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希臘法院

希臘法院

發布時間: 2021-12-03 12:53:00

1. 古希臘的司法審判程序如何運作

古希臘的司法審判程序其實並非十分規范,因為古希臘法律大多是口頭法(例:萊庫古),而古希臘的司法審判程序是以大法官、陪審團、和書記員為主。

2. 古希臘審判制度!

五百人會議 又譯作五百人議事會,是古希臘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核心,他的職責是落實公民大會的決策,是一個總司一切事務的行政組織,為西元前6世紀晚期克利斯提尼改革時創立的機構,此機構一直延續到西元前3世紀。 議員組成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以十個新的部族取代原有的部族。而五百人會議由五百個年滿三十歲的公民組成,每個部落皆平均的派出五十個議員,由於每一個特里提斯(意譯作三分部,即 trittys)及德謨人口皆不平均,所以每一個特里提斯及德謨所派出的代表皆並不平均,但每一部落所屬的三個特里提斯的議席總數必是五十人。 議員的地理分布大都集中於城郊。克里斯提尼將雅典分配作三個不同地區,包括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以及雅典城及其近郊組成的城市地區,內陸地區的議員人數大致有一百七十四人、而沿海地區則有一百九十六人、城市地區則有一百三十個議員。在城市地區之中,雅典城派出了二十八個議員、雅典城的周邊郊野派出了二十九人,故此出身雅典城的議員有五十七固,而比里夫斯港也有十名議員。 和其他行政官員一樣,五百人會議的議員任期是一年,而且不得連任,每個公民一生也最多隻可以擔當議員兩次。和四百人會議一樣,議員資格是五百 medimnoi階級pentakosiomedimnoi、騎士階級hippies、有軛牲階級zeugitai的成員才可參選,僱工階級thetes 是被排除出外的。 運作 五百人會議每日在雅典城中亞哥拉市集中的大會堂內召開會議,除了節日及凶兆日子外,會議皆會舉行。會議容許居住在城外僻遠地區的議員間歇地的出席會議,不過若太常缺席會受到其他議員非議,而且會為令各代表不論居於城內或僻遠地區皆須承擔會議責任,會議進一步設制五十人團,由五百人會議中各個部族的成員輪流中擔任,類似常務委員會般按每個部團期(prytany)輸流執掌雅典政務。十個部落擔任五十人團的次序由抽簽決定。首四個部團期為三十六日,其餘六個部團期則是三十五日。整個五十人團在所屬部團期內均須住在大會堂旁的建築中起居,如此便確保每名成員均出席至少十分之一的會議。每一天五十人團均需抽出一人出任主持人,主持人須全日待命以應付突發事件,並主持該日的五百人會議。如果當日舉行公民大會,他也必須負責主持公民大會。 職責 五百人會議握有的最重要權力,是安排公民大會的所有議程,包括向公民大會起草議案(稱作probouleumata)、及預先審查提交公民大會的議案。他們也負責某些外交事項,如接待外交使節,而會議最重要的責任是執行公民大會的決議。 特權 議員們在擔任職務期間擁有一些特權,包括免服兵役,在城邦中的慶典中享有特別坐位,以及可以頭戴桃金娘製成的冠冕彰顯身份。而在西元前四五零年後,議員也可領取一天兩個obol(六個obol等於一個德拉克馬,一個工匠的日薪約為一個德拉克馬)的薪資。

3. 古希臘的民眾法庭和陪審法庭是一回事嗎

陪審法庭就是民眾法庭!陪審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機構和最高司法機關(梭倫改革時期及以後).是雅典政治民主化的產物,其職權也隨民主政治的深入發展而擴大;還是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必要組成部分,在民主政體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陪審法庭的制度設計和擁有的權力合乎雅典人的民主觀念.記得我高中學的時候講過,沒有什麼區別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如果覺得還行的話,幫忙採納一下吧,謝謝

4. 古希臘法律思想對西方的影響

第二章 希臘法哲學思想
一、希臘文化

1. 希臘
文化意義上指,包括現代希臘共和國、義大利南部、南巴爾干半島、小亞細亞等,共同特徵是與地中海有關。希臘人指「多利亞人」,他們穿早了希臘燦爛文化。希臘是西方文化的搖籃,「言必稱希臘」

