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海南法官逐級遴選

海南法官逐級遴選

發布時間: 2021-11-20 00:41:11

A. 法官檢察官選任委員會由什麼組成

法官、檢察官復的選任,要堅持黨制管幹部原則,尊重司法規律。法官、檢察官首先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為了保證專業能力,在省一級設立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從專業角度提出法官、檢察官人選。由組織人事、紀檢監察部門在政治素養、廉潔自律等方面考察把關,人大依照法律程序任免。遴選委員會的組成,應當具有廣泛代表性,既有經驗豐富的法官和檢察官代表,又有律師法學學者等社會人士代表。建立逐級遴選制度,上級法院、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原則上從下一級法院、檢察院擇優遴選,既為優秀的基層法官、檢察官提供晉升通道,又保證上級法院、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具有較豐富的司法經驗和較強的司法能力。擴大法官、檢察官的選任渠道,實行有別於普通公務員的招錄辦法,招錄優秀律師和具有法律職業資格的法學學者等法律職業人才進入法官、檢察官隊伍,為建立法律共同體搭建制度平台。

B. 十年副處級三級高級法官套改後對應幾級法官,2017年退休時按照應當按照幾級法官標准拿退休金

關於加強法官檢察官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意見
(廳字[2017]44號)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鞏固司法責任制改革成果,完善相關政策,確保司法責任制改革有規范明確的政策依據,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總結改革試點經驗基礎上,現就進一步加強法官、檢察官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強正規化建設,打造對黨忠誠隊伍
(一)加強思想政治與職業道德建設
深化法官、檢察官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堅決抵制西方錯誤法治觀點侵蝕,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法官、檢察官政治輪訓制度,打牢高舉旗幟、忠誠使命的思想基礎,鑄就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加強法官、檢察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健全職業道德准則、職業行為規范,加強職業倫理、職業操守教育,完善職業道德評價機制。建立健全法官、檢察官統一職業培訓和入職晉級宣誓制度。
(二)嚴格紀律作風要求
完善崗位職權利益迴避制度,規范法官、檢察官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接觸、交往行為。加強紀律規矩經常性教育,引導法官、檢察官養成紀律自覺。統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與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與司法權運行新機制相適應的監督制約體系。以零容忍態度懲治司法腐敗。
二、實施員額制,建設專業化隊伍
(三)嚴格控制員額比例
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按照中央規定的范圍,嚴格控製法官、檢察官員額比例。建立員額統籌管理、動態調整機制,由省級有關部門在總額度范圍內明確轄區各法院、檢察院員額控制的具體比例,確保員額配置向基層和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地區、單位傾斜。辦公綜合、政工黨務、紀檢監察、教育培訓、司法技術等非業務部門不設置員額。
(四)嚴格遴選標准與程序
遴選法官、檢察官,應當在堅持政治標準的基礎上,突出對辦案能力、司法業績、職業操守的考察。入額遴選堅持考核為主、考試為輔,考核主要考察辦案質量和效率,考試主要考察辦案能力。原辦案骨幹調離辦案部門5年以上的,需回到辦案崗位擔任法官助理、檢察官助理參與辦案滿1年方可參加遴選。市地級以上法院、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一般通過逐級遴選方式產生。市地級法院法官助理、檢察院檢察官助理,初任法官、檢察官的,應當到基層法院、檢察院任職。省級以上法院法官助理、檢察院檢察官助理,初任法官、檢察官的,一般到基層法院、檢察院任職。根據工作實際預留適當數量的員額,從律師、法學專家中按程序公開選拔法官、檢察官。
(五)發揮遴選委員會的專業把關作用
遴選委員會通過面試、考察等方式,對入額候選人的專業能力進行把關。遴選委員會委員對候選人入額資格提出異議,法院、檢察院未予說明或者說明未獲認可的,經遴選委員會三分之二以上委員表決通過,可以否決相關候選人入額資格,並書面反饋相關法院、檢察院。候選人名單經向社會公示,由組織人事、紀檢監察部門在政治素養、廉潔自律方面考察把關,黨委按照許可權審批,本級人大依照法律程序任命。
(六)建立健全員額退出機制
法官、檢察官調離辦案崗位、退休或者離職的,自然退出員額;辦案績效考核不合格的,應當在考核結果確定後3個月內退出員額。擔任領導職務的法官、檢察官不辦案或者辦案達不到要求的,應當退出員額。不分管辦案業務的領導班子成員以及非業務部門負責人進入員額的,應當在入額名單公示結束之日起3個月內按照組織程序免去原有領導職務,調整到一線辦案崗位,未按時調整的,應當退出員額。省級以下法官、檢察官退出員額,由所在院黨組審議決定,報請省級法院、檢察院批准後,送遴選委員會備案。
