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產權公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A. 父母房產公證給子女有法律效力嗎
房屋公證給子女有法律效力。
1、父母通過向公證機構,提出房屋給子女的公證申請,提前准備好相關材料,提交給公證機構,待公證機關核實材料無誤後,向申請人出具公證書。父母將房產給予子女的公證,因為公證書產生法律效力。但是不動產產權變更以登記為准,並非有了公證書,孩子就擁有了房屋產權。必須父母與子女一並到房產登記中心,進行房產轉移登記,將房產更名為子女,子女才能擁有房屋產權。
2、父母作為贈與人,有權將屬於自己的合法財產,無償贈與給任何人,自然包括子女。父母將房產贈與給子女,經過公證機關的公證之後,父母就已經喪失了任意撤銷權。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物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
房子做了公證之後,給子女是有效的,因為做了公證就具有了法律效益。先寫一份房產的證明書,明確什麼原因,贈送給哪些人,上面要有身份證號碼,最後簽字蓋章。如果不能夠親自蓋章,可以按手印。
3、而公證過之後,如果不辦理過戶,產權證還是屬於父母的,子女只有拿到房產權,才是真正名義上的房產主人。
4、也就是說房子如果公證給了子女,從法律效益上來說是有效的,但是必須要經過過戶的流程,才能夠保證屬於子女的房子。沒有過戶的房產不管有沒有經過公證,遺囑、贈予等等,都不屬於國家認可的。
房產公證的材料
1、當事人各方的身份證明(自然人提交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護照等;法人提交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等)
2、涉及房地產開發的,提交土地使用權證明、國家有關機關核發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許可證等。
3、涉及房地產預售、銷售的,提交房地產預售、銷售許可證等。
4、涉及房地產權屬轉移的,提交房地產所有權證明。
5、涉及房地產擔保的,提交房地產所有權及使用權證明。
當事人申辦房產公證時,應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當地的地方性法規、政策,並按公證員的要求提供與公證事項相關的證明材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
第二十七條 申請辦理公證的當事人應當向公證機構如實說明申請公證的事項的有關情況,提供真實、合法、充分的證明材料;提供的證明材料不充分的,公證機構可以要求補充。 公證機構受理公證申請後,應當告知當事人申請公證事項的法律意義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並將告知內容記錄存檔。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