2. 希臘文化

1) 希臘文化是海洋文化,以地中海為中心,與海水密不可分。

2) 農業、種植業不發達,主要以商業貿易,海洋貿易作為輕經濟發展方式

3) 城邦制度,有母邦與子邦(殖民)之說

4) 宗教是多神教

5) 邏格斯,主要指理性、知識、科學秩序、尺度

希臘文化是理性、科學文化,有深厚理性、科學傳統

二、希臘法律理念

1. 法律的宗教性

在人類歷史上,各民族都試圖運用宗教深化說明自己的生活,創造自己的社會組織制度和組織形式,從而藉以說明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在內的社會制度的根源、本性。古希臘人也是從神、神話中尋找和論證自己的社會秩序以及法律制度創制的根據的,也可以說,希臘人也是直接藉助神、神話創造自己的政治法律文化,在歷史上可以有很多資料應證

赫拉克列特「晦澀詩人」——人類一切法律都是因為那唯一的法律的存在而存在,身的法律為心所欲的支配一切滿足一切有超越一切

荷馬史詩——人類的法律來源與神、是奧林匹斯山上眾神之首宙斯作為禮物賜予人類,人類也是因為神啟而了解法律,從這個意義上,希臘法律觀念有神秘性,希臘法律最初指神的話語立下的宇宙秩序,因此在希臘早期,法律被看作是神聖的,不可所以違背的至上秩序,一開始法律就被蒙上一層神佑的光輪,是神給人間的法律提借了合法性,權威性的基礎和根據,因此早期希臘每次法律頒布都要托於神意,都要加上「眾神說」、「宙斯說」,法律的頒布也在特定的宗教場所。

神啟法律觀念,實際上確立了人類早期法權威的神學觀、宗教觀,促進了人類制度化的過程,促進人類文明進程,同時告訴我們人類一切權威合法性來自與神聖性。

2. 自然法與人定法的分別

公元前5世紀左右,希臘社會處於變革之中,傳統生活方式思維、行為生活方式、傳統觀念都受到人們的致意批判,希臘人的精神思想風貌為之一變,法律思想方面,人們不再將法律看作神授,而認定為認為的,是為了人們生活便利而設置,可因具體情況而改變,由此可知,當時的人擺脫了神佑思想,還法律世俗基礎的面貌,從人們的行為、社會生活來解釋法律,在其中最集中體現時代思潮的是自然常規、自然法與人定法的關系的爭論。

在法律史上,希臘的悲劇《按提革涅》具有重大意義,所揭示的是自然法與人定法,不成文法與成文法之間的復雜關系,由此也揭示出戲法法律文化基本的範式,從此以後,自然法與人定法成為西方法律思想和制度內在的問題,並依照引導西方法律制度的變革,推動思想的發展,也告訴我們自然法與人定法這種()代表了西方二元文化的法律文化精神。

自然法與人定法的爭論主要體現在智者文化運動中(第一批智者是「民眾教師」)指揮率先考慮法律的合法性權威性所在,根據來源基礎,將法律還原於世俗的、感性的,法律是人為的,是約定俗成的,只在一時一地,因而法律具有流動性,暫時性,是與普通有效的自然法對立的,法律是與利益直接關系的,是與特定社會利益集團有關系的,是強者之力。在社會中,不正義比正義更有力量,不正義所獲利益比正義更大,這告訴我們,智者學派脫掉法律神佑的外衣,還法律世俗的人文化,推動法律現實化與其法律思想、精神、價值、制度的更變。

3. 法治

很早就認識到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社會問題的解決必須訴諸於法律,希臘各城邦積極進行法制建設,形成非常系統,計較完備的法律體系制度。

前670年——德拉古立法——雅典立法

前594年——梭倫立法

前509年——克里斯提尼立法

前480年——伯里克利立法

梭倫立法具有重要重要意義:雅典作為希臘的形象,進入了法制,以法律來控制管理社會的傳統或方式,形成了法制化的社會控制體系

法治理論的形成發展:

梭倫認為,國家最最需要的是法律制度,沒有法律發生內亂是國家最大的災難,梭倫不顧各方面反對,依然立法,指定法律理論。

晚年,柏拉圖非常重視法律:①法律是理性的②法律是規範本性的方式,沒有法律的秩序,人類將是最野蠻的動物③法治是防止權利腐敗的方式,是節制官吏的力量,法律只一條金色的紐帶,是社會中不同力量的監督,具有協調各種關系,因此晚年柏拉圖明確提倡法治,將法律和秩序看最現實國家。

