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法院
A. 韓民間人士起訴中韓政府敗訴,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些韓國NGO的民間人士宣稱,中國的“重工業大氣污染”和韓國在環境治理領域的疏忽,是使得韓國國內長期被霧霾籠罩的罪魁禍首,因此起訴中韓政府要求賠償。
可問題是,眾所周知,如果韓國霧霾真是由中國工業污染導致的,那麼中國這邊的霧霾只會比韓國更嚴重,而實際情況卻是,與韓國隔海相望的山東、江蘇地區,空氣質量遠比韓國要更好得多。
根據中韓兩國的環境學家對韓國霧霾成分的專業分析,多方學者一致確認韓國霧霾的主要成分並非是汽車尾氣的氮氧化物,而更多是硫氧化物——再結合韓國國內仍然依賴於煤電廠、火電廠發電,因此基本可以確認,韓國霧霾就是由其本國的大氣污染排放造成的。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不止是山東、江蘇的空氣質量比韓國好,就連以前霧霾最嚴重的北京,PM2.5指數都比韓國首爾更低。
如此一來,韓國NGO對中國的指控就更站不住腳了。
B. 中韓婚姻離婚當事人不到場需要請律師嗎,在韓國登記的
我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外國人結婚,適用婚姻締結地法律,回離婚適用受理案答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對於涉外一方下落不明,以前有的法院的作法,是以對方當事人地址不明確,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立案條件為由不予受理;有的法院是讓當事人先行宣告另一方失蹤或死亡,相關的法律程序走完後,再行受理判決。法院這樣處理,給當事人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成本,而且也給當事人帶來了巨大的時間成本。而現今,越來越多的法院採取了公告送達的方式。一般法院的具體做法為:
第一步:一方當事人向法院立案起訴離婚;
第二步:法院按一方當事人提交的郵寄地址送達法律文書,若被退回,初步證實對方下落不明;
第三步:由起訴方當事人或法院向有關部門收集另一方當事人下落不明、杳無音信的補強證據,進一步認定對方法律文書地址無法直接送達;
第四步:由法院在公告欄和相關媒體上刊登公告,進行公告送達。在公告中告之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以及不及時參與訴訟的法律後果。公告期國內案件六十日,涉外案件六個月。
第五步,公告期滿,視為送達,進行缺席開庭和判決。一般會判決離婚。
C. 中韓離婚流程
你好,離婚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一是雙方經過協商就孩子的撫養、財產的分割、債權債務的處理等事宜達成一致意見並簽署書面離婚協議後,攜帶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本人的結婚證以及前述離婚協議書,共同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手續並領取離婚證。另一種是協商不成或者任何一方都不願意協商,堅持離婚的一方可持訴狀、結婚證、本人身份證、未成年孩子的戶口或者出生醫學證明以及其他諸如可以證明屬於夫妻共有財產的房產證、車輛登記證書等證據起訴到居住地法院,要求法院判決離婚。法院將對夫妻雙方的婚姻基礎、婚後感情、離婚原因、夫妻關系的現狀以及有無和好可能等方面進行法庭調查,予以綜合分析,以認定夫妻雙方的感情是否確已破裂,並根據查明的相關事實依法進行判決。既然對方不同意離婚,如果你依然堅持離婚,就只能向法院起訴離婚了。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是第一次起訴離婚,而另一方又堅持不離,一般情況下法院是判決不準離婚的,目的是再留給雙方一個機會,希望通過雙方特別是不同意離婚的一方的努力表現以及溝通能使夫妻關系有所改善,使婚姻能繼續維持下去。如果一方在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的六個月期限屆滿仍然堅持離婚,可再次起訴,屆時法院基本上就判決離婚了。