三、落實責任制,規范司法權力運行
(七)規范權責配置
建立權力清單和履職指引制度,明確應當由院長、檢察長以及審判委員會、檢察委員會決定的重大事項,可以由法官、檢察官決定的事項,並分別規定相應責任。法院實行獨任法官或合議庭辦案責任制,檢察院實行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未入額人員不得獨立辦案。
(八)完善審判權運行機制
確立法官的辦案主體地位。獨任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由獨任法官簽署。合議庭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由該案合議庭法官簽署。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案件外,院長、庭長不簽發其未直接參加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專業法官會議可以為獨任法官、合議庭適用法律提供咨詢意見,採納與否由獨任法官、合議庭決定,討論記錄入卷備查。審判委員會發揮總結審判經驗、加強審判管理、研究審判工作重大事項的宏觀指導職能,討論決定涉及國家安全、外交、社會穩定等的敏感案件和重大疑難復雜案件。
(九)完善檢察權運行機制
堅持突出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與檢察長領導檢察院工作相統一。檢察官對檢察長負責,在職權范圍內決定辦案事項。檢察長不同意檢察官處理意見的,可以提出復核意見,或者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必要時也可以直接作出決定。檢察委員會對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問題負有決策、指導和監督職能。
(十)完善入額領導幹部辦案機制
擔任領導職務的法官、檢察官每年應當辦理一定數量的案件,並帶頭辦理重大復雜敏感、新類型和在法律適用方面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件。其中,庭(處、科)長辦案量應當不低於本部門法官、檢察官平均辦案量的50%;基層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辦案量應當不低於本院法官、檢察官平均辦案量的5%,其他院領導辦案量應當不低於分管部門法官、檢察官平均辦案量的30%;市地級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辦案量應當不低於本院法官、檢察官平均辦案量的5%,其他院領導辦案量應當不低於分管部門法官、檢察官平均辦案量的20%。嚴格領導幹部辦案量的統計標准。建立領導幹部辦案情況定期通報制度。
(十一)運用科技手段、創新辦法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
深化司法改革與現代科技的結合,依託大數據技術,總結辦案規律、規范辦案標准,完善智能輔助辦案系統的類案推送、結果比對、數據分析、辦案瑕疵提示等功能,幫助法官、檢察官提高運用自由裁量權的能力和水平,促進法律適用統一。推廣語音識別、文本信息智能提取等技術,健全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技術保障和運行管理機制,提高語音同步轉錄、文書自動生成、智能糾錯能力,減少人力投入。推廣遠程視頻庭審、提訊和數字化出庭等軟體,完善執行信息化平台,減少辦案在途時間。完善刑事案件不同訴訟階段基本證據指引,構建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台,促進辦案系統互聯互通,推動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落地見效。
推廣外包服務方式,規范管理,提升輔助事務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和效率,保障司法人員專注於司法關鍵業務。
(十二)建立健全司法績效考核制度
緊緊圍繞辦案質量和效率進行考核,綜合考慮案件類型、難易程度等因素設置權重指標,制定科學合理、簡便易行的績效考核辦法。考核信息動態管理、全程留痕,並在系統平台公開。考核結果計入司法業績檔案,作為法官、檢察官等級管理、評優獎勵及員額退出的重要依據。績效考核獎金分配堅持向一線辦案人員傾斜,體現工作實績,按考核檔次適當拉開差距。
(十三)改革內設機構
堅持精簡、務實、效能的原則,在理順職能、優化分工的基礎上,整合法院、檢察院內設機構,減少不必要的管理層級。綜合考慮業務劃分、法官和檢察官數量、人員編制、案件數量等因素,科學設置機構,內設機構數量原則上只減不增,編制50人(含50人)以下的基層法院、檢察院,內設機構總數一般不超過5個,51至100人的一般不超過8個,101至200人的一般不超過10個,201人以上的可以適當增加。員額較少的法院、檢察院應當設立綜合業務機構,杜絕1人或者2人庭(科、室)現象。上下級法院、檢察院的機構設置不必一一對應,上級法院、檢察院不能要求下級法院、檢察院對口設立相應機構,不能以考核評優、經費劃撥等方式變相限制下級法院、檢察院整合內設機構。內設機構整合後,相關領導職數繼續保留。
基層法院的人民法庭、基層檢察院的派出(駐)檢察室不納入內設機構改革范圍。綜合考慮不同地區、層級、業務特點,從案件類型、難易程度、人員結構等實際情況出發,組建靈活多樣的專業化辦案團隊,優化人員配置,提升辦案效能。
四、強化監督制約,提升司法公信力
(十四)增強多元監督合力
探索建立政治督察制度,黨委政法委定期組織對司法機關黨組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履行審判檢察職能、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法院、檢察院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的監督。
