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抑鬱法官

抑鬱法官

發布時間: 2021-03-16 12:07:28

⑴ 丈夫起訴離婚,我有抑鬱症,不同意離婚,法官會判我們離嗎

根據離婚自由的原則,想離婚的一方有權單方面向法院起訴離婚,但是起訴方的起訴離婚理由必須充分,否則法院不會判決離婚。
決離婚法定原因或標准,是法院判決准予離婚的根據。我國《婚姻法》(修正案)第32條第2款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這一規定說明,男女一方提出離婚後,是否准予離婚,不取決於另一方是否同意離婚,而是法院依據夫妻雙方的感情是否確已破裂和調解有無效來決定。可見「感情是否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是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確定準離與不準離的原則界限。它有兩層含義:一是如果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二是如果夫妻感情沒有破裂或沒有完全破裂,即使調解無效也不準離婚。以下是法院判決離婚的依據。
根據《婚姻法》(修正案)第32條所列舉了以下五種具體的情形,可以作為夫妻雙方感情確已破裂的依據。
1,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家庭暴力、虐待、遺棄行為中,受傷害方在婚姻家庭關系中往往是弱勢一方——妻子、未成年子女、老人,如果發生在夫妻之間雙方更是有長期積怨,很難和好。一方要求離婚的,如不及時處理可能對受害一方極其危險。在判決離婚前,要做好堅決不離一方的工作,以防不測。
2,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所謂「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最高法院2001年12月24日公布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界定為: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住。
在處理此類案件時要正確處理好法律與道德的關系。一方面不以不準離婚懲罰有過錯一方,同時應通過調解、判決等審判活動,加強道德教育,對錯誤思想和行為予以道德上的譴責。對第三者可建議有關組織對第三者予以適當的行政處分。
對確實已經死亡的婚姻,在做好無過錯一方思想工作得基礎上判決離婚。從長遠來看,這對解放當事人自身,促進社會安定團結,預防矛盾的升級、犯罪都是有利的。
3,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對這一類案件,首先應教育幫助有此惡習的一方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改正自己的行為,多關心家庭、承擔家務、照料子女。其次要動員另一方給予關心和幫助,促使雙方和好。對少數夫妻積怨太深,被告惡習屢教不改,雙方關系極為惡劣,確實不堪共同生活的,應准予離婚。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滿2年的。夫妻因感情不和長期分居,雙方沒有共同的生活,互不履行夫妻之間的義務,使得夫妻關系實際上名存實亡,因此夫妻分居2年標志著夫妻關系破裂。所謂分居,是指夫妻人為中斷相互之間的共同經濟生活、性生活和互相扶助、精神撫慰。
5,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宣告公民失蹤,是指公民離開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經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經法定程序尋找仍無音訊的,宣告該公民為失蹤人。
夫妻一方失蹤,客觀上已經不履行自己對家庭、對子女、對配偶的責任,維持這種婚姻關系對另一方已無實質意義。因此法院判決解除失蹤人的婚姻關系,對及時有效保護婚姻關系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保護有其他利害關系當事人的合法利益,穩定家庭秩序與社會秩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⑵ 夫妻雙方離婚女方有傳染病和抑鬱症法官還會把孩子判給女方嘛

對你的情況我提些建議,如果孩子不滿三周歲,法院一般判給女方,如果你有她的病例證明,她的病對孩子成長有影響可能就會判給你。對此,你可以上網查一下,或去律師事務所咨詢。 建議是協議離婚的,上法院關系就弄僵了,對大人和孩子都沒有好處,好好跟她說,能不離就不離,實在不行就先協議,不明白的多咨詢,不能輕舉妄動。確認有病早發現早治療aware 天 貓

⑶ 抑鬱症患者在殺了人後要負法律責任

我國刑法專門對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進行了規定,即,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內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容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對於抑鬱症患者故意殺人並無專門規定,因此,抑鬱症患者故意殺人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根據具體情節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⑷ 患了多年抑鬱強迫焦慮症不服法院傳票判決書控制不住自己罵了法官怎麼辦