另外,也可以咨詢當地的婚姻登記處。
D. 求中韓民商事司法協助條約的具體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於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以下簡稱「雙方」),
在相互尊重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為加強兩國在民事和商事方面的司法合作,
達成協議如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司法保護
一、一方國民在另一方境內,應當享有與另一方國民同等的司法保護,有權在與另一方國民同等的條件下,在另一方法院進行訴訟。
二、一方無正當事由,不得延誤涉及另一方國民的訴訟。
三、一方在成文法無相反規定時,該方法院對於另一方國民,不得僅僅因為該人是外國人或者在其境內沒有住所或者居所而要求該人提供訴訟費用擔保。
四、一方在成文法無相反規定時,不得僅以在其境內的另一方國民是該國法院審理案件的當事人而該案尚未審結為由,限制該人的出境。
五、除第二條外,本條約關於一方國民的規定亦適用於在該方境內依該方法律成立的法人。
第二條 法律援助
一、一方國民在另一方境內,應當有權根據該另一方的法律,獲得法律援助。
二、申請獲得第一款規定的法律援助,應當由申請人住所或者居所所在地的一方主管機關出具關於該人財產狀況的證明。如果申請人在雙方境內均無住所和居所,可以由該人國籍所屬的一方的外交或者領事官員出具或者確認有關該事項的證明。
三、負責對法律援助申請作出決定的主管機關可以要求申請人提供補充材料。
第三條 司法協助的范圍
本條約規定的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包括:
(一)送達司法文書;
(二)調查取證;
(三)承認與執行仲裁裁決;
(四)提供法律資料或司法記錄。
第四條 司法協助的聯系途徑
一、除本條約另有規定外,雙方在相互請求和提供司法協助時,應當通過各自指定的中央機關直接進行聯系。
二、本條第一款所指的中央機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為司法部,在大韓民國方面為法院行政處。
三、任何一方如果變更其對中央機關的指定,應當通過外交途徑通知另一方。
第五條 司法協助適用的法律
雙方執行司法協助請求時,適用各自的本國法,但是本條約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六條 司法協助的拒絕
一、被請求方如果認為提供司法協助將有損本國的主權、安全、公共秩序或者其他重大公共利益,或者請求的事項超出本國司法機關的主管范圍,可以拒絕提供司法協助,並應當向請求方說明拒絕理由。
二、對於送達司法文書和調查取證的司法協助請求,被請求方不得僅因為本國法院對該項訴訟標的有專屬管轄權,或者本國法律不允許進行該項請求所依據的訴訟,而拒絕提供協助。
第七條 聯絡
一、被請求方中央機關如果認為一項請求與本條約的規定不符,應當立即通知請求方中央機關並說明其異議。
二、被請求方如果認為請求方提供的材料不準確或者不足以使其根據本條約的規定處理該請求,可以就請求所提供材料的准確性進行查詢或者要求請求方提供補充材料。
三、如果請求方中央機關按照本條第一款或第二款,採取了適當的措施或者提供了准確的或者補充的材料,足以消除任何執行請求的障礙,則被請求方中央機關應當安排執行該請求。
四、請求方中央機關可向被請求方中央機關詢問有關請求的執行進度。
第八條 文字
一、司法協助請求書應當附有被請求方官方文字或英文的譯文,所附文件也應當附有被請求方文字的譯文。
二、一方中央機關發出的書面聯系,應當交給另一方中央機關,並應當附有該另一方官方文字或英文的譯文。
