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新法官舊事

新法官舊事

發布時間: 2021-12-02 02:23:06

㈠ 「法官員額制註定失敗」是什麼意思

員額制改革,無疑是當前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決定司改成敗的關鍵環節,也是整個司改進程中最大的「攔路虎」。如果最高決策層不拿出反腐「打虎」的決心,以堅定科學審慎的態度率先擺平這只攔路虎,那麼,廣大司法人員剛剛被激發出來的改革熱情、參與意識和職業理想就將在短時間內湮滅,整個司法體系亦將陷入失去活力生機、充滿怨懟不滿的「暗黑時代」。

這恐怕不是聳人聽聞。因為,我們對員額制改革方式的選擇,其實即意味著我們在司法體制改革的方向上所面臨的道路抉擇:是走行政司法的傳統老路,還是尋求民主司法的創新之徑?

當前最高決策層及社會各界對司法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共識:法院不再是通常意義上的黨政機關,法官也不再等同於政府公務員,司法改革要尊重司法權的本質、遵循司法的基本規律來進行。這判斷無疑是正確的,但問題卻尖銳痛徹:那個存在於各級法院,經數十年行政化性思維及實踐浸淫形成的龐大的官僚化司法團隊,豈能僅通過簡單、短促的身份整合在一夜之間即華麗地轉身,變身為從骨子裡奉行「公正、平等、民主、中立」等現代司法理念的新型法官團隊?矛盾的現狀令決策者焦慮不安,洶涌的民意讓改革家血脈僨張,但真正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卻是:既要攻堅克難、脫胎換骨,亦當步步為營、漸次推進。

盡管司改試點工作才剛剛起步,盡管各試點地區法院對如何作為也諱莫如深,但強大的媒體輿論令那些秘而不宣的改革舉措都昭然若揭,無法掩藏。從中,人們不難發現,此次司法體制改革,尤其是員額制改革方面,暴露出了准備不足、急功近利和避重就輕的重大缺陷,為司改前景籠罩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首先,頂層設計中有關員額制改革的規劃存在明顯的先天不足。盡管中央對於員額制改革有著理想化的目標設定——讓真正稱職的法官入額辦案,並且,有著防範改革誤入歧途的原則要求——不能讓徒有法官職務的領導者法官自然入額,不能簡單粗暴地剝奪助理審判員們的辦案資格令其「就地卧倒」轉任法官助理,但這些顯然遠不足以防止在具體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出現游離目標之外,規避原則要求的變通之舉。因為改革方案的參與制定者和組織實施者,其自身也恰恰是改革的對象。3月17日,周強院長在全國法院電視電話會議上要求,「要敢於打破各種利益藩籬,不計個人得失,勇於向自身開刀,動自己的『乳酪』,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然而,「揮刀自宮」,顯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下得去手的。把問題交給「問題」自己解決,那後者得有多麼無私的胸懷和敢於擔當的勇氣才行呢?

其次,司改試點的「一窩蜂」局面凸現了改革主導者和地方司法主官們的政治功利思想。顯而易見的是,本次司法體制改革的框架藍圖比以往歷次改革的設計都更宏大、更深入,它不但突破了司法工具主義的傳統思維束縛,突破了部分現行法律乃至憲法的立法紅線,甚至也突破了許多局內局外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對於如此重大的改革事項,非經中央決策、全國人大立法授權不能付諸實施,並且,必須首先經過局部試點,待總結試點工作經驗教訓後才能在修憲立法的基礎上全面推開。然而,目前的司改試點卻不再局限於之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中確定的六省市,儼然已經在全國鋪開,甚至有的高級法院表態將於近期在轄區法院全面推開,改革「於法有據」原則顯見已被束之高閣。可是,若全國都開展起「試點」工作,那還能稱之為試點嗎?

第三,避重就輕的員額制改革方案不啻為逼迫部分法官盲目逃離的最後通牒。從幾個試點法院的員額制改革設想來看,院庭長、審委會委員以及審判員的入額仍是自然的,即便有些前置程序恐怕也是形式主義地走走過場而已,而對於助理審判員們則在形式上的業績評價之外,又祭起了考試這一法寶。且不論這些做法是否科學合理公平,是否會寒了眾多一線業務法官們的心,是否深深地損害了因工作需要被安置在行政綜合部門工作的非業務法官們的權益,單與改革的初衷相比較,即已南轅北轍、背道而馳遠矣。君不見,各地,尤其是發達地區年富力強法官們的辭職現象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這顯然並非科學司改所帶來的大浪淘沙式的適者生存效應,而是偏私任性改革所構造的劣幣逐良幣困局。難道本輪司改果真將像一些圈內人調侃的那樣,一如既往,有疾而終嗎?