在法律史上,亞里士多德具有重大貢獻:①他明確規定了法治的內涵——法律得到普遍的遵從;人們遵守的法律是良好的法律,法治優於一人之治;法律似乎城邦安全的堡壘,是最優良的統治者;法律是屏除了慾望的純理性;法律是正義的,對後來西方法治理論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根據希臘古法律實踐,希臘人很早就認識到法律不是社會中的權宜之計。而是人類社會文明的核心之所。沒有法律管制,人類是野蠻的,人類社會將是無序的。

4. 敬畏法律

亞里士多德提出:法律必須得到普遍服從,單有法律沒有得到遵守,比沒有法律更為惡劣,不僅以法治為自豪,而且以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精神而凌駕與其他公民之上。

蘇格拉底——①蘇格拉底之死由自己的性格決定的。②蘇格拉底是希臘社會兩種價值體系、兩種思想中的沖突,蘇格拉底服從的是理性的,希臘社會服從的是感性的,權利化③蘇格拉底表現敬畏法律,遵從法律不僅僅是法律義務也是道德義務。

希臘人特別是雅典人具有深厚敬畏法律精神、文化,包括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自覺認同敬畏、遵從法律,自覺從法律為自己行為觀、價值觀為依據,任何人都不要輕易破壞法律,哪怕是自己握有重權,身居高位,哪怕在社會中存在不公正的制度,哪怕法律做出不工整的對待,智者認為人人都要遵守法律,若拋棄法律,每個人都為所欲為,不僅整體制遭到破壞,人們的生活也會降低到野獸的水平,這告訴我們敬畏法律服從法律是人作為人的法律義務,也是道德義務,人必須自覺認同法律,遵守法律。

5. 法律的自由

希臘與雅典政治文化、法律文化的分歧,在一定意義上構成了希臘精神的內在核心,是希臘人自認為的生命本性,希臘人自稱是自由人,人的生活生存就是自由,為自由而生,為自由而死,就此而言,希臘人認為人有自由的權利不受他人外物的支配而獨立生存。在歷史上,希臘人認識到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認識到胡作非為的危害性,「任何國家,個人的自由將導致極端的奴役」,正因此希臘人明確提倡人是自由的,但在無拘束的生活中必須遵守法律,服從法律。正是由於我們遵守法律,希臘人認識到自由是有界限,必須以一定的法律為基礎,自由就是服從法律的自由,是對自由與法律內在關系的認識,希臘人自以為超越野蠻人

6. 法律與正義

正義是對層面,變化莫測的,也是令人困惑的,古希臘人很早就開始探索正義的內涵,澄清正義的意義,由此形成系統的正義理論,成為西方正義源頭。荷馬史詩中簡單的正義觀念,DLIKE,正義來之於神,是神所賜予人類基本社會制度、社會准則。正義在於貴族與平民之間實現平等、平衡,從而避免兩大階層的沖突,格拉贊里特,正義是邏各斯、理性、尺度、次序,畢達戈拉斯認為,正義是一種數,正義是四,四是第一個偶數自乘數,代表平等,揭示出是對等性。

智者學派認為,正義是強者利益,強權就是公平。柏拉圖認為,在國家中,正義是沒個人擁有自己的東西、從事自己的活動,讓每個人各得其所,亞里士多德認為,正義就是平等。希臘思想家重視正義與法律的關系。柏拉圖認為,一個理想的國家,必須是正義的國家,每個人按其各自等級秩序,從事自己活動,各得其所。在理想國家中才有正義。亞里士多德認為,法律存在正義與非正義區分,法律是一種中道之權衡本身代表正義理論。具有所劃分的實質正義、程序正義、形式正義。明確提出法律的功能是要維護社會平等公平。因此,所謂法律正義性,一方面指明法律要創建理想化、公平的社會秩序,保障維護每個人行為機器利益,另一方面,法律正義不僅要合法性,必須是正義化,理想化公正性是法律內在品性、標准,也是法律權威性,功能性的規律。

7. 概括:通過以上對希臘法律基本觀念的考察,可以認識到希臘法律精神是理性化傳統,正式這種理性化傳統構成希臘內在品行,沒有理性化就沒有法律精神,沒有希臘理性精神,就沒有西方後來法律文化。

