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庭審時法官

庭審時法官

發布時間: 2021-11-19 18:58:19

⑴ 庭審時法官有違法的地方,可以起訴法官嗎

不可以起訴法官。
首先在庭審過程中一旦法官出現違規或違法的行為,你可以不服從判決,申請上訴,讓上一級法院重新裁定。 在你上訴時,上訴的原因可以包含一審法官的違法或違規行為。

⑵ 開庭時法官問有什麼訴求什麼意思

在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的開庭審理時,主審法官問原告有什麼訴求的,就是讓原告將《訴訟狀專》中的「屬訴訟請求」一一當庭讀出來,告知審理法官、被告人。其中審理法官會對一些重復的、無意義、非本案件有關的訴訟請求予以告知原告,並在原告同意的條件下予以撤銷。

⑶ 開庭時法官可以嚼著口香糖嗎

當然不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三十條規定,法官在庭審期間要遵守一下行為:
(一) 坐姿端正,杜絕各種不雅動作;
(二) 集中精力,專注庭審,不做與庭審活動無關的事;
(三) 不得在審判席上吸煙、閑聊或者打瞌睡,不得接打電話,不得隨意離開審判席;
(四) 平等對待與庭審活動有關的人員,不與訴訟中的任何一方有親近的表示;
(五) 禮貌示意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加人發言;
(六) 不得用帶有傾向性的語言進行提問,不得與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加人爭吵;
(七) 嚴格按照規定使用法槌,敲擊法槌的輕重應當以旁聽區能夠聽見為宜。

嚼口香糖違反了第二款。

⑷ 庭審時法官是否有權搜當事人的資料袋

證據提供是當事人的義務也是責任,但未當面承交明示的東西,不是必須要交的東西,法官在當事人未允許的情況下應該是無權搜東西的,我也相信法官不會去搜尋的,如果真有未經同意交遞給法官的屬於不妥的,也更是非法的

⑸ 庭審時法官帶被告離庭是違法嗎

如果是中間休庭,由法警帶被告離庭,是合法的。如果是開庭過程中,法官私自帶離被告,並與被告單獨接觸,是不合法的。

⑹ 庭審中審判長和主審法官職責

審判長的職責是:
(1)擔任案件承辦人,或指定合議庭其他成員擔任案件承辦版人;
(2)組織合議庭權成員和有關人員做好庭審准備及相關工作;
(3)主持庭審活動;
(4)主持合議庭對案件進行評議,作出裁判;
(5)對重大疑難案件和合議庭意見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規定程序報請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6)依照規定許可權審核、簽發訴訟文書;
(7)依法完成其他審判工作。
主審法官制度是山東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全國率先改革實行的,由主審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實現審判合一的審判制度。
主審法官制度實質是審判權的下放,把審判合一的權利交給那些政治素質好、業務素質高的法官,實現主審法官權責利的統一。主審法官制度將實行當庭結案,極大地提高了審判效率。由於主審法官的職責是坐堂問案,居中裁判,從而保證案件的裁判質量。

⑺ 在法庭開庭審理時法官應在什麼時候落法槌

在法庭開庭抄審理時法槌使用:襲
《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規定(試行)》
第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使用法槌:
(一)宣布開庭、繼續開庭;
(二)宣布休庭、閉庭;
(三)宣布判決、裁定。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法槌:
(一)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妨害審判活動,擾亂法庭秩序的;
(二)訴訟參與人的陳述與本案無關或者重復陳述的;
(三)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認為有必要使用法槌的其他情形。
第四條 法槌應當放置在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的法台前方。
第五條 審判長、獨任審判員使用法槌的程序如下:
(一)宣布開庭、繼續開庭時,先敲擊法槌,後宣布開庭、繼續開庭;
(二)宣布休庭、閉庭時,先宣布休庭、閉庭,後敲擊法槌;
(三)宣布判決、裁定時,先宣布判決、裁定,後敲擊法槌;
(四)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時,應當先敲擊法槌,後對庭審進程作出指令。
審判長、獨任審判員在使用法槌時,一般敲擊一次。

