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檢察院公安法院

檢察院公安法院

發布時間: 2021-12-10 00:13:11

⑴ 公安局檢察院法院三者有什麼聯系

司法系統的三抄大組襲成,公安局還擔負著維護社會治安,社會服務的職能。
把這三者聯系起來的是刑事案件,一個刑事案件,在公安機關立案後公安機關進行偵查,偵查完畢後移送檢察院,檢察院進行審查,然後移送法院起訴,法院進行審判

⑵ 法院 檢察院,公安機關的分工是什麼

《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刑事訴訟法也作出同樣的規定。這是一項重的憲法原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分工負責主要表現在:除人民檢察院依法自行偵查的案件及當事人自訴案件外,在辦理刑事案件時,公安機關負責對案件的偵查、預審、執行逮捕、依法執行判決;人民檢察院負責批准逮捕、審查起訴和出庭公訴、抗訴;人民法院負責審判。刑事訴訟法對三機關各自的工作分工作出詳細的規定,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避免了互相推諉扯皮和爭奪管轄權的問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互相配合主要表現在:第一機關的工作依法完成後移交下一個環節的工作機關時,都能依法順利接受並開始新環節的工作。每一個機關在工作上需要另一機關協助時,能依法在職權范圍內協助。例如,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犯罪嫌疑人或對罪犯執行某些刑罰要由公安機關執行,人民法院執行死刑可要求公安機關派警察維護秩序等等。互相配合要求把三機關的工作看成一個整體,經過各自工作而完成共同的打擊刑事犯罪、預防犯罪、減少犯罪的任務。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互相制約主要表現在:三機關通過各自的工作發現另外機關的工作問題,可提出建議要求其糾正:通過下一階段的工作審查前一階段工作是否存在問題,並作出相應的處理。具體表現在:公安機關在偵查過程中,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時要經過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對不予批準的,公安機關認為有錯誤的可以要求復議以及向上級人民檢察院要求復核。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進行審查,決定是否起訴。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或自行偵查。在辦理案件中發現公安機關有違法情況,即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公安機關對人民檢察院的決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要求復議,以及要求上一級檢察機關復核。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經審判,根據具體情況和法律作出有罪、無罪的判決。人民檢察院認為判決有錯誤的,可以提出抗訴。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人民檢察院認為有錯誤的,可以依照審判監督程序通過抗訴引起再審。通過互相制約,可以糾正錯誤,避免冤假錯案,避免放縱罪犯。分工負責、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約三者密切相關。只有分工負責,才能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只有互相制約才能保證辦案質量。實行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才能發揮三機關的整體功能,防止主觀片面和濫用權力,保證准確有效地適用法律,以及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⑶ 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的主要職責、主要區別是什麼

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法院的主要職責是:公安機關的主要職責是公共安全,回執法機構答負責具體違法行為;檢察院是法律的監督機構,監督法律的執行;器官是對犯罪和犯罪等行為作出法律決定的機關。他們在責任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具體的區別是:

1.該機構的性質不同。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是國家的政治和法律機關。公安機關是國家公安機關,負責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

2.責任不同。公安機關負責公共安全,但不能起訴和審判罪犯。檢察院可以公開上訴公安機關移交的鑰匙。法院將作出判決。沒有檢察院和法院的決定,就不可能直接逮捕嫌疑人。

3.功能上的差異。公安機關是中國法律的具體執法機構;檢察院是法律監督的行政機關;人民法院是法的司法機關,三者的責任是不同的。

⑷ 公安機關,檢查院,法院三者的關系是什麼

憲法第135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是公、檢、法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所應遵循的基本行為准則,它對調整司法機關之間的基本關系具有憲法指導意義。
1.分工負責是前提。所謂的分工負責,是指三機關根據法律規定的責任,依照法定程序,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既不越權代辦和干涉,也不互相推諉和不履行職責。具體在辦理刑事案件時的分工體現為:公安機關負責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預審,執行逮捕,依法執行判決,除了由人民檢察院依法自行偵查的案件外;人民檢察院負責批准逮捕、審查起訴和出庭支持公訴、抗訴;人民法院負責審判。
2.互相配合是基於三機關在工作目的和任務上的一致性。所謂互相配合是,指三機關在分工負責的基礎上,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依法辦理刑事案件。
在辦理刑事案件的程序上,公安機關按照法律的規定完成自己的職責及時移交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在完成自己的職責後及時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人民法院對該案件進行審判,公安機關執行經人民法院審判需要執行的刑罰。三機關的具體配合還體現在,如逮捕犯罪嫌疑人必須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負責執行。
3.互相制約是監督原則的體現,也是國家權力依法行使的重要保障。所謂互相制約,是指三機關在分工配合的基礎上,依照法律的規定,互相監督,防止錯案的發生,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公安機關在偵查過程中,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時要經過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對不予批准,公安機關認為有錯誤的可以要求復議以及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
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進行審查,決定是否起訴。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或者自行偵查。在辦理案件中發現公安機關有違法情況,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
公安機關認為人民檢察院的決定有錯誤的,可以要求復議以及向人民檢察院要求復核。
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根據具體情況和法律作出有罪、無罪的判決。人民法院對於人民檢察院起訴的案件認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有違法情況時,可以退回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或者通知人民檢察院糾正。人民檢察院認為判決有錯誤的,可以提出抗訴。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人民檢察院認為有錯誤的,可以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抗訴引起再審