三、柏拉圖的法哲學思想

1. 三部曲

柏拉圖的著作包羅萬象,涉及現代人所有的知識領域,他也是人類偉大的導師,有人評價其著作:柏拉圖以罕見的程度將邏輯思維和抽象四的明辨從令人驚奇的詩意想像和探邃的思想情感結為一體,娓娓到來,形成了一道思想洪流。

其著作是理性與非理性,理性與思辯,邏輯與密度的結合體;其著作大多是對話式

柏拉圖的著作可看作是政治性的,他一生關注的是社會政治問題,是如何構件正義社會秩序和社會制度。在徘徊之中,在相對主義的迷茫中,為人們尋求一個基本的社會價值觀念體系。其著作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哲學性的是《理想國》、《政治家》、《法律》這三部著作

《理想國》:柏拉圖以正義為主線,探索主義的社會秩序,社會制度是如何構建、發展、維護的,如何培養、教育人、涉及到辨證法等

《政治家》(晚年):通過探索政治家治國的歷史探索唯一正當的統治方式。書中,他一方面堅持了《理想國》的基本邏輯、基本立場、積極從事理想、正義的社會秩序、社會制度的構建,仍然堅持賢人政治。另一方面,他又試圖超越理想國的理論框架,提出了法治的重要性,必要性這種觀點。《政治家》構成了《理想國》與《法律》相過度的中間橋梁,說明他開始重視法治。

《法律》(最長)探索現實的國家的構建問題,探索一個社會如何在法律基礎上形成,建設和維護,在法律史上這是希臘的網路全書,是後世了解希臘法律制度的信息源、法律文化的信息源。

2. 正義論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批判正義是欠債還錢、勇敢、友誼、智者宣稱強者的利益。他明確認為正義是一種德行,是與善、智慧、勇敢、機智等道德想聯系的內在價值,是個人、社會、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准則。他認為作為個人德行與國家是一致的,可以由小看大,無論對個人、國家來講,他明確規定:正義是每一個人只做自己的事情,而不兼做別人的事情,各得其所。所謂不正義,是在國家之中每個人沒有辦法按照社會所規定的角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從正義理論建立在社會分工、分層的基礎上。根據其思想一個理想的城邦由三部曲組成,統治者、輔助者、生產者。

他通過正義、對正義的探索形成哲學家的國王的途徑:哲學家運用其智慧,正義來治理國家;國王通過哲學教育運用智慧,正義來治理國家。

3. 正義的實施實現以來教育

柏拉圖:通過教育人才成為守法的公民

1) 正義論是構件社會秩序的根本價值標准,具有強烈現實性,指明了社會發展方向,社會改革目標,柏拉圖的正義論把社會發展力挽狂瀾。

2) 柏拉圖根據「正義論」建立哲學家王國這種政治體系,創造「知識立國「,」技術治國「這是對於社會政治法律制度依次重大建構,是對人政治法律本性的深刻東西

3) 柏拉圖途明確提出正義是一種德行,是智慧、勇敢、機智等品德的統一體。

4) 具有重大缺陷,過於重視社會整體性,忽視個人性,過分突出集體主義,忽略個人主義,過分突出社會生活中道德性,忽略個人平等性,人的權利義務的並存,過分突出社會等級性,不平等性,而忽略個人平等性,等價性,過分突出先驗而忽視經驗性,因此柏拉圖具有分級、否定個人主義,平等主義傾向,具有極其濃厚集體主義國家主義傾向,在歷史上是典型的政治功利主義,在一定意義上具有集權主義。

4. 法律論
理想國中的法律思想,根據《理想國》中設計哲學家國王治理國家不需要法律,正義的執行不需要法律,靠的是哲學家的智慧。

1) 柏拉圖明確表示法律沒有包括最高尚的事物,因此無法推行正義。

2) 理想國是以道德作為根基的,在正義的社會秩序中,從具有道德,不需要法律,認為只要有了美德,即使缺少法律,人也可以依據美德制定出所需要的法律。

3) 對法律的認識是否理性,與理想國要求的理性是不同的

4) 統治者不需要法律,也不需要法律約束,用法律約束優秀之人的手腳,不僅是不恰當的,而且是無意義的,愚蠢的。

5) 在《理想國》中,正義的原則是國家的基本法,哲學家國王所依靠的首先是美德,而不需要依靠法律,美德是本,法律是末,本末不可以倒置,美德是社會的根基,精神支柱,法律是手段,工具,因此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實際上把法律與美德置於從屬地位。「尚律不如尚學,尚法不如尚智」