⑻ 庭審時回答法官應注意什麼

依照庭審程序,為查明案件事實,法官及對方律師均可以向當事人發問。面對法官及對方律師精心准備的、難以預測的各種問題,當事人應如何來應對?這裡面大有學問,稍不注意就會進入對方圈套,落下敗訴的命運。當然,無論是什麼樣的問題,無非有五種處置方式,即承認、否認、不知道、沉默和拒絕回答。下面,我們對這五種處置方式逐一進行分析,供當事人在庭審回答問題時進行選擇。一、承認。當然,承認對方提出的法律問題是最簡單的一種回答方式,但是這種處置方式對已方來說也最凶險。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八條第一款規定:「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當事人庭審時承認對方主張事實的法律後果,將直接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進而可能導致已方敗訴的風險。參加過庭審的人都知道,法庭上不容講錯一句話,有經驗的人在訴訟時都會請律師講話,自己能不講就不講,不多說一句話。即便法官發問自己必須要講的時候,也要先徵求一下律師的意見。因為,非法律專業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吐出話可能帶來什麼法律後果,信口開河一說,自己沒覺得有什麼問題,甚至感覺自己很誠實,可是到判決時講錯話的不利後果就顯現出來了。二、否認。否認一個事實和承認一個事實一樣直接了當。否認一個事實並不能免除對方的舉證責任,因此,在法庭上對法官徵求意見的詢問一般都採取否認回答。但是,需要注意的,如果對方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的事實,你就沒有必要再否認了,否則將給法官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三、不知道。當事人在作「不知道」回答時,首先要想好一個不知道的合理解釋,如果有證據證明你明明知道仍偏偏說不知道,不僅給法官留下一個不誠實的印象不說,法官有可能直接適用「自認規則」認定該事實客觀存在。四、沉默。當然,在訴訟過程中,沉默是當事人的權利,無論是法官還是對方當事人均不能逼迫一個人說話。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八條第二款規定:「對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另一方當事人既未表示承認也未否認,經審判人員充分說明並詢問後,其仍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項事實的承認。」因此,訴訟時,有時未必「沉默是金」,反而等於自己放棄了法律規定答辯的權利。五、拒絕回答。在法庭上,針對法官的提問,回答是法律規定的義務。但是,在有些情況下,是可以拒絕回答的。如法官提出的問題和本案沒有關聯性。在這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適用此理由拒絕回答法官的問題是要冒一定的風險的。因為你首先要判斷法官的問題和本案是否真的沒有關聯。畢竟法官是本案的審判者,具有深厚的專業文化知識和審判經驗,在法庭上一般不會問一些無聊的問題。其次,直接拒絕回答法官的問題,可能導致法官「面子」喪失,得罪了法官。再如在有容隱權的情況下,也可以拒絕回答法官的問題。如職業要求必須保密,包括律師和委託人、牧師和教民。

⑼ 開庭法官講些什麼

刑事案件審理中,審判人員會問被告人的犯罪過程和認罪態度等與案版件有關的重權要細節、與量刑有關的重要情節,審判人員都要進行核實的,而具體問什麼問題,則需根據案情復雜程度等來定。審判人員在庭審開始時,會核對被告人的身份信息,看是不是被告人本人,之後公訴人讀起訴書,審判人員會詢問被告人「起訴書中指控事實是否存在?指控罪名是否成立?是否自願認罪?」 之後公訴人會對就案件有關的事情向被告人進行訊問,之後辯護人就是律師會再向被告人詢問,到庭審的最後階段,是被告人的最後陳述,比如是否認罪悔罪等。

熱點內容
小學節能規章與制度 發布:2025-07-27 08:47:59 瀏覽:688
法院辦案復工 發布:2025-07-27 08:47:49 瀏覽:455
司法部國家統一法律資格考試公告 發布:2025-07-27 08:42:14 瀏覽:408
商法butfortest 發布:2025-07-27 08:37:01 瀏覽:462
金明區法院在哪 發布:2025-07-27 08:36:25 瀏覽:216
創業創新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27 08:36:18 瀏覽:665
我國社會保障法的變革和發展 發布:2025-07-27 08:35:06 瀏覽:367
侵權責任法律快車 發布:2025-07-27 08:34:29 瀏覽:669
騰訊沒道德 發布:2025-07-27 08:34:24 瀏覽:37
水行政法規定處罰最多多少 發布:2025-07-27 08:33:43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