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陳光旭
㈠ "熊孩子"偷花巨款怎麼辦 可提訴訟但難勝訴
「熊孩子」偷花巨款怎麼辦? 可提訴訟但難勝訴
為了獲得購物或游戲帶來的愉悅,有些孩子可以背著家長將家人用來治病的巨款變成手機游戲里功能強大的裝備。用一部現實世界裡的新款手機或者虛擬世界裡高排名帶來的滿足感,足以讓大量未成年人不顧必然發生的後果,只圖眼前一時的快樂。
「有家長在發現孩子偷著花了巨款之後,希望能夠取消交易,盡管在法律上可以嘗試,但是如果真的提起訴訟,也未必能得償所願。」北京二中院少年庭法官陳光旭說。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研究員則告訴記者,肆意偷花家長巨款的「熊孩子」一旦習慣了花錢帶來的愉悅並成癮之後,再想糾正難度很大。從孩子的少年時期,家長就應當提早促進他們情商的發展,盡量讓他們正確面對財富。
故事
「熊孩子」亂花錢 引發網友抨擊
今年9月,媒體連續報道重慶市墊江縣和沈陽皇姑區發生「頑童偷偷綁定家長信用卡購買游戲裝備」的事件。在重慶的事件中,9歲頑童在16天里,花光了家人銀行卡上的3.6萬元,購買了大量手游裝備,而這筆錢竟然是其母親用來治療癌症的醫療費。由於他的母親眼睛不好,曾經在一次取錢時讓兒子幫著按了密碼,沒想到孩子就此記住了,後來有一天趁著媽媽做飯,他從包里偷出了銀行卡,直接綁定在了自己的游戲賬戶上。
同樣是在半個月內,也同樣是綁定了家長的銀行卡,沈陽皇姑區吳先生的兒子花出去5700元買了槍戰游戲的武器,而且在剛花了1000多元的時候已經被家長發現,挨了批評,卻毫不耽誤他在隨後的幾天里又花出去4000多元。
前一個事件在「知乎」網上引發了不少網友的激烈討論,絕大多數網友對「熊孩子」進行了激烈的批評,其中不乏「這個孩子就是很單純的壞」之類的極端化評價。
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意見是,「母親患了癌症,家人勢必焦頭爛額四處舉債治病,任何智力正常的人在9歲的時候都應該具備基礎的金錢觀念、知道判斷自己的家境、知道自己花出去的錢算多還是算少了,更別提這當中還牽扯到一個癌症病人的命。」
也有的網友給「熊孩子」家長提出了建議:「從民法來講,9歲的孩子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就是說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無效的,無效行為需要恢復原狀,也就是說從法律上說這錢可以要回來。」
個別為孩子開脫的意見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即使知道自己所作所為不對,會造成嚴重後果,但是他沒有能力剋制。
「沒能力剋制」的說法常用在「雙11」光棍節之後砍手黨們的哀號之中,但是用在「熊孩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