三、對請求的答復,包括送達司法文書的證明書,可以用被請求方的官方文字作成,不需要譯為請求方官方文字或英文。
第九條 外交途徑的權利
本條約不妨礙任何一方通過外交途徑請求司法協助。
第二章 送達司法文書
第十條 適用范圍
一方應當根據本條約的規定,執行另一方提出的向在其境內的人員送達司法文書的請求。
第十一條 請求書的形式和內容
一、送達司法文書的請求書應當根據本條約附件一規定的形式作成。
二、需要被送達的文書應當附於請求書後。
第十二條 送達請求的執行
一、根據本條約規定適當作出的請求應當得到迅速執行。
二、請求的執行應當根據被請求方法律規定的方式或者按照請求方明示要求的特殊方式送達,除非該方式與被請求方的法律相抵觸。
三、請求書中含有被送達文書摘要的部分應當同文書一起送達。
四、如果被轉交請求的機關無權執行請求,該請求應當立即被移送至有權執行的主管機關執行。
第十三條 通知送達結果
一、被請求方應當通過本條約第四條規定的聯系途徑,向請求方根據本條約附件二規定的形式出具證明書。
二、如果文書已被送達,該證明書應當註明受送達人的姓名、身份、送達日期和地點以及送達方式。
三、如果文書未被送達,該證明書應當說明妨礙送達的原因,該文書應當被退回請求方。
第十四條 送達的費用
被請求方應當負擔在本國境內執行送達請求所產生的費用。但是,請求方根據本條約第十二條第二款明示要求採用特殊方式送達所產生的費用,由請求方負擔。
第十五條 外交或領事官員送達
一、一方可以通過外交或領事官員向其在另一方境內本國國民送達司法文書,但不得違反該另一方法律,並不得採取任何強制措施。
二、根據本條第一款送達的文書不必附有另一方官方文字的譯文,除非受送達人不熟悉其國籍國一方的官方文字。
第三章 調查取證
第十六條 適用范圍
一、一方應當根據本條約的規定,執行另一方提出的在其境內調查取證的請求,包括獲取當事人陳述和證人證言、調取物證和書證、進行鑒定或者司法勘驗、委託公共機構查詢某些事實或者履行與調查取證有關的其他司法行為。
二、本條約不適用於下列情況:
(一)獲取不打算用於已經開始或者即將開始的司法程序的證據,
(二)獲取未在請求書中予以列明或者與有關訴訟程序沒有直接密切聯系的文件。
第十七條 請求書的形式和內容
一、調查取證的請求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
二、請求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請求法院的名稱和地址;
(二)訴訟當事人的姓名、國籍以及地址,如果是法人,法人的名稱和地址;
(三)必要時,訴訟當事人代理人的姓名和地址;
(四)請求所涉及的訴訟的性質和案情摘要;
(五)需被調取證據的性質。
三、在適當情形下,請求還應當包括:
(一)需詢問人員的姓名和地址;
(二)需向被詢問人員提出的問題或對需詢問的事項的說明,
(三)需檢查的文件或其他財產的性質,無論動產或不動產;
(四)需委託公共機構查詢的事項,
(五)根據第十八條第二款需採用的任何特殊方式或程序;
(六)其他對於執行請求必要的材料。
第十八條 調查取證請求的執行
一、根據本條約規定適當提出的請求應當得到迅速執行。
二、請求的執行應當根據被請求方法律規定的方式,或者按照請求方明示要求的特殊方式或程序,除非該方式或程序與被請求方的法律相抵觸或者由於其國內慣例和程序或由於操作困難而無法執行。
三、如果被轉交請求的被請求機關無權執行請求,該請求應當立即被移送至有權執行的主管機關執行。
第十九條 出席
一、下列人員在執行請求時可以在場:
(一)有關當事人及其代理人;
(二)經被請求方事先授權,請求方的法官或者法庭官員。
二、在執行請求時,被請求方中央機關經要求,應就即將執行調查取證的時間和地點給予請求方中央機關合理的通知。
三、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法官和法庭官員在執行請求時到場,應當遵守被請求方的法律。
第二十條 強制措施
在執行請求時,被請求方機關應在其國內法為執行本國機關的決定或本國訴訟中當事人的請求而規定的相同的情況和范圍內,採取適當的強制措施。
第二十一條 拒絕作證