(十五)運用現代科技加強監督制約
適應新型司法權運行機制要求,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手段,推動管理監督由盯人盯案、層層審批向全院、全員、全過程的實時動態監管轉變,確保放權不放任、監管不缺位。推廣案件流程監管、庭審巡查等智能軟體應用,完善網上辦案系統,確保案件全程網上辦理、司法活動及干預辦案情況全程留痕、違規操作自動攔截、辦案風險實時提示。加大對海量司法數據的挖掘開發力度,總結辦案風險規律,不斷提升對辦案不規范不廉潔行為的發現、防控能力,有效約束和規范司法自由裁量權的行使。
(十六)實行法官、檢察官懲戒制度
法院、檢察院負責對法官、檢察官涉嫌違反審判、檢察職責行為進行調查核實。懲戒委員會根據法院、檢察院調查的情況,審查認定法官、檢察官是否構成故意違反職責、存在重大過失、存在一般過失或者沒有違反職責。懲戒委員會認定構成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案件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法院、檢察院依照有關規定予以懲戒。法官、檢察官的其他違法違紀行為,由有關部門調查核實,依照法律及有關紀律規定處理。
五、健全保障機制,提高職業化水平
(十七)實施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管理
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以法官法、檢察官法規定的「四等十二級」為基礎,法官、檢察官等級與行政職級脫鉤,實行單獨管理。等級晉升實行按期晉升和擇優選升相結合,特別優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一線辦案崗位法官、檢察官可以特別選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二級高級法官、檢察官及以下按期晉升,省級法院、檢察院和直轄市中級法院、檢察院分院三級高級法官、檢察官及以下按期晉升,市地級法院、檢察院和副省級城市中級法院、檢察院以及直轄市區法院、檢察院四級高級法官、檢察官及以下按期晉升,縣級法院、檢察院一級法官、檢察官及以下按期晉升。在規定等級比例內,縣級法院、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可以選升三級高級法官、檢察官,市地級法院、檢察院和副省級城市中級法院、檢察院以及直轄市區法院、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可以選升一級高級法官、檢察官,省級法院、檢察院和直轄市中級法院、檢察院分院的法官、檢察官可以選升一級高級法官、檢察官。各級法院、檢察院擇優選升的高級法官、檢察官中,在一線辦案崗位的要保證有一定數量。
(十八)完善法官、檢察官的職業保障
根據審判、檢察工作特點,實行與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配套的工資制度。落實國家關於法官、檢察官工資制度規定,確保法官、檢察官的工資水平高於當地其他公務員工資水平一定比例。綜合考慮法官、檢察官的任職資歷、工作經歷等條件,比照相應職務層次,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確定享受住房、醫療、車補等福利政策和退休待遇。法官、檢察官轉任司法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或者交流到其他黨政機關的,按照有關規定確定職務層次。根據個人意願和工作需要,長期在審判、檢察一線辦案且多年考核業績優秀的法官、檢察官,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的,按照有關政策和幹部管理許可權,可以申請延長退休年齡。領導幹部申請延長退休年齡的,應當免去領導職務從事一線辦案。
(十九)保障法官、檢察官依法履職
法官、檢察官依法辦理案件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要求法官、檢察官從事超出法定職責范圍的事務。法官、檢察官應當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法定職責或者法定程序、有礙司法公正的要求。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將法官、檢察官調離、免職、辭退或者作出降級、撤職等處分。對干擾阻礙司法活動,威脅、報復陷害、侮辱誹謗、暴力傷害法官、檢察官及其近親屬的行為,依法嚴厲懲處。
(二十)推進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
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由省以下分級管理上收至省級統一管理,實行以省級機構編制部門管理為主,省級法院、檢察院協同管理的體制。市地級、縣級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由省級黨委(黨委組織部)管理,其他領導人員可委託當地市地級黨委管理。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推進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財物統一管理。已開展財物統一管理改革的,進一步完善由省級統一管理或者以市地級為單位實行統一管理的工作機制;尚在謀劃的,結合本地實際積極穩妥推進;條件暫不具備的,可暫緩實行。
軍事法院法官、軍事檢察院檢察官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由軍隊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意見。