6) 立法根據全國人利益而非部分人利益,法律基本意圖是讓公民盡可能幸福。

7) 一個社會沒有法院、法官不稱為社會,城邦不稱為城邦。

8) 柏拉圖認為,如果人們可以根據理性和神的思慧指導生活,社會就不需要法律,指揮次序與法律更有力量,理性是萬物的主宰,但在現實中,難找理性。第一的選擇即是法律次序,第二的是現實,法治的國家,是有法律的,混合的君主制,民主制的,但也是最自由最無法無天的,君主制容易導致獨裁,混合的君主制即是兩種集合。

5. 總結柏拉圖的思想:

1) 充滿理性主義,理性主義色彩,始終堅持社會根基是道,人類通過道德可以性完善,通過道德可以建立理性社會秩序,理性社會秩序可以實現正義,就此而言,柏拉圖最早系統構件了道德共和國,從而成為西方烏托邦思想源頭。

2) 柏拉圖法哲學核心是正義論,開啟西方源遠流長的正義論。

3) 徘徊在人治論與法治論之間,沒有擺脫這種思想困境,與希臘社會尤其是法律秩序有關,也與柏拉圖的思想邏輯,對法律性質、功能、使命的認識有關。

4) 晚年探討法治,重視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功能作用,對亞里士多德有重大意義,構成其法哲學思想起點也促進西方哲學發展。

四、亞里士多德法哲學思想
代表作《政治學》、《雅典政治》、《尼可馬洛倫理學》

1. 亞里士多德現實主義方法論

在人類認識歷史上,有兩種基本認識路線,一種是經驗,實證的,傳統的,現實的,可稱之為經驗主義,另一種是理想的,浪漫的、烏托邦的,可以稱之為理性主義。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分別代表其中一種,柏拉圖是理性主義典型代表,亞里士多德是講演主義代表。在法哲學上,亞里士多德以經驗主義(現實主義)最為思想基礎,曾對人類知識體系作了第一次明確分類,他將科學分為:第一——哲學、物理學、應用性科學(實踐性),包括邏輯學,第二——詩學、修辭學、倫理學。亞里士多德認為,政治學基本政治是應用性、實踐性的,必須以傳統現實主義為依據,以經驗方式研究,盡可能廣泛,有經驗材料,根據歷史記載,亞里士多德曾收集158個城邦的實證材料,分別協作每一個城邦的憲政研究。

2. 「人是城邦的動物」

1) 在歷史上,亞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人是政治的動物」這一命題,這是對人之本性的認識,構成了亞里士多德現實主義法哲學的思想基礎。亞里士多德認為人天生就有社會本能,天生就具有自然合群的自然性情,具有樂意過社會生活的自然傾向,他說,人天生就願意過社會生活,不能在社會中生存的東西——人,在本性上脫離政治共同體。不能在社會中生存的東西——人,要麼為禽獸,要麼為神,要麼為匹夫,要麼為超人,人必須都在社會中生存,與一定社會共同體相關,因此,人是政治動物這一命題的首要含義是人的本性是社會性。

2) 第二層含義是「人是理性的道德動物」,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是唯一具有語言理性的動物,因此可辨別善惡是非,因此人具有倫理道德,如善惡,正是這些觀念,所以人超越其他動物或新的生命力,擺脫了野蠻性、蒙昧性。

3) 人是政治動物即指人是城邦的動物,人是生活在政治同體中的,亞里士多德認為,家庭、村莊、城邦是人類自然發展的的三個環節。
城邦的概念:
其人數足以維持自主生活的公民聯合體,追求善、德,重視城邦經濟性,也重視城邦政治性、倫理性,亞里士多德認為城邦作為公民政治共同體不僅為了經濟利益而建立的經濟實體,而且是政治實體,倫理實體,通過社會政治結構,社會政治機構運作,引導人們快樂自由生活,實現至上。

4) 「人是政治動物」,同時隱含人是法律性的動物,

A. 亞里士多德認為,只有通過法律,人們才能成為善兩的人,人一旦趨於完善就是優良動物,一旦脫離法律與正義,人就會墮落成為眼滿的動物。

B. 法律是城邦的支柱,法律是城邦的生命,是城邦安全的堡壘,是最優良的統治者,法律是人與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永恆之樹,不是可有可無的便利工具,正是因為法律才有善良生活與社會秩序。