一、根據本條約被要求作證的人員可以拒絕作證,如果該人依請求方法律有拒絕作證的特權或義務,且此項特權或義務已在請求中列明,或者應被請求方中央機關的要求,此項特權或義務已經請求方中央機關另行確認。
二、如果被請求方法律允許根據本條約被要求作證的人員在被請求方提起的訴訟中的類似情形下不作證,該人可以拒絕作證。
第二十二條 通知執行結果
一、被請求方應當通過本條約第四條規定的聯系途徑,向請求方書面通知執行調查取證請求的結果,並轉交所取得的證據材料。
二、如果被請求方因為任何原因無法執行請求,則應當將請求書退回請求方,並說明妨礙執行的原因。
第二十三條 調查取證的費用
一、被請求方應當負擔在本國境內執行調查取證請求的費用,但請求方應當負擔下列費用:
(一)按照本條約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請求方明示提出的特殊方式或程序執行請求的費用;
(二)鑒定人的費用;
(三)口譯的費用。
二、如果執行請求明顯需要超常性質的費用,雙方應當協商決定可以執行請求的條件。
三、如果被請求方要求,請求方應當事先支付應當由其承擔的費用。
第二十四條 外交或領事官員調查取證
一方可以通過外交或者領事官員向在另一方領域內的本國國民調查取證,以協助其所代表方法院進行的訴訟,但不得違背該另一方法律,並且不得採取任何強制措施。
第四章 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
第二十五條 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
雙方應當根據一九五八年六月十日在紐約簽訂的《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相互承認和執行在對方境內作出的仲裁裁決。本條約與前述公約不符的規定,不應當適用於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
第五章 其他規定
第二十六條 提供法律資料或司法記錄
一、被請求方的中央機關應當根據請求,向請求方中央機關提供與請求方訴訟有關的法律、法規及司法實踐資料。
二、被請求方的中央機關應當根據請求,向請求方中央機關提供其可公開獲得的與請求方國民有關的訴訟的司法紀錄摘要。
第二十七條 認證的免除
為本條約的目的,由雙方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機關製作或者證明,並且通過第四條規定的聯系途徑轉遞的文件,應當免除任何形式的認證。
第二十八條 爭議的解決
因解釋或者實施本條約所產生的任何分歧,應當通過外交途徑友好協商解決。
第二十九條 其他安排
本條約不影響締約雙方之間根據其他條約或安排等存在的義務,也不妨礙締約雙方根據其他條約或安排等相互提供或繼續提供協助。
第六章 最後條款
第三十條 生效和終止
一、本條約須經批准,批准書在漢城互換。本條約自互換批准書之日後第三十天生效。
二、本條約也適用於就本條約生效前開始的訴訟提起的請求。
三、任何一方可以隨時通過外交途徑,以書面形式通知另一方終止本條約。終止自該書面通知發出之日後第一百八十天生效。
四、即使本條約終止,在本條約終止前收到的任何請求應當根據本條約的規定繼續處理。
下列簽署人經各自政府適當授權,簽署本條約,以昭信守。
本條約於二00三年七月七日在北京簽訂,一式兩份,每份均以中文、韓文和英文製成,三種文本同等作準。如遇解釋上的分歧,以英文本為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 大韓民國代表
李肇星 尹永寬
E. 我跟韓國人結婚在韓國登記的,現在要離婚,我在中國這邊要辦理什麼手續需要准備什麼材料
我也是中韓婚姻
前陣子我認識的一個跟韓國人結婚的MM也在離婚所以我大體都知道
如果你想在中國離婚根本不用請什麼律師~~
只要去法院起訴~~但是記得要去中院地方法院不受理的~~
讓後去報社登廣告說那天哪日誰誰誰跟韓國人誰誰誰離婚再什麼地方~
然後等開庭那天他不到場你也一樣能離婚的~但是要等三個月的~~
但是我認識的那個MM所在地的法院就沒受理說哪登記哪離婚~
所以他在韓國離婚呢~