C. 有哪些地方立法權造成了地方保護主義

首先,地方立法權擴容謹防「法盲立法」。當前大多數設區的市,不論是組織機構還是人員素質皆難以擔當地方立法的重任。目前享有地方立法權的49個城市,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經濟特區所在地城市等等,其一般經濟文化比較發達,人大常委會的組織機構比較健全,常委會委員或人大代表的素質相對較高。而此次擬新擴容的設區的市,其不僅大多沒有專司立法的專門委員會或者是工作機構,常委會組成人員中法律背景出身的比例極低,熟悉立法理論與實踐的人才幾乎缺乏儲備,在此種情況下,未經任何試錯即輕率打開地方立法之門,其後果委實難以想像,此種後果在實踐中最突出的體現可能便是地方性法律簡單拼湊乃至直接抄襲上位法。
其次,地方立法權擴容提防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賦予更多的城市以地方立法權,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地方積極性得以發揮,但地方黨委、政府藉助地方立法權以加強其地方保護主義和地方利益的擔憂亦絕非杞人憂天。立法是一項妥協的藝術,也是權力配置合理下的利益表達、意志設定過程。享有立法權主體的行政層級越低,其與具體公民、企業、社會組織的利益糾葛越緊,對公民和社會權益的損害就越大,因此享有地方立法權主體過多過濫,定會助長地方保護主義、本位保護主義的盛行。通俗地講,便是所謂的「屁股決定腦袋」,享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難免不將自身的利益「塞進」地方性立法當中,使其地方保護主義在「法律化」的掩飾下顯得「名正言順」,尤其是在地方立法公眾參與制度、地方立法監督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形下,此種擔憂表現得更為突出。
再次,地方立法權擴容避免危及法制統一。我國作為單一制國家,法制統一的意義尤為重大,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更是作為一項憲法原則。又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之間在經濟、文化方面的差距較大,為此形成了多層次的立法體制,除國家層面的立法外,部分地方亦可進行立法。但地方立法權的迅速擴容,在一定程度上會挑戰我國法制的統一。具體有二:一是某些地方在立法之時,有意或者無意地突破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立法許可權,或是地方在國家立法已有規定的情況下制定與之相悖的地方性立法。如轟動一時的「洛陽種子案」所涉及的《河南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便被認為違反了作為上位法的《種子法》。二是地方立法原本符合上位法的規定,但由於上位法立、改、廢活動較為頻繁,而地方性立法由於諸方面的緣由未能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如此一來便出現了地方性立法與上位法相抵牾的情形。尤其在活化的違憲審查制度和司法審查制度闕如的情況下,地方性法規依法又是司法裁判必須援引的依據,地方立法權主體的率爾擴容弄不好會顯在或潛在地助長司法的地方化。
誠如上述,地方立法權擴容背後的原因諸多。賦予更多的設區的市以地方立法權,即便有諸多積極效應和客觀需要,但真得如《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那般急劇增加享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數量?答案應是否定的。其中最關鍵的理由便是:探索型改革基於降低試錯風險和改革成本的需要,往往趨向於「分步走」的改革路徑。於此層面而言,分批賦予設區的市以地方立法權或許更為穩妥與合理,當然賦予地方立法權的條件可不如批准「較大的市」那般苛刻,《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對此所做的制度設計可謂合理,其規定:「前款規定的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等因素確定」。
地方立法權的擴容除選擇「分步走」的路徑之外,尚須確保地方性立法的科學性,具體而言,以下舉措值得考慮:
第一,委託第三方起草地方性立法草案。在現有的體制之下,法律草案往往由行政機關或是人大有關機構直接起草,此種作法自有其優勢,但由此導致的後果有二:一是由行政機關起草法律草案,立法草案難免不受部門利益的影響。試舉一例,在交通管理領域的地方立法過程中,實踐中通常是由政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起草法律草案,如此一來,交通管理部門既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亦是游戲的參與者,這不僅直接造成了立法的不公,並間接導致了執法的不公。基於此,委託中立的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部門利益對立法的挾持與干涉。二是委託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可以避免「法盲立法」的窘境。因為受委託的第三方大多是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其通常具有立法所需的專業性知識。十八屆四中全會亦提出:「探索委託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規草案」,在過去的地方立法實踐中類似的舉措亦不在少,1993年通過的《廣東省經紀人管理條例》即為我國首次委託專家學者起草的法律草案。但此項制度的建立尚存諸多問題有待明確與解決,譬如第三方選擇的方式,是直接委託還是公開招標抑或是其他方式;如何確保第三方不受相關機關的牽制,如何實現第三方不偏不倚地起草法律草案;如何避免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制度步法律草案徵求意見制度的後塵,即使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不至於流於形式,法律草案符合立法者的利益時就採納,不符合其利益時便棄之一旁。
第二,健全對地方立法權的監督機制。為了避免地方立法權的濫用,有效的監督勢不可缺。此種監督無外乎事前與事後兩種主要形式,前者主要指的是地方性立法生效的前置程序,譬如我國《立法法》要求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方可施行。後者則是對既已施行的地方性立法進行合憲性、合法性審查,並對其中違憲、違法的地方立法予以撤銷,我國《憲法》、《立法法》對此均有所規定,但該制度設計在實踐中並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現如今,隨著地方立法權的擴容,地方立法的數量勢必增加,違背上位法的地方立法的數量同樣會隨之增加,在此情形下,若上述審查、撤銷制度依舊處於「冰凍」狀態,其後果不言自明。於此層面而言,欲使地方立法權擴容不至於遭到濫用,對地方性立法的審查與撤銷制度無疑需要「解凍」。
第三,劃定設區的市在進行地方性立法中的許可權。在立法體制中,許可權劃分的方式有二:一是負面清單的模式,即只要不屬於國家立法權的專屬范圍,地方皆可進行立法;二是正面清單的模式,即唯有明確授權的事項,地方始可進行立法。二者各有優劣,我國現行《立法法》便是第一種模式,即《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為國家立法權所專屬,除特別授權外,不容許由法規、規章等進行規定,其中諸如犯罪和刑罰等內容甚至不允許進行特別授權。為防止擴容後的地方立法權出現尚難以預期的濫用,對設區的市的地方立法權可通過正面清單的方式予以限制,即在保障這些地方擁有城市發展所需的立法許可權的同時,又不至於為地方性立法僭越國家立法創造「條件」。《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對其許可權的規定為:「較大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限於城市建設、市容衛生、環境保護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項。」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是:《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對立法許可權的限制是否溯及過去已享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如何使立法法有關較大市的規定與憲法相關規定對接?此外,尚需要指出的是此許可權並非一成不變的,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