朋友,你好,心理精神問題的患者千萬千萬不要一直去關注自己的症狀,每次去關注它,就相當於一直在向它注入能量,就是在強化它一次,導致心理和身體的痛苦越來越大,最後從輕度轉化成重度,就像吸煙一樣,越吸越上癮。有些人可能不相信或者不理解,我舉個例子,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有被小刀割過或撞傷的經歷,在被小刀割過或撞傷的那一瞬間,我們是感受不到疼痛的,我們會感受到疼痛是因為我們發現後把注意力轉移過去關注它了,給它注入了能量。心理問題的人一開始都是比較輕微的,很多人都是從懷疑自己是不是心理有問題開始,然後不斷去查找心理疾病的症狀,不斷的對號入座,甚至閑著沒事干跑去找心理咨詢師或精神科醫生,最後被扣上了心理疾病的帽子,脫也脫不下來了,天天關注,天天強化,最後讓自己苦不堪言,心理問題痛苦的人靜下心來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這不是自找苦吃嗎?

傳統心理學和精神病學都無法徹底解決心理問題,甚至越治越嚴重,這是很多人的真實經歷。 找心理咨詢師咨詢,把內心的負面情緒和痛苦一股腦吐給心理咨詢師,當時可能感覺心裡好受點,但是內心產生痛苦的根源沒去除,時間一過,還是會源源不斷的產生負面情緒和痛苦,而且每次跟心理咨詢師訴說自己的症狀,相當於又在內心強化一次,讓自己的痛苦不斷放大,所以找心理咨詢師咨詢就像吃止痛葯一樣,葯勁一過,症狀又來了,繼續痛苦,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需要咨詢師陪伴,花費巨大,也無法根本解決問題,渾渾噩噩度過此生。如果找精神病科醫生吃葯調理,效果甚微,葯物只是控制腦神經不那麼興奮,它的副作用是非常大的,吃過的人都能體會到越吃身體越差,腦子像壞掉了一樣,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語言能力下降。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心理精神問題是心病了,心是一顆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怎麼可能通過葯物能治癒?也難怪西醫說控制不好復發了更嚴重,更難以治療,其實壓根就沒治好,所以這兩種方式都不可能徹底解決問題。如果你相信我所說的就繼續看以下非常重要的一段話。

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超心理學—量子力學+能量狀態理論可以徹底解決一切心理問題,其中就包括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懼症、躁狂症、雙相情感障礙、神經衰弱症等等心理精神問題。只要通過網上聽課,跟著李嘉琪老師學習,真心相信照做都可以徹底治癒。在短短的2年多時間里已經徹底治癒了幾百人,不管症狀有多麼嚴重,多麼難以忍受的痛苦,學歷高低、時間有多長,男女老少都可以徹底治癒,而且不用吃任何葯物,沒有任何副作用,好了以後不會再復發,並且生活得比以前更加健康快樂幸福,徹底打破了「心理癌症、需終生服葯、不可治癒、容易復發」等等這些讓人陷入絕望的錯誤觀念,真正能幫助心裡精神苦海的人獲得重生。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很多心理精神問題的人到處尋醫問葯,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都沒找到正確的方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每天過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生活,看著真的是不忍心。我是經歷過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痛苦的人,能理解心理精神問題患者內心的痛苦,所分享的方向絕對是正確,也是唯一正確的道路,就看你們肯不肯相信了,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正確的道路,否則可能繼續跟心理精神問題糾纏一輩子,痛苦一輩子。祝所有處在心理精神問題困苦中的人們早日擺脫痛苦。願全世界所有心理精神問題的人都能早日找到正確的方向,早日擺脫困苦,獲得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

⑸ 我要離婚,女方有抑鬱症。可是他告訴法官他是精神分裂無行為能力,法院問我認可不不認可要做鑒定,有區別

同情你愛人也同情你。你愛人的父母是很不明智的。願你愛人早日康復,其他的我也不說了

⑹ 檢查機關對抑鬱症嫌疑人的審查在量刑上減輕嗎

你好。
(一)抑鬱症患者殺人,一般不屬於法定的量刑情節,與正常人殺人無異。至於與抑鬱症內相關的其他情節,法官可能酌情考慮。但是,實務中一般不認為抑鬱症可以從輕、減輕處罰。
(二)但是,如果因為抑鬱症嚴重到導致犯罪嫌疑人失去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如果是(1)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容2)完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
(三)一般抑鬱症是不會導致失去控制行為能力的。因此,最有可能的還是(一)。