韓國這邊如果你們都沒有什麼異議就可以一起去法院~當時簽署文件~
一個月後沒人反對就能離婚~~~這點是不牽扯財產什麼的~或者商量好
財產贍養費怎麼分配的~就是大家都沒意見~~
如果一方有意見就不能這樣離婚了~這樣就需要起訴~~
這樣就要在韓國當地請律師了~中國律師沒用的~中韓的法律差別太大~
建議請韓國律師~~費用是600萬到800萬韓幣或者你去首爾的求助中心
讓他們給你安排免費的
這樣一般都是牽扯到女方要國籍或者永久居留權還有孩子跟財產~
中國這邊不用准備什麼·韓國這邊建議找律師~
其實說實話離婚的時候對中國人很不利的,孩子肯定要不到的~
除非你有直接證明證明對方有過錯~~HOHO~要不只能跟韓國人協商~~
這樣離婚需要半年~~~~祝你好運~
不懂的可以短我~
F. 中韓離婚
對於孩子撫養問題,要從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仔細確認雙方的情況後判決,但哺乳期間的孩子一般判給女方撫養,如果不是哺乳期,就要看那方更適合小孩成長並徵求小孩本人的意見。不撫養小孩的一方在孩子18歲以前應當每月支付撫養費,撫養費的標准一般是年收入的20—30%之間。如果在今後的撫養期內,一方不適合撫養小孩,另一方可以到法院重新起訴,要求變更小孩撫養權。
如果是一方不同意或簽了離婚協議後反悔不履行的,那麼應當通過訴訟離婚,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訴,或者在被告居住超過一年以上的所在地法院起訴,如果被告下落不明或者監禁1年以上的,可以在原告所在地法院起訴離婚。一審一般時6個月,二審時3個月。
G. 問一個問題:韓中人民為何相互敵視
我為了提高自己的韓國語水平,每天堅持閱讀韓國新聞,剛去韓國時每天都抽出點時間看韓語節目。後來我統計了一下,每天都能看到不少關於中國的消息,當然,幾乎都是負面的,如果有說中國好的,那八九不離十最後都要表達這樣一個意思,「中國如此發展會對韓國造成威脅」。不僅是新聞,一次在娛樂節目中看到過這樣的場面:采訪一個剛從中國回來的韓國女藝人,主持人問她中國如何,她笑嘻嘻的把中國批判一番,什麼臟呀,爛呀,窮呀之類的,在場的觀眾也非常受用,台上台下笑成一片。對於很多韓國人來說,嘲笑中國是最能增強它們「民族自豪感」的事情了,於是它們樂於找出中國的各種弱點來嘲笑,新聞媒體也非常願意配合民眾的這種心理,想方設法挖出這些東西來供國民消遣。所以我有時很納悶,它們的記者怎麼能找到這么多反映中國貧窮落後的新聞,如果我是個沒去過中國的韓國人,那麼百分之百我會覺得中國是?了這樣的媒體,這樣的教育,韓國人對中國的反感和狂妄自大就很容易理解了。有網路文章說在韓國繁華的明洞街頭出現過「中國人謝絕」的條幅,這個我相信,因為我曾經見過照片,而且不止一個中國朋友告訴我在韓國商店遭到營業員歧視的事。別說在韓國,就連在青島,在北京望京,不也發生過韓國人店謝絕接待中國人的情況嗎?04年高句麗歷史事件鬧得最厲害的時候我恰巧在韓國,我看見過韓國人焚燒中國國旗,在中國大使館前示威,以至當時我有種想立刻逃離韓國的想法。後來在街上也遇到過不少宣傳,講東北甚至山東古代都是「三韓」的領土,我只能置之不理。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不少中國人非常崇尚韓國人所謂「尊重儒家傳統」這點,認為要像韓國學習。我聽到這樣的話有點吃驚,後來看到國內媒體用近乎肉麻的言語報道韓國人如何尊重傳統,我才恍然大悟,有這樣的媒體,難怪有這樣被誤導的國民。
首先要澄清一點,韓國是一個相當西化的國家,可以說到了全盤西化的境地。舉個簡單例子,韓語被韓國專家論證為「世界上最簡潔,最優秀的語言」,但現在是外來語成災,餐廳不說餐廳,跟著英文音譯為「樂死特朗」,(restaurant)桌子不說桌子,也從了英文說「特意伯爾」(table),甚至更玄妙的是老婆居然也習慣叫做「歪撲」(wife) ,悲哉韓國語,悲哉我這個當年認真背誦韓文單詞的好學生。現在固有名詞都讓位給了這種不洋不土的韓式音譯,是不是以後乾脆直接說英文比較好呢?要知道韓文中70%是漢字詞,剩下的30%也被大量西方外來語占據,這種「世界上最簡潔,最優秀的語言」是不是就要退出歷史舞台了?