3. 亞里士多德的正義論

1) 亞里士多德認為正義是一種中道之權衡,正義是用來對待他人的,用來處理與人關系的。正義是人們實施正當行為和以正當方式希望擁有正當的東西,在此意義上,正義與法律完全一致,普遍正義就是合法的,正當的。他認為,正義是平等的,人類社會的平等有數量平等(算術平等,與比例平等,幾何平等),因此,兩類特殊正義,指對於比例平等是公配正義。他認為,分配正義指在社會共同體成員中進行婚姻、金錢、名譽財富以及合法公民人人有配的分配,他認為根據比例平等不同地位、身份到人類所擁有的合理正當分配,那些出身高貴對城邦做出出較大貢獻人,按比例比其他公民享有更多的金錢、榮譽、權利、財富。

A. 所謂分配正義,是分配的比例平等,所謂不正義,就是對比例平等的破壞。

B. 分配正義起點是平等,結果是不平等

C. 分配正義是一種資源配置的基本原則,是對社會制度利益的分配

D. 分配正義注重效益問題

2) 相對數量平等感是交換正義(矯正正義),亞里士多德認為,正義是提供交、交易、交換中標准調整其中條件,這種交往具有算術關系,這種算術玻璃關系可以理解為一視同仁。一個人所享有的東西都比原來的東西多視為得,比原來少就是損失,這兩種有一中間狀態是對等,就是正義,亞里士多德認為交換正義就是利得與損失的中間狀態。他認為法律是這種一視同仁,法官的工作就是恢復平等,就使利得與損失的均衡,法官是通過刑罰或減少利得對受害人予以補償,違法得利者予以剝奪將非正義的平等恢復平等。

A. 矯正正義也是社會體制正義中一部分

B. 矯正正義就是指相同對待,一視同仁法律中平等原則

C. 出發點是社會中存在非正義、非正當、平等,結果是恢復原來的平等

D. 在歷史上,亞里士多德是第一個非常明確將法律功能與平等聯系在一起,明確提出任務就是恢復平等

3) 亞里士多德提出公平。公平也是一種正義,但不同於正義,公平和正義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善,但公平比正義更有力,是因為公平雖然就是正義。並非法律的正義,而是對法律的矯正,這實際上是將法律理解為法律救濟,法律衡平指當法律因其大原則太抽象而不能解決具體案件時對法律的救濟、補償,在法律史上,亞是比較早研究法律抽象化,普遍性、變動性,明確提出法官擁有一定主動性、靈活性,根據法律精神原則處理具體案件,提倡以公平彌補法律的一般性缺陷,以衡平救濟當事人,減輕當事人損失。法官要求較高法律智慧,能根據社會中情理處理有關問題。

4. 亞里士多德的法律觀

1) 法律是什麼?在《政治學》及其他著作中,亞里士多德認為法律是多樣的。

A. 亞里士多德認為法律是正義的化身,他說法律有好有壞,或者合乎正義的或者不合乎正義的,要使事物合乎正義,需有毫不偏私的權衡,法律恰恰是中道之權衡。法律是全邦人民進於善得的永久的制度,法律是正義的化身。

B. 法律是理性的,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慾影響的神奇和理智的體現。

C. 在《修辭學》,法律是一種約定、一種契約,不是臨時協定而是長期契約。

D. 提倡法律不是一種奴役,而是一種拯救,是人自由的根據,不是用來限制自由,而是為了保障維護實現自由。

E. 法律是最優良的統治者,是城邦安全的堡壘,法律就是社會控制方式。

2) 法律基本特徵
A. 法律是具有公正性,對統治者、被統治者一視同仁。
B. 普遍性,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法律。
C. 法律具有權威性,是國家中最優良統治者。
D. 可變性,亞里士多德認為通過立法方式制定出的成文法不是很周詳的,而是有缺陷的。必須根據人類社會生活經驗進行變革,但這種變革是有一定限度的,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對法律的變革改進應該是極為不神聖的。
你可以看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efb5b001000bj3.html,還有馮象寫的文章也有

5. 古希臘陪審法庭的職責

對訴訟案件進行預審,對判決案件提出上訴,審理某些國事和瀆職案件,監督公職人員等。專公元前5世紀末屬,陪審會對審判程序作了進一步規定,如陪審官進入法庭前,不得預知所審案件;原告、被告和證人發言後,由陪審官秘密投票裁決,以防舞弊受賄。凡公民均可提起上訴或幫他人訴訟。被告可替自己辯護,但不設辯護人。