⑸ 公安,檢察院,法院是怎樣的一個辦案流程

1、犯罪嫌疑人被拘留後,公安機關一般應在3日內提請檢察院批准逮捕,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1—4日,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延長至30日;

2、人民檢察院應當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7日內作出決定是否批准逮捕;

3、逮捕後應當在2個月內偵查終結,提起審查起訴;對於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1個月;

對於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重大犯罪集團案件、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可以經省、治區、直轄市檢察院批准再延長2個月;對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可以經省、治區、直轄市檢察院批准再延長2個月;

4、對於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偵查羈押期限查清其身份之日起算;

5、對於在偵查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發現之日起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

6、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1個月內作出是否提起公訴的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在此期間內,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以兩次為限,每次不得超過1個月,補充偵查期限不計算在審查起訴期限內),每次公安機關將退回補充偵查的案件移送審查起訴後,審查起訴期限均可延長半個月;

7、一審法院受理公訴案件後一般應在1個月內宣判,最遲不超過1個半月;對於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重大犯罪集團案件、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可以經省、治區、直轄市法院批准再延長1個月(在此期間內,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補充偵查期限不計算在內)。

(5)檢察院公安法院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一百五十四條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第二百零二條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⑹ 公安,檢察,法院的職責分別是什麼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人民法院是國家抄審襲判機關,主要負責對案件審理和宣判等;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主要依照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程序辦案,處理刑事案件及違法行為的起訴等;公安是是國家的行政機關;主要負責公眾的安全及對違法行為的處理等。

公安、檢察和法院都是我國重要的法律執行的組成部分,來對違法行為進行懲處,保障社會公共秩序。它們的區別為:

1、機關性質不同。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公安是是國家的行政機關。

2、職責不同。人民法院是對違法行為的審判;人民檢察院是對違法行為提起訴訟和檢查監督;而公安機關則是打擊違法行為,對違法行為實行強制措施來進行制止。

3、工作負責方面不同。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相互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的執行法律。」

⑺ 法院 檢察院 公安局的關系

舉例說,出了案子,死人了。公安局破案,抓到了兇手。

公安局的作用,是負責公共安全,有責任抓到罪犯。抓到罪犯後,材料從派出所送到到分局再送到市局,然後經過初步審理(行話叫預審),將預審的材料,犯罪證據等交到檢察院。公安局基本就沒什麼事了。

檢察院其實就是一個代表公眾出面打官司的角色。一般象刑事案子,或者是原告不明確的案子(比如貪污腐敗),都由檢察院代表公眾向法院提起公訴(如果有人欠你錢,你要打官司的話就得自己跑腿到法院去告,驚動不了檢察院,因為檢察院是替「公眾」打官司的)。檢察院接到公安局的材料後,再整理整理,根據有關法律向法院提起公訴。檢察院就是原告。

法院就是審判機關,讓檢察院坐到原告席上,兇手坐到被告席上,雙方都有律師和證人。有時參加偵破案件的警察也要出庭作證。一聲鈴響,就審判起來。

三者的關系其實很微妙,既有一致的利益,又有工作上的矛盾。有時候公安局費了半天勁把人捉到,法院卻認為證據不足,無法定罪。或者檢察院認為偵破工作有問題,還要重新提取材料。

多看看海岩的小說就明白了。

熱點內容
網上不實報道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8 18:02:37 瀏覽:642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528 發布:2025-07-08 17:59:38 瀏覽:152
初中學生喝酒處罰條例 發布:2025-07-08 17:54:41 瀏覽:563
廣東省計劃生育條例1997 發布:2025-07-08 17:46:10 瀏覽:270
民事訴訟法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 發布:2025-07-08 17:46:09 瀏覽:57
退役立法政策 發布:2025-07-08 17:41:53 瀏覽:64
行政法行政許可的條款 發布:2025-07-08 17:41:53 瀏覽:847
條例宣傳標語 發布:2025-07-08 17:27:12 瀏覽:455
8o歲老人離婚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08 17:24:05 瀏覽:240
中國勞動合同法弊端 發布:2025-07-08 17:23:20 瀏覽:637