至於剩下的所謂「儒家傳統」,只是中國媒體的想當然罷了。韓國人是不會承認的,它們很早以前就開始做的就是割斷所謂「韓民族」文化和中華文化的聯系,也就是,「去漢化」。漢城改「首爾」的鬧劇剛剛過去,這不,幾個韓國議員又開始張羅把「漢江」改為「韓江」了。在韓國,「中醫」被改名成「韓醫」,並被作為高麗醫學而拚命向世界宣傳推廣。針灸也被認為是韓國人發明的,我沒看過大長今,不知道裡面是不是存在歪曲,但朝鮮日報分明是報道了這個「發現」,並找到了個法國人作證,宣稱要糾正世界人民的錯誤認識,把針灸重新還給韓國。「活字印刷術」也被認為是韓國人先發明,這與中國學者發生了爭論,韓國專門建立了印刷術博物館,把中國在「印刷術」方面的功績完全抹去,只片面誇大宣傳自己,並邀請各國客人免費參觀,並經常在國際場合進行宣傳。我有幸被邀參觀過那個博物館,我只能承認他們在這方面的確做的非常好,「謊言重復一百遍就成了真理」,韓國人用這種方式「虛構」真理非常在行。
國內的媒體還宣揚過說韓國人如何如何重視「端午」,似乎應該把端午拱手相讓了。但很抱歉,我在韓國還真感覺不出來。首先我身邊的年輕人根本就沒人知道端午這個東西,那一天也根本不像國內媒體所說「全國慶祝」,連休假都沒有,一切如常。當然有的地方有慶祝活動,但那是拿來作秀的,政府出錢搞的公關活動,為什麼要這么勞民傷財?把端午這個東西從中國人手上奪過來成了「大韓民國」的文化遺產,光榮呀,「民族自信感」大增呀,更重要的是,以後可以以此為證據「考證」出韓民族文化對中華的影響。
我在韓國被多次問到:「中國有沒有中秋節,中國有沒有春節」之類的,不要笑,這其中很多是名牌大學博士,以至於我後來實在厭煩了答他們:「農歷是中國人發明的,所有農歷節日中國都有。」還有個韓國名校博士一次和我討論,信誓旦旦的說甲骨文應該是從朝鮮半島傳到中原的,並引用了一些韓國學者的「論據」,遇到這樣的事我都懶得爭辯了,真希望他在國際學術會上做這個報告,也給西方人看看韓國學者的「風采」。後來我看了篇韓國學者的文章,乖乖,連大禹治水用的「神書」都是朝鮮半島傳過來的,對韓國學者的學術能力我簡直找不到語言形容了,驚如天人。要知道韓國直到15世紀才有自己的文字,韓國建國後為了「去漢化」才禁止使用漢字的,它們的學者「參考」的史書幾乎都是用漢字寫成的中國史書,它們以前還根本沒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看過一些國內媒體寫的文章,盛贊韓國的人情世故,說韓國人講禮貌,尊老愛幼等等。等級制度森嚴,的確,尊老,我承認,但愛幼,只能說那位作者胡說八道了。如果擺出一副前輩的尊嚴,對著後輩「狗崽子」「龜孫子」罵不離口,再時常賞兩個巴掌拍拍後腦勺也叫「愛幼」的話,我倒情願前輩們不要「愛」我,just leave me alone。我作為一個外國人,在韓其間自然少於受到如此「優待」,不過看著身邊的韓國小輩們屢屢被前輩捉弄教訓卻還要服服帖帖的甘受,真覺得有點同情他們。不過一年後我的同情心也消失了,因為又來了新人,當年的後輩成了前輩。對於新來的後輩們,這幫當年的「受害者」手段可一點也不含糊。
在韓國,前輩說的話必須無條件服從,遇到無理要求也不能公開反駁,不然就成了集體中的異類,受所有人的排擠,生活更加悲慘。表面上韓國人的小團體是非常團結,吃飯,喝酒,活動大家都在一起(因為不能不去,不然又會受排擠),但鑒於前輩和後輩這種完全不平等的上下級關系,後輩是不是真心尊敬前輩,只有鬼知道。據我所知,好多平時看起來相當親密的前後輩一旦分開,那就是老死不相往來,大概能說明點問題吧。另外我所認識的韓國人似乎還真的沒有什麼朋友,實在郁悶了就靠著自己前輩的權威「命令」幾個後輩出去陪著喝喝酒,也不管對方願不願意。想想這種人生也挺失敗的,不過韓國人也習慣了吧。
總之韓國的社會關系是非常讓人壓抑的,剛去韓國時我也試圖融入它們的文化,不過後來我放棄了。因為感覺如果我真的逼自己融入了他們這種文化,我會變成一個狹隘自私的人,變成一個不考慮別人感受,用權威等級壓迫後輩的人,這對我以後的發展是很有害的,除了韓國人,我還真沒有發現哪個外國人喜歡它們那種社會氛圍。
