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抓獲
A. 從抓獲兇手到判刑,到底需要多久
從逮捕到判刑的時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那麼需要說明的是,批捕之後還需要經專過人民檢屬察院審查起訴階段,也就是說,有可能案件是存在不起訴的情形,那麼根據《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1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可以延長半個月。人民法院受理後至判決是有明確規定的。一般來說,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兩個月以內宣判,最遲不能夠超過三個月。
B. 法院可以直接行使抓捕權嗎
可以。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一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根據情況,對被告人可以決定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逮捕。 對被告人採取、撤銷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由院長決定。
C. 法院可以直接行使抓捕權嗎
不存在你想像中的來「抓自捕權」,抓捕是手段和方式。
司法警察按照《人民警察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條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條例》規定,有權對你進行傳喚和強制傳喚。
D. 民事糾紛法院有權抓捕當事人嗎
按民事訴訟法規定,在特定情況下,法院可對當事人或訴訟參與人採取強制措施,如妨害民事訴訟,拒不執行判決等。
E. 法院抓捕被執行人需要手續么大約需要多久
法院抓捕被執行人必須經院長批准由法院出具決定書。不同案件的抓捕時間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六條拘傳、罰款、拘留必須經院長批准。
拘傳應當發拘傳票。
罰款、拘留應當用決定書。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5)法院抓獲擴展閱讀:
抓捕的批准和決定程序
(二)逮捕的批准和決定程序
1.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提請逮捕的批准程序。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製作提請批准逮捕書一式三份,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
檢察機關在接到公安機關的報捕材料後,由審查逮捕部門指定辦案人員進行審查。辦案人員應當查閱案卷材料,製作閱卷筆錄,提出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意見,經部門負責人審核後,報請檢察長批准或者決定。
重大案件應當經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必要的時候,人民檢察院可以派人參加公安機關對於重大案件的討論。
對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7日內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決定;未被拘留的,應當在接到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15日以內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不得超過20日。
檢察機關經審查應當分別作出以下決定:
(1)對於符合逮捕條件的,作出批准逮捕的決定,製作批准逮捕決定書;
(2)對於不符合逮捕條件的,作出不批准逮捕的決定,製作不批准逮捕決定書,說明不批准逮捕的理由,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同時通知公安機關。
人民檢察院辦理審查逮捕案件,發現應當逮捕而公安機關未提請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建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
公安機關認為建議正確的,應當立即提請批准逮捕;認為建議不正確的,應當將不提請批准逮捕的理由通知人民檢察院。如果公安機關不提請批准逮捕的理由不能成立的,人民檢察院也可以直接作出逮捕決定,送達公安機關執行。
對於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的決定,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行,並且將執行回執在3日以內送達作出批准決定的人民檢察院。
如果未能執行,也應當將執行回執送達人民檢察院,並寫明未能執行的原因。如果公安機關發現逮捕不當,應當及時予以變更,並將變更的情況及原因在作出變更決定後3日內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認為變更不當的,應當通知作出變更決定的公安機關糾正。
對於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說明理由,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同時通知公安機關。對於人民檢察院決定不批准逮捕的。
公安機關在收到不批准逮捕決定書後,應當立即釋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並將執行回執在收到不批准逮捕決定書後的3日以內送達作出不批准逮捕決定的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公安機關對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決定,認為有錯誤的時候,可以向同級人民檢察院要求復議,但是必須將被拘留的人立即釋放。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上級人民檢察院應當立即復核,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執行。
2.人民檢察院決定逮捕的程序。人民檢察院決定逮捕犯罪嫌疑人有以下兩種情況:
(1)對於人民檢察院自己立案偵查的案件,偵查與逮捕應該分別由不同的部門負責,以加強人民檢察院的內部制約。
人民檢察院對於自己立案偵查的案件,需要採取逮捕措施時,先由偵查部門填寫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和證據一起移送審查批捕部門審查,由檢察長決定。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的逮捕,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
(2)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認為需要逮捕的,由審查起訴部門填寫逮捕犯罪嫌疑人審批表,連同案卷材料和證據,移送審查批捕部門審查後,報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逮捕的,由檢察長簽發決定逮捕通知書,通知公安機關執行。
3.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的程序。人民法院決定逮捕被告人也有兩種情況:
(1)對於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認為需要逮捕被告人時,由辦案人員提交法院院長決定,對於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被告人的逮捕,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2)對於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時未予逮捕的被告人,人民法院認為符合逮捕條件應予逮捕的,也可以決定逮捕。
F. 法院對跑路者有辦法抓獲嗎
如果對方涉嫌犯罪,由公安機關抓捕。如果對方涉嫌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內定罪,容也可以由公安機關抓捕。民事案件,法院可以公告送達文書,缺席判決。執行時可以強制執行被執行人所有的財產,比如劃撥被執行人的存款,查封變賣被執行人的房屋等。
G. 自動投案取保候審到了法院卻變成抓獲歸案是怎麼回事
自動投案,取保候審到了,法院卻變成抓獲歸案。可能是當事人又犯了新罪。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8條的規定,解除取保候審的原因有:一是發現對被取保候審的人不應追究刑事責任。屬於這種情形的是已經查明無罪或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6種法定情形。二是取保候審期限屆滿。即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如果期限屆滿,應當解除取保候審。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73條的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如果發現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不當的,應當及時撤銷或者變更。這里的"不當"包括不該採取強制措施和應當採取強制措施,但不應採取取保候審。對前者應當撤銷取保候審;對後者則應當變更為其他更為嚴厲的強制措施。變更取保候審,是指因法定原因將取保候審改變為其他強制措施。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50條、第58條第2款、第73條、第75條的規定,變更取保候審包括:一是被取保候審人違反了第56條第1款的規定;二是採取取保候審不當,不能保證訴訟的順利進行。根據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將取保候審變更為逮捕的條件是:(1)被取保候審人企圖自殺、逃跑,逃避偵查、審查起訴的;(2)被取保候審人實施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干擾證人作證行為,足以影響偵查、審查起訴工作正常進行的;(3)被取保候審人未經批准、擅自離開所居住的市、縣,造成嚴重後果,或者兩次未經批准,擅自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4)被取保候審人經傳訊不到案,造成嚴重後果或者經兩次傳訊不到案的;(5)在取保候審期間故意實施新的犯罪行為;(6)應當逮捕但因患有嚴重疾病或正在懷孕、哺乳自己的嬰兒而未逮捕,疾病痊癒或者哺乳期已滿的。
H. 法院判決書下來被判了罪行,會當場抓獲么
不抓到犯人,不會開庭的。不存在你說的那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