎

無效
簽訂合同視為接受全部條款
不同意不簽就可以
單方保留意見無效,就同選舉什麼的,其實是棄權,

I. 我公司保留於任何時間更改此條款之權利這句話在合同中違法嗎

恩,不合法。合同的變更需要雙方的同意,不能一方保留如何時間更改的權利。

熱點內容
什麼不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5-21 03:58:16 瀏覽:578
司法拍賣房交付 發布:2025-05-21 03:45:17 瀏覽:93
勞動法10年工齡保險 發布:2025-05-21 03:44:35 瀏覽:405
法院胸針 發布:2025-05-21 03:38:49 瀏覽:438
和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1 03:21:31 瀏覽:729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鍾育周 發布:2025-05-21 03:12:18 瀏覽:277
司法認知范圍 發布:2025-05-21 03:03:15 瀏覽:912
法律援助中心財務管理制度 發布:2025-05-21 03:01:47 瀏覽:868
離職多久不可以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1 02:52:06 瀏覽:84
交通認定書沒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1 02:40:03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