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法由哪個機關制定
A. 經濟法最重要的淵源是
法律分析:經濟法的淵源:1、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法律。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是經濟法的主要淵源,它規定的多是基本經濟關系。 3、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十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一)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二)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三)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四)解釋法律;(五)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預算在執行過程中所必須作的部分調整方案;(六)監督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家監察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七)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八)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九)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部長、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十)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十一)根據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的提請,任免國家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十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十三)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檢察院檢察長,並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十四)決定駐外全權代表的任免;(十五)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准和廢除;(十六)規定軍人和外交人員的銜級制度和其他專門銜級制度;(十七)規定和決定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十八)決定特赦;(十九)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遇到國家遭受武裝侵犯或者必須履行國際間共同防止侵略的條約的情況,決定戰爭狀態的宣布;(二十)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二十一)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直轄市進入緊急狀態;(二十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B. 簡述經濟法的淵源有哪些
經濟法的淵源,是指經濟法律規范藉以存在和表現的形式。
二、經濟法的淵源:
1、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是經濟法的主要淵源,它規定的多是基本經濟關系。
3、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1)行政法規其效力次於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執行法律規定及履行憲法規定的行政管理職權的需要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地方性法規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等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特別行政區的法。
C. 經濟法的淵源
經濟法的淵源如下:
經濟法的淵源有憲法、法律、法規、規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司法解釋、國際條約。憲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
只有當商品經皮旦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燃悉擾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D. 經濟法主要主體是什麼
經濟法的主要主體是國家和經濟管理機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國家作為經濟法主體的特殊性
在國家與經濟管理機關的關系中,國家是最高層次的經濟法主體。國家通過制定和實施經濟法律法規,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確保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國家在經濟法中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對市場秩序的維護、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社會公共利益的保障等方面。
二、經濟管理機關的角色定位
經濟管理機關是代表國家行使經濟管理職權的機關,包括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的財政、稅務、工商、物價等經濟職能部門。這些機關依法對市場主體進行監管,確保其經濟活動符合國家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要求。經濟管理機關在經濟法中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對市場主體的管理和服務上。
三、經濟法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作為經濟法主體的國家和經濟管理機關,在享有相應的權利的同時,也承擔著特定的義務。例如,國家有制定和實施經濟政策的權利,也有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義務;經濟管理機關有對市場主體進行監管的權利,也有提供公共服務的義務。這些權利和義務共同構成了經濟法主體的核心內容。
綜上所述,經濟法的主體主要是國家和經濟管理機關。它們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制定和實施經濟法律法規,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以確保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