D. 全國擬修改法官法會設立法官遴選委員會嗎

全國擬修改法官法將明確設立法官遴選委員會。

法官法修訂草案22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草案增加了法官遴選委員會的內容。

草案還指出,中級、高級人民法院遴選法官人選一般在下級人民法院擔任法官五年以上,並具有遴選職位三年以上相關工作經歷;最高人民法院遴選法官人選一般在下級人民法院擔任法官八年以上,並具有遴選職位五年以上相關工作經歷。

E. 如何理解建立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

初任法官、檢察官職位的報考條件為:(一)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專法》、《中屬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任職條件和資格;(二)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三)年齡在23周歲至40周歲之間(1972年3月15日至1990年3月15日之間出生);(四)身體健康、五官端正;(五)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a證或b證)。對具備法官、檢察官任職條件,並已經通過律師考試取得律師資格的執業律師和其他從事法律工作的人員,可以視為已經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六)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符合上述條件的已具有公務員身份的科級以下幹部,經所在單位推薦、黨委組織部門同意,滿最低服務期限的,可以報考。已經被任命為法官、檢察官(包括助理審判員、助理檢察員)的,不得報考初任法官、檢察官職位。
初任法官、檢察官由高級人民法院、省級人民檢察院統一招錄,一律在基層法院、檢察院任職。上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一般從下一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優秀法官、檢察官中遴選。

F. 考法官檢察官的要求一定要過司考和公務員考試嗎

不是的,司考必須考,公務員考試不一定需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規定:

第十二條 擔任法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第七項,初任法官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第十三條 下列人員不得擔任法官: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或者被仲裁委員會除名的;

第十五條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需要,從律師或者法學教學、研究人員等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中公開選拔法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員注冊管理辦法》的規定:第二條依法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員工作執照》(以下簡稱《公證員工作執照》)的公證員,可以執行公證員職務。經公證員統一考試合格並在公證處執行職務的人員,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發給《公證員工作執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規定:

第十二條擔任檢察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第七項初任檢察官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第十三條下列人員不得擔任檢察官: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或者被仲裁委員會除名的。

第十五條人民檢察院可以根據檢察工作需要,從律師或者法學教學、研究人員等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中公開選拔檢察官。

因此,根據任職條件,法官、檢察官都必須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和公證員統一考試。

(6)海南法官逐級遴選擴展閱讀:

相關規定:

1、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檢察官遴選委員會,負責初任檢察官人選專業能力的審核。省級檢察官遴選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應當包括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官代表、其他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和有關方面代表,其中檢察官代表不少於三分之一。

2、初任法官一般到基層人民法院任職。上級人民法院法官一般逐級遴選;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可以從下兩級人民法院遴選。參加上級人民法院遴選的法官應當在下級人民法院擔任法官一定年限,並具有遴選職位相關工作經歷。

G. 十八屆四中全會建立法官,檢察官的什麼制度

建立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
即初任法官、檢察官由高級人民法院、省級人民檢察院統一招錄,一律在基層法院、檢察院任職。上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一般從下一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優秀法官、檢察官中遴選。