⑺ 我老公要和我離婚,我不想離,如果因為離婚這件事我患上的輕度的抑鬱症,法官就不會判離婚了對嗎

如果認定你們之間感情破裂,還是會判離婚
你和這是否有抑鬱症沒關系
其實何必呢,他沒怎麼樣,你還沒自己搞病了

⑻ 抑鬱症患者犯罪,會不會判刑,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抑鬱症患者屬於尚未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因此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8)抑鬱法官擴展閱讀:
案例:抑鬱症患者駕車沖撞行人獲無期徒刑 感謝法院從輕處理
北京市一中院就被告人白連波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作出一審判決,判處被告白連波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白連波當庭表示不上訴。
白連波原先是一位計程車司機,因患上抑鬱症辭掉工作,2014年9月12日10時許,在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鎮馬坊村西側馬講路上,白連波駕駛紅色馬自達牌轎車無故對路上行人進行沖撞。
造成韓某某(女,歿年45歲)失血性休克合並腦損傷死亡,辛某某(女,歿年30歲)被鈍性外力作用導致顱腦損傷死亡,何某某輕傷。作案後,被告人白連波作案後向公安機關投案。
今年6月12日上午,北京市一中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庭審過程中,白連波說他此前撞人是為了求死,我也不知道怎麼就想自殺,其實從家出來也就不到10分鍾工夫。我到一個小超市買了壁紙刀,找了個偏僻的地方,拿刀在自己的左手腕上割了3刀,但是沒死,就想開車撞人。
撞死了人,政府就會槍斃我,我也想過別的死法,但是怕不牢靠,我想撞的人多一些,肯定會判我死刑。我現在很後悔,白連波在法庭上說。據悉,白連波被捕後,一直在治療抑鬱症,病情已明顯好轉。
受審時,他曾向法官求情:請求法院對我從輕處罰。白連波的辯護人提出,白連波作為一名抑鬱症患者,在案發時行為控制能力明顯受限,屬於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因此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據了解,在案件宣判前經法院調解,白連波的家人向兩位死者各賠償20萬,傷者賠償6萬,被害人及被害人家屬撤回了附帶民事訴訟。
北京一中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白連波駕駛機動車故意沖撞行人,致二人死亡、一人輕傷,其行為已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依法應予懲處。
鑒於案發時被告人白連波受所患精神疾病影響,控制能力減弱,屬於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且在犯罪後主動投案自首,同時考慮在本院審理期間白連波與其法定代理人賠償了被害人及其親屬的經濟損失,達成了民事調解並獲得諒解的情節,依法對被告人白連波予以從輕處罰。
北京一中院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被告白連波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案件宣判後,白連波表示不會上訴,並感謝法律對他的從輕處理,並會珍惜這一機會。
參考資料: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參考資料:人民網-抑鬱症患者駕車沖撞行人獲無期徒刑
感謝法院從輕處理

⑼ 抑鬱症殺人要判死刑嗎,抑鬱症殺人如何判刑

(一)抑鬱症患者殺人,一般不屬於法定的量刑情節,與正常人殺人無異。至於與抑鬱症相關的其他情節,法官可能酌情考慮。但是,實務中一般不認為抑鬱症可以從輕、減輕處罰。
(二)但是,如果因為抑鬱症嚴重到導致犯罪嫌疑人失去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如果是(1)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2)完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
(三)一般抑鬱症是不會導致失去控制行為能力的。因此,最有可能的還是(一)。

熱點內容
民法五要素 發布:2025-07-28 19:42:49 瀏覽:847
法院太慢 發布:2025-07-28 19:42:46 瀏覽:916
在職研究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8 19:39:03 瀏覽:365
2017注會經濟法考後討論 發布:2025-07-28 19:35:55 瀏覽:581
有法律效力的貿易合同 發布:2025-07-28 19:29:57 瀏覽:339
合同法原理與判例電子書 發布:2025-07-28 19:29:19 瀏覽:948
行政法的手段 發布:2025-07-28 19:14:22 瀏覽:303
論人格權的民法保護論文 發布:2025-07-28 19:10:34 瀏覽:565
佛法治療脫發 發布:2025-07-28 19:10:33 瀏覽:486
杭州詐騙罪律師 發布:2025-07-28 19:08:13 瀏覽: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