6. 古希臘法的雅典的法律制度

雅典是古希臘社會的主要國家之一,是西方奴隸制國家的典型代表。
一、雅典「憲法」
雅典「憲法」與雅典民主政治緊密相連,是經歷了多次激烈的政治斗爭,通過一毓的立法改革,逐步形成的。這些旨在推進民主政治的立法相當於以後的根本法,所以贏得了雅典「憲法」的稱號。
雅典「憲法」具有民主性,主要表現在:
(一)形式上承認公民的平等權利。
(二)民眾大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享有廣泛職權。
(三)國家公職人員均由選舉產生,而且集體職務多於個人職務,凡屬於重大公務,均由集體決定,集體負責。
(四)由公民通過各種制度和措施直接維護民主制度。
二、財產法
雅典繁盛時期,私有制已相當發達,一切不動產(土地、房屋)和動產(牲畜、奴隸等)均可進行自由買賣。
三、債法
雅典的債法比較發達。債的來源分為兩種:因契約而產生之債和因損害而產生之債。
四、婚姻家庭法
雅典的婚姻關系還保留有買賣婚的痕跡。
一夫一妻僅對妻而言,夫可以公開納妾,丈夫還常常有女奴供他使用,夫與人通姦,法律並不幹涉。夫有權離棄其妻,妻若離婚,則必須向執政官提出申請書,由執政官審查批准,手續十分復雜。繼承權只給男子,遺產由嫡生子共同分配,長子取得的財產稍多。
五、刑法
在各類犯罪中,國事罪被視為最重的犯罪行為。施行的原則是:奴隸處罰肉體,自由民主要處罰財產或剝奪權利。
六、法院組織與訴訟法
雅典國家設立了許多專門性質的法院。這些法院無明確的審級關系,但有粗略分工。

7. 希臘神話中的最高法院是哪

阿雷奧帕古斯 資源來自神話故事大全網

8. 希臘政府破產的最終後果是什麼

國家政府破產,所有工廠都將停頓,所有資金全部撤走,國民只有自己打牌玩了
由於全球經濟低迷不振,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問題日趨嚴重,因不能按時償還債務的國家正在不斷增加。全球著名的信用評級公司標准普爾發表報告指出,全球共有6個國家在今年頭三個季度里不能按時償還到期的債務,處於「破產」狀態,從而使全球無力償還債務的國家總數達到了28個。新增加的6個國家是阿根廷、加彭、印尼、馬達加斯加、摩爾多瓦和諾魯,總共欠債達1330億美元,幾乎要比去年同期的740億美元翻了一番。此次主權債務不履行率的報告是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年會之前公布的。2002年9月28日,這兩個機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重要議題之一就是改革債務償還的機制。
破產,如同一場惡夢,與企業如影隨行,那些資不抵債者最終會在《破產法》的框架內或者拍賣變現或者資產重組以獲新生,而舊有商號如一塊隨風飄搖的破布很快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卻能在瀕臨絕境時,命運大逆轉,以收歸國有的代價得以繼續存繼於世,正在持續發酵中的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有不少金融機構出於維護市場信心及穩定局勢需要被收歸國有。國家成了這場幾十年來不遇的金融災難面前唯一的最後的靠山。但是,銀行破產可以選擇收歸國有,但是如果「國家破產」了,又該收歸誰有?
國家債務危機之所以復雜就是因為它沒有與之相適應的法律程序,國家與公司的不同之處在於國家無法尋求破產法庭的保護,這樣,國內破產法中諸如公正的法官、起訴保護以及在債權人有異議的情況下強制進行非破產重組等條款在國家借款人破產的情況下都不存在了。制度改革者面臨的兩難困境就是既要把這個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漏洞補上,又不能把新興市場上的投資者全都嚇跑。
「國家破產」更像是一個形容詞,以體現一國經濟形勢之危急;而不是一個動詞,並不預示著一個國家馬上就會吹燈拔蠟、改換門庭。就拿冰島來說,縱然外債遠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但是依然可以在現有的國際秩序框架內找到克服時艱的途徑,比如向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借債,還可以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援助。其實,早在六年前,imf就曾經編訂過主權國家破產方案,但是其目的不是為了剝奪某個國家的主權,而是建立一種「破產保護」的國際金融機制,讓那些負債累累的國家得以申請「破產保護」,並使債務國能夠盡快走出危機。
由此看來,在金融危機中風雨飄搖的冰島,雖然瀕臨「國家破產」絕境,但是它並不會成為如雷曼兄弟一樣的危機犧牲品,或者說它就如同一鍋金融危機煮出來的「夾生飯」,半生不熟,誰也難以將其當獵物吞下去。只是最終龐大的外債將會壓在30萬人的小身板上,以透支冰島的國家信用和幾代冰島人幸福指數的代價,慢慢償還。
聽起來結論多少有點讓人頹喪,竟然沒有誰為一個國家如此深重的災難承擔責任。為了迴避國家主權問題,曾有學者提出「主權政府破產」的概念,即一個主權國家的政府不能償還其應償付的債務時,用其所擁有的金融資產償還其外債,不足的部分不予償還,政府宣布解散,由其人民推舉組成新一屆政府,原政府主要組成人員不得再在政府中任職,債權人亦不得再向新政府要求償付原未得到清償的債務——聽起來也算是一種「破產」,但更像是專為債務國逃避外債而設計的「金蟬脫殼」之計,缺乏對債權人的誠信意識。