「人必先自辱,而後人辱之」
現在很多中國人總愛說韓國人無知,狂妄自大,這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韓國人本身的行為讓我們有了這樣的印象,是它們自己帶來的惡名。而且,這些無知,無禮,狂妄自大的行為如此之多,如此之普遍,已經成為了所有在韓國生活過的中國人所不能迴避的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韓國人對中國客人提出的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有很多甚至已經很無禮,足以讓對方生氣了。不過我前面已經介紹過韓國人對中國的感情和他們不考慮別人感受的特點,所以在它們看來,根本不能算是無禮,說不定還會覺得咱們神經過敏呢。
我在一個韓國華人論壇上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一些在韓國的中國人常常遇到的問題,當時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和我遇到過的幾乎一模一樣,看來大家都差不多。在此摘抄轉載一下,我就懶得打字了。。。。
A 你父母是干什麼的?來韓國的都是中國的有錢人吧!
B 中國有麵包么?中國也有方便麵嗎?中國也有蘋果嗎?中國也有練歌房(卡拉ok) 么?中國也有檯球廳么? 中國也過春節呀!中國也有網吧?中國人也用手機嗎?
此外,中韓兩國在東海還有12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區。中國主張按自然延伸原則與其劃界,而韓國則主張按和劃分黃海大陸架相同的中間線劃分東海大陸架,兩線之間便形成了12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區。1974年1月30日,韓國與日本政府簽訂東海《共同開發大陸架協定》,開發石油和天然氣等。中國政府曾發表聲明,指出上述協定是非法的、無效的。
韓國漢城市議會2005年10月24日召開第159次臨時會議,制定了所謂的旨在「廢除《間島條約》」的決議案,決議案認為「間島原是韓國領土」,因中國清朝與日本簽約而被「割讓」。決議案稱,此舉從國際法上看「違背當事人的意志」,所以韓國認為中日之間簽署的《間島條約》「根本無效」。又稱,國際法認為,即使條約有「不妥之處」,在簽定一百年(2009年)之後,通常也被視為有效。因此,決議案認為韓國政府應該為「找回」間島及時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
「間島」,原名「墾島」(因大批朝鮮移民越界墾殖而名),系圖們江北岸吉林省延邊地區和龍縣光霽峪前的一處灘地,自古系中國領土。清政府與朝鮮政府曾多次勘定國界,確定該地為中國領土。
後來日本捏造所謂「間島懸案」,並且惡意歪曲所謂的「間島」范圍,將縱十里、寬一里的灘地,擴大到「海蘭河以南、圖們江以北,寬約二三百里,長約五六百里之地」,即中國延吉、汪清、和龍、琿春四縣地區,妄圖一舉侵吞這些地方。經過中國官員和學者的多方努力,最終挫敗了日本的這一侵略圖謀。1909年9月4日中日雙方代表在北京簽訂《中韓界務條款》,即所謂的「間島協約」。
可以看出,韓國和中國是確實存在領土爭端的,但中韓政府目前比較務實,特別是中國現在面臨日美的壓力,又要和平崛起,所以對以上的爭端都做了最低調的處理。韓國政府也不敢造次,所以中韓間至今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沖突。但韓國媒體向來有煽風點火,製造反華情緒的「光榮傳統」,再加上其教育部門的作用,現在幾乎所有的韓國人都認為中國「侵佔」了它們的領土,其險惡用心不能不察。
最後總結一下「大韓民族」的特性,在我看來,韓民族和日本民族是最相似的,特別是經過50年日本殖民統治,它們的共同點相當多。