㈡ 法官被收買了,我們該怎麼辦

如果該案件是一審,最終的判決結果,你方不滿意的,建議你及時在上訴期內上訴,以便能夠維護你方的權益。

㈢ 法官法修改2017,新法官法何時出台,最新法官法全文

您好,目前新《法官法》尚未出台。
《法官法》於1995年2月28日由第八屆全回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答通過,並於同年7月1日起施行。2001年6月30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的決定》,新修的《法官法》於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在2014年「兩會」期間,江凌、李少平等74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兩件修改《法官法》的議案,認為《法官法》的部分規定已經不能夠適應司法體制改革新要求,建議盡快修改《法官法》,加強法官隊伍建設,建立省以下法院人員統一管理制度,改革法官選任制度,建立法院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強化法官職業保障,嚴格法官懲戒制度等

㈣ 法官變更是什麼意思呀

你好,就是主管這件訴訟的法官更換成了別人。
希望能夠幫到你。

㈤ 孫楊如果當時真的沒砸血樣的話,他為什麼不在法庭上跟法官說

孫楊認為對方證件不全,資質不夠,但不敢自作主張,請示隊醫,隊醫請示領導,領導和隊醫在和主檢官通話過程中了解到對方確實資質不全。

當然,這個對資質的要求可能因為國內反興奮劑的要求比較嚴格,對檢測人員的也要求嚴格,國內進行的培訓可能就是必須三個人都出示證件才算。

隊醫和領導按自己的學習和理解很肯定地認為對方資質不全,不應該進行檢測,不能讓他們帶走血樣。在得到領導和隊醫的肯定答復後,孫楊做出了不讓對方帶走血樣的決定。

經過長時間的溝通,楊冰柔在跟他們領導溝通過之後,看似在孫楊的堅持下簽的同意不帶走血樣的協議,但其實是他們領導要求她必須留下孫楊的簽名。

作為抗檢的證據,這是將計就計,孫楊看似達到目的卻掉入了對方的陷阱


通俗一點講:孫楊不是不檢查,是檢測方有問題,這樣的檢查不合規范,有可能對孫楊造成不利的影響。那孫楊就有拒絕的權利。就好像買個東西,東西不好,當然可以拒買。

這里有個前提,那就是孫楊自己認為沒問題,他可以接受檢查,前提是檢查人員具備資質。「逃檢」性質就不同了。

「逃」意味著心虛,意味著擔心或者承認自己有問題,那就逃避問題。問題是「逃避」解決不了問題,至少比賽就不能參加了。一個「逃避」飛行葯檢的人還能參加比賽嗎?肯定不行!這就是兩者的差別。簡單來說,孫楊的那次抗檢行為,他不認為自己有問題。如果「逃」,就是承認自己有問題,肯定不可取!

㈥ 法官就職宣誓詞

法官就抄職宣誓詞:

決定規定襲的憲法宣誓誓詞共70個字:「我宣誓: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斗!」

雖然誓詞只有短短70個字,卻集中展現了最高法院審判人員對憲法精神、憲法權威、憲法尊嚴的崇高信念,展示了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忠於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院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的庄嚴承諾。

(6)新法官舊事擴展閱讀:

周強表示,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國家審判人員必須牢固樹立憲法意識,恪守憲法原則,履行憲法使命。憲法宣誓制度的確立和實施,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是樹立憲法權威、增強憲法觀念的有效抓手,是增強國家審判人員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的重要核心。

儀式後,參加此次憲法宣誓儀式的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行政審判庭庭長賀小榮向媒體表示,新任法官向憲法宣誓,這樣的儀式感,能夠讓每一個法官更加深切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責任以及使命感。

㈦ 開庭的時候可以不可以重新換法官

如果當事人認為法官不適合審理該案件,可以申請迴避。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第四十四條規定,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規定,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第四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

㈧ 民事立案以後請求法官迴避什麼時間可以繼續審在新任法官什麼時候

根據《民復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當事制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㈨ 承辦我案件的執行法官已調離,又沒有新的執行法官接手承辦我的案子,我該怎麼辦

承辦案子的法官調離,沒有新法官接辦案子,那案子就只能一直拖著,對於你來說非常之不利,也對你不公平,你可以委託律師向該法院申訴,如果還是沒有法官來接辦案子,那就上訴,具體建議還是去找律師,畢竟人家是專業的

㈩ 開庭的時候可以不可以重新換法官

當然不可以,法官不是律師說換就換的,法官是由法院或者政府指定的,況且現在的法官很少會有受賄貨這批偏袒的情況。

熱點內容
呼和浩特法院院長 發布:2025-07-13 17:57:54 瀏覽:642
合同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7-13 17:57:53 瀏覽:260
濰坊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13 17:53:17 瀏覽:747
趙萬一商法學 發布:2025-07-13 17:51:47 瀏覽:937
公司剋扣工資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3 17:48:04 瀏覽:290
2015法律碩士報名人數 發布:2025-07-13 17:48:02 瀏覽:544
產品召回司法實踐經濟法 發布:2025-07-13 17:48:00 瀏覽:866
常州法院美女 發布:2025-07-13 17:46:48 瀏覽:170
黃潔洵經濟法視頻2017 發布:2025-07-13 17:46:37 瀏覽:730
我國經濟法由哪個機關制定 發布:2025-07-13 17:45:56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