9. 希臘神話中的審判官是誰

一、非冥府的審判者
正義女神可以算上一個。正義女神阿斯特莉雅,一手拿劍,一手拿天秤,雙眼被蒙上——說這代表訴訟法中的及時裁判(劍)、公平原則(秤)、迴避原則(盲目)。現在英美法系很多國家的法院上都會塑有這樣的雕塑。

二、冥府的審判官有三人,分別是米諾斯,拉達曼迪斯和艾亞哥斯。
米諾斯和拉達曼迪斯是同母所生,他們的母親是一個名字叫做歐羅巴的公主,腓尼基國王阿革諾爾的女兒。宙斯變身成一隻白牛將她掠奪到一片新的大陸上,在那裡使她懷孕。歐洲的名字以她命名。

米諾斯和拉達曼提斯都由克里特的國王撫養長大,後來米諾斯成為了克里特的國王。由於他是位賢明的君主,並從宙斯那裡學會了制定法律,死後成為了冥府三判官之一,用自己的尾巴(??)給靈魂定罪(但丁的說辭)。

拉達曼提斯是米諾斯的弟弟,一個偉大的立法者,制定的法律是希臘諸城邦的典範。現代英語中的Rhadamanthus(拉達曼提斯)一詞就是「公正的,鐵面無私的」含義。他被米諾斯從富饒的克里特島上流放到了希臘大陸,後來因為出色的立法而受到那裡的人民的愛戴,被推舉為了國王。荷馬史詩中曾明確描寫拉達曼提斯,說他「長發飄灑」,並統治著死後樂土Champs Elysees。

艾亞哥斯在希臘神話中常用的譯法是埃阿勾斯。他的母親是河神之女艾吉娜。宙斯變成一隻老鷹把艾吉娜叼到一個叫厄諾涅的島上,在那裡出生的艾亞哥斯就成了這個島的國王。 他的子嗣中有很多非常著名的人物,例如阿喀琉斯,是他的孫子,建造特洛伊木馬的人也出自他的血脈。艾亞之所以會成為冥府的判官,也受益於他生前公正的裁斷:例如,因為他正妻的兩個兒子聯手謀殺了他後妻的兒子,艾亞把他們給流放了,結果自己後繼無人。

10. 古希臘雅典的陪審法院由什麼產生

陪審法庭就是民眾法庭!陪審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機構和最高司法機關(梭倫改革時期及以後).是雅典政治民主化的產物,其職權也隨民主政治的深入發展而擴大

熱點內容
株洲法官受賄 發布:2025-07-12 13:14:21 瀏覽:676
英劇同性警察和律師 發布:2025-07-12 13:14:08 瀏覽:581
婚姻法2015年10號文件離婚 發布:2025-07-12 13:05:53 瀏覽:560
法院布告死刑 發布:2025-07-12 12:59:05 瀏覽:788
鍾敏律師 發布:2025-07-12 12:53:53 瀏覽:616
社會與法消矢的 發布:2025-07-12 12:52:23 瀏覽:699
民事訴訟法刑事執行移交 發布:2025-07-12 12:39:16 瀏覽:101
中國法律多少年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 發布:2025-07-12 12:28:17 瀏覽:156
山東行政法專家 發布:2025-07-12 12:27:41 瀏覽:906
司法考卷子 發布:2025-07-12 12:27:40 瀏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