H. 誰有10月12日《廣東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章程》的全文么

廣東司法體制改革再邁大步。近日,廣東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正式成立,審議通過《廣東省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章程(試行)》(下稱《章程》)。這意味著,「人財物省級統管」這項試點任務有了新進展,全省法官、檢察官今後將統一提名、管理,並按照法定程序任免。
根據《章程》,遴選委員會由8名常任委員和60名非常任委員組成,設主任1名、副主任3名。遴選委員會主任和非常任委員都實行任期制,每屆任期3年,連任不超過兩屆。
遴選委員會由68人組成
建立法官、檢察官統一遴選制度,是黨中央在司法領域部署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統一招錄、有序交流、逐級遴選機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求,「建立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
廣東是全國首批司法體制改革試點之一,被賦予的改革試點任務共有4項:完善司法責任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其中,人財物省級統管這項試點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組建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
此次遴選委員會的成立,建立了全省法官、檢察官統一提名、管理並按照法定程序任免的制度,旨在增強法官、檢察官選任工作的科學性、專業性和公信力,加強司法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保障各級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從而為實現公正、高效、廉潔司法奠定堅實基礎。
根據《章程》,遴選委員會由8名常任委員和60名非常任委員組成。常任委員由省委組織部、省委政法委、省編辦、省人大內司委、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司法廳、省公務員等8個部門各推薦1名代表組成,非常任委員由有法學專業背景、法律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法學學者、律師、法官、檢察官組成。
根據《章程》,遴選委員會設主任1名、副主任3名。廣州大學副校長董皞被推選為遴選委員會主任,省委政法委專職副書記葉敏輝、省法院副院長霍敏、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歐名宇被推選為遴選委員會副主任。遴選委員會主任和非常任委員都實行任期制,每屆任期3年,連任不超過兩屆。
五道程序遴選法官檢察官
今後,上級法院、檢察院從下級法院、檢察院遴選法官、檢察官;遴選初任法官、檢察官;從優秀律師和具有法律職業資格的法學學者等法律職業人才中公開遴選法官、檢察官;以及其他需要遴選的法官、檢察官,都將由遴選委員會來完成。涉及本人利害關系的,涉及與本人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以及近姻親關系人員的利害關系的,以及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履行職務的,遴選委員會委員應當迴避。
據了解,遴選委員會遴選法官、檢察官一般包括五道程序:公告遴選職位和條件;組織報名和資格審核;考試;業務考核;審議確定推薦人選。
上級單位從下級單位遴選法官、檢察官,一般應當逐級遴選。擬任中級法院法官、地級市檢察院檢察官職務的,應當具有擔任基層法院法官、基層檢察院檢察官3年以上經歷;擬任省高級法院法官、省檢察院檢察官職務的,應當具有擔任中級法院法官、地級市檢察院檢察官3年以上經歷;且作為經辦人審理了一定數量的案件。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曾被開除公職的、涉嫌違法違紀尚未結案的、有法律法規規定不得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其他情形的,不得遴選為法官、檢察官。
相關遴選辦法還明確了初任法官、檢察官應當具備的條件和資格:原則上必須具有全日制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以上學歷;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任基層法院法官、基層檢察院檢察官應當具有4年以上法律工作經歷,任中級法院法官、地級市檢察院檢察官應當具有6年以上法律工作經歷,任高級法院法官、省檢察院檢察官應當具有10年以上法律工作經歷。其中獲得法學專業碩士學位的可減少1年,獲得法學專業博士學位的可減少2年。

熱點內容
以下選項中法律效力最高的是什麼 發布:2025-07-27 03:41:24 瀏覽:884
合同解除後還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27 03:34:10 瀏覽:622
深圳市會計條例 發布:2025-07-27 03:27:34 瀏覽:174
拒絕服兵役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7 03:26:06 瀏覽:195
吳傑律師 發布:2025-07-27 03:08:08 瀏覽:113
法律援助收訴訟費嗎 發布:2025-07-27 03:05:18 瀏覽:643
公共法律服務宣傳計劃 發布:2025-07-27 03:05:15 瀏覽:161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防治法律責任承諾書 發布:2025-07-27 03:01:11 瀏覽:529
姐姐的秘密社會與法下 發布:2025-07-27 02:50:28 瀏覽:811
抄襲罪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7 02:44:50 瀏覽: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