1, 國土狹窄,自然資源貧乏,嚴重依賴國外市場。日本好歹有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韓國只有不到10萬。經濟都是外向型,原料基本靠進口,日本歷史上強盛時走上了武力擴張之路。
2, 單一民族,排他性非常強,狹隘民族主義盛行。日本右翼分子讓中國人憤怒,但韓國更
加狹隘極端的民族主義卻時常讓我冒冷汗,真慶幸它們至今仍然分裂,沒有強大的實力。
3, 為了「民族自豪感」,不惜篡改歷史。記得有文章說日本人考古作假,讓人鄙視。不過後來見了韓國人的「考古」,我倒覺得至少日本人還想著去做假證據,韓國人甚至把這一步都省了,還把成果出來大肆宣傳。我不知道日本是不是也搞「去漢化」,但韓國搞得也太離譜了一點。
4, 沒有繼承到儒家的真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儒家強調「仁」,這很難和日本帝國主義聯繫到一起。而韓國的那種社會風氣和韓國人的諸多品行也難和「仁」和「禮」聯繫到一起。所以說它們皮毛和架子是繼承了,而且比我們做的還要「儒家」,但真正理解了嗎?我看未必。
5,韓日戰後經濟發展模式基本一致,當然是韓國照搬日本經驗和體制。所以韓國精英們對日本是相當推崇的,幾乎達到了言必稱日本的地步。至於國內大肆宣揚的「反日」,抱歉,我在韓國還真沒感覺出來,身邊的韓國人全套日本電器,倒是咱們幾個「窮苦」中國人買了比較廉價的韓國產品支援了他們的三星LG。韓國國產車確實滿街跑,日本車很少,不過去江南的富人區看看那裡lexus也不少,原因很簡單,貿易保護嘛,價高老百姓買不起。這里說句題外話,國內的車市,現在奇瑞吉利幾個越賣越好,真高興,這才是咱們的中國企業,不要貿易保護,和合資,外資企業硬碰硬,這樣成長起來才有競爭力,我看好中國汽車。
其實關於韓國的點點滴滴還多的很,比如韓國料理,韓劇等等,以後有時間再慢慢寫,我這個「知韓派」也發揮點余熱,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韓國,你知我知大家知,豈不快哉
H. 關於中,韓行政體制的比較50!
韓國現行憲法是1987年10月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新憲法規定,韓國實行三權鼎立、依法治國的體制。
根據這部新憲法,總統是國家元首和全國武裝力量司令,在政府系統和對外關系中代表整個國家。總統是內外政策的制定者,可向國會提出立法議案等;同時,總統也是國家最高行政長官 負責各項法律法規的實施。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並由其主持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職能
作為總統主要行政助手的國務總理由總統任命,但須經國會批准。
國務總理有權參與制定重要的國家政策。總統無權解散國會,但國會可用啟動彈劾程序的方式對總統進行制約,使其最終對國家憲法負責。
韓國實行一院制。國會是國家立法機構。憲法賦予國會的職能除制定法律外,還包括批准國家預算、外交政策、對外宣戰等國家事務,以及彈劾總統的權力。
韓國法院共分三級: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大法院是最高法庭,負責審理對下級法院和軍事法庭作出的裁決表示不服的上訴案件。大法官由總統任命,國會批准。大法官的任期為6年,不得連任,年滿70歲必須退位。(完)(來源:新華網)
中國政治制度http://www.china.com.cn/ch-zheng/
I. 中韓人壽祥佑終身重大疾理賠糾紛案例
中華人壽享有終身重大疾病呃,糾紛案例這塊的話,具體你得問一下當地的法院
J. 如何解除中韓婚姻登記
這要看你姐姐是在中國登記結婚的還是在韓國。是在中國的話你姐姐可以先去申請男方失蹤然後再去法院起訴離婚就可以了。
嘿嘿
怎麼發了兩次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