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開贈送面積有法律效力
❶ 買了房子拿鑰匙時,要交那些錢
不交費、不簽字、先驗房:發現問題後更不能交費、簽字。
應先修房,同時取證、為日後必要時舉證(即通過錄音機、攝像機或照相機調好日期記錄證據)奠定基礎,特別保存好自己留存、交房代表簽字的驗房問題備案單。
核查房屋總面積:超出或減少百分之三以內的情況很普遍(多退少補,吃虧的是業主);套內面積不變、公攤面積增加的情況更多(實得面積減少,吃虧的還是業主)房屋完好。
交接鑰匙後簽業主公約、前期物業管理合同時,看好條款,不能放棄自己的權利。
交合理費用(物業管理費[應有市物價局批文]等)
暫可不交的費用:公共維修基金,契稅:1.5%+80元、待房產大證批准後辦個人房產證時繳納。
從物業處拿鑰匙,分別應該有樓層鑰匙、進戶門鑰匙、信箱鑰匙、水表、電表(若有遠程抄表另)等幾把。接著就可以同物業人員一起去房子里了。(記得拿那些工具哦)
(1)房開贈送面積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交房指的依據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約定,開發商在合同約定的交房期限內將符合約定交付條件的住宅交付於買受人的行為.
交房是開發商向業主履行交付的義務,他委託物業向業主交付,也是可以的,但實際上物業應該提供委託書。
否則,是應該由開發商自己履行該交付義務的。而且該委託本身的爭議與業主無關。
開發商才是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相對方。
通常房地產開發企業交付預售住宅商品房,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法定條件-建設工程經驗收合格;向購房人提供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
2>約定條件-達到預售合同約定的其它交付條件。
而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又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完成建設工程設計和合同約定的各項內容;
(二)有完整的技術檔案和施工管理資料;
(三)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的進場試驗報告;
(四)有勘察、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單位分別簽署的質量合格文件;
(五)有施工單位簽署的工程保修書。
另《消防法》規定: 建築工程竣工時,經消防驗收合格,方可投人使用。
建築工程竣工時,建設單位應當向公安消防機構提出消防驗收申請,設有建築自動消防設施的建築工程,還應當同時提交建築消防設施技術測試報告,並組織消防驗收。
消防驗收不合格的,施工單位不得交工,建築物的所有者不得接收使用。
❷ 父親的房子拆遷,拆遷協議上的名字是父親的名字,在辦理房產證的時候能否辦在兒子的名下
不能辦理。
原因如下:
因為拆遷協議屬於合同性質,雙方簽定協議後,就能按協議內容覆行合同。取得拆遷後的房產證後,當事人可以按實際情況進行變更。
拆遷協議主體名稱不能更名,否則就變成另一個協議了。協議書兩人或幾人之間、兩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在辦理為了拆遷確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而訂立的各自遵守的條文。如果變更當事人原來的協議就無效了,只能重新簽訂協議。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為明確房屋拆遷補償安置中的權利義務關系而訂立的協議,是約定拆遷當事人之間民事權利義務的合同,它適用《民法通則》和《合同法》。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基本內容:
1、生效條件
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中必須有拆遷當事人的單位、姓名、經辦人姓名,協議必須經雙方當事人簽名蓋章後才具有法律效力。
拆遷非出租房屋,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簽訂協議;拆遷出租房屋,拆遷人應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簽訂協議。
2、主要內容
(1)拆遷補償方式,貨幣補償金額及其支付期限;
(2)安置用房面積、標准和地點;
(3)產權調換房屋的差價支付方式和期限;
(4)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
(5)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或停產停業損失費發放標准和支付方式;
(6)違約責任和爭議解決的方式;
(7)當事人約定的其他條款。
至於每一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具體包括哪些內容,還應視拆遷補償方式不同而不同。對於實行貨幣補償的,協議中應主要載明補償金額、搬遷期限;對於實行產權調換的,協議主要載明安置用房的結構、面積和地點、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
3、必須公證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拆遷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代管的房屋所訂立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必須經公證機關公證,即實行強制性公證。通過公證,保證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內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有利於消除被代管人對協議的疑慮。
4、期限作用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簽訂後,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在搬遷期限內拒絕搬遷的,拆遷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期間,拆遷人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
(2)房開贈送面積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父親的房子拆遷寫上其它成員的情況擴展:
農村宅基地住房建造,以戶為單位向當地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該住房建設申請書上除填寫戶主姓名外,還會寫上該戶其他家庭人員的姓名。
遇到農村宅基地住房拆遷時,拆遷單位與被拆遷人家庭簽訂一份集體土地住房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由戶主代表全家在該拆遷安置協議上簽字,該拆遷安置協議上也會寫上該戶家庭其他人員的姓名,即該戶家庭所有「同住人」的姓名及相應的身份證資料。
拆遷安置戶家庭拿到拆遷安置房且具備辦理房產證條件後,家庭人員可以協商對這些安置房如何辦理房產證,在辦理的房產證上寫上誰的姓名。如家庭人員中有人願意放棄安置房產權的,放棄產權人則必須帶本人身份證及戶口簿等資料,到房地產登記中心填寫一份放棄安置房權利的聲明。
通常沒有矛盾的家庭,年紀大的老人會主動放棄安置房的產權,將自己的產權份額辦到晚輩名下,否則以後一旦成為遺產也是挺麻煩的,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財力辦理房產繼承手續。
所以,農村宅基地住房拆遷時,如果子女與父母是同一戶宅基地住房的家庭人員,父母可以通過放棄安置房產權的方式,將屬於自己的安置房產權份額直接轉到子女的名下。
如果子女與父母不是同一戶宅基地住房的家庭人員,父母不能將自己的安置房產權直接寫上子女的名字,要等父母拿到拆遷安置房的房產證後,再通過買賣、贈送、繼承的方式將安置房產權過戶到子女的名下,這樣要多支付一筆相應的房產過戶稅費。
❸ 房屋中贈送面積簽訂的是使用權轉讓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商品房項目的車庫、車位為商品房項目配套組成部分,應與商品房項目使用年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